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部一纸文件,可以说让“私车专车”的发展走向了“死胡同”,这些已有的“私车专车”的未来在哪里呢?
方兴未艾的“私家专车”因为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的两纸文件,骤然变得躁动不安。其一,是名为《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的文件表示,出租汽车仍实行许可管理,政府要继续对总量进行控制。另外,是名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简称《网约意见稿》)的文件表示,私家车辆必须要有营运资格,否则没戏!
出租汽车仍实行许可管理,表面上看确实无可厚非。有专家称,此项管制是纠正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但在当前市场都还没有放开管制的前提下,就先防止市场失灵,这是否过于极端武断了?
照此逻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前放开管制的行业都不敢放开,经济又如何发展?这不是因噎废食吗?!
管制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担心专车数量过剩,从而影响从业者收入,引发服务质量下降等。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在出租汽车实行许可管理的条件下,打车难早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的普遍现象。高峰期“一车难求”,雨天更甚。一二线城市,出租车大多喜欢在外环跑,因为那样跑得快,时间又短,闹市区出租车不爱去,一些相对较挤的路段出租车在高峰期不愿去,拒载是普遍现象......
对于这些潜在的行业黑幕,政府相关部门又作何解释?对此进行过解释吗?有真正能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出台吗?
在“一车难求”的背景下,大家都知道,市场上黑车很多。黑车多,就说明市场存在大量的需求,但正常的供给却不足。私家车当专车正好就弥补了市场的不足。
其实,政策部门也都清楚,私家车当专车,数量还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挣这个行业的钱。一部分私家车当专车也仅仅是为了上下班时间,顺路挣点零花钱而已。既然上下班时间出租车本身就不愿意走那些拥挤路段,这些私家专车对出租车的冲击也是有限的。同时,专车因为是网络预定,有信用记录,服务不会比存量出租车差。市场必定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私家车当专车反而会促进出租车行业服务的进步。这个道理,我想稍有点是非分辨能力的人都明白。
我们首先提及出租汽车的深化改革,实际上是为了引出“私家专车”这个更显眼的问题。
私家车当专车,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过剩,而在于如何管理。诚然,私家车当专车存在一些不足与隐患,例如发生事故、保险、税收等方面的问题,正是因为有这些潜在问题,才要去弥补这些不足,而不是实行所谓的许可、管理以及总量控制。
在大中城市出租车总量不足,“一车难求”的情况下,做出管制的决定,只能说明在制定政策的过程当中,考虑更多的是监管部门的权力,存量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真实需求,更没有考虑到广大市民出行的方便问题。
它们的希冀
当外界正热火朝天地议论时,像滴滴、优步这类“网约性质”的打车平台,它们对于《网约意见稿》又是作何表态呢?
>>>滴滴
网约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互联网专车的合法地位和市场创新。滴滴公司将把握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共享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时代大趋势,从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切实满足百姓美好出行需求的角度出发,在充分吸收专家意见、业界诉求和广大司机用户意愿的基础上,负责任地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让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更好地融合促进,更好地促进出行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和便利。
>>>优步(中国)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网约车管理办法”),体现了政府对网络约租车这种“互联网 ”新业态的支持和认可。目前,网络约租车已经成为中国分享经济的领头羊,以及新兴经济重要的增长和创新点,并且初步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实现整个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给广大乘客提供更加创新的、基于市场的、多元化的出行选择,同时对于推动互联网行业和实体经济的结合,乃至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和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作为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优步中国会认真领会管理办法的精神,并积极参与整个办法制定过程。一旦管理办法在征求意见之后正式颁布实施,我们会以此为标尺,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并全力配合新规的落实落地工作。
事实上,优步中国独立运营实体的建立、服务器的完全境内运营、有关互联网资质的取得和报备,作为本土化进程重要的部分,都已经完成。我们已经和各地方政府在积极沟通交流中,会在地方实施细则颁布后,第一时间申请网络约租车所需要的资质和证照。
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本地化的服务理念,优步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所在城市和社区带来价值和回馈。我们有信心,和政府、广大车主以及乘客一起,让便捷的城市出行不仅仅是梦想。
通过两家各自的官方回应,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整体上肯定了《网约意见稿》,但在内心深处无疑还是有“保留想法”的。此次发布的政策虽然是“征求性质”的“意见稿”,但如不出意外,则基本也是最终的“政府意见”了。
诸如滴滴、优步这类商业运营者,它们的态度无非还是希望未来能够在政策上获得更多支持与优厚,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解决消费者的实际所需。
“私车专车”还有戏吗?
“私车专车”被《网约意见稿》泼了一瓢冷水,看起来私家车似乎被堵在了门外,不过专车“上海模式”似乎又给私家车变身合法专车留下一线希望。
“上海模式”并未对参与专车运营的车辆性质进行特别规定。这也就意味着,私家车在上海参与专车运营,不须要把车辆的性质从“非营运车辆”改登记为“营运车辆”。“上海试点”是否能够成为未来的一个转折,值得我们留意。
不可否认,专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不少大中城市出租车司机反映,专车推出后日常业务量至少下降三成。但作为终端决策者,政府部门在看待问题、制定对策时,也应更加灵活、更加开放。
在中国,谈及“改革”,多数都会涉及到“规范与管理”,而相关从业者也闻此谈虎色变。既然是改革,当然可以包含“规范与管理”,但关键在于要拿出更加科学、切实的应对办法。
相比正规出租车,私家车的非专业化经营、差异化服务、价格机制等等,对于这些特殊性,政府要考虑的是,出台的政策应该如何与之匹配。
政府制定政策,其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社会,判“私家专车”死刑,我们很难看清好处在哪儿?
小孩子都被教导:做事切不可本末倒置!
方兴未艾的“私家专车”因为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的两纸文件,骤然变得躁动不安。其一,是名为《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的文件表示,出租汽车仍实行许可管理,政府要继续对总量进行控制。另外,是名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简称《网约意见稿》)的文件表示,私家车辆必须要有营运资格,否则没戏!
出租汽车仍实行许可管理,表面上看确实无可厚非。有专家称,此项管制是纠正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但在当前市场都还没有放开管制的前提下,就先防止市场失灵,这是否过于极端武断了?
照此逻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前放开管制的行业都不敢放开,经济又如何发展?这不是因噎废食吗?!
管制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担心专车数量过剩,从而影响从业者收入,引发服务质量下降等。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在出租汽车实行许可管理的条件下,打车难早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的普遍现象。高峰期“一车难求”,雨天更甚。一二线城市,出租车大多喜欢在外环跑,因为那样跑得快,时间又短,闹市区出租车不爱去,一些相对较挤的路段出租车在高峰期不愿去,拒载是普遍现象......
对于这些潜在的行业黑幕,政府相关部门又作何解释?对此进行过解释吗?有真正能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出台吗?
在“一车难求”的背景下,大家都知道,市场上黑车很多。黑车多,就说明市场存在大量的需求,但正常的供给却不足。私家车当专车正好就弥补了市场的不足。
其实,政策部门也都清楚,私家车当专车,数量还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挣这个行业的钱。一部分私家车当专车也仅仅是为了上下班时间,顺路挣点零花钱而已。既然上下班时间出租车本身就不愿意走那些拥挤路段,这些私家专车对出租车的冲击也是有限的。同时,专车因为是网络预定,有信用记录,服务不会比存量出租车差。市场必定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私家车当专车反而会促进出租车行业服务的进步。这个道理,我想稍有点是非分辨能力的人都明白。
我们首先提及出租汽车的深化改革,实际上是为了引出“私家专车”这个更显眼的问题。
私家车当专车,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过剩,而在于如何管理。诚然,私家车当专车存在一些不足与隐患,例如发生事故、保险、税收等方面的问题,正是因为有这些潜在问题,才要去弥补这些不足,而不是实行所谓的许可、管理以及总量控制。
在大中城市出租车总量不足,“一车难求”的情况下,做出管制的决定,只能说明在制定政策的过程当中,考虑更多的是监管部门的权力,存量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真实需求,更没有考虑到广大市民出行的方便问题。
它们的希冀
当外界正热火朝天地议论时,像滴滴、优步这类“网约性质”的打车平台,它们对于《网约意见稿》又是作何表态呢?
>>>滴滴
网约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互联网专车的合法地位和市场创新。滴滴公司将把握移动互联网改变世界、共享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时代大趋势,从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切实满足百姓美好出行需求的角度出发,在充分吸收专家意见、业界诉求和广大司机用户意愿的基础上,负责任地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让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更好地融合促进,更好地促进出行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和便利。
>>>优步(中国)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网约车管理办法”),体现了政府对网络约租车这种“互联网 ”新业态的支持和认可。目前,网络约租车已经成为中国分享经济的领头羊,以及新兴经济重要的增长和创新点,并且初步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实现整个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给广大乘客提供更加创新的、基于市场的、多元化的出行选择,同时对于推动互联网行业和实体经济的结合,乃至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和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
作为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优步中国会认真领会管理办法的精神,并积极参与整个办法制定过程。一旦管理办法在征求意见之后正式颁布实施,我们会以此为标尺,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并全力配合新规的落实落地工作。
事实上,优步中国独立运营实体的建立、服务器的完全境内运营、有关互联网资质的取得和报备,作为本土化进程重要的部分,都已经完成。我们已经和各地方政府在积极沟通交流中,会在地方实施细则颁布后,第一时间申请网络约租车所需要的资质和证照。
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本地化的服务理念,优步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所在城市和社区带来价值和回馈。我们有信心,和政府、广大车主以及乘客一起,让便捷的城市出行不仅仅是梦想。
通过两家各自的官方回应,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整体上肯定了《网约意见稿》,但在内心深处无疑还是有“保留想法”的。此次发布的政策虽然是“征求性质”的“意见稿”,但如不出意外,则基本也是最终的“政府意见”了。
诸如滴滴、优步这类商业运营者,它们的态度无非还是希望未来能够在政策上获得更多支持与优厚,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地解决消费者的实际所需。
“私车专车”还有戏吗?
“私车专车”被《网约意见稿》泼了一瓢冷水,看起来私家车似乎被堵在了门外,不过专车“上海模式”似乎又给私家车变身合法专车留下一线希望。
“上海模式”并未对参与专车运营的车辆性质进行特别规定。这也就意味着,私家车在上海参与专车运营,不须要把车辆的性质从“非营运车辆”改登记为“营运车辆”。“上海试点”是否能够成为未来的一个转折,值得我们留意。
不可否认,专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不少大中城市出租车司机反映,专车推出后日常业务量至少下降三成。但作为终端决策者,政府部门在看待问题、制定对策时,也应更加灵活、更加开放。
在中国,谈及“改革”,多数都会涉及到“规范与管理”,而相关从业者也闻此谈虎色变。既然是改革,当然可以包含“规范与管理”,但关键在于要拿出更加科学、切实的应对办法。
相比正规出租车,私家车的非专业化经营、差异化服务、价格机制等等,对于这些特殊性,政府要考虑的是,出台的政策应该如何与之匹配。
政府制定政策,其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社会,判“私家专车”死刑,我们很难看清好处在哪儿?
小孩子都被教导:做事切不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