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职教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本文认为目前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有:1、职教经费投入不足;2、专业设置落后;3、教学质量不高;4、办学形式单一。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变现状:1、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投入;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3、灵活调整专业课程;4、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模式;5、改变政府为主和单一的学历教育的办学体制。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制约因素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是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整体滑坡趋势,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因素
(一)职教经费投入不足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了解和重视不够,加上财政收入有限,以至于对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2学生平均预算内经费增幅不高,许多学校缺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实训实习的必要设施和设备,缺少资金进行必要的职业实习;教师缺少进修提高的经费,办学条件仍然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与城市职业学校相比有天渊之别。学校的基础设施远远跟不上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有的学校学生住的还是80年代的瓦房,运动场地也几乎就是那一两个坑洼不平的篮球场和水泥砖块砌成的乒乓球桌,更不用说有塑胶跑道的综合运动场了。
(二)专业设置落后
农村职业学校由于受种种内外条件地限制,专业设置没有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对人才需要不断转变,学校也逐渐停止了对传统的“种、养”专业招生,开始增设一些电工电子、计算机、电脑财会等专业,而这些看似较新的专业也已经成了发达地区的残羹冷炙,跟在市场后面对专业的调整很难打造出学校的品牌专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的不断加强与扩大,市场急需的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外贸商务或服务类的人才。受资金投人少和专业人才准入机制的限制,农村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那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时专业不对口,待遇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招生,而学校招生人数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地投入。
(三)教学质量不高
现在许多农村职校都是由以前的“农中”改造而成的,面向农村培养的是具有种植、养殖技术人才。因此,专业教师队伍中,60%~70%是种植、养殖的专任教师。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社会迫切需要的不再是种养技术人才。农村职业学校在这种社会转型过程当中,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及时补充急需专任教师和对原有教师队伍进行知识更新,缺乏既有合格学历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缺乏胜任本专业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当然难于提高。
(四)办学形式单一
多年来,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职业学校一直是单一的学历教育。特别是有些学校市场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改革步伐缓慢,不能很好地与市场接轨,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
二、应对措施
(一)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投入
建立农村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增加投入,每年除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设备地投入外,也要划拨足够的经费,支持教师转岗培训和提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抓住农村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地关键,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吸收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并加快学校内教师的流动与知识更新,努力完成职业教育师资学历达标的要求,培养既有合格学历,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
(三)灵活调整专业课程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农村职业学校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要体现岗位知识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依托当地行业,服务当地经济。由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相结合,产教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转变;由以文化基础课时占主导地位的“普通教育”教学模式向以动手实习为主导,以成功就业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职业教学模式转变。打破原有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传统的老三套教学模式,建立市场经济需要的“工学结合”、“定单式”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而不是从事研究的研究员。为此,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试考核也应该与普通教育的考试考核有所区别。在农村职业学校应当实行绿色证书教育,以提高农民子弟和进城务工者的综合素质为准则。在实践中引入企业完备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改变政府为主,单一的学历教育办学体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向“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私人办学”等多元化办学模式转变。鼓励和支持公办学校引入民营机制,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可以按照“订单办学”共同培养人才的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创造条件,通过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熟练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再就是除进行学历教育外,要与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建立国家扶贫基地和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为服务当地经济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
责编 覃 敏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制约因素应对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是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整体滑坡趋势,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因素
(一)职教经费投入不足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了解和重视不够,加上财政收入有限,以至于对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2学生平均预算内经费增幅不高,许多学校缺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实训实习的必要设施和设备,缺少资金进行必要的职业实习;教师缺少进修提高的经费,办学条件仍然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与城市职业学校相比有天渊之别。学校的基础设施远远跟不上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有的学校学生住的还是80年代的瓦房,运动场地也几乎就是那一两个坑洼不平的篮球场和水泥砖块砌成的乒乓球桌,更不用说有塑胶跑道的综合运动场了。
(二)专业设置落后
农村职业学校由于受种种内外条件地限制,专业设置没有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对人才需要不断转变,学校也逐渐停止了对传统的“种、养”专业招生,开始增设一些电工电子、计算机、电脑财会等专业,而这些看似较新的专业也已经成了发达地区的残羹冷炙,跟在市场后面对专业的调整很难打造出学校的品牌专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的不断加强与扩大,市场急需的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外贸商务或服务类的人才。受资金投人少和专业人才准入机制的限制,农村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那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时专业不对口,待遇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招生,而学校招生人数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地投入。
(三)教学质量不高
现在许多农村职校都是由以前的“农中”改造而成的,面向农村培养的是具有种植、养殖技术人才。因此,专业教师队伍中,60%~70%是种植、养殖的专任教师。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社会迫切需要的不再是种养技术人才。农村职业学校在这种社会转型过程当中,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及时补充急需专任教师和对原有教师队伍进行知识更新,缺乏既有合格学历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缺乏胜任本专业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当然难于提高。
(四)办学形式单一
多年来,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职业学校一直是单一的学历教育。特别是有些学校市场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改革步伐缓慢,不能很好地与市场接轨,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
二、应对措施
(一)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投入
建立农村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增加投入,每年除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设备地投入外,也要划拨足够的经费,支持教师转岗培训和提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抓住农村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地关键,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吸收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并加快学校内教师的流动与知识更新,努力完成职业教育师资学历达标的要求,培养既有合格学历,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
(三)灵活调整专业课程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农村职业学校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要体现岗位知识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依托当地行业,服务当地经济。由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相结合,产教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转变;由以文化基础课时占主导地位的“普通教育”教学模式向以动手实习为主导,以成功就业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职业教学模式转变。打破原有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传统的老三套教学模式,建立市场经济需要的“工学结合”、“定单式”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而不是从事研究的研究员。为此,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试考核也应该与普通教育的考试考核有所区别。在农村职业学校应当实行绿色证书教育,以提高农民子弟和进城务工者的综合素质为准则。在实践中引入企业完备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改变政府为主,单一的学历教育办学体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向“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私人办学”等多元化办学模式转变。鼓励和支持公办学校引入民营机制,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可以按照“订单办学”共同培养人才的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创造条件,通过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熟练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再就是除进行学历教育外,要与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建立国家扶贫基地和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为服务当地经济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
责编 覃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