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线上学习”成为新晋热点,本应是一个“云教学”项目的系统有序改革演变成了一场没有准备的突袭推进。其间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这个特殊年段群体,其线上教学素养和效能已成为大家关切的重点话题,其认知素养、课程素养、导学素养、技术素养等方面尤其值得重视。
【关键词】线上教学;认知素养;课程素养;导学素养;技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0-0011-05
【作者简介】朱爱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如皋,2265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
有人说疫期全员网课是我们提前迈进“教育4.0”的“紧急演习”。的确,当疫情迫使我们居家线上学习成为一种新样态,一系列变化已经产生,一系列窘迫也随之而来。从种种现状看来,这场“演习”已经昭示我们部分教师的相应认知和素养亟待回归和迭代。
一、认知素养:“完整育人”的起点须切实回归
审视当下线上教学的现状,有两个相似的特征:一是大部分教师急着上网课、讲教材;二是授课形式更多的是一种视频告知,一种单向传输。这样的现象暴露了我们顽固的得失观——放不下教材学习,放不下骨子里的“应试教育”理念,直接将教室里的应试教育课转换成更加单向传输的“视频网络课”。
因此,我们要重回教育的原点——育人,努力遵循儿童身心成长规律,尊重学科学习的本质规律,坚持“五回归”:育人回归“完整观”、研判回归“辩证观”、课程回归“整合观”、实施回归“自主观”、评判回归“科学观”。只有通过这样完整的视角培育完整的人——一个自主健康的人,一个完整生长的人,一个有现代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人,才能彰显教育的本原意义。线上教学,若不能由此出发,仍然“唯教材为本”,采用“强灌”方式甚至“一屏到底”,其效能之低不言而喻。
那么,大疫当前,眼下小学生最重要的功课是什么?崔允漷教授最近从“教了至少15年的洗手,还是没学会”现象入手,提出要设计有进阶目标体系的“学会健康生活”课程;高德胜先生则提出“如何面对痛苦”的教育课题;沈晓敏教授也给大家带来以口罩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这些安排是什么?是回归,回到我们自己;也是迈步,迈向“完整育人”。
而这也正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朝向“成己成人”,努力为孩子播下具有“系统性思维、结构性知能、完整性人格”的种子。因此,我校推出“每日五新”组合式功课单(见表1),设计了近20个门类的课程。
不难看出,这样的课程设计已经超越了“应试取向”,正如约翰·斯宾塞所言:“当学生们在制作、设计、创造、评估时,他们所学到的将远超过考试所覆盖的内容。”有时候,教学节奏慢了,学习内容却更丰富、更优质了;实施节奏慢了,能力却更强了,方法也更多了;评价节奏慢了,效果却更深化了、更广远了……这样的节奏调整,放慢脚步,正是当前疫情之下我们在进行课程重构时的价值取向。线上教学,我们尤其要充分关注其特质,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完整生长”。
二、课程素养:“完整育人”的课程须跨界整合
在海量信息下,我們有一些人似乎成了一个盲目的搬运工,缺乏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效能意识。我们要化繁为简,减量提质,萃取整合,针对实际考虑高品质课程的呈现方式。一是线上课堂必须聚焦内核,操作实现“短、深、快”。医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视力要到12岁才能相对稳定下来。这就提醒我们,小学生的线上用眼时长越短越好。因此,课程内容需要挤“水”,需要聚焦核心。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具有“抓住重点、难点”的学科素养,具有“方法最简易学”的教学素养,从而将学生在线学习时间降到最低。二是课程内容必须有趣优质,效能实现“余音自续弹”。学生是否愿意线上学习,首要的是课程内容的吸引度、启发度。
1.整合课程内容:方向性功课与指向性功课相结合。
所谓“方向性功课”,是指将抗疫期间与孩子成长相关的内容梳理成特定年龄段可以接受的导向性主题学习功课。我们研发的“每日五新”功课设计当中后四项即为“方向性功课”,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当前成长所需的全面性以及在家学习的自主可选择性。学生经历选择—主导权—赋能—深入学习,其心理从“要求”转化为“渴望”,从而对学习保持着高度关注和高度投入,进而走向了创造。例如:我校各班开展线上抗疫主题教育班会——“特殊的元宵节”“寿桃有爱献武汉”等,孩子们制作寿桃,作曲创作,致信天使……用各不一样却同样饱含深情的作品感恩平凡而英勇的逆行者。
所谓“指向性功课”,就是指定方向的功课,这里特指根据教材进度开展“学科 ”跨界整合式的自主学习内容。例如:一年级教师在线教学《识字4:中华美食》时,安排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并让学生制作一张诱人的美食海报。
这样的功课是打开的,更是整合的;虽然耗费时间,却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
2.整合课程时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在时间方面,考虑到学生居家学习的情况不一,因而在课程设计时增加了弹性,采用“周功课与日功课相结合”的内容安排,“长、短”作业均可,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安排。例如: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是统计图的学习,教师设计的主题是“每日关注疫情,学做统计图”。孩子们当天在线上进行简短交流,随后进行长达一周的疫情观察记录、图表设计、比对分析、得出预估、内化情感。这样的学习,抵达的是“完整生长”,而时间却是由各位学生自行把握的。
在空间方面,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关注了开放性、可选择性。例如:三年级教师在线指导学生给课文画思维导图,孩子们线下自主将全册书的思维导图画得各具特色。实践证明,“线下作业”尽量以实践类为主,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正因为有了切合实际的选择权和主导权,学生拥有了自己喜欢的课程。
【关键词】线上教学;认知素养;课程素养;导学素养;技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0-0011-05
【作者简介】朱爱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如皋,2265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
有人说疫期全员网课是我们提前迈进“教育4.0”的“紧急演习”。的确,当疫情迫使我们居家线上学习成为一种新样态,一系列变化已经产生,一系列窘迫也随之而来。从种种现状看来,这场“演习”已经昭示我们部分教师的相应认知和素养亟待回归和迭代。
一、认知素养:“完整育人”的起点须切实回归
审视当下线上教学的现状,有两个相似的特征:一是大部分教师急着上网课、讲教材;二是授课形式更多的是一种视频告知,一种单向传输。这样的现象暴露了我们顽固的得失观——放不下教材学习,放不下骨子里的“应试教育”理念,直接将教室里的应试教育课转换成更加单向传输的“视频网络课”。
因此,我们要重回教育的原点——育人,努力遵循儿童身心成长规律,尊重学科学习的本质规律,坚持“五回归”:育人回归“完整观”、研判回归“辩证观”、课程回归“整合观”、实施回归“自主观”、评判回归“科学观”。只有通过这样完整的视角培育完整的人——一个自主健康的人,一个完整生长的人,一个有现代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人,才能彰显教育的本原意义。线上教学,若不能由此出发,仍然“唯教材为本”,采用“强灌”方式甚至“一屏到底”,其效能之低不言而喻。
那么,大疫当前,眼下小学生最重要的功课是什么?崔允漷教授最近从“教了至少15年的洗手,还是没学会”现象入手,提出要设计有进阶目标体系的“学会健康生活”课程;高德胜先生则提出“如何面对痛苦”的教育课题;沈晓敏教授也给大家带来以口罩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这些安排是什么?是回归,回到我们自己;也是迈步,迈向“完整育人”。
而这也正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朝向“成己成人”,努力为孩子播下具有“系统性思维、结构性知能、完整性人格”的种子。因此,我校推出“每日五新”组合式功课单(见表1),设计了近20个门类的课程。
不难看出,这样的课程设计已经超越了“应试取向”,正如约翰·斯宾塞所言:“当学生们在制作、设计、创造、评估时,他们所学到的将远超过考试所覆盖的内容。”有时候,教学节奏慢了,学习内容却更丰富、更优质了;实施节奏慢了,能力却更强了,方法也更多了;评价节奏慢了,效果却更深化了、更广远了……这样的节奏调整,放慢脚步,正是当前疫情之下我们在进行课程重构时的价值取向。线上教学,我们尤其要充分关注其特质,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完整生长”。
二、课程素养:“完整育人”的课程须跨界整合
在海量信息下,我們有一些人似乎成了一个盲目的搬运工,缺乏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效能意识。我们要化繁为简,减量提质,萃取整合,针对实际考虑高品质课程的呈现方式。一是线上课堂必须聚焦内核,操作实现“短、深、快”。医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视力要到12岁才能相对稳定下来。这就提醒我们,小学生的线上用眼时长越短越好。因此,课程内容需要挤“水”,需要聚焦核心。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具有“抓住重点、难点”的学科素养,具有“方法最简易学”的教学素养,从而将学生在线学习时间降到最低。二是课程内容必须有趣优质,效能实现“余音自续弹”。学生是否愿意线上学习,首要的是课程内容的吸引度、启发度。
1.整合课程内容:方向性功课与指向性功课相结合。
所谓“方向性功课”,是指将抗疫期间与孩子成长相关的内容梳理成特定年龄段可以接受的导向性主题学习功课。我们研发的“每日五新”功课设计当中后四项即为“方向性功课”,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当前成长所需的全面性以及在家学习的自主可选择性。学生经历选择—主导权—赋能—深入学习,其心理从“要求”转化为“渴望”,从而对学习保持着高度关注和高度投入,进而走向了创造。例如:我校各班开展线上抗疫主题教育班会——“特殊的元宵节”“寿桃有爱献武汉”等,孩子们制作寿桃,作曲创作,致信天使……用各不一样却同样饱含深情的作品感恩平凡而英勇的逆行者。
所谓“指向性功课”,就是指定方向的功课,这里特指根据教材进度开展“学科 ”跨界整合式的自主学习内容。例如:一年级教师在线教学《识字4:中华美食》时,安排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并让学生制作一张诱人的美食海报。
这样的功课是打开的,更是整合的;虽然耗费时间,却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
2.整合课程时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在时间方面,考虑到学生居家学习的情况不一,因而在课程设计时增加了弹性,采用“周功课与日功课相结合”的内容安排,“长、短”作业均可,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安排。例如: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是统计图的学习,教师设计的主题是“每日关注疫情,学做统计图”。孩子们当天在线上进行简短交流,随后进行长达一周的疫情观察记录、图表设计、比对分析、得出预估、内化情感。这样的学习,抵达的是“完整生长”,而时间却是由各位学生自行把握的。
在空间方面,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关注了开放性、可选择性。例如:三年级教师在线指导学生给课文画思维导图,孩子们线下自主将全册书的思维导图画得各具特色。实践证明,“线下作业”尽量以实践类为主,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正因为有了切合实际的选择权和主导权,学生拥有了自己喜欢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