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具有动机功能、探究功能、创新功能、德育、美育和智育功能等。本文总结了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四大功能,对各功能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做了具体的阐述,旨在引起人们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 ; 功能 ; 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07-02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展现了化学的魅力,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具有其特定功能,如:动机功能、探究功能、创新功能、德育、美育和智育功能等。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师资力量、实验室设备条件、课时等限制,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教学普遍采取“画实验”、“讲实验”,学生则“背实验”,实验的意义和探究的价值被严重忽略,导致学生普遍存在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度欠缺。
当今教育更注重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尤其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参阅《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不难发现,新课改将化学实验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好实验教学这一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功能,重新审视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理论,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满足时代的需要。
1.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功能
1.1 动机功能
动机功能是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首要功能。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机功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能激发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欲望。受此驱动,学生会自觉地去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以解答自己的疑惑,实验中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得以加强,从而对实验的顺利开展起到促进作用[1]。 实验兴趣的培养,可分为感觉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1.1.1感觉兴趣
它是指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以及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实验室里各种仪器和反应装置的整洁美、对称美而使学生产生的一种实验兴趣[2]。例如:当学生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瓶中火星四溅,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好奇、惊叹,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演变为强烈的探究欲望; 实验室里的蒸馏、精馏、滴定、分离装置等仪器精美的造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静态美,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化学实验的距离。
1.1.2 操作兴趣
当学生对实验有了感觉兴趣,就会萌生要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欲望,即操作兴趣。 它不再满足于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而对动手操作实验有较高的积极性,这种兴趣比感觉兴趣要高一级。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创新意识去改进、设计实验,它仅停滞于“照方抓药”、“按图索骥”,按照书上的内容做一遍实验,学生的操作兴趣就得到满足了,没有达到新课标对化学实验的要求。
1.1.3 探究兴趣
探究兴趣是更高水平的兴趣,它是通过探究得出之前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而形成的一种兴趣,属于间接兴趣,与前两者不同的是,这种兴趣持续时间更长,对巩固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起到重要作用[3]。
1.1.4 创造兴趣
创造兴趣与四种化学实验兴趣相比具有最高的水平,它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課堂理论知识、实验室操作技能,在创造化学实验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兴趣。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学生亲自实践,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若发现疑问或有新的思考时,就要鼓励学生重新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操作,验证学生自己的新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
1.2 探究功能
探究功能是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重要功能,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即便是当前化学的研究方法已是理论和实验并驾齐驱,但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不能缺少的重要载体。探究能力是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建立假说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等等。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2.1 立足生活,激发探究欲望
当前,化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日常生活体验。其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化学,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设计实验,以了解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课前让学生带一瓶碳酸饮料,然后全班分小组讨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1) 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質?(2)汽水为什么可消暑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设计探究性实验。以生活中学生普遍爱喝的碳酸饮料作为探究对象,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在探究中掌握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突出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
1.2.2 教师引领,形成探究意识
当今教育倡导教学中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主张突出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的教学。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例如,在做“蜡烛的燃烧”实验时,教师提问:“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呢?吹灭后,烛芯上上升的白烟是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自己的假设,进而进行实验探究,探究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比如“白烟”究竟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是二氧化碳,有的认为是一氧化碳,有的认为是挥发的蜡蒸气。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并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充分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自己去探究实验的答案,从而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 1.2.3 优化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中发现,很多实验教材中已将探究的操作步骤罗列清楚,只是在实验中间让学生思考、回答一些问题,这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受到限制,并且一些实验的实际操作结果和理论上存在差异。教师教学中可打破教材中对一些实验的程序化设计,增加学生思维活跃的程度,增大探究难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分别用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双氧水的分解以及电解水等实验方案,总结出各方案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也可引导学生对氯酸钾分解所需催化剂的比例、物质进行优化选择。通过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的优化探究,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
1.3创新功能
创新功能是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核心功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化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化学实验的创新上。创造性思维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教材中实验方案的束缚,针对实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实验现象不明显、可见度低、成功率不高等。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设计、探索多套实验方案,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方案。这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进而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1.4 德育、美育和智育功能
德、智、美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几个方面,化学实验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和智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
1.4.1 德育功能
德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人才,使受教育者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在化学实验中,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有的实验条件苛刻;有的实验不易成功,需多次反复操作。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态度教育,坚韧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科学品质培养。同时,化学实验本就存在的物质与物质、物质与现象、变化与变化条件等诸多关系,以及酸、碱;氧化、还原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反映了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亦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4.2 美育功能
美育是培养学生美的修养,提升审美能力,使学生身心更加完美。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化学美教育,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一些表层的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是一种直觉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更深化的化学内在美的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实验中无处不在的美,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
1.4.3 智育功能
智育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使其具有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业务本领。化学实验的过程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需应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能涉及不同学科知识的交融、渗透,对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化学实验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是学生智育培养的最有效平台。
2.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探究功能、创新功能、德育、美育和智育功能等,各功能在培养学生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利用好化学实验教学平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验中大胆猜想、大胆设计、大胆改进、大胆探究、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一种实验方法或步骤,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为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3.
[2]刘忠才.论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6(02):62-63.
[3]崔虹.学生化学实验兴趣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67-68.
【关键词】化学实验 ; 功能 ; 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07-02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展现了化学的魅力,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具有其特定功能,如:动机功能、探究功能、创新功能、德育、美育和智育功能等。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师资力量、实验室设备条件、课时等限制,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教学普遍采取“画实验”、“讲实验”,学生则“背实验”,实验的意义和探究的价值被严重忽略,导致学生普遍存在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度欠缺。
当今教育更注重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尤其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参阅《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不难发现,新课改将化学实验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好实验教学这一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功能,重新审视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理论,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满足时代的需要。
1.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功能
1.1 动机功能
动机功能是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首要功能。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机功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能激发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欲望。受此驱动,学生会自觉地去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以解答自己的疑惑,实验中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得以加强,从而对实验的顺利开展起到促进作用[1]。 实验兴趣的培养,可分为感觉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1.1.1感觉兴趣
它是指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以及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实验室里各种仪器和反应装置的整洁美、对称美而使学生产生的一种实验兴趣[2]。例如:当学生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瓶中火星四溅,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好奇、惊叹,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演变为强烈的探究欲望; 实验室里的蒸馏、精馏、滴定、分离装置等仪器精美的造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静态美,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化学实验的距离。
1.1.2 操作兴趣
当学生对实验有了感觉兴趣,就会萌生要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欲望,即操作兴趣。 它不再满足于观察明显的实验现象,而对动手操作实验有较高的积极性,这种兴趣比感觉兴趣要高一级。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创新意识去改进、设计实验,它仅停滞于“照方抓药”、“按图索骥”,按照书上的内容做一遍实验,学生的操作兴趣就得到满足了,没有达到新课标对化学实验的要求。
1.1.3 探究兴趣
探究兴趣是更高水平的兴趣,它是通过探究得出之前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而形成的一种兴趣,属于间接兴趣,与前两者不同的是,这种兴趣持续时间更长,对巩固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起到重要作用[3]。
1.1.4 创造兴趣
创造兴趣与四种化学实验兴趣相比具有最高的水平,它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課堂理论知识、实验室操作技能,在创造化学实验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兴趣。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学生亲自实践,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若发现疑问或有新的思考时,就要鼓励学生重新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操作,验证学生自己的新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
1.2 探究功能
探究功能是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重要功能,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即便是当前化学的研究方法已是理论和实验并驾齐驱,但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不能缺少的重要载体。探究能力是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建立假说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等等。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2.1 立足生活,激发探究欲望
当前,化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日常生活体验。其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化学,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设计实验,以了解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课前让学生带一瓶碳酸饮料,然后全班分小组讨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1) 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質?(2)汽水为什么可消暑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设计探究性实验。以生活中学生普遍爱喝的碳酸饮料作为探究对象,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在探究中掌握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突出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
1.2.2 教师引领,形成探究意识
当今教育倡导教学中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主张突出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的教学。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例如,在做“蜡烛的燃烧”实验时,教师提问:“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呢?吹灭后,烛芯上上升的白烟是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自己的假设,进而进行实验探究,探究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比如“白烟”究竟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是二氧化碳,有的认为是一氧化碳,有的认为是挥发的蜡蒸气。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并得出正确结论。这种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充分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自己去探究实验的答案,从而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 1.2.3 优化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中发现,很多实验教材中已将探究的操作步骤罗列清楚,只是在实验中间让学生思考、回答一些问题,这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受到限制,并且一些实验的实际操作结果和理论上存在差异。教师教学中可打破教材中对一些实验的程序化设计,增加学生思维活跃的程度,增大探究难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分别用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双氧水的分解以及电解水等实验方案,总结出各方案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也可引导学生对氯酸钾分解所需催化剂的比例、物质进行优化选择。通过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的优化探究,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
1.3创新功能
创新功能是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核心功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化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化学实验的创新上。创造性思维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教材中实验方案的束缚,针对实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实验现象不明显、可见度低、成功率不高等。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设计、探索多套实验方案,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方案。这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进而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1.4 德育、美育和智育功能
德、智、美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几个方面,化学实验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和智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
1.4.1 德育功能
德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人才,使受教育者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在化学实验中,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有的实验条件苛刻;有的实验不易成功,需多次反复操作。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态度教育,坚韧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科学品质培养。同时,化学实验本就存在的物质与物质、物质与现象、变化与变化条件等诸多关系,以及酸、碱;氧化、还原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反映了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亦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4.2 美育功能
美育是培养学生美的修养,提升审美能力,使学生身心更加完美。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化学美教育,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一些表层的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是一种直觉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更深化的化学内在美的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实验中无处不在的美,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
1.4.3 智育功能
智育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使其具有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业务本领。化学实验的过程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需应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能涉及不同学科知识的交融、渗透,对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化学实验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是学生智育培养的最有效平台。
2.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探究功能、创新功能、德育、美育和智育功能等,各功能在培养学生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利用好化学实验教学平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验中大胆猜想、大胆设计、大胆改进、大胆探究、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一种实验方法或步骤,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为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3.
[2]刘忠才.论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6(02):62-63.
[3]崔虹.学生化学实验兴趣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