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集体备课的开展,真正把教师从繁琐、应付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由过去的“劳苦型”到“创新型”的转变。使备课真正做到了“备”而不是以前的“写”,更注重了“研”与“探”,浓厚了教研氛围,增加了学术气息。以下是我在集体备课方面所作的有益尝试及点滴思考。
改进集体备课方式,提升备课质量
概括起来讲,理想的集体备课流程共分四步:
1.钻研教材,个体初备。学期初,各备课组根据教学计划,确定每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主备人要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厘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存在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2.中心发言,集思广益。集体备课研讨时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先由主备人围绕自身钻研教材、调研学生、资源利用等备课的各环节,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然后由组内教师共同研讨、集体交流,各抒己见,补充完善,最后由主备人根据备课组的意见,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二是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备课交流时,针对不同的主备人所备的课及重点、非重点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做到区别对待。集体交流在形成共同教案的同时,还可就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开展共同讨论,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教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3.形成预案,二次备课。集体交流之后,主备人已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为了保证教案及时印发到辅备课人的手中,学校规定集体备课的教案,至少要提前两课时复印到辅备课教师手中。为了使集体备课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融合,我们认真抓好个性设计与反思这个关键环节,学校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课人拿到教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二次备课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圈点,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教学方法的更换,也可以是一个小教学环节的调整,一个大教学版块的变动,或者是一个教学步骤的细化。总之,要使教案成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个性的载体。
4.教后反思,理论提升。教案实施后,教师还要把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感等反思情况记录下来。这些困惑、心得,正是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助推器。此外,我们还鼓励老师之间,尤其是同一备课小组的老师之间(对教学内容更熟悉)互相听课、评课。在评价中,尽量多做纵向比较,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更应讲清原因,让其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同时感悟出“怎么做”。总之,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
理性思考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认识
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是各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该是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因此,要搞好集体备课必须要对以下几方面有清楚地认识:
1.基础——钻研教材。在实施集体备课的四个环节中,个人钻研教材是基础。没有个人深刻地钻研教材,就不会有集体交流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启发。随着课改的推进,教材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都是新选的课文,即使是老教材,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变了,怎样才能常教常新,体现课改新理念,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
2.深化——集体交流。备课组长要定期按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备课活动,切忌走过场,切忌让集体备课演变成轮流备课,演变成由抄全册书教案到抄一两个单元的教案。如果是这种集体备课还不如个人单独备课,因为它没有起到共同研讨、碰撞思想、激发灵感的效果。
3.创新——二次备课。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和补充,或批注、或圈画、或删改,绝不能随便地拿到教案就走进课堂。学校要加强二次备课的管理和检查,加强推门听课工作。上完课,教师要及时地记下课堂中的成功与失败,写好教后记,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的处理、闪现教育艺术的火花、教学环节的巧妙衔接等记录下来,不断地反思,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4.提升——反思学习。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的。因此,教师要逐步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省的习惯,以便更好地调控、革新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努力使自己既有前沿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智能型的教师,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
课改以来,集体备课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推进课改的主要抓手。集体备课的开展,增强了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了教师的工作合力,营造出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使教师有时间和能力接受新的信息,掌握教改动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教师之间改变了过去“闭门造车” “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大家群策群力,在交流讨论中弥补了个人的不足;在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学会了协作和分享;在互动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真乃受益无穷矣!
(作者单位:陕西绥德县第五小学
陕西绥德县江德小学)
改进集体备课方式,提升备课质量
概括起来讲,理想的集体备课流程共分四步:
1.钻研教材,个体初备。学期初,各备课组根据教学计划,确定每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主备人要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厘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存在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2.中心发言,集思广益。集体备课研讨时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先由主备人围绕自身钻研教材、调研学生、资源利用等备课的各环节,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然后由组内教师共同研讨、集体交流,各抒己见,补充完善,最后由主备人根据备课组的意见,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二是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备课交流时,针对不同的主备人所备的课及重点、非重点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做到区别对待。集体交流在形成共同教案的同时,还可就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开展共同讨论,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教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3.形成预案,二次备课。集体交流之后,主备人已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为了保证教案及时印发到辅备课人的手中,学校规定集体备课的教案,至少要提前两课时复印到辅备课教师手中。为了使集体备课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融合,我们认真抓好个性设计与反思这个关键环节,学校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课人拿到教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二次备课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圈点,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教学方法的更换,也可以是一个小教学环节的调整,一个大教学版块的变动,或者是一个教学步骤的细化。总之,要使教案成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个性的载体。
4.教后反思,理论提升。教案实施后,教师还要把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感等反思情况记录下来。这些困惑、心得,正是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助推器。此外,我们还鼓励老师之间,尤其是同一备课小组的老师之间(对教学内容更熟悉)互相听课、评课。在评价中,尽量多做纵向比较,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更应讲清原因,让其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同时感悟出“怎么做”。总之,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
理性思考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认识
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是各备课教师的“教案之和”,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该是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因此,要搞好集体备课必须要对以下几方面有清楚地认识:
1.基础——钻研教材。在实施集体备课的四个环节中,个人钻研教材是基础。没有个人深刻地钻研教材,就不会有集体交流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启发。随着课改的推进,教材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都是新选的课文,即使是老教材,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变了,怎样才能常教常新,体现课改新理念,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
2.深化——集体交流。备课组长要定期按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备课活动,切忌走过场,切忌让集体备课演变成轮流备课,演变成由抄全册书教案到抄一两个单元的教案。如果是这种集体备课还不如个人单独备课,因为它没有起到共同研讨、碰撞思想、激发灵感的效果。
3.创新——二次备课。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对教案进行再次修改和补充,或批注、或圈画、或删改,绝不能随便地拿到教案就走进课堂。学校要加强二次备课的管理和检查,加强推门听课工作。上完课,教师要及时地记下课堂中的成功与失败,写好教后记,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的处理、闪现教育艺术的火花、教学环节的巧妙衔接等记录下来,不断地反思,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4.提升——反思学习。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的。因此,教师要逐步形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省的习惯,以便更好地调控、革新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努力使自己既有前沿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广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智能型的教师,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
课改以来,集体备课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推进课改的主要抓手。集体备课的开展,增强了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了教师的工作合力,营造出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使教师有时间和能力接受新的信息,掌握教改动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教师之间改变了过去“闭门造车” “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大家群策群力,在交流讨论中弥补了个人的不足;在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学会了协作和分享;在互动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真乃受益无穷矣!
(作者单位:陕西绥德县第五小学
陕西绥德县江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