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们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活力,教学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不是学生的课堂,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能否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已经成为了一节课是否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评价标准。小组有效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载体,合理分组、科学分工、任务明确、有效评价构成了合作学习的体系。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也就是做真正的生长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活力和课堂效率统一的课堂。但是在我们传统想政治课堂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活力,教学效果差。
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学校推行了“三分二学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此模式主要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深层表现。而课堂交流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体现方式,交流讨论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能否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已经成为了一节课是否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评价标准。小组有效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载体,合理分组、科学分工、任务明确、有效评价构成了合作学习的体系。现将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予以介绍;
一、异质小组:小组形成的方式是异质的,组间一般是同质的。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学习步调和其它品质上大都是不同的。这样也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相互支持,建立团结互助的小组团队或叫“学习共同体”。
二、任务明确。合作任务结构常常是将一个较大的认为在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分配和专门化,其结果取决与个体与群体、小组学习之间的共享与合作,但小组内分工和任务必须要明确,比方说每个小组内要设立小组长、纪律长、信息员等,明确各自分工的职责并切实承担其责任,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点、问题、专题合理分配学习、工作任务。合作学习与松散组合的讨论小组的不同在于必须指定支持有序完成任务的专门化角色,以及任务完成后的检测、信息共享、结果运用等,否则,合作学习将很难完成,小组讨论将混乱无序。可是,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却发现课堂讨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状态。主要表现于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预习不够充分,讨论问题时或不知所云或沉默不言或留在表层没有深层思考。
二、课堂讨论中任务分配不均,致使有的学习小组还没有完成讨论任务,而有的学习小组完成讨论后无所事事、闲聊耗时间的现象。
三、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强或是准备较为充分或是性格比较活泼等因素,表现得异常活跃,几乎霸占了整个课堂的话语权;而那些能力稍弱一些的或是惰性较强一些的学生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听众,时间一长,便连这“听众”也不愿充当,干脆成了和课堂讨论毫无关系的“无业游民”。
四、小组交流时学生只顾着自己小组的交流内容,却不善于倾听其他组的发言,甚至在其他组的同学发言时随意说话,扰乱课堂秩序,严重影响了交流的质量,影响了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五、小组交流中出现理解错误和偏差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很容易对倾听的学生形成误导,也会无端地消耗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如果老师总是打断学生的发言,也很容易打击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怎样解決上述问题,取得课堂讨论的最佳效果?针对这些情况笔者采取了以下的应对措施:
一、新课之前给学生3~5分钟的预习或复习,做好讨论前的知识储备。上课时先提问预习或复习的内容,一方面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另一方面还能在提问中发现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前扫清课堂讨论的知识障碍。
二、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必要时适当增加小组考核分。
学习任务的分配不可能绝对的平均,总会出现有的问题较难而有的问题较简单的情况。为使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笔者在分配好任务之后,又另外增加了一条特别的要求。那就是每个学习小组在完成分给自己组的讨论任务之后,再接着讨论分给其他组的讨论任务,以便在其他组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是能够及时进行纠正。
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组织课堂讨论。
学生对老师的最初印象往往在课起始阶段,只有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产生与教师,与同学交流、讨论、探究学习的欲望。其实,在我们的模式课的课堂中也可以是“动静”结合的课堂,自学时要静中有动,反馈时要动中有静,至于展示,实在应该是动起来。动又包括:身动、心动。这就要求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议,动身演。让学生通过朗诵、唱歌、舞蹈、小品、相声、课本剧等形式把教材文本活化,从而把课堂推向全身心学习的更好境界。比如笔者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教学中采用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表现生活中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表演的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点评并进行维权等,我们思想政治课堂追求的目标应是课堂动静结合,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让我们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拥有“笑声”、“赞美声”、“惊讶声”。
(作者单位: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也就是做真正的生长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活力和课堂效率统一的课堂。但是在我们传统想政治课堂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活力,教学效果差。
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学校推行了“三分二学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此模式主要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深层表现。而课堂交流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体现方式,交流讨论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能否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已经成为了一节课是否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评价标准。小组有效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载体,合理分组、科学分工、任务明确、有效评价构成了合作学习的体系。现将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予以介绍;
一、异质小组:小组形成的方式是异质的,组间一般是同质的。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学习步调和其它品质上大都是不同的。这样也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相互支持,建立团结互助的小组团队或叫“学习共同体”。
二、任务明确。合作任务结构常常是将一个较大的认为在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分配和专门化,其结果取决与个体与群体、小组学习之间的共享与合作,但小组内分工和任务必须要明确,比方说每个小组内要设立小组长、纪律长、信息员等,明确各自分工的职责并切实承担其责任,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点、问题、专题合理分配学习、工作任务。合作学习与松散组合的讨论小组的不同在于必须指定支持有序完成任务的专门化角色,以及任务完成后的检测、信息共享、结果运用等,否则,合作学习将很难完成,小组讨论将混乱无序。可是,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却发现课堂讨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状态。主要表现于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预习不够充分,讨论问题时或不知所云或沉默不言或留在表层没有深层思考。
二、课堂讨论中任务分配不均,致使有的学习小组还没有完成讨论任务,而有的学习小组完成讨论后无所事事、闲聊耗时间的现象。
三、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强或是准备较为充分或是性格比较活泼等因素,表现得异常活跃,几乎霸占了整个课堂的话语权;而那些能力稍弱一些的或是惰性较强一些的学生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听众,时间一长,便连这“听众”也不愿充当,干脆成了和课堂讨论毫无关系的“无业游民”。
四、小组交流时学生只顾着自己小组的交流内容,却不善于倾听其他组的发言,甚至在其他组的同学发言时随意说话,扰乱课堂秩序,严重影响了交流的质量,影响了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五、小组交流中出现理解错误和偏差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很容易对倾听的学生形成误导,也会无端地消耗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如果老师总是打断学生的发言,也很容易打击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怎样解決上述问题,取得课堂讨论的最佳效果?针对这些情况笔者采取了以下的应对措施:
一、新课之前给学生3~5分钟的预习或复习,做好讨论前的知识储备。上课时先提问预习或复习的内容,一方面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另一方面还能在提问中发现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前扫清课堂讨论的知识障碍。
二、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必要时适当增加小组考核分。
学习任务的分配不可能绝对的平均,总会出现有的问题较难而有的问题较简单的情况。为使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笔者在分配好任务之后,又另外增加了一条特别的要求。那就是每个学习小组在完成分给自己组的讨论任务之后,再接着讨论分给其他组的讨论任务,以便在其他组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是能够及时进行纠正。
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组织课堂讨论。
学生对老师的最初印象往往在课起始阶段,只有愉悦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产生与教师,与同学交流、讨论、探究学习的欲望。其实,在我们的模式课的课堂中也可以是“动静”结合的课堂,自学时要静中有动,反馈时要动中有静,至于展示,实在应该是动起来。动又包括:身动、心动。这就要求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议,动身演。让学生通过朗诵、唱歌、舞蹈、小品、相声、课本剧等形式把教材文本活化,从而把课堂推向全身心学习的更好境界。比如笔者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教学中采用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表现生活中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表演的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点评并进行维权等,我们思想政治课堂追求的目标应是课堂动静结合,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让我们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拥有“笑声”、“赞美声”、“惊讶声”。
(作者单位: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