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国人的文化自信渐渐迷失。学校教育对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缺失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高职大学语文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实践,逐步实现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以发挥其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教育 高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日益强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中国人逐渐找回了因近代遭受列强侵略、凌辱而丧失的自信心,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人的文化自信却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节节败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文化自信日趋衰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校教育对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缺失。因此,在国家积极倡导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当下,在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
文化自信及其提出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书记对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度重视,并为其指明了方向。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聚集地,大学生更是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引领者。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坚守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教育、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从根本上清楚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做到“文以化人”,从而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自身道德品性和创新能力,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1.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同时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也汹涌而入,强烈冲击着国人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很多国人尤其是“三观”尚未真正确立的青年人,易被西方文化所裹挟,一时难以辨明方向,甚至会迷失自我。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呈现,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的严峻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在不知不觉中渗进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持续缺失,导致很多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甚至误解,尤其是在大学生之中。例如,他们对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的迷恋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对中国传统节日却记不清楚甚至不屑一顾。很多人全盘接纳和推崇西方文化,盲目模仿各种西方的行为方式,甚至有一部分国人怀着崇洋媚外的心理,认为外国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和民主,经济更加先进,社会更加发达,文化更加优秀和时尚。
于是社会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部分国外票房惨淡的所谓“大片”,在国内却场场爆满,国人为其贡献了满满的票房。有些在国外因对未成年人“三观”及行为习惯养成有不良影响的片子,来到中国后,受到一些涉世未深、辨别力不强的青少年的欢迎。然而,国内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花样年华》《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影视节目却鲜有人问津。当前,在部分学生心目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死记硬背的考试负担;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成了一句虚无缥缈的空话;西方外来文化的糟粕(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成为抨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等)的利器……中国文化自信正在被西方文化所蚕食,导致一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质疑甚至不屑。
2.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
国人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由来已久,一是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让国人自信渐失。近代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给了西方列强可乘之机,战争使得国家风雨飘摇,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次次抗争和自救的失败使很多国人逐渐失去了自信,其中就包括文化自信。国势孱弱,文盲众多,在国际上更是没有发言权。长期的闭关锁国,让许多国人如井底之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屑一顾,对外国文化的发展更是没有关注。即便是当时国人中的先进分子,也知道得较少,能吸收其精髓的人更是寥寥无几。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作为大国的崛起,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人的自信正在逐渐恢复。但这种自信是不充分、不完全的,特别是在文化自信方面,部分国人的心理上还有西方文化崇拜的惯性,片面地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比我们国家发达,那么他们的民族文化就一定是先进的,只有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才能实现现代化,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二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渗透。青少年的价值观尚处在建立阶段,对于新鲜事物趋之若鹜,往往会一味地接受。受一些网络媒体宣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青少年不能很好地辨别和正确地判断各种信息,有时会不自觉地沉迷于国外涌入中国市场的文化产品中,如形形色色的影片、动漫、游戏、书籍等。这些文化产品中包含着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要素,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倘若社会、学校和家庭没有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久而久之,他们会对西方文化不加甄别地全盘接受,甚至是向往和迷恋。
三是学校教育的缺失。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下,在急需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成长的中小学阶段,却多是唯成绩论英雄。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考试分数成了判断学生一切的标准,学校和教师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进行应试教育,有的学校甚至忽略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艺体课程备受轻视,综合实践课程成为摆设,道德品质、诚信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四是家庭教育的无助和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与孩子最亲近、接触时间最多,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学校教育追求成绩和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余及周末假期时间被大量繁重的重复性作业所消耗,愈演愈烈的小升初和严峻的中考形势、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工作生活压力,让原本要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很多父母也不得不逐渐放弃了自己的初心。 五是部分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扭曲塑造。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打着创新的幌子“批判和反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庸”解释为墨守成规,将“四书五经”看作过时和封建迂腐的论调。例如,风靡大江南北、让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导致了很多家破人亡悲剧的,甚至成为当下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些手游,游戏中的人物姓名皆取自于历代名人或名著,使得青少年学生不知道唐朝大诗人李白是何许人,曹操、关羽等人在游戏中的形象也早已“面目全非”。歪曲的历史人物形象、颠倒黑白的故事情节严重误导了青少年,使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成为青少年眼中嬉笑怒骂、打打杀杀的人间游戏,以至于青年一代对历史和人类文明丧失了应有的敬畏和尊重,对生命及生命的意义产生了严重的蔑视和疑问。在一些影视剧和美术作品中,会把中国的文化传统与陈规陋习相联系,故意丑化中国人的形象,以一己之私迎合和博取国外一些有不良用心之人的喜好。这些“作品”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反而会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会误导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使他们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有了偏见和误解。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文化自觉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紧要时期。在他们的中小学期间,由于西方外来文化的强势涌入和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应是重视德育、美育、体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却因唯成绩论英雄,使得部分人偏离了健康成长的轨道,重成绩轻素质的培养模式给他们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受以上因素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的文化底蕴相对薄弱,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正确地看待、处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片面地把近代中国的落后归咎于传统文化,甚至会盲目贬低传统文化而推崇西方文化。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脊梁,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才能实现。文化是国之根本,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建设进程中,尽早抛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怀疑和偏见,重塑文化自信尤为重要。当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刻不容缓。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只有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自信,才能坚守自己的本心,兼收并蓄,鼓足干劲,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如何借助大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瞬息万变、文化多元的当下,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语文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让他们从根本上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真谛,清楚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大学语文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肩负着国家教育复兴的重任。如何在大学语文的日常教育中渗透文化自信,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并践行的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语言和文学知识,提高其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还要让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正确认识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文化自信。古典诗歌和文学名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如春风化雨般影响学生。大学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在古典诗歌和文学名著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科学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古典诗歌和文学名著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文本本身的说说笑笑、吃吃喝喝等简单情节,以及人物的情感描写中,而要透过节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內容和高超的艺术风格,从而深刻了解中国“四大名著”的魅力,充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力。在讲授诗歌《行行重行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女主人公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以及其极高贵、坚贞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感受汉代末期社会动乱和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生死离别的痛苦。在汉代五言诗《西北有高楼》中,虽然诗中并没有一字一句言及人物本身,但凭借那一缕飘忽无形的弦歌声,可引领学生想象、揣摩楼上抚弦女子内心的悲悯和楼下闻歌而感愤的失意士子的心境。教师要让学生在对诗中乐声的不断揣摩中领悟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这本身就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影响力传播。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红色革命文化
近年来,随着一波又一波红歌热、红书热、红色旅游热的兴起,我们在接受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追求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斗争精神。在传承和弘扬这种革命精神的同时,也激励着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起直追,奋发有为。大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现代文学部分,将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渗透其中,以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戴望舒的《雨巷》、鲁迅的《灯下漫笔》、曹禺的《雷雨》都是揭露旧社会黑暗,渴望光明到来的好作品。教师要结合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在教学中渗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让青年大学生感受到前人为争取民族解放、自由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从而受到极大的精神激励和鼓舞。
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性的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昂首阔步,已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化解了国际金融风暴,我们不惧并能从容应对美国的霸凌主义和贸易战。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8年的汶川地震、2020年的决战新冠肺炎,让全球真切感受并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各国人民领略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感受了中国人拼搏奋发、团结向上的体育精神;天眼工程、北斗工程、高铁、航空母舰、大飞机……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而这期间所迸发的中国智慧和巨大能量让世界为之惊叹。教师要结合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当代文学部分,渗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从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和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5.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扩充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中国的文明史、文化史、发明创造史和各历史阶段的杰出人物,读懂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才能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优越感,树立文化自信。作为大学语文教育的有益补充,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去学校图书馆借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增加阅读量,加强传统文化修养;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展览馆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灿若星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多举办传播主流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书交流会、中华经典诵读、汉字书写大赛、中华传统节日知多少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有重要影响力的革命英雄人物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等,对学生开展富有时代特征的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借助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向学生宣传中国道路、中国制(智)造、中国奇迹,宣传改革创新、承前启后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举办演唱会、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宣传校史、校训、校歌,帮助学生树立以校为家、以校为荣的意识,并使其能快速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坚定地树立文化自信。
要真正树立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聚集地的高校,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使每一位师生、员工树立文化自信。澹荡春风、化育万物,高职大学语文教育正通过多种实践途径逐步实现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众志成城,文化自信就會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N].贵州日报,2014-03-10.
[2]张洪冲,吴再生.高职院校树立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
[3]程芳芳.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J].现代交际,2017(11).
[4]李博.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途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4).
[5]郭中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5).
[6]陈鑫.论文化自信的理论渊源与时代价值[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
作者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文化自信 大学语文教育 高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日益强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中国人逐渐找回了因近代遭受列强侵略、凌辱而丧失的自信心,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人的文化自信却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节节败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文化自信日趋衰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校教育对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缺失。因此,在国家积极倡导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当下,在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重要。
文化自信及其提出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书记对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度重视,并为其指明了方向。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聚集地,大学生更是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引领者。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坚守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教育、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从根本上清楚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做到“文以化人”,从而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自身道德品性和创新能力,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1.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同时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也汹涌而入,强烈冲击着国人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很多国人尤其是“三观”尚未真正确立的青年人,易被西方文化所裹挟,一时难以辨明方向,甚至会迷失自我。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呈现,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的严峻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在不知不觉中渗进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持续缺失,导致很多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甚至误解,尤其是在大学生之中。例如,他们对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的迷恋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对中国传统节日却记不清楚甚至不屑一顾。很多人全盘接纳和推崇西方文化,盲目模仿各种西方的行为方式,甚至有一部分国人怀着崇洋媚外的心理,认为外国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和民主,经济更加先进,社会更加发达,文化更加优秀和时尚。
于是社会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部分国外票房惨淡的所谓“大片”,在国内却场场爆满,国人为其贡献了满满的票房。有些在国外因对未成年人“三观”及行为习惯养成有不良影响的片子,来到中国后,受到一些涉世未深、辨别力不强的青少年的欢迎。然而,国内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花样年华》《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影视节目却鲜有人问津。当前,在部分学生心目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死记硬背的考试负担;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成了一句虚无缥缈的空话;西方外来文化的糟粕(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成为抨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等)的利器……中国文化自信正在被西方文化所蚕食,导致一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质疑甚至不屑。
2.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
国人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由来已久,一是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让国人自信渐失。近代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给了西方列强可乘之机,战争使得国家风雨飘摇,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次次抗争和自救的失败使很多国人逐渐失去了自信,其中就包括文化自信。国势孱弱,文盲众多,在国际上更是没有发言权。长期的闭关锁国,让许多国人如井底之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屑一顾,对外国文化的发展更是没有关注。即便是当时国人中的先进分子,也知道得较少,能吸收其精髓的人更是寥寥无几。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作为大国的崛起,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人的自信正在逐渐恢复。但这种自信是不充分、不完全的,特别是在文化自信方面,部分国人的心理上还有西方文化崇拜的惯性,片面地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比我们国家发达,那么他们的民族文化就一定是先进的,只有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才能实现现代化,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二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渗透。青少年的价值观尚处在建立阶段,对于新鲜事物趋之若鹜,往往会一味地接受。受一些网络媒体宣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青少年不能很好地辨别和正确地判断各种信息,有时会不自觉地沉迷于国外涌入中国市场的文化产品中,如形形色色的影片、动漫、游戏、书籍等。这些文化产品中包含着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要素,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倘若社会、学校和家庭没有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久而久之,他们会对西方文化不加甄别地全盘接受,甚至是向往和迷恋。
三是学校教育的缺失。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下,在急需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成长的中小学阶段,却多是唯成绩论英雄。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考试分数成了判断学生一切的标准,学校和教师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进行应试教育,有的学校甚至忽略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艺体课程备受轻视,综合实践课程成为摆设,道德品质、诚信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四是家庭教育的无助和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与孩子最亲近、接触时间最多,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学校教育追求成绩和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余及周末假期时间被大量繁重的重复性作业所消耗,愈演愈烈的小升初和严峻的中考形势、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工作生活压力,让原本要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很多父母也不得不逐渐放弃了自己的初心。 五是部分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扭曲塑造。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打着创新的幌子“批判和反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庸”解释为墨守成规,将“四书五经”看作过时和封建迂腐的论调。例如,风靡大江南北、让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导致了很多家破人亡悲剧的,甚至成为当下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些手游,游戏中的人物姓名皆取自于历代名人或名著,使得青少年学生不知道唐朝大诗人李白是何许人,曹操、关羽等人在游戏中的形象也早已“面目全非”。歪曲的历史人物形象、颠倒黑白的故事情节严重误导了青少年,使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成为青少年眼中嬉笑怒骂、打打杀杀的人间游戏,以至于青年一代对历史和人类文明丧失了应有的敬畏和尊重,对生命及生命的意义产生了严重的蔑视和疑问。在一些影视剧和美术作品中,会把中国的文化传统与陈规陋习相联系,故意丑化中国人的形象,以一己之私迎合和博取国外一些有不良用心之人的喜好。这些“作品”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反而会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会误导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使他们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有了偏见和误解。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于“三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文化自觉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紧要时期。在他们的中小学期间,由于西方外来文化的强势涌入和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应是重视德育、美育、体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却因唯成绩论英雄,使得部分人偏离了健康成长的轨道,重成绩轻素质的培养模式给他们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受以上因素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的文化底蕴相对薄弱,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正确地看待、处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片面地把近代中国的落后归咎于传统文化,甚至会盲目贬低传统文化而推崇西方文化。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脊梁,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才能实现。文化是国之根本,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建设进程中,尽早抛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怀疑和偏见,重塑文化自信尤为重要。当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刻不容缓。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只有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自信,才能坚守自己的本心,兼收并蓄,鼓足干劲,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如何借助大学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瞬息万变、文化多元的当下,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语文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让他们从根本上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真谛,清楚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大学语文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肩负着国家教育复兴的重任。如何在大学语文的日常教育中渗透文化自信,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并践行的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语言和文学知识,提高其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还要让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正确认识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文化自信。古典诗歌和文学名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如春风化雨般影响学生。大学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在古典诗歌和文学名著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科学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古典诗歌和文学名著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文本本身的说说笑笑、吃吃喝喝等简单情节,以及人物的情感描写中,而要透过节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內容和高超的艺术风格,从而深刻了解中国“四大名著”的魅力,充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力。在讲授诗歌《行行重行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女主人公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以及其极高贵、坚贞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感受汉代末期社会动乱和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生死离别的痛苦。在汉代五言诗《西北有高楼》中,虽然诗中并没有一字一句言及人物本身,但凭借那一缕飘忽无形的弦歌声,可引领学生想象、揣摩楼上抚弦女子内心的悲悯和楼下闻歌而感愤的失意士子的心境。教师要让学生在对诗中乐声的不断揣摩中领悟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这本身就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影响力传播。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红色革命文化
近年来,随着一波又一波红歌热、红书热、红色旅游热的兴起,我们在接受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追求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解放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斗争精神。在传承和弘扬这种革命精神的同时,也激励着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起直追,奋发有为。大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现代文学部分,将红色革命文化教育渗透其中,以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戴望舒的《雨巷》、鲁迅的《灯下漫笔》、曹禺的《雷雨》都是揭露旧社会黑暗,渴望光明到来的好作品。教师要结合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在教学中渗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让青年大学生感受到前人为争取民族解放、自由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从而受到极大的精神激励和鼓舞。
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性的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昂首阔步,已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化解了国际金融风暴,我们不惧并能从容应对美国的霸凌主义和贸易战。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8年的汶川地震、2020年的决战新冠肺炎,让全球真切感受并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各国人民领略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感受了中国人拼搏奋发、团结向上的体育精神;天眼工程、北斗工程、高铁、航空母舰、大飞机……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而这期间所迸发的中国智慧和巨大能量让世界为之惊叹。教师要结合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当代文学部分,渗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从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和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5.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扩充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中国的文明史、文化史、发明创造史和各历史阶段的杰出人物,读懂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才能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优越感,树立文化自信。作为大学语文教育的有益补充,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去学校图书馆借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增加阅读量,加强传统文化修养;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展览馆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灿若星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多举办传播主流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书交流会、中华经典诵读、汉字书写大赛、中华传统节日知多少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有重要影响力的革命英雄人物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等,对学生开展富有时代特征的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借助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向学生宣传中国道路、中国制(智)造、中国奇迹,宣传改革创新、承前启后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举办演唱会、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宣传校史、校训、校歌,帮助学生树立以校为家、以校为荣的意识,并使其能快速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坚定地树立文化自信。
要真正树立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聚集地的高校,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使每一位师生、员工树立文化自信。澹荡春风、化育万物,高职大学语文教育正通过多种实践途径逐步实现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众志成城,文化自信就會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N].贵州日报,2014-03-10.
[2]张洪冲,吴再生.高职院校树立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
[3]程芳芳.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J].现代交际,2017(11).
[4]李博.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途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4).
[5]郭中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5).
[6]陈鑫.论文化自信的理论渊源与时代价值[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
作者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