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困境与应对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llowMyHeart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材料作文在近年来的高考语文中几乎占据了全部江山。新材料作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在审题、立意、构思、语言组织等方面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将新材料作文视为“拦路虎”,有一些平日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也在新材料作文部分“栽了跟头”。
  一、写作困境
  不少学生视语文学科为自己的弱项,大体也在于作文环节。而对于新材料作文,更是觉得无从下手,当前高中生新材料作文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审题存在偏差
  审题出现了偏差,就很容易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有的学生平日的语文成绩很好,高考刚结束时的估分也很理想,但是当成绩出来时,发现语文成绩竟然跟预估的差了二十分左右,这二十分往往就在材料作文上,审题出现了偏差,作文没有及格。所以如果审题出现了偏差,平日的作文功底再好也是无济于事。
  2教学方法滞后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材料作文的写作。高中生学习时间紧,疲于应对多门功课,对于新材料作文有的教师和学生重视不够。“稀有”的作文讲评课,很多流于形式,教师将作文进行大致点评,就草草结束。学生忽视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组织。教学方法陈旧,而高考对于新材料作文的要求“年年出新”,所以陈旧的教学方法迫切需要改革,方能让新材料作文的教学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二、应对策略
  一篇美文的创作、完成,并非是举手之劳,也不是教师个人可以任意改变的。如果说教师个人的努力能够引起点滴量的变化,那么久而久之,作文课堂必定能收获质的飞跃。教师作为引路人,只有在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推演、思路组织方面给学生积极引导,才能让学生尽量少走弯路,走上“正轨”。
  1审清题意,多角度选取立意
  在审题立意方面,学生应该把握四个方面的原则,即:整体把握原则、多向发散原则、最佳立意原则、因“题”制宜原则。在拿到材料的时候,首先应该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在新材料作文中,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思想、观点等一般都会通过小故事、名言警句、数据、漫画、寓言等方式呈现出来,整体把握原则就是要对材料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并加以全面的分析,对一些细微的信息点进行微观的斟酌。多向发散原则是指学生在审材料的时候,要善于发散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最佳立意原则是指针对材料给我们传递的多个信息点,学生应该选择最佳立意,这是新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关键点。题目的要求不同,题目中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也就不同,在审题立意方面也就存在着一些差异。如: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在上面这段小材料中,不少学生反映看完材料都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对于“面包”这个词的深层次含义不是很理解,对于“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样的颇有哲理的句子也不是很明白。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可以问学生:“面包可以用来干什么?”学生说:“吃!”“那么水仙花是用来干嘛的?”“用来欣赏的。”这样一剖析,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过来,原来这个材料里的“面包”是指物质层面得到了满足,“水仙花”是指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满足。再从整体上来看,“两块面包”这个细节是需要我们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进行微观上的斟酌的。
  2选取素材,生活中选取视角
  学生在选取素材的时候,应该选择与他们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加以提炼、分析、总结,成为作文的内容。一般来说,材料只传递了表面的信息,大多数都仅仅是从客观上叙述了一件事,并没有带上命题者任何主观上的感情色彩,材料内容所呈现出的客观性比较强,学生要对材料的主旨进行概括和提炼。还有一些材料比较含蓄,用的是比喻、寓言或者带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揭示寓意的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概括,提炼出主旨后,选用生活中的视角加以创作。例如:
  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时说:人是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如果人知道这一点并且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肉体上,而是寄托在灵魂上,那么,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不幸、苦难和病痛,他的生活都不可能成为其他样子,而只能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幸福。
  这个材料与我们当下的生活主题息息相关,记得2013年中央电视台做了关于“你幸福吗”这一主题的专访,而材料中的“肉体”“灵魂”说的就是关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唯有寄托在“灵魂”(精神生活)之上的幸福才是牢不可破的幸福。在这段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的立意,结合我们当下的生活,从生活中选取视角。
  3技巧运用,避免走入写作误区
  在新材料作文写作中,不少学生容易步入误区,之所以无法取得好成绩,就是在审题的时候,没有抓住切入点,导致写作等级偏离了实际作文水准。比如有的学生审题时断章取义,没有从整体上对审题、立意和思路组织进行深刻的把握,而仅仅是截取了材料的片段或部分词句,忽视了材料的前因后果。还有一些学生仅仅对材料进行表层的解读,导致偏离了重心。曾经出现在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仅仅是以雷抒雁的一首小诗作为材料:
  星星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学生在这个新材料作文中出现了不少失误,有的学生借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感悟进行凭空捏造,有的学生阅读的信息量不全,忽视了材料自身前后两段之间的比较,仅仅从自然、科学、环保这样的方面进行凭空捏造,最终写出来的作文与材料没有任何相似点、关联度。还有一些学生断章取义、自以为是,没有从整体的、全面的角度出发。针对这样的作文材料,应该从揭示其深意入手,以确定其立意为基础,从点滴的内涵中挖掘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总而言之,高中新材料作文是学生公认的比较“难啃的硬骨头”,要想把握写作的方法,学生在进行审题、立意推演和思路组织的时候,不妨放下浮躁的心态,以踏实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全面把握材料给出的信息,“以我手写我心”,去采撷创作的芬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学(226100)
其他文献
语句衔接题是高考中常考的题型,新课标卷上为必考题型,分值为3分。高考语句衔接题的解答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近几年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教育文化的多元发展,相较于过去的传统教学观念,现代教学理念有了较大范围的普及,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的一言堂发展为多种互动形式,现代教学更为注重“人”,更为注重教学过程,更为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品质,凸显出“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由“教”到“不教”,成为当前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品质并不等同于教学效率,也不等同于教学质量。教学品质是一个
摘抄最早源自何处,已无从考察,但古人读书基本都重此法,没有一个不是用此法积累而成名的。  古代的印刷业到唐代以后才较为成熟,唐以前的人读书基本上都靠誊抄,不管是什么样的书都必须自己誊抄来读,即使是到了印刷业很繁荣的明代摘抄也还是很兴盛,如归有光的“七录斋”就源于此。其实誊抄何尝不是一种摘抄呢?如果文章不值得一读,何故抄之,誊抄的一定都是好文章或必抄的文章,一经不断抄之,则积累丰矣。  古代的文人要
文言文虽然在今天的日常交流中已不再常用,但仍有很多语词是我们时常使用的,如成语这样的词汇就常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之中。教育是为了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高中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如何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夯实其古文功底是高中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学生如果将来要搞科研,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就需要与古代文献打交道。其中有些学科是直接和文言文打交道的,比如古典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学生的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能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就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一、启迪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生产各个领域中得以普遍运用,为保障用电安全,用电检查成为供电行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多年从事用电检查工作的经验,阐述了目前供用电环节的发展现状,对用电检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窃电技术;线损报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