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和各项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表达能力、自信心和交流能力,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不仅抑制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重点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问题;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基礎内容包括拼音、识字、造句、朗读等,朗读是巩固其他内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甚至是写作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朗读能力的培养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但实际上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无法真正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朗读能力和情感,还需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法。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一) 朗读缺乏实际意义,评价过于简单、死板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更有助于对朗读材料中文字、句子、意境和感情的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反复练习,这里就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的朗读示范至关重要,但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并不太重视这一点,有时还会将文章的朗读放在课后作业、预习作业中,让孩子自己或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除此之外,课堂上学生朗读后,教师普遍不会详细深入的进行评价,学生对于朗读的好与坏没有概念,也就不会反思自己的朗读优势和劣势,无法提升自身朗读能力和对朗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影响学习自信心。
(二) 朗读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挖掘深层含义
首先,要说到教师对朗读学习的重视程度上,相较于基础知识学习的检查和考核,教师对阅读、朗读学习重视度要低很多,有时只是在讲解问题之余开展朗读练习;其次,教师为了节省时间,通常只选择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将文章读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完全忽略了其他学生的朗读需求,严重影响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而显现出来的不公平现象,也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印象、甚至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最后,基于小学生思维遵循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趋向,想要提升其朗读能力,必须让其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朗读示范时多加入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肢体动作,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掌握方法,但实际上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仅仅重视讲解,没有示范、没有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练习,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感受文章的内容、内涵,相应的教师从学生迷茫、混沌的表现上,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学节奏无据可依,最终降低教学质量。
(三) 朗读时间欠缺,课堂朗读存在象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是注重读音、生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所以在课堂上给予朗读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甚至课堂教学中不设置朗读时间,将其转移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基于此学生往往也忽略朗读的重要性,不利于其朗读学习意识的树立和朗读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次朗读过于形式化的情况也非常多,如朗读内容少,一两句或几句的内容通常用不了多长时间,这种为了朗读而朗读的形式,不仅没有朗读效果,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 注重基础教学,培养朗读习惯
小学生的朗读离不开基础的拼音、生字知识,所以想要提高朗读能力,需要将基础打好,采取拼音训练的方式,将发音难点、要点等知识进行系统的教学,生字的识别除了拼音支持,还要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避免因为拼音或生字原因影响朗读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注意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增加阅读课外书的内容,不同年级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并提出不同要求(如三年级以上课外书无需拼音标注),并与家长做好沟通,共同监督学生的朗读习惯以及完成情况。
(二) 正确引导、激励学生朗读,优化朗读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所以想要提高其朗读能力,需要培养其朗读兴趣,这里需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多进行精彩的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唤醒学生朗读欲望;其次,在学生进行朗读之前,提出朗读要求,例如要有感情、可以适当加入肢体表现等,并采取激励制度,对朗读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能在感受成功的同时建立自信心;第三,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要尽可能具体、详细,将优点和不足从发音、关键词句、朗读连贯性、感情等多方面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优势、并建议其完善不足,有效提升朗读能力。
(三) 教师示范指导,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自我思考能力有限,但对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模仿能力很强,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可以有效利用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明确朗读教学目的,并合理设计教学具体环节;其次,在进行示范朗读时,要富有感染力和感情,尤其是对关键词句的突显,这样在学生模仿朗读时,有针对性进行重点、难点地突破和解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而一旦这种模仿成为习惯时,再对新文章朗读时便能更快的积累知识和提升读书能力。
三、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最初阶段也是重要阶段,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信心,但对于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朗读缺乏实际意义、内容单一、时间不足等问题,还需给予相应重视,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丰富评价、良好示范和朗读能力的拓展不断完善和改善,让小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并激发对朗读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8.
作者简介:
汤丽云,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小学(中心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问题;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基礎内容包括拼音、识字、造句、朗读等,朗读是巩固其他内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甚至是写作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朗读能力的培养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但实际上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无法真正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朗读能力和情感,还需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法。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一) 朗读缺乏实际意义,评价过于简单、死板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更有助于对朗读材料中文字、句子、意境和感情的理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反复练习,这里就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的朗读示范至关重要,但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并不太重视这一点,有时还会将文章的朗读放在课后作业、预习作业中,让孩子自己或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除此之外,课堂上学生朗读后,教师普遍不会详细深入的进行评价,学生对于朗读的好与坏没有概念,也就不会反思自己的朗读优势和劣势,无法提升自身朗读能力和对朗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影响学习自信心。
(二) 朗读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挖掘深层含义
首先,要说到教师对朗读学习的重视程度上,相较于基础知识学习的检查和考核,教师对阅读、朗读学习重视度要低很多,有时只是在讲解问题之余开展朗读练习;其次,教师为了节省时间,通常只选择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将文章读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完全忽略了其他学生的朗读需求,严重影响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而显现出来的不公平现象,也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印象、甚至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最后,基于小学生思维遵循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趋向,想要提升其朗读能力,必须让其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朗读示范时多加入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肢体动作,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掌握方法,但实际上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仅仅重视讲解,没有示范、没有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的练习,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感受文章的内容、内涵,相应的教师从学生迷茫、混沌的表现上,也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学节奏无据可依,最终降低教学质量。
(三) 朗读时间欠缺,课堂朗读存在象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是注重读音、生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所以在课堂上给予朗读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甚至课堂教学中不设置朗读时间,将其转移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基于此学生往往也忽略朗读的重要性,不利于其朗读学习意识的树立和朗读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次朗读过于形式化的情况也非常多,如朗读内容少,一两句或几句的内容通常用不了多长时间,这种为了朗读而朗读的形式,不仅没有朗读效果,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 注重基础教学,培养朗读习惯
小学生的朗读离不开基础的拼音、生字知识,所以想要提高朗读能力,需要将基础打好,采取拼音训练的方式,将发音难点、要点等知识进行系统的教学,生字的识别除了拼音支持,还要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避免因为拼音或生字原因影响朗读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注意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增加阅读课外书的内容,不同年级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并提出不同要求(如三年级以上课外书无需拼音标注),并与家长做好沟通,共同监督学生的朗读习惯以及完成情况。
(二) 正确引导、激励学生朗读,优化朗读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所以想要提高其朗读能力,需要培养其朗读兴趣,这里需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多进行精彩的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唤醒学生朗读欲望;其次,在学生进行朗读之前,提出朗读要求,例如要有感情、可以适当加入肢体表现等,并采取激励制度,对朗读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还能在感受成功的同时建立自信心;第三,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要尽可能具体、详细,将优点和不足从发音、关键词句、朗读连贯性、感情等多方面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优势、并建议其完善不足,有效提升朗读能力。
(三) 教师示范指导,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自我思考能力有限,但对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模仿能力很强,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可以有效利用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明确朗读教学目的,并合理设计教学具体环节;其次,在进行示范朗读时,要富有感染力和感情,尤其是对关键词句的突显,这样在学生模仿朗读时,有针对性进行重点、难点地突破和解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而一旦这种模仿成为习惯时,再对新文章朗读时便能更快的积累知识和提升读书能力。
三、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最初阶段也是重要阶段,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信心,但对于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朗读缺乏实际意义、内容单一、时间不足等问题,还需给予相应重视,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丰富评价、良好示范和朗读能力的拓展不断完善和改善,让小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并激发对朗读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8.
作者简介:
汤丽云,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小学(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