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提高“基础”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三,即把“高、精、准”讲授法、双主体民主引导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引入“基础”课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基础”课课堂教学过程的真正实效性,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实效性;人才
基础课,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教学方法体系包括理论教学方法体系、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体系。
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它首先必须体现师生双主体运作的理念;其次必须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目前,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方面的文章虽然非常多,但是我认为立足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提高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最佳途径。
那么,如何具体达到或实现这个目的呢?
我认为把“高、精、准”讲授法、双主体的民主引导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是关键。
多年来,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该课及学生的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和探索。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三种新的教学方法即,“高、精、准”讲授法、双主体民主引导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
一、“高、精、准”的专题讲授法
1. “一高”是指课程的主题思想要突出
每堂课都要突出一个主线,思想上要有一定的高度,观念上不要流于俗套,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2. “二精”是要在教材覆盖的内容中,进行提炼和整理,形成有鲜明主题的分支内容
“基础课”的教师在备课中,关键要提炼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主要围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坚定的爱国者、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对学生心理健康、道德教育、爱情观、婚姻家庭美德、法律观念和意识的培养等十个专题进行精讲,教师分工负责、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打造精品课件,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整合,力争使每一个专题的课件和教案既有演讲报告的精彩,又能像学术报告那样定位准确,既能讲深讲透课程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阐释做人、成才的道理; 既庄重、缜密、高雅,又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
3. “三准”是课程定位要准
课程定位要准,即处理教学内容最优化。处理教学内容最优化就是教师在抓住重难点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处于学生最需要的最优化状态。要做到这些,必须把握以下五点:
一是课前充分调研,受众对象是哪个系什么专业的学生,真实了解学生的特点、心态和需要,真实面对和把握学生的客观存在。为此,我们第一课就要求学生填写一份大学生心态调查,写一篇“我的人生目标”即自己大学生活的憧憬和规划,以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
二是熟练把握教材。首先是要熟悉教材的内容和主旨,其次要在此基础上精通深入钻研,细化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打好内容基础,把控课程的精髓。
三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一个好的基础课的教师,不仅要做到博学,知识面广博,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教师要及时地把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观点渗透到课堂内容中,对现实发生的新闻事件也要及时补充到课堂内容中来,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态度和课堂效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内容的更新成为常态。
四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诙谐的语言艺术。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创设最优化教学情景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把严密的逻辑性的语言与准确、生动、鲜明、幽默的语言相结合,授课具有感染力,把深刻的人生道理寓于优美的艺术性的课堂语言之中,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成长。
二、双主体的民主引导教学法
民主引导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基础课”的特点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在于学生对正确思想和观点的理解和吸收。在民主引导的教学方法中,既不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也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
教师正如《学记》中所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要讲明道理,不要强行牵着走;要严格要求,不要施加压力;要指明路径,不要代替做出结论。民主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可见,温和、友善、宽厚是合格的人民教师必备的品质。教师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应采取温和、友善、宽厚的态度,用心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获得正确认识,那么学生就能体验到爱的温暖。
民主引导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真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讲授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贴近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真正启发学生独立地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在讲课中不仅经常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并且通过引导的方式提问、简明实用的表格,富有争议的辩题以及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的讨论等形式来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开拓思路,发展智力,增长知识。这样,课堂上就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或不听)的被动局面,而是师生情感交流,创造你教我学的生动活泼的和谐课堂。
三、情境体验式教学法
情境教学古而有之。我国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深刻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可见环境、氛围对人学习的影响,“孟母断织教子”是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近代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失败根源在于未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引起思维”的情境。他认为情境教学的第一要素就是情境的暗示。
“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需要有学生积极参与和感受的教学方法与之回应。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情境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呢?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应用教学激情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达到让他的思想、情感和情境人物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就是情境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推进: 1. 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动机的诱发是情境体验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情感的导因。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冲动。在国外,相传苏格拉底是善于引发对方产生矛盾的情境才予以导出预期的结论,被称为“产婆术”。我在讲道德部分的时候先设问,现代人缺什么?学生对这个设问感兴趣,有的学生回答缺钱,有的回答缺时间,设悬激趣,激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道德问题的兴趣,扩展学生思考的空间。借助汶川地震的视频设置深沉的情境,在对比的氛围中引出我国传统的道德“仁爱”的力量。如此创设悬念,引导学生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并最终领悟其中蕴涵的道理,引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提升内心的道德感,在讲授人生态度的时候,以趣味视频导入,使学生感受时间的紧迫性,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体验情境,丰富学生的切身感受
传统的教学偏重理性分析,教师分析不断,提问不止,以为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讲授便可达到效果,结果是乏味厌倦、学生被动应付、适得其反。如在讲述爱国的时候通过播放《七子之歌》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唯美画面,配以解说祖国古代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话语,配以低沉语气,使学生在凝重的意境中不仅接受自豪感的洗礼,还激起大学生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国防意识。通过询问学生偶像,播放视频引领学生认识革命先烈的相片,创设一种严肃、庄严的气氛,讲述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琴弦,使学生在想象中去体验那悲壮的崇高;通过讲述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军人的先进事迹、道德标兵与反面人物的不同事件述说,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帮助其辨别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的反差,唤起学生对美的歌颂、对丑的憎恶情感,提高学生趋问崇高、回避邪恶的自觉性;借助不同的情境感染,使知识超越感知力和生理快乐,上升到包含着感知、理念、情感、意欲、想象的生命体验,为内化形成学生的优秀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3. 走出情境,内化学生的精神、气质
情境教学的关键环节和最高境界分别是领悟和内化形成学生的精神、气质。领悟是在体验情境的基础上,在情感上与情境产生共鸣,思考和理解其表达的思维和道理,其特殊性在于它与情是水乳交融的,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而内化则是指人的外部物质动作向内部精神(即心理)动作转化的过程。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内化指道德和法律知识伴随感受、体验和价值的领悟,然后以价值沉淀在个体的内心深处,悟出道德和法律的价值,才会产生深切的体验和情感,道德和法律知识才会向素质转化,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宗旨,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总而言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门课,它的对象是刚刚迈入高等学府的一年级学生,引领他们翻开人生历程新的一页非常关键。每个教师都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焕发勃勃生机,使“基础课”的课堂如人生的演绎,充满了欢声笑语、豪情与泪水、喝彩和掌声。
参考文献:
[1]覃晓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S1).
[2]江传月.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导性原则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S1).
[3]吕占华,刘秀萍,许立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
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6).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实效性;人才
基础课,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教学方法体系包括理论教学方法体系、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体系。
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它首先必须体现师生双主体运作的理念;其次必须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目前,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方面的文章虽然非常多,但是我认为立足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提高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最佳途径。
那么,如何具体达到或实现这个目的呢?
我认为把“高、精、准”讲授法、双主体的民主引导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是关键。
多年来,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该课及学生的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和探索。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三种新的教学方法即,“高、精、准”讲授法、双主体民主引导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
一、“高、精、准”的专题讲授法
1. “一高”是指课程的主题思想要突出
每堂课都要突出一个主线,思想上要有一定的高度,观念上不要流于俗套,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2. “二精”是要在教材覆盖的内容中,进行提炼和整理,形成有鲜明主题的分支内容
“基础课”的教师在备课中,关键要提炼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主要围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坚定的爱国者、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对学生心理健康、道德教育、爱情观、婚姻家庭美德、法律观念和意识的培养等十个专题进行精讲,教师分工负责、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打造精品课件,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整合,力争使每一个专题的课件和教案既有演讲报告的精彩,又能像学术报告那样定位准确,既能讲深讲透课程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阐释做人、成才的道理; 既庄重、缜密、高雅,又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
3. “三准”是课程定位要准
课程定位要准,即处理教学内容最优化。处理教学内容最优化就是教师在抓住重难点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处于学生最需要的最优化状态。要做到这些,必须把握以下五点:
一是课前充分调研,受众对象是哪个系什么专业的学生,真实了解学生的特点、心态和需要,真实面对和把握学生的客观存在。为此,我们第一课就要求学生填写一份大学生心态调查,写一篇“我的人生目标”即自己大学生活的憧憬和规划,以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
二是熟练把握教材。首先是要熟悉教材的内容和主旨,其次要在此基础上精通深入钻研,细化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打好内容基础,把控课程的精髓。
三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一个好的基础课的教师,不仅要做到博学,知识面广博,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教师要及时地把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观点渗透到课堂内容中,对现实发生的新闻事件也要及时补充到课堂内容中来,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态度和课堂效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内容的更新成为常态。
四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诙谐的语言艺术。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创设最优化教学情景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把严密的逻辑性的语言与准确、生动、鲜明、幽默的语言相结合,授课具有感染力,把深刻的人生道理寓于优美的艺术性的课堂语言之中,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成长。
二、双主体的民主引导教学法
民主引导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基础课”的特点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在于学生对正确思想和观点的理解和吸收。在民主引导的教学方法中,既不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也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
教师正如《学记》中所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要讲明道理,不要强行牵着走;要严格要求,不要施加压力;要指明路径,不要代替做出结论。民主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可见,温和、友善、宽厚是合格的人民教师必备的品质。教师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应采取温和、友善、宽厚的态度,用心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获得正确认识,那么学生就能体验到爱的温暖。
民主引导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真正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讲授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贴近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真正启发学生独立地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在讲课中不仅经常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并且通过引导的方式提问、简明实用的表格,富有争议的辩题以及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的讨论等形式来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开拓思路,发展智力,增长知识。这样,课堂上就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或不听)的被动局面,而是师生情感交流,创造你教我学的生动活泼的和谐课堂。
三、情境体验式教学法
情境教学古而有之。我国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深刻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可见环境、氛围对人学习的影响,“孟母断织教子”是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近代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失败根源在于未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引起思维”的情境。他认为情境教学的第一要素就是情境的暗示。
“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需要有学生积极参与和感受的教学方法与之回应。那么,怎样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情境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呢?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应用教学激情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达到让他的思想、情感和情境人物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就是情境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推进: 1. 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动机的诱发是情境体验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情感的导因。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冲动。在国外,相传苏格拉底是善于引发对方产生矛盾的情境才予以导出预期的结论,被称为“产婆术”。我在讲道德部分的时候先设问,现代人缺什么?学生对这个设问感兴趣,有的学生回答缺钱,有的回答缺时间,设悬激趣,激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道德问题的兴趣,扩展学生思考的空间。借助汶川地震的视频设置深沉的情境,在对比的氛围中引出我国传统的道德“仁爱”的力量。如此创设悬念,引导学生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并最终领悟其中蕴涵的道理,引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提升内心的道德感,在讲授人生态度的时候,以趣味视频导入,使学生感受时间的紧迫性,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体验情境,丰富学生的切身感受
传统的教学偏重理性分析,教师分析不断,提问不止,以为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讲授便可达到效果,结果是乏味厌倦、学生被动应付、适得其反。如在讲述爱国的时候通过播放《七子之歌》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唯美画面,配以解说祖国古代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话语,配以低沉语气,使学生在凝重的意境中不仅接受自豪感的洗礼,还激起大学生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国防意识。通过询问学生偶像,播放视频引领学生认识革命先烈的相片,创设一种严肃、庄严的气氛,讲述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琴弦,使学生在想象中去体验那悲壮的崇高;通过讲述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军人的先进事迹、道德标兵与反面人物的不同事件述说,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帮助其辨别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的反差,唤起学生对美的歌颂、对丑的憎恶情感,提高学生趋问崇高、回避邪恶的自觉性;借助不同的情境感染,使知识超越感知力和生理快乐,上升到包含着感知、理念、情感、意欲、想象的生命体验,为内化形成学生的优秀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3. 走出情境,内化学生的精神、气质
情境教学的关键环节和最高境界分别是领悟和内化形成学生的精神、气质。领悟是在体验情境的基础上,在情感上与情境产生共鸣,思考和理解其表达的思维和道理,其特殊性在于它与情是水乳交融的,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而内化则是指人的外部物质动作向内部精神(即心理)动作转化的过程。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内化指道德和法律知识伴随感受、体验和价值的领悟,然后以价值沉淀在个体的内心深处,悟出道德和法律的价值,才会产生深切的体验和情感,道德和法律知识才会向素质转化,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宗旨,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总而言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门课,它的对象是刚刚迈入高等学府的一年级学生,引领他们翻开人生历程新的一页非常关键。每个教师都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焕发勃勃生机,使“基础课”的课堂如人生的演绎,充满了欢声笑语、豪情与泪水、喝彩和掌声。
参考文献:
[1]覃晓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S1).
[2]江传月.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导性原则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S1).
[3]吕占华,刘秀萍,许立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
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