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教学实录与反思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_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分析
  本节课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吹气球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感知,初步认识空气像水一样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第二部分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观察得到结论,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三部分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明白:科学无处不在,要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更好地服务。
  第四部分是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深刻理解,才能灵活运用,以此提升科学素养。
  《空气》单元以空气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认识空气的基本性质,提升实验探究的能力。《空气占据空间》是在学生认识到了空气的存在及空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用实验探究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为学习《风》和《纸飞翼》打下基础。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前面的学习之后,学生对空气的存在和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他们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并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为此,我们设计本课主要教学目标为:能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能初步认识到空气像水一样占据着一定的空间;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得到结论;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共同动手操作、相互讨论等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气球,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吹气球的比赛,看看谁吹的气球最大。
  (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师:现在比赛开始。
  (学生开始吹气球。)
  师:气球里面装的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教师适时引导,让他们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意图:孩子们都爱玩,玩是他们的天性。以吹气球比赛的形式导入新课,很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符合课改的新理念。
  2.探究活动一
  师:如果老师把一个纸团放在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底部,把塑料杯快速倒扣在水槽中,请同学们猜一猜纸团会不会湿?
  生:纸团会湿。
  生:我认为纸团不会湿。
  师: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用事实说话。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探究,看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动手操作前,我提几点要求及注意事项:第一,塑料杯倒扣时必须迅速;第二,塑料杯倒扣在水槽中时必须垂直,不能倾斜。
  (学生动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发现纸团没有湿。)
  师:为什么纸团没有湿?
  生:可能是塑料杯里有空气的原因吧。
  生:我认为是原来塑料杯里的空气没有跑出来,空气占据着塑料杯的空间,因此水流不进去,纸团才不会湿的。
  生:我觉得是由于我们倒扣塑料杯时速度非常快,而且是垂直的,塑料杯里的空气还没有来得及跑出来,空气和塞在杯底的纸团占据着塑料杯的整个空间,因此水流不进去,纸团就湿不了。
  师:后面两个同学分析得很清楚、透彻,纸团没有湿的原因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学生热烈鼓掌。)
  意图:对于“纸团会不会湿”这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作出不同的判断,有的学生说纸团会湿,有的说不会湿。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到杯中没水进入,纸团没有湿。这一实验现象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
  学生此时心中有了结论:纸团之所以没湿,是因为水没有进到杯中,水为什么进不到杯子的空间呢?是因为空气占据着塑料杯的空间,水才进入不了杯子里。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探究活动二
  师:把一个盛满水和一个空着的塑料杯倒扣入水槽中,把空着的塑料杯的杯口在水槽中慢慢倾斜,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做演示实验。)
  生:空塑料杯倒扣在水槽中时,里面没有水,慢慢倾斜后,里面有水流入。
  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可能是空气和水的流动。
  生:我想可能是空塑料杯倒扣入水槽时,空塑料杯里有空气,水槽里的水流不进去,就像刚才纸团湿不了一样。
  师:分析得很正确,接着说。
  生:把空塑料杯在水槽中慢慢倾斜,空杯子里的空气跑出来,水槽里的水就会慢慢流进去。
  意图: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比水轻,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学生比较难理解空气跑出而水占据了空气的空间,从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
  在实验探究中,及时指导学生分析现象,归纳、概括出结论,使他们的思维由经验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本节课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其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等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牢记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和兴奋之中,从而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4.学以致用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吗?
  生:我们骑的自行车的车轮,还有其他各种车的車轮里都充满了空气。
  生:我们玩水时的救生圈里也充满了空气。
  生:橡皮艇里也充满气体,才能在水中行驶。
  生:我们玩的许多球类,里面都充满了空气。
  师:孩子们,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分析我们身边的事物。生活中还有很多充满空气的物体,如我们的教室等。
  意图: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身边熟悉的事物。如车轱辘、救生圈、各种球类等都运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使生活变得更便捷、更美好。
  5.布置作业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作业,看看谁能用一个杯子到教室外去装一杯外面的新鲜空气进来。一定要确保这个杯子里装满外面的空气。动动你们的小脑瓜,比一比,谁先想出办法来。
  生:老师,我知道!我先把杯子装满水,在教室外面将水倒掉,然后捧着盛满空气的杯子进来。
  生:我先把杯子里装满沙土,下面的步骤相同,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意图:最后给孩子们布置一个作业,新奇且具有挑战性,此活动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拓展了思维空间,提升了科学素养。
  课后反思
  本节课感受最深的是,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思维也很活跃,这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但在动手操作实验时,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过高,都急着去抢实验材料,以至于课堂秩序有些失控,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课后反思,并与同组教师进行研讨,我们认为对实验的要求强调得不是很明确,组织形式也有些欠妥,使得学生只顾急于参与实验,却忽视了实验的目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令我出乎意料的地方,“装一杯外面的新鲜空气”作业刚一布置完,马上有学生站起来告诉我,可以先把杯子装满水,在教室外面倒掉,然后捧着盛满空气的杯子进来。这也证明了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宽,接受知识的渠道也很多,思维比较活跃。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时代,我深深地感受到想要教好科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争取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科学教师。
其他文献
以电熔镁砂、氮化硅与Al或Si为原料,制备的试样经1400℃烧后制成了MgO-Si3N4复合材料,研究了金属Al或Si对MgO—Si3N4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发现Al或Si的加入均可显著提高MgO—Si
2016年年底,硚孝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预计将投入使用,届时驾车从武汉市东西湖区径河街出发,仅需9min就可以到达京珠高速,武汉西北部将因此又增加一条出城快速通道。到2016年年底,硚孝
高校是我国学生教育较高阶段的场所,每年它将向社会培养大批从学术、工程、技术到技能等不同领域的各种类型的人才。高校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创新源之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
菜粉蝶,鳞翅目,粉蝶科.菜粉蝶别名菜白蝶.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体黑色,胸部密被白色及灰黑色长毛,翅白色.幼虫又称菜青虫,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经常成灾的昆
新苏教版一年级《科学》教材有个《专项学习》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是体现用"项目活动"的方式,将儿童探究性活动与综合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其脱胎于原三至六年级教材的《过程
依据传热学原理,建立了连续式加热炉砌筑体界面温度的传热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数值模拟。该方法对于连续式炉窑的设计及其节能分析具有现实意
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科学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延伸。可是,很多学校对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并不是很重视,许多教师将此作为课堂探究的“调料”,许多公开课也会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课外科学实践活动,但很多活动并不能真正得到落实。那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什么样的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呢?  基本组织形式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时,应当根据学生探究的问题,采用不
选取济南市广场东沟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条河道的概况及目前存在的水质污染、河道淤积、河道泄洪、生态效果较差等问题,提出了河道整治的必要性,研究并制定了河道治理措施。通
采用XRD分析研究了由分析纯的氧化物粉末制备堇青石基陶瓷时,高能球磨作用及热处理温度对堇青石陶瓷相组成和相变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高能球磨在堇青石陶瓷烧成过程中的作用.
红柱石颗粒本身为基本无气孔的密实体,烧后气孔率不增加或增加很少。且体积效应较小(约为3%~5%),因此红柱石不需要煅烧便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烧成制品,是生产高级Al2O3-SiO2系耐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