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想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积极正面引导对孩子的帮助,以及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实践。笔者将本文分为以下三个章节来阐述:
1.为什么要积极正面引导孩子,即理论研究基础。
2.老师们应该如何审视自己。
3.如何在平日的教学中实践理论,对孩子进行积极正面管教。理论研究基础
在积极正面引导的教学领域里,有这样几项研究成果和理论,影响和构成了今天的正面积极管教的教学方式。
理论一:Alder——不当行为背后的目的
“行为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折射出的情感是真实存在的。”——Dr.Phil
孩子没有能力和技巧来正确地表达情感或者排遣压力,他们只能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展现。作为老师,我們应该运用专业知识,保持客观冷静,并找出这些“不当行为”背后的根源。
理论二:教学金字塔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是积极正面引导教学方式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倾听来和孩子们建立深层的联系。支持孩子们社交和情感发展的教学环境也非常重要。我们常说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个老师,教玩具的投放数量、对儿童成长的记录、每日活动的安排以及时长,都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另外,我们也需要在课堂上教授孩子一些社交和情感的应对技巧。例如,运用STEM的方式,通过让孩子探索、实验和分享等途径,教会孩子如何认识我们的情绪,以及如何管理我们的情绪。针对个别儿童的行为干预,要建立在客观的观察和评估基础之上,致力于和家庭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切勿乱贴标签。
理论三:在幼儿园和家庭里,比较常见的两种管教方式:
Behaviourist(行为主义):通过奖赏或者惩罚来帮助孩子纠正行为。
Maturationist(放任主义):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孩子的成长,行为会自动纠正。
但我们更加提倡以下这种引导方式:
Constructivist(建构主义):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和成长。
建构主义的引导方式:
一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存在成熟的互相尊重的方式。
一老师不光引导孩子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为什么有些行为是得当的,而有些是不合适的。
一在充分理解孩子分阶段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老师给孩子提供适龄的选择,并且支持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一当不得当行为发生时,老师必须先找出问题的根源,再选择适当的方式引导。
理论比较枯燥。但是我始终相信,人只能在其价值观内成长。简而言之,就是人只会做他相信的事。而价值观的建立,依赖于我们读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所以理论基础尤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在这篇文章里面,我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甄选出来的关于积极正面引导的理论。接下来,我会带领老师们一起审视自我,查看一下你的内心深处有哪些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你的教学;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实践上述理论,具体有哪些技巧。
审视自我
老师不是神,也有七情六欲。在工作之外,我们还有其他的琐事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但是回到园里,面对孩子,我们必须保持专业度,抛开其他情绪,专注于教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那我们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消除负面情绪呢?首先,我们要学会直面这些负面情绪:
审视和评估我们自己的童年经历。你父母教育你的方式,你成长的环境都可能会影响你的教育观,并且潜移默化地决定了你引导孩子的方式。
反思性格和情绪是如何影响你工作的专业度。找出孩子的哪些行为会容易“触怒”你。
按老师对幼儿的管理方式通常分为以下4种类型,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类:
1.权威型:对儿童要求严格,但是能够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
能让儿童有安全感,能够在孩子和老师之间建立信任的纽带。
能增强孩子的自我责任感,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
2.独裁主义者:对儿童严格要求,但是不给予儿童选择的权利,忽视“不当行为”背后的原因。
集权型的老师,想要掌控一切,但是有时又不能以身作则。
会伤害儿童的自我评价。
儿童学不会自我管理。
3.纵容型:总是顺从孩子的要求,把孩子的“不当行为”都归咎于自己的责任,或者对于行为的限制不够明确或者不坚定。
会造成孩子对于行为的界限不明确,不知道那些行为是得当的,而哪些是不当的。
4.忽略型:没有找到有效的引导方式,所以放弃了对孩子的要求,同时对孩子的需求不能积极地回应。
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长大了,
“不当行为”会自动被纠正。
孩子缺乏自我责任感、学不会自我管理。
审视自我,看清自己,可以让老师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观察儿童,从而冷静、客观地找出不当行为背后的原因。讲完了如何审视自我之后,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而且是行之有效的积极正面引导的小技巧。积极正面引导的方法
有的时候,老师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引导方式是因为你没有找对方法,或者方式太过单一。就好像家里水管坏了用榔头修;家里电灯坏了也用榔头修。应对屋子里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你需要一个功能齐全的工具箱,用多种多样的工具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而对孩子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同样需要拥有齐全的工具,并且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工具,这也是我们很多老师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接下来我介绍几种正面引导的方法:
有效地倾听
给予适当的信息
帮助孩子沟通
给孩子适当的选择
让孩子承担逻辑后果
在适当的情境下,选择忽略
把孩子分开,或者转移到老师的视线范围内
这几个正面引导的方式,是按照干预程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而老师在选择时,也应该尽量先选择上方的三种引导方式,当这些方式不起作用后,再依次选择下方的三种引导方式。 1.有效地倾听
当“不当行为”发生时,不要急着下结论,或者解决问题,老师首先应该做得是有效地倾听。有效地倾听帮助孩子舒缓情绪,并且帮助孩子和老师找到问题的症结。更主要的是孩子通过叙述,帮助他理清自己的思绪,找出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为老师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有效地倾听,应该:
避免先入为主。
避免粗鲁地打断孩子。
避免直接给出意见或者解决的方法。
2.给予适当的信息
在有效地倾听之后,老师开始引导孩子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方式在使用时,也是有技巧的,要像“挤牙膏”一样,循序渐进,而且每挤一段牙膏,就要停下来,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复。
3.帮助孩子沟通
在孩子们有了纠纷的时候,切忌直接代替孩子解决问题。首先应该引导孩子认清问题是什么,再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帮助孩子用孩子自己的方案解决问题,最后在孩子成功解决方案以后,给予有效地鼓励和帮助他们总结和反思。
4.给孩子适当的选择
为了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提升孩子的自信和自我评价,老师应该避免命令孩子。老师应该对孩子给予足够的尊重,这在正面引导里面,就體现在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这个引导方式的使用技巧是,老师在适当的范围内,给予2~3个选择。适当的范围,是指朝向同样结果的2~3个选择项。例如:“你可以选择现在完成练习册,或者在吃完点心以后完成。你可以自己决定。”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有了选择权,他们更倾向于停止不当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
5.让孩子承担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是指行为带来的自然结果,没有人为干预的因素。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你没有把书捡起来,今天就不能拿到小红花。”不能得到小红花,不是孩子不把书捡起来的逻辑后果。相反,逻辑后果应该是书不捡起来,踩坏了,下次这本书就不能看了。逻辑后果,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有些事情不能做。理解了逻辑后果,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我责任感。自我责任感一旦建立,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是因为外因,而是自己的内驱力,而内驱力建立在对行为的正确认知基础上。
6.在适当的情境中,选择忽视
有时候,孩子的“不当行为”是为了激怒你。使用这个引导方法时,需要老师客观和冷静地观察和判断,并且前提是你足够了解这名孩子的性情。如何判断呢?孩子的“不当行为”是不是没来由的?孩子是否在密切观察你对他“不当行为”的反应?孩子是否因为你的激烈反应而变本加厉?如果你不予理会,孩子是否会逐渐减弱或者停止不当行为?如果上述的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你可以选择忽略。通常,在你故意选择“忽略”以后,孩子会逐渐减弱和停止不当行为。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孩子冷静之后,老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利用有效地倾听引导孩子。在当时忽略,不等于忽略这个教育和引导的机会。
7.把孩子分开,或转移到老师的视线范围内
这个引导方式,应该是老师最后的选择,在你尝试过所有上面的引导方式,都不奏效的时候;或者当这个孩子的行为,会对其他孩子构成安全威胁的时候,我们选择使用这个引导方式。把孩子带离一定的区域,有利于他们平复情绪,保证其他孩子的安全。但是,老师一定要注意,孩子自我区域的划分,一定是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不应该是教室的走廊或者门后。和“站墙角”不同的是,这个正面引导方式同样体现了全体孩子教育原则。老师会使用温和的方式,将孩子带离一定的区域,但是老师可以这么引导,“我觉得你现在需要在这里冷静一下,想一想刚才发生的事情。然后,如果你觉得你准备好了,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你就可以回到我们的游戏中来。”这种积极地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反思,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和“站墙角”相比,这种引导方式,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选择,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45分钟外的教育十分重要。孩子的自我评价,建立在成年人对他们行为的回应和评判之上。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升自我评价,增强自我责任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开始,你也许会觉得这些引导方式,很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会慢慢学会自律,这样也会给老师减轻很多的负担。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坚持使用积极正面引导方式,帮助更多的孩子全面发展。
1.为什么要积极正面引导孩子,即理论研究基础。
2.老师们应该如何审视自己。
3.如何在平日的教学中实践理论,对孩子进行积极正面管教。理论研究基础
在积极正面引导的教学领域里,有这样几项研究成果和理论,影响和构成了今天的正面积极管教的教学方式。
理论一:Alder——不当行为背后的目的
“行为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折射出的情感是真实存在的。”——Dr.Phil
孩子没有能力和技巧来正确地表达情感或者排遣压力,他们只能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展现。作为老师,我們应该运用专业知识,保持客观冷静,并找出这些“不当行为”背后的根源。
理论二:教学金字塔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是积极正面引导教学方式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倾听来和孩子们建立深层的联系。支持孩子们社交和情感发展的教学环境也非常重要。我们常说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个老师,教玩具的投放数量、对儿童成长的记录、每日活动的安排以及时长,都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另外,我们也需要在课堂上教授孩子一些社交和情感的应对技巧。例如,运用STEM的方式,通过让孩子探索、实验和分享等途径,教会孩子如何认识我们的情绪,以及如何管理我们的情绪。针对个别儿童的行为干预,要建立在客观的观察和评估基础之上,致力于和家庭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切勿乱贴标签。
理论三:在幼儿园和家庭里,比较常见的两种管教方式:
Behaviourist(行为主义):通过奖赏或者惩罚来帮助孩子纠正行为。
Maturationist(放任主义):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孩子的成长,行为会自动纠正。
但我们更加提倡以下这种引导方式:
Constructivist(建构主义):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和成长。
建构主义的引导方式:
一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存在成熟的互相尊重的方式。
一老师不光引导孩子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为什么有些行为是得当的,而有些是不合适的。
一在充分理解孩子分阶段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老师给孩子提供适龄的选择,并且支持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一当不得当行为发生时,老师必须先找出问题的根源,再选择适当的方式引导。
理论比较枯燥。但是我始终相信,人只能在其价值观内成长。简而言之,就是人只会做他相信的事。而价值观的建立,依赖于我们读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所以理论基础尤为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在这篇文章里面,我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甄选出来的关于积极正面引导的理论。接下来,我会带领老师们一起审视自我,查看一下你的内心深处有哪些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你的教学;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实践上述理论,具体有哪些技巧。
审视自我
老师不是神,也有七情六欲。在工作之外,我们还有其他的琐事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但是回到园里,面对孩子,我们必须保持专业度,抛开其他情绪,专注于教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那我们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消除负面情绪呢?首先,我们要学会直面这些负面情绪:
审视和评估我们自己的童年经历。你父母教育你的方式,你成长的环境都可能会影响你的教育观,并且潜移默化地决定了你引导孩子的方式。
反思性格和情绪是如何影响你工作的专业度。找出孩子的哪些行为会容易“触怒”你。
按老师对幼儿的管理方式通常分为以下4种类型,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类:
1.权威型:对儿童要求严格,但是能够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
能让儿童有安全感,能够在孩子和老师之间建立信任的纽带。
能增强孩子的自我责任感,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
2.独裁主义者:对儿童严格要求,但是不给予儿童选择的权利,忽视“不当行为”背后的原因。
集权型的老师,想要掌控一切,但是有时又不能以身作则。
会伤害儿童的自我评价。
儿童学不会自我管理。
3.纵容型:总是顺从孩子的要求,把孩子的“不当行为”都归咎于自己的责任,或者对于行为的限制不够明确或者不坚定。
会造成孩子对于行为的界限不明确,不知道那些行为是得当的,而哪些是不当的。
4.忽略型:没有找到有效的引导方式,所以放弃了对孩子的要求,同时对孩子的需求不能积极地回应。
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长大了,
“不当行为”会自动被纠正。
孩子缺乏自我责任感、学不会自我管理。
审视自我,看清自己,可以让老师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观察儿童,从而冷静、客观地找出不当行为背后的原因。讲完了如何审视自我之后,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而且是行之有效的积极正面引导的小技巧。积极正面引导的方法
有的时候,老师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引导方式是因为你没有找对方法,或者方式太过单一。就好像家里水管坏了用榔头修;家里电灯坏了也用榔头修。应对屋子里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你需要一个功能齐全的工具箱,用多种多样的工具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而对孩子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同样需要拥有齐全的工具,并且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工具,这也是我们很多老师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接下来我介绍几种正面引导的方法:
有效地倾听
给予适当的信息
帮助孩子沟通
给孩子适当的选择
让孩子承担逻辑后果
在适当的情境下,选择忽略
把孩子分开,或者转移到老师的视线范围内
这几个正面引导的方式,是按照干预程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而老师在选择时,也应该尽量先选择上方的三种引导方式,当这些方式不起作用后,再依次选择下方的三种引导方式。 1.有效地倾听
当“不当行为”发生时,不要急着下结论,或者解决问题,老师首先应该做得是有效地倾听。有效地倾听帮助孩子舒缓情绪,并且帮助孩子和老师找到问题的症结。更主要的是孩子通过叙述,帮助他理清自己的思绪,找出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为老师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有效地倾听,应该:
避免先入为主。
避免粗鲁地打断孩子。
避免直接给出意见或者解决的方法。
2.给予适当的信息
在有效地倾听之后,老师开始引导孩子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方式在使用时,也是有技巧的,要像“挤牙膏”一样,循序渐进,而且每挤一段牙膏,就要停下来,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复。
3.帮助孩子沟通
在孩子们有了纠纷的时候,切忌直接代替孩子解决问题。首先应该引导孩子认清问题是什么,再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帮助孩子用孩子自己的方案解决问题,最后在孩子成功解决方案以后,给予有效地鼓励和帮助他们总结和反思。
4.给孩子适当的选择
为了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提升孩子的自信和自我评价,老师应该避免命令孩子。老师应该对孩子给予足够的尊重,这在正面引导里面,就體现在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这个引导方式的使用技巧是,老师在适当的范围内,给予2~3个选择。适当的范围,是指朝向同样结果的2~3个选择项。例如:“你可以选择现在完成练习册,或者在吃完点心以后完成。你可以自己决定。”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有了选择权,他们更倾向于停止不当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
5.让孩子承担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是指行为带来的自然结果,没有人为干预的因素。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你没有把书捡起来,今天就不能拿到小红花。”不能得到小红花,不是孩子不把书捡起来的逻辑后果。相反,逻辑后果应该是书不捡起来,踩坏了,下次这本书就不能看了。逻辑后果,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有些事情不能做。理解了逻辑后果,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我责任感。自我责任感一旦建立,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是因为外因,而是自己的内驱力,而内驱力建立在对行为的正确认知基础上。
6.在适当的情境中,选择忽视
有时候,孩子的“不当行为”是为了激怒你。使用这个引导方法时,需要老师客观和冷静地观察和判断,并且前提是你足够了解这名孩子的性情。如何判断呢?孩子的“不当行为”是不是没来由的?孩子是否在密切观察你对他“不当行为”的反应?孩子是否因为你的激烈反应而变本加厉?如果你不予理会,孩子是否会逐渐减弱或者停止不当行为?如果上述的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你可以选择忽略。通常,在你故意选择“忽略”以后,孩子会逐渐减弱和停止不当行为。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孩子冷静之后,老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利用有效地倾听引导孩子。在当时忽略,不等于忽略这个教育和引导的机会。
7.把孩子分开,或转移到老师的视线范围内
这个引导方式,应该是老师最后的选择,在你尝试过所有上面的引导方式,都不奏效的时候;或者当这个孩子的行为,会对其他孩子构成安全威胁的时候,我们选择使用这个引导方式。把孩子带离一定的区域,有利于他们平复情绪,保证其他孩子的安全。但是,老师一定要注意,孩子自我区域的划分,一定是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不应该是教室的走廊或者门后。和“站墙角”不同的是,这个正面引导方式同样体现了全体孩子教育原则。老师会使用温和的方式,将孩子带离一定的区域,但是老师可以这么引导,“我觉得你现在需要在这里冷静一下,想一想刚才发生的事情。然后,如果你觉得你准备好了,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你就可以回到我们的游戏中来。”这种积极地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反思,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和“站墙角”相比,这种引导方式,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选择,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45分钟外的教育十分重要。孩子的自我评价,建立在成年人对他们行为的回应和评判之上。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升自我评价,增强自我责任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开始,你也许会觉得这些引导方式,很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会慢慢学会自律,这样也会给老师减轻很多的负担。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坚持使用积极正面引导方式,帮助更多的孩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