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阅读教学,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指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提高。文中,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61-01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大多数的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的培养,要想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与“学”合一。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而大多数教师并不能够领会新课程的精髓,致使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下文中,笔者分析了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1 问题
  1.1 教学理念与新课程要求不相符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阅读的相关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能够体会阅读文本的内涵,陶冶自身的情操。但是,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阅读文本的内涵简单的阐述给学生听,促使学生更快的完成阅读任务。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本就不能够真正的明白阅读本文的内涵,更加谈不上能够体会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可见,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不能够真正的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究其原因就是,教师不能够真正的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明白新课程的要求,而不能够将新课程的精髓灵活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往往会适得其反。
  1.2 阅读教学模式比较滞后
  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采用“四步法”进行本文的阅读:一是,词语解释;二是,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三是,概括文本的中心思想;四是,分析本文的寫作特点。久而久之,师生都已经习惯了这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的空间和时间比较有限,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比较少,甚至可以说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长此以往,还会抑制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毫无生机可言,以至于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做其他学科作业,甚至于睡觉,对于阅读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 策略
  2.1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思维的敏捷和深刻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以不变应万变。学生思维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中获得,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在给学生上课时,我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机会。而且,注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我认为,“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重要,学会阅读比学到哪些阅读材料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给学生阅读需要抓住的重点以及思考的角度,最重要的还是要多读。所以,我鼓励学生多读报纸、杂志以及名著等,要学会略读和精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训练阅读能力。
  2.2 创新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而学生是学生的主体,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认知能力与规律,且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观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创新和完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以及进取精神,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消除学生阅读的消极心理,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阅读中。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将内心的见解讲述出来,与其他人进行探讨研究。另外,教师还要能够做好一位聆听者,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确保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内心需求相符合,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2.3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往往存在差异,而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给予学生评价,更加不应该讲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的背景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阅读教学来讲,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而每位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时候教师不要给予斥责学生,而是要耐心的听学生讲解,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假如学生的看法确实存在不正确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且及时的纠正。因此,我们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万万不能够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与过程性的评价相结合,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将自身的个性展现出来,且得到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3 结语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本文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要能够走入到文本中,了解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阅读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灵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带有浓厚的兴趣完成阅读任务,潜移默化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2007.
  [2] 周冬梅.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主张综合性教学,即多实践,多参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实践证明主动识字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很大。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了。
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是学生认知和解读这个世界的直接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本文从课外知识——
要想学好语文,讲好普通话,必须先学好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语文教学基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