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城市形象塑造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政策不稳定致使城市形象依托不坚实
城市形象的提升工作对政府而言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因此,城市形象的提升需要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坚实的产业依托。当政府为了大局和长远利益而积极干预产业活动时,政府制定政策促进或制约产业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现阶段哈尔滨缺乏完整的城市形象定位,城市形象的打造与提升过程缺乏坚实的产业基础,导致城市形象的整体化水平很低,这主要是由于哈尔滨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稳定政策保障对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哈尔滨市政府提出了“中国冰城”“音乐之都”“东方小巴黎”等近二十种哈尔滨城市形象的提法和名片,然而这些提法和名片只能代表哈尔滨城市形象的某些方面,不能完整地概括哈尔滨的城市形象,甚至不能形成一个一目了然的、整体的、系统的城市形象。
哈尔滨市近十年来的城市发展目标与相关政策举措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断变动的城市形象定位必然缺乏与之相应的系统性规划和政策支持,使得哈尔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稳定有序的政策环境保障。由于相关产业法规和政策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哈尔滨相关产业难以取得突破,间接延缓了城市形象提升的进程。哈尔滨政府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需要有品牌意识,即根据哈尔滨自身的特点,塑造一个能被目标受众接受的城市形象,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区别于其他城市。
政府对产业转型支持力度弱
哈尔滨是黑龙江的省会,是一个中心城区分布式城市,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招商引资为主,经济总量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虽然近年来哈尔滨市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从经济领域看哈尔滨市政府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还存在一些问题。哈尔滨集聚资金、人才、技术的能力不够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度不够,产业迈向中高端面临严峻挑战。哈尔滨的知名企业数量与第三产业比重均排在倒数,在吸引外资直接投资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地区生产总产值增长较其他四市相比最为缓慢。由此可见,经济结构不合理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导致的经济问题也严重影响着哈尔滨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提升。
政府对城市资源缺乏合理的开发与保护
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的生态资源反映着城市形象的好坏,生态建设对城市的形象塑造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哈尔滨市政府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缺乏合理的开发和保护。与其他四市相比,哈尔滨的人均水资源保有量最低,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绿化面积最小。就目前的指标来看,哈尔滨市政府对"污水集中处理率"的重视程度较弱,政府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对城区的人均绿化面积保留得较少,哈尔滨城市绿化覆盖率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哈尔滨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哈尔滨城市 形象的提升。
政府对外推广活动途径单一
公众了解一个城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但从哈尔滨市政府目前对城市形象宣传的途径来看还处于大众宣传阶段,推广途径单一,效果并不理想。首先,哈尔滨市政府对城市形象的宣传和推广主要依靠成本高昂的城市宣传片,但目前来看效果非常有限,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中的有效推广还不够。其次,哈尔滨市政府对城市形象宣传的内容缺乏引导,关于哈尔滨城市形象的新闻报道不难看出,哈尔滨城市形象定位多为"冰雪之城",长期高重复率的宣传会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失去新鲜感。哈尔滨的地方特色不仅有众所周知的冰雪文化,还有独具特色的边疆地方特色,如"欧陆风情""音乐之城"等,这些在新闻报道中却很少见到。同时,关于哈尔滨的城市生活、居民幸福指数、社会文明程度等相关报道中也充斥着"宜居城市""文明城市"等其他城市常用的宣传口号,在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上缺乏哈尔滨自己的城市形象灵魂,缺乏独特的城市定位宣传。最后,政府部门在哈尔滨城市形象的建设和提升过程中,不能有效调动哈尔滨市民互动参与的积极性。哈尔滨市目前已开通了24个政务微博,其初衷和用意本是好的,但其发表的微博内容多为政府方针政策,严重脱离了市民的实际生活。此外,政府在微博中与受众群体的互动太少,无法充分调动民众宣传哈尔滨城市形象的积极性。
哈尔滨城市形象提升中政府行为的建议
制定战略性规划,把握宏观管理
设立专业的城市形象运营机构。城市形象的提升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变化的过程,在城市形象的形成和提升过程中,哈尔滨市政府应制定整体战略规划,将城市形象的提升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中,通过城市自身的发展来提升城市形象,形成良性互动。在此过程中哈尔滨市政府应建立专业化的城市形象运营机构,明确制定机构下设部门的职能,实现各种城市公共资源的整合重组,由城市形象运营机构全面负责哈尔滨的城市形象提升工作。哈尔滨城市形象经营机构应采取公私合营的经营方式,由政府主导,尽可能覆盖整个哈尔滨的重要部门和组织。以专业的城市品牌管理组织为支撑,鼓励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城市形象提升过程中在同一框架内协调有序地开展活动,以提高城市形象提升的效率。
塑造全市统一品牌城市形象。哈尔滨市政府要科学合理地对城市形象进行总体规划,打造一个全市统一品牌城市形象。首先,哈尔滨市政府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目标方向,运用政府的行政权力对城市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实际出发,确定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定位;其次,发挥自身主体优势。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授权等方式,把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联合起来,形成合力(1+1>2的协同效应)来应对城市形象创建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最后,建议哈尔滨市政府应制定《哈尔滨城市形象建设规划》,在明确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定位后,以《哈尔滨城市形象建设规划》为指导方针坚持不懈地提升哈尔滨的城市形象。
加大政府公共投入,注重科学平衡
加大政府公共投入。首先,哈尔滨市政府应注重教育产业的资金支持,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教育事业促进产业发展深度融入产业需求中去,使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哈尔滨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其次,哈尔滨市政府应加大就业保障投入,建立有利于高学历人才发展的薪酬和激励制度。从薪酬、福利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吸引人才集聚,留住人才为哈尔滨城市形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本支持。哈尔滨市政府要合理安排公共产品的配置和投放,优化公共服务细节,此外,要重视均衡性和科学性,向哈尔滨新区、郊区、农村等新发展地区和经济薄弱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展示良好的哈尔滨城市形象添砖加瓦。
整合地域资源,优化城市环境
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哈尔滨城市形象的必然要求。建议哈尔滨市政府全面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生态、低碳、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实现哈尔滨城市形象提升的合理性、有序性。从环保方面提升城市形象,哈尔滨市政府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推进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严格管理和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以及户外焚烧秸秆的现象。哈尔滨市政府要实行严格的环保制度,严格监督减排量。同时,持续加强污染水体整治力度,加速补齐目前哈尔滨城市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短板,通过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实现城市污水、城市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全覆盖。将哈尔滨打造成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城市。
整合媒介资源,重视国际推广
制定国际化城市形象营销方案。哈尔滨市政府在树立城市形象时必须注意国际推广,制定国际营销方案。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国际营销方案,包括承接高层次国际会议和娱乐活动、缔结友好城市等,加强宣传推广,发挥哈尔滨地区高校、媒体、社会组织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积极作用,拓宽社会組织、民间组织国际友好交流渠道,以“音乐之城”“冰雪城市”建设为抓手,我们将力争承办更多全国性、世界级的音乐、体育赛事,提升哈尔滨城市的影响力和国际形象。
(哈尔滨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