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师者意识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教师身兼学者和师者双重身份,故而其师德体系以学者角色为前提,以师者角色为根本。然而,在量化科研的体制和氛围中,大学教师渐渐忘却师者的身份,师者意识淡化已经成为大学教师师德问题的集中体现。今天加强大学教师师德建设,必须立足于师者意识的重塑。师者意识来自对“师”的确认与体验,因此加深职业认知、密切师生交往和推进教学学术是重塑师者意识的三个基本途径。
  关 键 词
  大学教师;学者;师者意识;师德
  作者简介
  李菲,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近年来,大学教师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群体之一,这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有关,也与人们与大学教育之间日益紧密的利益关系有关。其中有关大学教师不良行为的报道更是吸引了公众的眼球,这些报道不约而同地指向“师德”。“师德”,成了大学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师者与学者:大学教师的双重身份
  (一)学者身份是前提
  大学教师是探索高深学问的人,其身份之一是学者,其教育教学、社会服务均以学者身份为基础。就是说,如果没有学术专长,大学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了学术性,就无法为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保障。所以雅斯贝尔斯说:“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1]同样,大学教师如果没有学术专长,其社会服务的价值和意义也将大打折扣。学者身份是大学教师复杂社会关系的交汇点,故而其师德体系以学者角色为前提,即教学伦理、服务伦理中都蕴含着学者的道德人格。
  (二)师者身份是根本
  大学不同于一般的科研院所,“大学拥有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有条不紊地发现并且传授那些关于严肃的和重要的事物的真理。”[2]所以,大学教师不仅是学者,更是肩负教书育人职责和使命的教师。师者是大学教师的根本身份,这决定了师者的角色和形象是师德的根本体现。学术伦理、服务伦理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必然会牵涉人们对教师师者形象的评价。因此,大学教师的师德是以处理师者与学者之间的关系、师者与社会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的。成为好的教师,而不仅仅是好的学者,是大学教师师德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师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二、师者意识淡化:大学教师师德问题的
  集中体现
  师者与学者在大学教师身上本是一体的,但是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职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大学教师的师者角色逐渐被遮蔽,师者意识日益淡化,这成为其师德问题的集中表现。
  (一) 师者意识淡化的表现
  简单来说,师者意识就是作为教师的角色意识、职责意识。师者意识淡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为人师表意识淡化。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属性和要求,指教师要以身立教、立德树人。大学教师为人师表意识的淡化,首先体现为忽视价值引导职责。在认识上,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大学教育具有专业性,而且院系和学校都有专门负责学生思想工作的教师,所以大学教师应该只负责教学即可。在实践中,他们仅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价值观、知识伦理、职业伦理的引导,而且不能冷静、理性地面对学生问题,处理师生矛盾,甚至出现了一些有失教师尊严的失德行为。其次,一些教师不注意言论的社会道义。教师和普通民众一样享有言论自由,但又不同于普通民众,他们身负道德责任,不能随意发表有违社会道义的言论,但今天一些教师却忘记了这一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也存在妄议他人观点、情绪化批评社会问题的行为。
  第二,遗忘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师德的最高体现,但今天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对很多教师来说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桃李满天下”不再是教师的工作动力和职业追求,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再令教师欣喜若狂、备受鼓舞。教师更关心的是个人利益,职业的生存意义更加凸显。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的一路竞争,意味着资源、权力的扩大,而不是教师修养的提升和职业价值与使命的实现。曾有教师将大学教师的处境划分为“金字塔”式的六个层次,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并认为“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努力走向顶端即成为“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才是奋斗目标。此说法虽有不当之处,但着实道出了某些教师的职业心态与状态。成为好的大学教师,这一教育理想已经渐渐被丢弃。
  第三,不尊重学生的利益。美国学者布朗在分析教育的道德性时指出:“它(指教育)是道德的,因为作为一个持续不断的活动,它包含着对他人利益的实践关怀。”[3]当教师淡忘自己的师者身份时,学生的利益便不再是他们尊重和关心的重点。
  学生的利益被轻视。这主要反映为教师敷衍、应付教学。在很多教师心中,教学已经变成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为了应对这项任务,教师采取了最简单、最省力的方式:潦草备课,机械讲课,偶尔缺课,让研究生代课,无视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做其他科作业,不批改学生作业。你讲你的,我干我的,彼此相安无事,已经成为大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一种默许状态。
  学生的利益被压榨。如今大学中有一种“老板式”的师生关系,即学生为老师打工,老师付给其一定的薪酬。老板式的师生关系存在学生利益被压榨的隐患。教师只布置任务,只提要求,只要结果,至于该怎么做,那就是学生的事了。所谓的引导、指导多半不是直接出于对学生发展的考虑,而是基于项目或自身需求的考虑。
  (二)师者意识淡化的原因
  第一,教师职业去圣化的影响。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由“求真”转向“求用”,于是在精英教育阶段中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角色,以及高高在上的骄子之师的地位开始动摇,教师职业出现“去圣化”。同时,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实施,学分制和选修课程的推行和深化,使学生逐渐将大学看作是提供各种教育教学服务的机构,大学教师作为道德和知识引领者的形象褪色,“越來越作为一个提供教学服务的人员”[4]。这种变化使一些教师淡忘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失去神圣的职业使命感,忽视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市井文化对于生活至上的德育课来说是极富活力的现实主义文化,小巷深处或是透出人们的自得其乐、淡然处世,或是流露出对平等的渴望以及追求理想的挣扎。在看似平淡中,你总会发现里面有一种偏人文有内涵的东西深藏在其中。  德育能帮助我们厘清生活的杂乱无章,是一种深刻,这样的深刻不应是高高在上,而应是通俗浅近,基于日常。在我们身旁,有这样一种日常,叫市井。市井是风俗,是传统,是文化的挽歌,它自然、生活、无序,却
今天我们齐聚海淀区民族小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召开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意义重大。近年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淀区民族小學之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教育部党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聚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德育一体化设立重大课题开展协同研究;充分借助我院《教育研究》《中国德育
“中山的教育均衡是优质的均衡,扎实的均衡,先行的均衡。”2015年11月5日,中山市接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督导检查,国家督学刘子学如是评价。目前,全市227所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100%达标,民办小学达标率也达93%。以国外公认的教育现代化先行指标为参照,中山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  教育均衡的背后必然暗含着德育的成功。中山,这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是如何做到的?秘诀何在?
地球承载着人类的生命,见证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然而,人类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時却恣意破坏地球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大气污染、森林锐减……如何实现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共生共荣,是每个地球公民面临的课题,也是各国环境教育努力的方向。从环境保护的知识、意识再到行动,愿每个孩子都能够通过教育,成长为有环境素养的公民,为地球的明天和人类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周围世界是儿童认知的源泉,它所蕴含的丰富资源与儿童对知识、对审美、对情感的需求是相契合的,能为儿童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不断地提供源头活水。  喜欢鲁迅作品的读者,大概都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鲁迅的记忆中,百草园是一片乐土,虽然瓦砾成堆、杂草丛生,却是游玩的好地方。童年的他和小伙伴经常来此玩耍嬉戏,感受到无尽的欢乐。在我们学校,也有一个百草园,孩子们在这里种花种菜,体验劳动的乐趣,
本研究试图增加教育者对被开除学生的了解,以使得今后的决策者、执行人有更多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被学校开除都会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如果没有贴心周到的教育干预,这种中断学生学业的做法可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不可挽回的破坏性影响。教育工作者必须形成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保护机制,以减少学生被开除出学校的风险。  (Promoting resilience through adversity:increasing
德育课程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德育实践中,专门德育课程与德育活动、学科德育课程以及隐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其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其他德育资源一起共同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那么德育课程与德育活动有何区别?其界限在哪里?德育课程实施面临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只有厘清这些问題,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在德育课程学习和实践中获得道德认知,形成道德品质。
为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福州市教育局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时代特点和教育规律,结合地域特色,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致力于破解学生品德成长难题,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有的放矢,让养成教育  更精准  长期以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着不够精准的共性问题,其原因在于教育规划缺乏针对性。福州市中小学努力规避这一问题,精心谋
中国德育:奚局长,您好。2016年,构建泰州卓越教育体系成为泰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请问泰州提出构建卓越教育体系的目的是什么?泰州卓越教育体系的内涵又是什么?  奚爱国:我们用卓越为泰州教育的未来发展定位,其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就是在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始终立足区域教育文化底蕴,推动泰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全面构建泰州卓越教育体系,目的就是要在教育现代化征程中协调处
学生是有独立思维的个体,刻意地说教,学生往往会充耳不闻,不容易接受。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只有善于抓住契机,让教育真正触及到孩子的心灵,启发学生去思考、去领悟、去行动,这样的教育才有效果,这样的教育才有希望,才是谋长远。  小倩和小航,是班里的两大难,难的不是调皮顽劣,而是他们上课经常迟到。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故事:晨读铃响2分钟后,小倩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拿着水杯和红领巾,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