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精神的重新审视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上任何一所名牌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这不仅是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在大学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大学精神的塑造是必不可少且尚需加强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参考学者众多观点的基础上,对大学精神进行重新审视,并指出其与大学理念以及大学理想的区别所在。
  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大学理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国有国之精神,民有民之精神,大学有大学之精神。“University”的本意,便是将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生活的人聚集在一起而相互切磋与研究。如果一所大学没有其精神,犹如国无国魂,民无心气,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大学精神的成熟造就了中国近代大学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辉煌,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原有的大学精神传统被彻底的抛弃了。
  如今面对新世纪知识社会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阶段的到来,如何重塑大学精神,以实现大学的崛起,从而应对眼前的严峻挑战,成为摆在中国大学面前的沉重话题。
  对于大学精神的探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便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在参考学者们众多观点的基础上,笔者想在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所谓大学精神就是大学基于对大学本质、办学规律和所处时代的认知,并结合自身特色,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和“大学理想”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理念”主要是关于大学本质的探讨,即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做什么?目的在于揭示大学的客观属性和规律,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定向作用,有什么样的大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结果。
  而“大学理想”所研究的并非大学的实然状态或其本来面目,而是要揭示大学在人们头脑中的应然状态,即人们对大学发展的态度、愿望等主观意向,也就是大学应该是什么?大学应该做什么?
  “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及“大学理想”这三个概念有一定的重合之处,但“大学精神”又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理想”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深化,集大学的主客观属性于一身。它是一所大学最为核心和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是大学一切行为的最高指导,也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在大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著名高等教育学者弗莱克斯纳所指出的那样:“总的来说,在保证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有效。”
  大学精神虽无影无形,但它又是具体可感的,可外化为校园景观、校园文化、师生的行为等,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离开校园的学子可以离开大学,但永远离不去的是大学精神,所以清华大学原校长刘达在纪念清华80周年校庆时说道:“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留恋清华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留恋的是清华的精神。”
  我认为,大学精神最基本的内涵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其本质在于“求真”,也就是所谓“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而人文精神的本质在于“求善”,即造福人类,把人视为目的,而非手段。
  科学精神的实现需要三点支撑:
  一、自由精神。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灵魂之所在,也是其他大学精神产生和发展之根基。具体地说,自由精神表现在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正如蔡元培所言:“大学者, 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 当年蔡元培主持北大,便“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亦听他们自由发展”,使大学成为自由探索高深学问、自由表达思想的场所。
  二、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指大学以真理为唯一标准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追求真理、批判错误、纠正错误的行为规范和精神。大学从产生之日起,就不是消极地顺应时代,而是以理性、智慧为武器剖析社会、批判社会、构建社会。批判精神也是大学人不断追求超越的表现,它既希望超越现实,指向理想的未来,也希望克服自身的局限。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大学的自觉意识、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促使其批判精神成熟和发展的三个方面。只有符合这一要求,才是积极健康的批判精神。
  三、创新精神。大学从产生之日起,就是探索、发现、传播新知识的场所。正是为了探索和发展高深学问,才有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学问的行会组织”这一最初意义上的大学。柏林大学的创立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原则,以发现新知为目标的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创新逐渐成为大学精神中重要的特征, 正是教学与研究中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才使得大学学术真正具有价值,科学精神也最终落到了实处。
  但由于科学的工具理性本质,注定其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会带来不尽的痛苦,原子弹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就需要人文精神为科学精神指明方向。因此,需要大力弘扬大学精神中的人文精神,正如伟大的教育家洪堡所指出:“大学是社会的道德灵魂”,大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健全人格,造福人类。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理性与专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个社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就体现在大学的人文精神之中。
  作为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造福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胡显章.发展科学的大学理念蕴育积极的大学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5-16.
  [2] 杨鲜兰.论大学精神的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2):22-24.
  [3] 杨路.关于现代大学精神的培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44-46.
  [4] 刘道玉.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从创造性与大学精神谈起[J].高教探索,2004,(2):4-9.
  [5] 李辉,林亦平.大学精神的人文解读与回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27-30.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作文教学在传递信息,进行思想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看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表达能力不过关,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等共性问题。对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
期刊
摘要:月意象是中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以往学者多分析其所衬托的情感、团圆离别,或其所蕴涵的时空感、哲学观等,且多从文学视角入手,本文尝试以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探讨月意象中隐含的哲学现象。  关键词:概念隐喻;月意象;哲理  作为中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月亮承载了文人们太多的情感,思有月,孤有月,玄想有月,叹有月,聚有月,别有月,羁旅有月,征战有月;山月,林月,水月,边关月;圆
期刊
摘要: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分一般应分三阶段开展,就业工作准备阶段、就业工作信息收集阶段和就业工作冲刺阶段,各阶段围绕不同的工作重心开展工作。本文针对各阶段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规划,按时间顺序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针对就业形势的不同,积极做到未雨绸缪,认真组织规划,把工作想在前、把问题想在前、把方法想在前。  关键词:航海类学生就业;准备阶段;信息收集阶段;冲刺阶段  一、绪论  近年来, 高校将学生
期刊
摘要:学生没有写作材料就好比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或内容空洞。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告诉学生离开了观察,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只有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才能取得大的进步。  关键词:材料;素材;技巧;博览;实践  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期刊
视觉空间智能指能准确掌握及表现视觉空间,当中包括掌握线条、平面、空间、形状、色彩的概念和了解他们彼此间的关系;还能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立体化地在脑海中呈现,并把这些图像清楚地表现出来。视觉空间智能是倾向于形象思维的智能,即让眼睛具有准确、迅速接受视觉信息,同时也不放弃运动操作的空间智能,是空间的本体感受,而且能把所知觉到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的说包括对色彩线条形式、形状以及形体与形体之间关系的识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政策的出台,学前专业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为幼儿园培养出具有较高美术素质的教师,美术课程的设置突显重要。本文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状与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美术课程该怎样设置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幼儿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期刊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实施步骤分为构建任务情境、“学习任务”设计、任务“驱动”过程和学习效果评价四部分,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生产实习;情景;设计;评价  一、构建任务情境  构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
期刊
摘要:为实现制动课程分段教学的教学目的,本文分别从制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制动课程;分段教学;实施  一、《制动机维护与运用》分段教学产生的背景  本文《制动机维护与运用》(以下简称制动)是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当前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遍采取传统的教学设置模式,即采用(a学时/周)
期刊
摘要:历史课程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过程,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寻找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规律。历史课程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素质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既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素质的培养。但是,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历史教学方法固定单一,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不能充满活力等。如何对历史课程教学进行细致性改革呢,如何提高历史教学
期刊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他所提倡的伦理道德,许多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行为。  孔子曾在鲁国做官,后来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诸侯所接受,一生坎坷,历尽艰辛。晚年致力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