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一篇题为《枯坐听讲》的文章中认为,学校教育中“枯坐听讲”的结果是:“疲惫、厌倦。疲惫、厌倦,像两道纠缠无底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课堂上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初中历史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贯穿古今中外,知识量大,单靠初三有限的时间和极少的课时,很难适应中考要求,如何充分提高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最大收获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应加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意识,构建多元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参与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要起重要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一篇题为《枯坐听讲》的文章中认为,学校教育中“枯坐听讲”的结果是:“疲惫、厌倦。它们像两道纠缠无底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课堂上我们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县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课题。面对新课改我们必须记住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学生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只有努力去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调动自身学习的潜能,进行自主学习,从而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掌握这一技能,并能够更富成效地学习呢?
一、加强学生历史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保证学生拥有适量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不是通过简单的口头说教所能奏效的,而是通过长时间大量亲身实践逐步养成的。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探寻新知,使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神奇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某事物发生兴趣,他就会不知疲倦地主动探求。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要对学生倾注关爱之情。其次,巧设疑问,以疑激趣。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释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要巧妙精心设计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感悟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
3.教师的监督指导。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努力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改变传统历史教学
1.让学生进行试讲。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授课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有些内容特别是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可以由学生来讲,改变教学内容都由教师一个人独讲的局面。试讲的学生或小组经过充分准备和试讲,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教师补充和点评之后,每个学生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课程知识,而且还学到了一些教学技能。试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也许刚开始试讲时,有些学生因准备不充分或紧张等原因,讲课效果不理想,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或组员的补充而得以完善,并不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不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教学质量。
2.建立合作性学习小组。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小组”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习小组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群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学习的形式和途径,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蕴涵着启人智慧的思想和方法,合作解决问题中的困惑与顿悟,以及愉悦的合作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有效的合作,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发展,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发展。通过共同参与,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开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新意识,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课外的一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创造之源,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以充分彰显学生主体性为依归,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现“课堂中心”向“生活中心”的转变。如开展历史考察,让学生体验历史形成过程,获取历史知识。盱眙作为千年古城,明祖陵、水下泗洲城、第一山、东阳汉墓葬群、铁山禅寺、八仙台等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学生深入社会生活、感受历史的天然大课堂,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探究地方文化为活动主题,通过地方志、书报、网上查寻、拜访前辈和实地考察等各种手段收集有关古城盱眙的历史文化资料,以彰显学生主体性的奇异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一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一篇题为《枯坐听讲》的文章中认为,学校教育中“枯坐听讲”的结果是:“疲惫、厌倦。它们像两道纠缠无底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课堂上我们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县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课题。面对新课改我们必须记住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学生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只有努力去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调动自身学习的潜能,进行自主学习,从而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掌握这一技能,并能够更富成效地学习呢?
一、加强学生历史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保证学生拥有适量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不是通过简单的口头说教所能奏效的,而是通过长时间大量亲身实践逐步养成的。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教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探寻新知,使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神奇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某事物发生兴趣,他就会不知疲倦地主动探求。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要对学生倾注关爱之情。其次,巧设疑问,以疑激趣。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释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要巧妙精心设计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感悟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
3.教师的监督指导。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努力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改变传统历史教学
1.让学生进行试讲。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授课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有些内容特别是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可以由学生来讲,改变教学内容都由教师一个人独讲的局面。试讲的学生或小组经过充分准备和试讲,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教师补充和点评之后,每个学生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课程知识,而且还学到了一些教学技能。试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也许刚开始试讲时,有些学生因准备不充分或紧张等原因,讲课效果不理想,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或组员的补充而得以完善,并不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不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教学质量。
2.建立合作性学习小组。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小组”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习小组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群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是促进学习的形式和途径,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蕴涵着启人智慧的思想和方法,合作解决问题中的困惑与顿悟,以及愉悦的合作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有效的合作,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发展,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发展。通过共同参与,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开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新意识,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课外的一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创造之源,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以充分彰显学生主体性为依归,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现“课堂中心”向“生活中心”的转变。如开展历史考察,让学生体验历史形成过程,获取历史知识。盱眙作为千年古城,明祖陵、水下泗洲城、第一山、东阳汉墓葬群、铁山禅寺、八仙台等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学生深入社会生活、感受历史的天然大课堂,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探究地方文化为活动主题,通过地方志、书报、网上查寻、拜访前辈和实地考察等各种手段收集有关古城盱眙的历史文化资料,以彰显学生主体性的奇异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一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