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提高小学生心理素养中的作用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mm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通过家长心理课堂等方式增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结果发现:家校合作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依据此结论,提出家校合作的几点思考:①关系决定着合作②有序的家长心理课堂为家校合作提供平台③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使得家校联合更具有可能性④亲子心理辅导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生心理健康;家长心理课堂;亲子心理辅导
  研究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其进行社会化的最初环境,它对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团体所不可替代的,家庭环境对于子女心理健康、人格和学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诸多因素中,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是亲子关系,因此,家庭环境的好与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外,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心理服务既是他们的权力也是他们的义务。据介绍,1945 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以后,服务对象逐步从以学生为主,发展到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监护人,美国学校心理健康的基本任务是为学生、教师、家长及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心理教育测量、心理咨询、学习辅导、与教师或家长之间的咨询会诊、项目评估和学术研究等。家长干预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德国,心理健康工作者重视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组织起来;在日本,学校心理辅导者要治疗学生已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需要教育咨询所、儿童咨询所,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等专业机构的帮助。从以上资料来看,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有比较完备的理论基础,且工作模式多样化,服务内容丰富。这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我国也有必要在认识上、行动上更加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家校合作。本研究试图通过家庭辅导、家长心理健康课堂、亲子团体辅导的实验干预,将“家长干预”引入我校心理健康工作中,以期借此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丰台一小3-6年级共325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中年级小学生共152名,占总人数比例的41.3%,高年级小学生173人,占总人数比例的47.0%;男生168人,占总人数比例的45.7%,女生156人,占总人数比例的42.4%;调查对象中有205人目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有120人未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研究对象具体信息见表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干预的方法,通过家长心理健康课堂、家庭心理辅导、亲子团体辅导三种形式,改变家长的养育方式和亲子沟通技巧,以期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使用MH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前测后测对数据进行对比,以分析家校联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两方面测定,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其结果以8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和全量表总的焦虑倾向的标准分来表示。其中,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以上者,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
  研究结果
  5.1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
  依据MHT的分数解释:全量表的总分从整体上反映被试焦虑程度,得分越高,说明被试人群心理健康水平越差。测试结果共分为三个等级:总分为在1- 55分之问者为正常,在56 - 64分之间者为心理健康有问题,在65分以上者为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被视为心理障碍。本次测试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表2 所示:
  通过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测试人群中有8.11%的学生心理健康有问题,6.93%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
  5.2实验前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
  以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分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除过敏倾向维度外,其他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前测分数均低于后测分数,由此可见,通过增加家长心理健康课堂、家庭心理辅导、亲子团体辅导,改变家长的养育方式以及亲子沟通技巧,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3高得分人群实验前后MHT测验结果的比较
  分别取总人数的27%作为高分组,对各维度总分进行数据排序,以以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分为自变量,以实验前后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高得分人群在对人焦虑(p<0. 01)、过敏倾向(p<0. 01)、孤独倾向(p<0. 01)、身体症状(p<0. 01)、恐怖倾向(p<0. 01)、冲动倾向(p<0. 05)维度和总分上(p<0. 01)均呈现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在降低人际交往焦虑、恐惧情绪、敏感性、行为冲动以及对自身状况认识上均具有显著性效果。
  5.4低得分人群实验前后MHT测验结果的比较
  分别取总人数的27%作为低分组,对各维度总分进行数据排序,以以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分为自变量,以实验前后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低得分人群在实验前后在各维度和总分上均呈现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对于低得分人群,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水平。具体见表5。
  6. 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家校合作的启示
  6.1关系决定着合作的程度
  在与父母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尽力为他们的孩子做到最好。要争取与父母的合作,就要学会尊重这个事实。我们和父母之间,并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是合作者的关系。父母在感觉自己和孩子很好的时候,不会向我们发出求助,正是他们觉得自己不好时,才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因此,每当接到一个求助,我们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分析问题,而是接住父母带来的情绪,这些情绪大多以焦虑为底色,以无助为终结。在他们感到孩子的生活并不如意时,我们试着对父母情感的脆弱性保持深切的关心。“要让父母感觉到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父母与学校合作的力量。当然,这不是合作的终点,我们要和父母一起看到:尽管我们永远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出错,但我们必须要睁大眼睛仔细查找答案,考虑所有的可能性,以便更有利地解决问题。   6.2有序的家长心理课堂为家校合作提供平台
  通过近三年的家长心理健康课堂,我校心理教师渐渐摸索出家长心理健康课堂的范式。课堂类型主要分为知识传授型、活动体验式、问题解决式三种。①知识传授型。该类型的课堂以心理老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心理老师引入学生与家长常见的矛盾冲突案例,贯穿科学的心理育儿知识进行讲授。例如“家庭养育中的方与圆”一课。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爱”的重要性,也能尝试着“接纳”、“包容”孩子。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有些父母会反馈——“我知道包容、接纳孩子,给孩子爱是很重要的,也想一直这么做。可又怕太溺爱孩子”;網络上也出现了一些文章,说“给孩子关爱、无条件的爱孩子等是一种心灵鸡汤,对家庭教育是一种误导”……收集到这些信息,我们看到了一些问题:对于如何做父母,每一个人都很重视。家长愿意学习,愿意吸取知识。但在知识向实践转化的阶段,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家长无法确切地知道,到底是爱孩子重要,还是给孩子建立规则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堂中向家长发起了一些倡议:“先养后教”、规则源于边界感、“爱无边界,教有边界”。②活动体验式课堂。养育如果是一项职业,那么它属于操作性很强的职业类型。而关于家庭养育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体验式课堂效果更佳。因此,设计活动时我们会引入具体的养育情境,引导家长使用养育技能。在这样的活动互动中,扮演孩子的家长往往会体验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③问题解决式。养育是一种问题解决,所以,我们的目标本来就是解决养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家长课堂中,我们尝试着设计了问题解决的课堂中。例如,在情绪那些事儿的课堂中,我们用以下的策略引导家长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暂停角、情绪魔法盒、安静椅等技术的使用,使得家长们有更多的方法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6.3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使得家校联合更具有可能性
  研究者发现,小学生对父母的养育是有需求的,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养育方式,但又因他们深深认同成人的权威,而不敢向父母提出。研究中试图了解孩子的这些需要,除了调查父母养育方式,还对小学生在家庭中的情绪管理、父母是否体罚,自己如何看待父母的体罚、如何面对父母的唠叨等进行前期调研,根据调研设计家长心理课堂,并在家长心理课堂和家长互助小组上了解家长在类似情景下的感受。我们知道,大部分亲子冲突是因为孩子和父母并没有很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可以承担起促进亲子沟通的平台。例如,根据父母养育方式的调查结果,孩子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往往与父母过干涉,过控制,过偏爱和保护以及拒绝否定等具体的养育方式有关,但这并不代表父母不爱孩子,关于这一点,学生们内心也深知:父母是爱他们的,但爱往往又有唠叨、责罚、否定、苛刻的要求等方式来表达。根据研究结果在小学高年级设计《面对父母的唠叨》一课,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体验父母唠叨时的感受,使学生在切身体会之后了解唠叨背后的原因,并试图寻找积极的亲子沟通方式。
  6.4亲子心理辅导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特殊孩子,如测试中每个班都有单亲的孩子,大部分单亲孩子因没与爸爸或妈妈一起生活过,而不知如何感受父母的爱。经过某个孩子身边时,发现他的母亲一栏全部空着,他告诉老师,妈妈患有精神疾病,出生后就没有见过妈妈;一个六年级的大男孩在问卷空白处这样写着“我请父母不要让我做同龄人做不到的事情”还有一个学生在问卷空白处这样写道:“关于父母,我不想提任何建议,提了他们也不会改变”……这些语言提示着亲子关系的恶化,心理老师把这些发现一一记录下来,并将这些学生作为个别辅导的对象,同时也将家长列为个别辅导对象,同时在辅导中设置家庭辅导,以期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父母与孩子寻找合理的亲子沟通技巧,并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从而构建温馨的家庭氛围,发展和谐的家庭关系。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对孩子的心理辅导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辅导。以往的辅导,往往限于有了问题就辅导一次,暂时没有问题就可以搁浅,有问题再重新拾起。而且传统的心理辅导,仅限于孩子,从未涉及过家长。但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中,我们以持续性的心理辅导为特色(每个个案,持续每周1次,每次50分钟,至少持续1学期)。并且我们每次接到新个案,会与家长主动预约,初期与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和家长一起制定辅导目标,并邀请家长加入到心理健康育儿的统一战线中。大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老师而言,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会郑重其事地邀请家长,必要的时候会有合约的签订。对于一些特殊的家长,我们会邀请他们介入到辅导中,但这里的辅导仅限于围绕孩子成长的问题,主要源自于父母养育中的无助感和焦虑。
  参考文献
  [1]何程研.苏州市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D].苏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0
  [2]肖新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状况调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11
  [3]陈凤梅.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
  [4]李仲莹.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J].基础教育,2009(11)
  [5]李松.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许昌学院学报,2007(4)
其他文献
摘要:这是一个在处理班级叛逆学生问题过程中从冲突、沟通、理解、接纳到解决问题的故事。  关键词:接纳  李云龙一个响亮的名字,电视剧《亮剑》中霸气外露的独立团团长,给所有的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学生中,也有一个李雲龙,同事们都说:“你运气真好,独立团团长在你们班,绝对不一样。”确实是不一样,就是这个孩子,给我这个经验尚浅的班主任带来了挑战,也正是这种挑战,促进了我在班主任岗位上的逐渐成熟。
期刊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身心在悄悄地变化。《纲要》、以往研究和校情学情均显示,在小学高年级需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本次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焦点话题“情书”入手,师生一起面对探讨恰当的处理方法,并通过进一步的角色表演,让学生内化知识并有所创造,最后通过祝福活动,让学生体验大方、自然祝福异性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期刊
摘要: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根植学校关爱文化聚焦“五爱”内容,以积极心理学视角立体构建“智育”“心育”“德育”三维并重的心理校本课程框架,开发实施特色《心灵阳光》校本课程。该心理校本课程以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培养体验爱、表达爱、传递爱的健康生活能力为课程目标,创新积极心理剧晨会课、心理艺术融合课等新课形。课程实施凸显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特色,做到全校师生三个百分百(百分百参
期刊
摘要:有句话说“严师出高徒”,“严师”的严可以理解为严格、严厉、严肃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严师”常常表现为“厉”有于而“严”不足。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中,并不能总是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使教育管理工作不够细致精微,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较少,学生思想工作缺乏或欠深入。笔者认为,所谓的“严”,就是要具体、精微,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有精确的分析、对学习心理要有精准的把握、对学生的情绪、学习体验要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重点。本文从在音乐活动中营造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注重合作学习的角色转变几方面進行了阐述,对音乐活动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关键词:音乐活动;师生;尊重;合作  一、前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改革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音乐教育的重要。21世纪新课程的改革,给我国音乐活动教育带来全新的
期刊
摘要:焦点解决理念与核心素养整体内容的吻合为我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并提供了有力抓手和巨大推动力量。焦点解决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转换视角,从而学会积极正向地解决问题,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老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并相信学生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关键词:焦点解决理念;核心素养;刻度尺;推动作用  目前教育界的热词应该是“学生核心素养”了,
期刊
摘要:身体意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别是身高、体形和美感的一种多向度的自我态度,它包括认知、评估和行为倾向三部分,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研究表明,个体的身体意象对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积极的身体意象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教师可以从(1)引导中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体像,形成积极的身体意象;(2)有针对性的进行身体意象健康教育;(3)培养和提
期刊
摘要: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的孩子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像娇气,脆弱、缺乏责任心等等情况。而我们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很多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允许孩子有缺点、错误。关键是孩子有缺点、错误时,我们既不能不管不问,又不能不知所措,或者大发脾气。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认清危害,帮助孩子克服缺点,避免错误再次发生。作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最懂事、最可爱、最优秀的。但是世
期刊
摘要:当下信息飞速发展,手机游戏犹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游戏也不例外,有的人将其视为娱乐休闲的 “好朋友”而有的人则将其是做玩物丧志的“催化剂”,只有透视小学生高年级玩手机的内在动机,沉迷游戏的心理成因,辩证地分析利于弊,引导他们以健康的心态看待网络游戏,避免沉迷于游戏,促进小学生高年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游戏;学生;健康  一、调查的目的
期刊
摘要:学校青春期性教育要建立在符合学生特点、满足学生现实需求的基础之上。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我校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发育现状及性教育需求现状,结果表明,我校高年级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已经开始出现青春期发育的特点。他们最关注的10项青春期性教育主题主要体现在生理发育、自我形象、人际关系等方面。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青春期;性教育  一、调研背景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生理和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