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策是领导首要的基本职能,是整个领导过程的中心环节,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败。现代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提供了新的前提和手段,尤其互联网的超大信息量不仅能让领导者掌控全面的决策依据,而且对客观实际更容易进行正确把握,这使领导正确决策具备了更充分的前提条件。因此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领导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
由于网络传播的低准入性、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畅所欲言,形成了言论的“自由王国”。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群密集型场所,高校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由于思维活跃、情感敏锐、喜欢接纳新事物且信息素质较高,更是成为接受和传播网络舆情的主力军。
1. 高校网络舆情多元化。一是主体多元化。在传统的舆情中,大众传播的制作者成为舆情传播的主体,高校师生只是舆情的被动“接受者”。互联网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高校师生不再仅仅是舆情的被动“接受者”,而且还成为舆情的主动“传播者”,从而实现了舆情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二是内容多元化。高校网络舆情遍布于校园BBS、百度贴吧、师生个人网页或博客以及新闻跟帖等网络舆论地带,涉及到跟高校自身有关的敏感和热点信息,按照内容与性质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国家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全类、学校声誉类、校园安全与突发事件类、学校重大决策部署与日常管理类、师生个人名誉与权益类、师生个人思想情感交流类等六种类型。
2. 高校网络舆情迅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的灾害事件或重大新闻,网络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予以追踪、滚动报道,捕捉最新动态,迅速吸引受众眼球。网络舆情的形成也较为迅速。网络的不断融合使得舆情能以手机、博客、网上贴吧、网上论坛等形式进行随时随地快速发布,传播方便,速度加快。近几年来,只要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和校内关乎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一出现,几乎都能在校园网络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进而形成强大的舆情影响和压力。
3. 高校网络舆情复杂化。互联网上内容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服务功能确实给高校师生带来了便利,但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在制造网络文明和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信息垃圾。由于高校教师当前面临住房、职称、学历、家庭、事业等多方面的困扰,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经济问题、社交焦虑等原因,部分师生心理压力增大,平时造成郁闷情绪累积,往往下意识地寻求宣泄,且网民在网上可以在任何时间对任何事件畅所欲言,目的性不强,导向不明,而且往往感性多于理性,带有很强的从众心理,难免使网络舆情内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既有积极建设性的观点意见,又有消极偏激性的谩骂攻击,从而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多样,更具挑战性。
4. 高校网络舆情影响扩大化。由于网络舆情受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扩大,对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影响也不断加剧,不仅深刻影响着其思维方式,而且不断改变着师生员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模式。因此,高校网络舆情成为领导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对高校的决策和工作的影响日益增大。
二、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对领导科学决策的作用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以其直接、综合、量化和前瞻的特点成为高校管理层监测校园社会环境、把握全局工作、实施科学决策、制定政策策略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
1.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向高校决策者提供客观、准确的舆情信息,有利于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高校网络舆情分析通过在互联网大量收集有关信息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对舆情信息进行集中、归纳、融合、提炼,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综合、选择推荐等加工,对不同途径得来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哪些数据是准确的、可靠的,具有时空上的代表性,哪些是夸大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通过对原始信息的分析和论证,判断其是否正确,以期得到比较切合实际的科学结论。由于高校网络舆情分析是在占有大量信息资料、由专业人员充分利用逻辑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较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能够向高校决策者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舆情信息,高校决策者准确掌控了社会舆情,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
2.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向高校决策者提供系统、浓缩、综合的舆情信息,便于决策者瞬时掌握大量信息,提高决策效率。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对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浓缩和概括,使分散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密集化,使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信息整体化,使不同时间出现的反映同一中介性社会事项的舆情信息连续化,提供给高校决策者一种经过优化组合后的、有对比、有分析的系统化的精纯信息,从而有利于高校决策者全面系统而又简明扼要地掌握某一时期或与某一专题有关的社会舆情状况。如此可使决策者不仅对决策对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完整的概念,并从中窥探出社会舆情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而且也可使他们在决策思维时得到启迪,作出的决策有所创新。
3.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向高校决策者提供具有针对性和预测性的舆情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的针对性不仅表现在选题的目的性上,还表现为信息产品的适用性,它是针对高校特定时间、特定事件、特定领导的决策目标而提供的,并服务于领导决策,向决策者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决策依据和建议。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的预测性即从已知的社会舆情状况入手,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决策对象作出评价和预测,提出有分析、有依据的建议。
三、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体系构建建议
要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对领导科学决策的服务工作,就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分析运转系统。
1.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专业化工作团队建设。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以服务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宗旨,以为高校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为目的,为学校领导和师生之间搭建信息传递通道。建立由高校主管部门领导、学工部、宣传部、团委、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等多方联动的网络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专业化队伍,从事网络舆情分析工作,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并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提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对网络舆论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同时抄送相关部门,并将对问题解决的情况及时反馈和答复,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
2. 构建灵敏高效的网络舆情信息采集体系。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采集的相关制度,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采集组织机构。要科学确定网络舆情采集范围,在舆情信息的收集上尽可能覆盖网络信息、BBS、短信、电子邮件、平面数据等各种数据源。有效设计网络舆情采集方式,及时审查新帖和热贴回复,并根据领导决策的需求重点设置话题,从中捕捉有决策价值的热点问题,还要开通网上投票,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对学校相关政策制度以及重大事件的观点和建议。
3.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专项数据库。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专项数据库就是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运用各种手段对某一专题的舆情进行搜集、整理、汇总,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有序化、系统化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不仅为领导节省用于消化、理解和利用信息的时间,使其对决策对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完整的概念,还能够随时满足领导对决策信息的需求,避免出现在需要某一组信息时才四处搜寻,尤其是某些网站新闻更新过后就难觅踪影的尴尬。
责任编辑:周振国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
由于网络传播的低准入性、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畅所欲言,形成了言论的“自由王国”。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群密集型场所,高校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由于思维活跃、情感敏锐、喜欢接纳新事物且信息素质较高,更是成为接受和传播网络舆情的主力军。
1. 高校网络舆情多元化。一是主体多元化。在传统的舆情中,大众传播的制作者成为舆情传播的主体,高校师生只是舆情的被动“接受者”。互联网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高校师生不再仅仅是舆情的被动“接受者”,而且还成为舆情的主动“传播者”,从而实现了舆情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二是内容多元化。高校网络舆情遍布于校园BBS、百度贴吧、师生个人网页或博客以及新闻跟帖等网络舆论地带,涉及到跟高校自身有关的敏感和热点信息,按照内容与性质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国家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全类、学校声誉类、校园安全与突发事件类、学校重大决策部署与日常管理类、师生个人名誉与权益类、师生个人思想情感交流类等六种类型。
2. 高校网络舆情迅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的灾害事件或重大新闻,网络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予以追踪、滚动报道,捕捉最新动态,迅速吸引受众眼球。网络舆情的形成也较为迅速。网络的不断融合使得舆情能以手机、博客、网上贴吧、网上论坛等形式进行随时随地快速发布,传播方便,速度加快。近几年来,只要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和校内关乎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一出现,几乎都能在校园网络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进而形成强大的舆情影响和压力。
3. 高校网络舆情复杂化。互联网上内容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服务功能确实给高校师生带来了便利,但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在制造网络文明和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信息垃圾。由于高校教师当前面临住房、职称、学历、家庭、事业等多方面的困扰,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经济问题、社交焦虑等原因,部分师生心理压力增大,平时造成郁闷情绪累积,往往下意识地寻求宣泄,且网民在网上可以在任何时间对任何事件畅所欲言,目的性不强,导向不明,而且往往感性多于理性,带有很强的从众心理,难免使网络舆情内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既有积极建设性的观点意见,又有消极偏激性的谩骂攻击,从而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多样,更具挑战性。
4. 高校网络舆情影响扩大化。由于网络舆情受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扩大,对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影响也不断加剧,不仅深刻影响着其思维方式,而且不断改变着师生员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模式。因此,高校网络舆情成为领导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对高校的决策和工作的影响日益增大。
二、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对领导科学决策的作用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以其直接、综合、量化和前瞻的特点成为高校管理层监测校园社会环境、把握全局工作、实施科学决策、制定政策策略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
1.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向高校决策者提供客观、准确的舆情信息,有利于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高校网络舆情分析通过在互联网大量收集有关信息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对舆情信息进行集中、归纳、融合、提炼,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综合、选择推荐等加工,对不同途径得来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哪些数据是准确的、可靠的,具有时空上的代表性,哪些是夸大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通过对原始信息的分析和论证,判断其是否正确,以期得到比较切合实际的科学结论。由于高校网络舆情分析是在占有大量信息资料、由专业人员充分利用逻辑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较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能够向高校决策者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舆情信息,高校决策者准确掌控了社会舆情,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
2.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向高校决策者提供系统、浓缩、综合的舆情信息,便于决策者瞬时掌握大量信息,提高决策效率。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对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浓缩和概括,使分散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密集化,使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信息整体化,使不同时间出现的反映同一中介性社会事项的舆情信息连续化,提供给高校决策者一种经过优化组合后的、有对比、有分析的系统化的精纯信息,从而有利于高校决策者全面系统而又简明扼要地掌握某一时期或与某一专题有关的社会舆情状况。如此可使决策者不仅对决策对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完整的概念,并从中窥探出社会舆情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而且也可使他们在决策思维时得到启迪,作出的决策有所创新。
3.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向高校决策者提供具有针对性和预测性的舆情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的针对性不仅表现在选题的目的性上,还表现为信息产品的适用性,它是针对高校特定时间、特定事件、特定领导的决策目标而提供的,并服务于领导决策,向决策者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决策依据和建议。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的预测性即从已知的社会舆情状况入手,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决策对象作出评价和预测,提出有分析、有依据的建议。
三、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体系构建建议
要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对领导科学决策的服务工作,就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分析运转系统。
1. 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专业化工作团队建设。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以服务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宗旨,以为高校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为目的,为学校领导和师生之间搭建信息传递通道。建立由高校主管部门领导、学工部、宣传部、团委、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等多方联动的网络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专业化队伍,从事网络舆情分析工作,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并定期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提供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对网络舆论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同时抄送相关部门,并将对问题解决的情况及时反馈和答复,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
2. 构建灵敏高效的网络舆情信息采集体系。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采集的相关制度,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采集组织机构。要科学确定网络舆情采集范围,在舆情信息的收集上尽可能覆盖网络信息、BBS、短信、电子邮件、平面数据等各种数据源。有效设计网络舆情采集方式,及时审查新帖和热贴回复,并根据领导决策的需求重点设置话题,从中捕捉有决策价值的热点问题,还要开通网上投票,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对学校相关政策制度以及重大事件的观点和建议。
3.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专项数据库。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专项数据库就是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运用各种手段对某一专题的舆情进行搜集、整理、汇总,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有序化、系统化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不仅为领导节省用于消化、理解和利用信息的时间,使其对决策对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完整的概念,还能够随时满足领导对决策信息的需求,避免出现在需要某一组信息时才四处搜寻,尤其是某些网站新闻更新过后就难觅踪影的尴尬。
责任编辑:周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