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几桩婚姻的描述,表现出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婚姻观。在等级观念盛行的社会中,金钱在婚姻中占有重要地位。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成为奥斯丁心目中完美婚姻的典范:金钱和爱情缺一不可。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金钱 爱情 婚姻
在19世纪,英国陆续出现了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写进自己的文学作品。由于受自身的生活环境所限,她们的创作题材主要局限于日常家居生活、个人感情、乡村生活等,而爱情和婚姻在她们的作品中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主题。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由于受女性地位和社会传统势力的束缚,她们的作品起初往往被忽视,甚至埋没,她们也经常被男性作家嘲笑,但是历史发展证明,她们的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在19世纪英国女性文坛上,先后出现了奥斯丁、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艾略特等文坛巨匠,她们的作品流芳百世,至今仍然家喻户晓。
在18世纪,尤其是18世纪后期的英国文学中,盛行一种感伤主义潮流,女性为忧愁而忧愁,缺乏现实意义。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奥斯丁率先从现实出发。以机智、诙谐、丰富的语言描写平凡的人和平凡的生活场景,故事大多发生在英国乡村,主要人物涉及贵族和中产阶级。她在小说中擅长运用近乎喜剧的手法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讥讽和批评,探索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的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反映出19世纪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
发表于1813年的《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仍然为人们所喜欢,2006年位于英国最畅销书前列,在2007~3月1日的“世界书日上”被评选为英国读者“十大不可或缺的书之首”。小说通过对乡村中产阶级贝纳特姐妹及其好友的婚姻的描述,反映当时英国社会各阶层尤其是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对于爱情和婚姻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再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的生活场景。作者通过对四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婚姻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婚姻只为金钱是错误的,只为爱情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只讲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是难以忍受的,婚姻非儿戏,完美的婚姻应该是金钱加上爱情,二者缺一不可。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完美婚姻的典范。
人们在婚姻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对配偶的选择,而每一个特定社会里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在婚姻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笔触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向读者展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特别是英国乡村的生活画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金钱和爱情在人们的婚姻中所占有的地位。那时候,女性之所以把金钱看作婚姻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是因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的。“在英国,任何妇女,无论其出身如何,都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未出嫁时,家庭财产归父亲所有;结婚后,她从父亲那儿得到的嫁妆立刻成为丈夫的财产”(钱乘旦,1988:349-350)。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女性的生存完全依赖于他们身边的男性,处于受剥削的地位,没有任何人身权利,“妇女无论出身于哪个阶级,她们在法律上的地位都等同于男性罪犯、疯子和未成年人”(May,1987:257)在《傲慢与偏见》中,贝纳特先生的后代由于都是女性,因此在他过世之后,他的妻子和女儿们将面临流落街头、无依无靠、无法生存的局面。因为女性没有继承权,他的全部财产将由和他关系最近的男性亲属柯林斯继承。鉴于此,柯林斯先生冒然地向伊丽莎白求婚,并把求婚看成是对贝纳特一家的照顾,是一种友好的表现。
在《傲慢与偏见》中,柯林斯与夏洛特之间的婚姻完全是以金钱为价值取向的。柯林斯之所以在遭到伊丽莎白拒绝后很快又向夏洛特求婚,是因为他急于想攀爬进他垂涎已久的上流社会,迎合凯瑟琳夫人的心愿,遵循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婚姻理念: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夏洛特虽然贫穷,但是出身贵族,这一点对于柯林斯来说至关重要。在当时等级森严的英国社会,出身和金钱都很重要,是婚姻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柯林斯娶夏洛特为妻完全是出于结婚的需要,没有任何爱情可言。而聪明的夏洛特早已洞察当时社会的婚姻,不失时机地为自己的婚姻作出了以金钱为目标的选择,为自己找一个归宿,从根本上解决生存问题。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传统的婚姻观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以及家族财产)通过两个人肉体的结合而结合”(DebraTeaehman,2008:53),婚姻不是个人生理或者心理的需要。而是两大家族巩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需要。因此,无论是贵族还是中产阶级,婚姻首先要服从家族的需要。对于没落贵族夏洛特来说,和柯林斯的婚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籍此可以获得生存的物质保障。
如果说柯林斯和夏洛特之间的婚姻是以金钱为价值取向的婚姻的典范,那么宾尼和简的婚姻则是另一个完全相反的典型——以爱情为价值取向的婚姻。宾尼和简的婚姻对于双方来说都完全是为了爱情,而不是为了金钱、社会地位或者任何其他的目的。贵族宾尼是达西的好友,拥有一万英镑的年收入,有俊朗的外表和良好的教养,生性纯朴友善,热情随和。无论是外表还是性格,他都是简心目中的完美男人。简作为贝纳特家的长女,有着不俗的外表,性格有点内向,温柔贤惠,友善单纯。宾尼对简在他们一起参加的第一个舞会上就一见钟情,堕入爱河。起初。他们的爱情是平稳的、纯洁的,不受当时的社会传统和习俗的影响。然而好事多磨,宾尼尽管是一位有着好性格的随和的贵族青年,但是他有着显而易见的性格缺陷—懦弱,缺乏意志力和决心,这使他不能免受周围人的偏见的影响。简出身中产阶级,虽然暂时在父亲的庇护之下有容身之所,衣食无忧,但是一旦父亲亡故,她便要流落街头。宾尼的妹妹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觉得宾尼应该娶达西的妹妹为妻,这样的婚姻才算门当户对,名利双收。并且贝纳特一家在几次社交场合中出尽洋相,很不体面。完全不可能为上流社会所接受。于是,宾尼的妹妹对宾尼和简的婚姻百般阻挠。妹妹的阻挠和好友达西的劝阻致使性格懦弱、缺乏主见的宾尼曾一度未能把握好对简的爱情,在简对爱情和婚姻充满美好憧憬之际不辞而别。离开简的生活圈,使简对爱情和婚姻开始绝望。然而,在小说的后半部分,随着情节的发展,在达西的帮助和影响之下,宾尼和简又得以再续前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傲慢与偏见》中,宾尼和简的婚姻是纯洁的爱情的归宿,不掺丝毫杂质,不受当时世俗的婚姻观的影响,在那样的社会氛围中是难能可贵的。
虽然宾尼和简的婚姻完全是纯洁的爱情,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但是不难看出这桩婚姻从内涵上看并非奥斯丁心目中的完美婚姻,还没有达到婚姻的最高境界,比起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相差甚远。“奥斯丁主张精神与物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金钱 爱情 婚姻
在19世纪,英国陆续出现了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写进自己的文学作品。由于受自身的生活环境所限,她们的创作题材主要局限于日常家居生活、个人感情、乡村生活等,而爱情和婚姻在她们的作品中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主题。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由于受女性地位和社会传统势力的束缚,她们的作品起初往往被忽视,甚至埋没,她们也经常被男性作家嘲笑,但是历史发展证明,她们的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在19世纪英国女性文坛上,先后出现了奥斯丁、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艾略特等文坛巨匠,她们的作品流芳百世,至今仍然家喻户晓。
在18世纪,尤其是18世纪后期的英国文学中,盛行一种感伤主义潮流,女性为忧愁而忧愁,缺乏现实意义。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奥斯丁率先从现实出发。以机智、诙谐、丰富的语言描写平凡的人和平凡的生活场景,故事大多发生在英国乡村,主要人物涉及贵族和中产阶级。她在小说中擅长运用近乎喜剧的手法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讥讽和批评,探索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的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反映出19世纪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
发表于1813年的《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仍然为人们所喜欢,2006年位于英国最畅销书前列,在2007~3月1日的“世界书日上”被评选为英国读者“十大不可或缺的书之首”。小说通过对乡村中产阶级贝纳特姐妹及其好友的婚姻的描述,反映当时英国社会各阶层尤其是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对于爱情和婚姻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再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的生活场景。作者通过对四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婚姻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婚姻只为金钱是错误的,只为爱情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只讲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是难以忍受的,婚姻非儿戏,完美的婚姻应该是金钱加上爱情,二者缺一不可。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是完美婚姻的典范。
人们在婚姻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们对配偶的选择,而每一个特定社会里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在婚姻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笔触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向读者展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特别是英国乡村的生活画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金钱和爱情在人们的婚姻中所占有的地位。那时候,女性之所以把金钱看作婚姻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是因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的。“在英国,任何妇女,无论其出身如何,都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未出嫁时,家庭财产归父亲所有;结婚后,她从父亲那儿得到的嫁妆立刻成为丈夫的财产”(钱乘旦,1988:349-350)。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女性的生存完全依赖于他们身边的男性,处于受剥削的地位,没有任何人身权利,“妇女无论出身于哪个阶级,她们在法律上的地位都等同于男性罪犯、疯子和未成年人”(May,1987:257)在《傲慢与偏见》中,贝纳特先生的后代由于都是女性,因此在他过世之后,他的妻子和女儿们将面临流落街头、无依无靠、无法生存的局面。因为女性没有继承权,他的全部财产将由和他关系最近的男性亲属柯林斯继承。鉴于此,柯林斯先生冒然地向伊丽莎白求婚,并把求婚看成是对贝纳特一家的照顾,是一种友好的表现。
在《傲慢与偏见》中,柯林斯与夏洛特之间的婚姻完全是以金钱为价值取向的。柯林斯之所以在遭到伊丽莎白拒绝后很快又向夏洛特求婚,是因为他急于想攀爬进他垂涎已久的上流社会,迎合凯瑟琳夫人的心愿,遵循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婚姻理念: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夏洛特虽然贫穷,但是出身贵族,这一点对于柯林斯来说至关重要。在当时等级森严的英国社会,出身和金钱都很重要,是婚姻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柯林斯娶夏洛特为妻完全是出于结婚的需要,没有任何爱情可言。而聪明的夏洛特早已洞察当时社会的婚姻,不失时机地为自己的婚姻作出了以金钱为目标的选择,为自己找一个归宿,从根本上解决生存问题。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传统的婚姻观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以及家族财产)通过两个人肉体的结合而结合”(DebraTeaehman,2008:53),婚姻不是个人生理或者心理的需要。而是两大家族巩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需要。因此,无论是贵族还是中产阶级,婚姻首先要服从家族的需要。对于没落贵族夏洛特来说,和柯林斯的婚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籍此可以获得生存的物质保障。
如果说柯林斯和夏洛特之间的婚姻是以金钱为价值取向的婚姻的典范,那么宾尼和简的婚姻则是另一个完全相反的典型——以爱情为价值取向的婚姻。宾尼和简的婚姻对于双方来说都完全是为了爱情,而不是为了金钱、社会地位或者任何其他的目的。贵族宾尼是达西的好友,拥有一万英镑的年收入,有俊朗的外表和良好的教养,生性纯朴友善,热情随和。无论是外表还是性格,他都是简心目中的完美男人。简作为贝纳特家的长女,有着不俗的外表,性格有点内向,温柔贤惠,友善单纯。宾尼对简在他们一起参加的第一个舞会上就一见钟情,堕入爱河。起初。他们的爱情是平稳的、纯洁的,不受当时的社会传统和习俗的影响。然而好事多磨,宾尼尽管是一位有着好性格的随和的贵族青年,但是他有着显而易见的性格缺陷—懦弱,缺乏意志力和决心,这使他不能免受周围人的偏见的影响。简出身中产阶级,虽然暂时在父亲的庇护之下有容身之所,衣食无忧,但是一旦父亲亡故,她便要流落街头。宾尼的妹妹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觉得宾尼应该娶达西的妹妹为妻,这样的婚姻才算门当户对,名利双收。并且贝纳特一家在几次社交场合中出尽洋相,很不体面。完全不可能为上流社会所接受。于是,宾尼的妹妹对宾尼和简的婚姻百般阻挠。妹妹的阻挠和好友达西的劝阻致使性格懦弱、缺乏主见的宾尼曾一度未能把握好对简的爱情,在简对爱情和婚姻充满美好憧憬之际不辞而别。离开简的生活圈,使简对爱情和婚姻开始绝望。然而,在小说的后半部分,随着情节的发展,在达西的帮助和影响之下,宾尼和简又得以再续前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傲慢与偏见》中,宾尼和简的婚姻是纯洁的爱情的归宿,不掺丝毫杂质,不受当时世俗的婚姻观的影响,在那样的社会氛围中是难能可贵的。
虽然宾尼和简的婚姻完全是纯洁的爱情,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但是不难看出这桩婚姻从内涵上看并非奥斯丁心目中的完美婚姻,还没有达到婚姻的最高境界,比起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婚姻相差甚远。“奥斯丁主张精神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