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的变革: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克服了传统接受式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学习方式的裨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尘尘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人际交往,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探求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能让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因此,教师对小组合作學习的全过程要进行精细的设计、组织、指导,让学生有积极的职责、高度的交往、充分的互助,真正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语文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作为有利的时机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2)学习内容不同,不同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又是无序排列的;小组的配对编组也应不同的配对编组也应不同,合作小组的建立应注意人数适宜和成员搭配差异互补、人尽其才这两个方面。人数要根据研究的内容来确定,不能固定不变,但要使每个成员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有一定的责任感,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人员之间的语文知识水平的差异性、思维特点的互补性,性格相融的亲和性也要合理配置。而且这种配置不应一成不变,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组合小组,让学生在不同的组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支持配合,各得其所,各司其责,各尽其用,共同促进性互动,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多层面交往。
  (3)参与其中并在小组中负担一部分工作这是小组成员的基本要求,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相互尊重、差异互补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关键,“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应有明确而合理的分工。都还要自觉地把自己的职责纳入小组的目标,不仅要做好自己在组内承担的任务,还要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山于组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保证了每个组员的全程有效参与,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4)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落实于学习的互助性的,整合这种互助性学习的效益乃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放大而收取最大的效益又是建立在组合成员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学习某个语文知识获取某种语文能力的过程中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当给学尘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然合作学习之时学生不会讲或讲不出什么,也就谈不上什么互助了。其他学生坐冷板凳或者交流偏离方向不着边际,这种情况下的合作只会流于形式。
  (5)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不应是局外人,其作用应当是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参与学生的活动,观察学生的活动,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给以肯定或鼓励,对学困尘尤其要给以引导,但是这种指导决不越俎代庖,又不包办学生自主创造的过程,只是引导他们参与合作与交流,平等地一起与同学讨论、探索。
  另外,教师要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当以“小组合作表现”为主要指标,山激励个人达标向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转移,山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向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转变,切切实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6)合作学习不仅体现于课堂上,也可以体现在课后,而且把合作学习的意识延伸到课后,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功德无量”,比如一些情节强的文学作品要求合作小组改编为表演剧;比如让合作小组为校园设计系列公益用语,或者共同编写一份手写报等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社会化,完善学生的人格,这对于他们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是功不可没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烁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中才能实现,因此,教师既然为学生穿了“合作学生”的新鞋,就不能让他们走的仍是从前的老路。探索有效的合作交流操作机制,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使语文教学实现质性的变革,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干的落实,应当是每个语文教师关注并且思考的问题,笔者愿本文能成为一块引“玉”之“砖”。
其他文献
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
郭沫若说过:“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全方位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上好启蒙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课程,学生对它充满好奇,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化学时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上好第一课是关键,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一、意义    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活生生的语文素质。“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教材,仅仅是教学的媒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教师和学生都不应该成为教材的奴隶。只有对教材作个性化的处理,教材、教师融为一体,带着活生生的知识能力训练体系走向学生,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活”的特点。  初中是学生个性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有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个性的老师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中持续泵注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44例入住ICU并选择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改革开放正不断地深入,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际的最根本最便捷的工具,其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能力。2001年頒布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教育界热火朝天的全面铺开,我们农村中学也步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行列。作为本次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改革呢?    一、少批评多鼓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情感
上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是新教材的实践者,的确感到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要讲究“活”,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又要讲究“实”,要让学生有所得。只活不实,易流于表面花哨;只实不活,又会显得呆板枯燥。只有活和实有机结合才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长期以来,古文教学常侧重于字词的理解,以至于忽略了对文章思路、内涵及语言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学很容易被异化为古汉语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