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语文教育新思想的萌动

来源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4788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与“学”是教育的两个基木要素,“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的基木问题之一。对教与学的规律做出的正确理论诠释,必将给教学实际工作以巨大的指导作用。规律同然重要,但揭示规律发现的过程Ⅻ样苇要,它为说明规律的真理性提供了历史依据。本文拟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对于教学规律的新认识进行追述,息在做到古为今用,为当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辅以历史上的借鉴。
其他文献
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联邦德国“康斯坦学派”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它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关注读者及阅读接受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研究中关注作家、作
“汉语言文字火赛的冠军被外国留学生夺走,语文尖子生答不出古诗文名句,大学毕业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当诸如此类的消息频频引发争论的时候,人们不禁忧虑,我们是不是开始淡忘自
教育学可以告诉我们教育是什么,却不能告诉我们理想的教育是什么。而教育哲学则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通过教育哲学,我们可以知道什么知识最有教育价值,如何学习这些知识才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