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点滴谈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思品高效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方案,注重热点问题导入,努力培养合作探究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关键词:思品 高效 课堂 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逐渐深入人心,被广大教师所认可。但是,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也有一些教师过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主导作用,歪曲了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否定接受性学习的作用,借口注重能力培养,轻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新旧课程观念和教学形式之间的差异和碰撞,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教学矛盾和冲突,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导致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相符合。因此,作为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者,我们每个人都不可以懈怠。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这里,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方案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通过“学案导学”这一思路,能够解决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交流,课后反馈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实现三维目标。
  导学案的设计要使学生首先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其次,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关键即问题探究,重点即知识整理,特色即阅读思考,着力点即巩固练习;导学案的设计还要把握分层原则。学生的智商、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各有不同,必须设计出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层次的导学案,才能使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学会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开始。学生在预习中要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要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发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二、特别注重热点问题导入
  初中思品课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初中思品课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与现实问题结合得非常紧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热点问题与初中思品课理论的对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
  以人教版七年级《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一课为例,我们可以选取以下案例作为热点对接的素材。
  1.意外伤害。2008年10月某日早上7点50分左右,某学校陆×同学横穿马路时,被一辆无牌照的外地机动车撞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家人痛不欲生。
  2.家庭侵害。北京一家医院提供的消息说,一个5岁的女孩被父母逼着学弹钢琴,如不弹够父母规定的时间便被呵斥或打骂,她的父母还认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一天,孩子弹钢琴时突然全身不停地抽动,破口大骂,眼鼻错位,被医生诊断为脑神经介质发生障碍的“抽动秽语综合症”,是由压力过大所致。从此,孩子一见钢琴就犯病……
  3.学校侵害。山东济南某中学一学生小韩,性格孤僻,平时爱自言自语,因在数学课上“交头接耳”被任课的赵老师抓了个正着,老师就罚他蹲着听课,以示惩戒。此后,每逢数学课小韩就蹲到教室的后面,直到学期末放假才得以“解放” ……
  4.社会侵害。小恒,16岁,正读初二。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母亲由于忙对小恒平时也是关心得很少。一次周末,小恒喝了点酒,便有个社会小混混模样的同龄男青年向他兜售K粉,小恒明知道是毒品,但他还是想尝新鲜,就花50元买了一包K粉,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直到2010年3月,他因吸食毒品被公安带进戒毒所强制戒毒……
  以这样“触目惊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配以相关图片作为课堂导入,与课本知识进行对接,不仅能在霎那间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更充分理解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所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努力培养合作探究习惯
  美国国家实验室研究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得出,同样的学习内容,由教师完全进行讲授,两周后学生对所教内容的记忆平均率不足10%;由学生进行讨论,记忆平均率可达50%;由学生进行实践,记忆平均率可达75%;由学生教别人,记忆平均率则可达90%。因此,放弃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是打造初中思品课高效课堂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以人教版九年级《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课为例,在对“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学习与总结之后,教师可以顺势以“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为素材,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众人拾柴会火焰高,而三个和尚却没水喝呢?”最终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使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学生对“集体如何才能发挥最大能量”这一问题获得正确的领悟,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总之,精心设计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利用热点对接、合作探究等教学形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对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个别谈话法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做思想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种师生面对面的心理接触,既包括双方的思想交锋,亦包括双方的感情撞击。一次成功的谈话也许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一次失败的谈话,事倍而功半,弄不好会适得其反。所以,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温暖,用真情去感动,用平等去交流,打开学生的心扉,使我们的谈话教育锦上添花。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个别谈话 学生心理  人们常常对教师冠以“人类
期刊
摘 要:情感教学理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师以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基础,和小学生开展沟通互动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依据学生以及教材的特点,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自身情感,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成效。本文从营造良好情境实施情感教学、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开展情感教学、紧密结合生活深化情感体验、应用优美语言倾注全部情感等四个方面探究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所以只有让学生的道德之花盛开在生活的沃土中,学生的道德生命才能更加生动、完美。  一、让孩子在生活中丰富道德体验  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是学生的各种道德认识素材的主要源泉,也是他们道德践行的土壤,更是他们形成个性品德发展的基础。让孩子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使之成为道德的选择者、理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阐述了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指出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指出了加强学习和应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少教育实践者也在努力尝试着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笔者也努力顺应课改潮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本文拟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双主互动”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以顺应改革浪潮。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生 互动 主体探究  “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法国作家莫洛亚的这句话道出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通过
期刊
摘 要:初中毕业班的学生面临日益迫近的中考,他们的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认真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对促进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毕业班 学生 管理  九年级第二学期,临近中考,学生进入迎考的紧张状态。班主任能否科学地抓好班级后期管理,不仅会影响学生复习备考的效益,而且还会给班集体、家长乃至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班主任
期刊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历史教学在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并长期发挥着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特殊作用。多年来,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渗透德育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我针对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用历史学科相关内容来丰富德育的内涵、增强德育的感染力,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教育。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沉迷于网络。为避免这种不良行为模式,就要靠学生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来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现象。高中生应该以健康心态应对挑战和挫折,避免成为网络成瘾者。  关键词:高中生 网络成瘾者 网络学习行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给我们提供交流的信息、平台等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沉迷其中,形成一个网络成瘾的高
期刊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新课标下如何改变品社课堂教学模式,使小学品社课堂教学更有效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1.教师备课。备课不等于只是写教案,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应该把语文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陶醉于语文美的享受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把语文课上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