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缘起的因素分析,推演出中国式文艺复兴的借鉴路径。通过对欧洲复兴的考察及其工业化后期文化转型,结合辽宁独特的满清文化、抗战文化、文化的特点,以辽宁省情为依托,找到合适辽宁发展的“文化复兴”之路,解决新时期遭遇的文化困境,重树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规范,并提出辽宁文化根本的大讨论。
[关键词]文艺复兴;辽宁文化;文化振兴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6-0063-02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化传承、创新与振兴已经势在必行,中国需要一场“中国式的文化复兴”。温家宝总理在就文艺复兴的评价时指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并指出我国已经具备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良好基础。
一、文艺复兴缘起的独特性
文艺复兴是一个文化改革的代名词,主体在于“复兴”,由于翻译及源起于文学艺术因此冠名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主要是因为佛罗伦萨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并且融合多种族文化,吸收不同元素,对文化的兼容并蓄使之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欧洲文艺复兴表面复兴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是在宣扬和挖掘更加适应新兴资产阶级成长的人文主义精神、创新精神、法治精神、公平正义精神以及公民意识,这才是文艺复兴留给后人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文艺复兴时期的创新意识尤为显著,也为后人所称颂。在绘画方面,承袭古希腊罗马的绘画方式及风格外,也在绘画形式和技巧上发展起透视学、明暗造型法、解剖学、构图法则等技法原理的系统探索,总结自希腊以来的传统经验,在绘画艺术中融入了更多现实因素,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马萨乔就在继承和发展上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厚重的写实主义;以人文主义为基础,高度赞美人的肉体和精神品质;用中心线性透视法来处理人物形象。达芬奇更是在绘画构图、明暗、透视、色彩等方面有着创新的突出贡献和建树。尤其是明暗造型法的创立,使得人物形象更生动,“薄雾法”使绘画的透视关系更正确和完整,准确再现自然。科学性和理想化成为这一时期创作的最终宗旨,时刻体现着艺术家们大胆的开拓创新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形式也有很大的创新,创新式的首创了田园诗体的悲喜混杂剧《牧羊人斐多》,在同一个场面上反映两个不同阶层的人物。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创新精神的艺术体现,也激励和启发着后人。
意大利作为发祥地,源于它既有经济、文化的基础,又有城市政权对人文主义活动的支持、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作为促进条件。意大利文艺复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有着良好的文化传统的沿袭。意大利,尤其是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有特殊的地理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众多杰出的文化人才、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影响和意大利的城市异常发达等条件。
二、辽宁“文艺振兴”的背景及内涵
振兴的根本在于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创新发挥其现代意义,复兴的根本是为了使文化与经济和社会更为协调,互相促进。
国家对于文化振兴的重视也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辽宁省“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积极推动文化新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基本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辽宁地域文化是一种多元构成的亚文化形态。辽宁有着她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地理环境,有着独特的历史变革与工业痕迹,有着独特的关东情怀与黑土地的情意。辽宁文化的构成要素是比较复杂的。辽宁拥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满清历史、反抗外来势力侵略史以及近代工业化历史的痕迹非常明显,当前的明星文化(众多的歌星、笑星、体育明星)又构成了辽宁文化的另一个亮点。在辽宁的众多文化因素中,尤其独特的是清文化和工业文化,可以着重打造成为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亮点。
1 清文化品牌的内涵及打造
辽宁是我国清文化的发祥地和满族形成、发展的重要地域,为辽宁省打造清文化、塑造清文化品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辽宁拥有全国满族人口的一半以上,拥有全国最多的满族人口,缘于如此丰厚的满族及清文化的底蕴,辽宁可以借此打造清文化品牌作为自己独特的旗帜和文化名片。
清王朝是我国封建制王朝中的最后一个,其建立的主体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满族。因此,清文化在初期充满满族文化的特点,满族也创造了中国末代王朝的鼎盛,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清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与意境,有独特的文化与民俗,有独特的遗迹与珍藏,这些都是打造清文化品牌的基础。满族佛阿拉精神、赫图阿拉精神、盛京精神为清文化之根基,为清文化品牌底蕴之所在。2004年7月1日在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辽宁清文化的代表沈阳市“一官两陵”和新宾清永陵通过评定,从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载入史册。另外,辽宁省各地的人文内涵和人文资源也异常丰富。清朝涌现出很多著名诗人、艺术家以及工艺家,例如诗人王尔烈,他的景物诗既气势磅礴又精细入微,享有很高的声誉,还有艺术家高其佩,工艺家唐英等等,在当时都是独步一时的人物。
2 工业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辽宁的工业遗产非常丰富,辽宁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工业遗产是那些在历史、技术、交往、建筑或科学方面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遗物。它可以是建筑、机械、车间、磨房、工厂、矿场、冶炼场、仓库、能源聚集和传输设施、交通设施等。在我国,对于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起步较晚,但在近些年北京798的改造项目、江南制造厂的改造项目和三线改造项目中,工业遗产和工业文化保护的思想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辽宁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展开。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机床之乡”的沈阳市铁西区改造就是最好的实例。铁西区曾因装备制造企业聚集而闻名于世,20世纪60年代初,这里就是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并且曾经创造出共和国工业史上的500个“第一”。曾经的辉煌在进入市场经济后,铁西区却因为众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体制转轨迟缓、历史包袱沉重,缺乏市场竞争力等 原因,由“中国的制造业之都”变为大量人员下岗的“度假村”。沈阳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6月作出铁西区与毗邻的张士开发区合署办公的决议,铁西区开始了“东搬西建”的整体改造。铁西区也注重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建立了铸造博物馆,工人村等项目,实属国内比较早期和比较完善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
三、辽宁“文化振兴”的路径
中国式的文艺复兴也需要领头军与摇篮,纵观辽宁文化的特点,希望能够找出与文化振兴切合的层面与连接点,借鉴文艺复兴的诸多优势特点,总结为以下三项。
(一)发挥地缘与城市发达的优势
辽宁正处于东北亚的核心位置。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辽宁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
辽宁拥有密集的城市群体。辽宁的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尤其是以沈阳和大连为主导,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辽宁拥有完备的教育和人才优势。鲁迅美术学院、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等高校林立,为人才提供保障的基础。辽宁还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被誉为“共和国之子”和“东方鲁尔”,强大的工业基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产业动力。辽宁也是文化资源的大省,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拥有清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和当今的明星文化等特色文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资源。
(二)文艺复兴精神的“辽宁传承”
文艺复兴的精神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创新精神。辽宁本身也是创新大省,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曾独创500个“中国第一”,涌现了一大批创新英模。辽宁辉煌的工业历程是英模们自主创新精神的体现。群众技术协作运动发起人吴家柱,在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率先搞技术革新,十年间,完成230多项技术革新。优秀女工人代表尉风英,刻苦学技术,整天琢磨搞革新,从1953-1959年,她实现技术革新107项,改革的多刃刀具提高工效14倍,改革的冲具提高工效100倍。张成哲一心搞技术攻关,四十多年里,实现技术革新780多项,其中重大项目60多项,创效益上千万元,帮助兄弟厂解决300多项技术难题,救活五个濒临倒闭的小厂。
(三)以文化产业为新的经济突破点
经济与文化的结合,才是最终之举。文化产业以文化为根,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之一。2010年辽宁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30%,占全省GDP0.83%,已经进入稳步提升的阶段,且发展空间巨大。辽宁文化产业应以四大战略为发展基点:
板块带动战略。以辽宁地区性四大板块中的核心城市为带动龙头,以沈阳、锦州、大连和丹东为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市的文化协调发展;在板块内形成互动,资源联合,带动整体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便利交通的基础上,形成地区性的文化旅游资源的联合和共享。
品牌优化战略。充分发掘和利用辽宁省内的地方性、民族性、特色性的文化资源,突出品牌意识,创建在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打造专属于辽宁的特色文化品牌。
人才引进培养战略。增加省内著名高校文化产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创新型文化人才;不断完善辽宁省国内外文化人才引进机制,最终形成文化产业高素质、高品质的内涵衔接。
产业园拉动战略。目前我省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沈阳棋盘山开发区。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州市辽西文化古玩商城;辽宁民间艺术团;大连普利文化产业基地;辽宁大剧院;大连大青集团;沈阳杂技团;盘锦辽河文化产业园;大连海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沈阳三农博览园有限公司;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大连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和沈阳动漫产业基地。1个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园区,即辽河文化产业园。各产业园区都有各自的优势项目,可带动和发展周边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辽宁省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吸引同类资源积聚,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文化振兴,是需要从“器物”、“制度”和“文化”三个方面共同作用达成的。在器物方面,辽宁有雄厚的工业实力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年,工业发展比较完善;在制度方面。需要多部门综合协调,针对文化复兴、发展和建设拿出更为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文化方面,更要摆脱辽宁固有的落后思想、不良的习俗,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2010年辽宁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报告。
[2]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3]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4]桑德拉·赛德尔,欧洲文艺复兴文明,商务印书馆,2009,3
责任编辑 杜福洲
[关键词]文艺复兴;辽宁文化;文化振兴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6-0063-02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化传承、创新与振兴已经势在必行,中国需要一场“中国式的文化复兴”。温家宝总理在就文艺复兴的评价时指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并指出我国已经具备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良好基础。
一、文艺复兴缘起的独特性
文艺复兴是一个文化改革的代名词,主体在于“复兴”,由于翻译及源起于文学艺术因此冠名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主要是因为佛罗伦萨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并且融合多种族文化,吸收不同元素,对文化的兼容并蓄使之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欧洲文艺复兴表面复兴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是在宣扬和挖掘更加适应新兴资产阶级成长的人文主义精神、创新精神、法治精神、公平正义精神以及公民意识,这才是文艺复兴留给后人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文艺复兴时期的创新意识尤为显著,也为后人所称颂。在绘画方面,承袭古希腊罗马的绘画方式及风格外,也在绘画形式和技巧上发展起透视学、明暗造型法、解剖学、构图法则等技法原理的系统探索,总结自希腊以来的传统经验,在绘画艺术中融入了更多现实因素,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马萨乔就在继承和发展上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厚重的写实主义;以人文主义为基础,高度赞美人的肉体和精神品质;用中心线性透视法来处理人物形象。达芬奇更是在绘画构图、明暗、透视、色彩等方面有着创新的突出贡献和建树。尤其是明暗造型法的创立,使得人物形象更生动,“薄雾法”使绘画的透视关系更正确和完整,准确再现自然。科学性和理想化成为这一时期创作的最终宗旨,时刻体现着艺术家们大胆的开拓创新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形式也有很大的创新,创新式的首创了田园诗体的悲喜混杂剧《牧羊人斐多》,在同一个场面上反映两个不同阶层的人物。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创新精神的艺术体现,也激励和启发着后人。
意大利作为发祥地,源于它既有经济、文化的基础,又有城市政权对人文主义活动的支持、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作为促进条件。意大利文艺复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有着良好的文化传统的沿袭。意大利,尤其是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有特殊的地理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众多杰出的文化人才、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影响和意大利的城市异常发达等条件。
二、辽宁“文艺振兴”的背景及内涵
振兴的根本在于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创新发挥其现代意义,复兴的根本是为了使文化与经济和社会更为协调,互相促进。
国家对于文化振兴的重视也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辽宁省“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积极推动文化新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基本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辽宁地域文化是一种多元构成的亚文化形态。辽宁有着她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地理环境,有着独特的历史变革与工业痕迹,有着独特的关东情怀与黑土地的情意。辽宁文化的构成要素是比较复杂的。辽宁拥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满清历史、反抗外来势力侵略史以及近代工业化历史的痕迹非常明显,当前的明星文化(众多的歌星、笑星、体育明星)又构成了辽宁文化的另一个亮点。在辽宁的众多文化因素中,尤其独特的是清文化和工业文化,可以着重打造成为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亮点。
1 清文化品牌的内涵及打造
辽宁是我国清文化的发祥地和满族形成、发展的重要地域,为辽宁省打造清文化、塑造清文化品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辽宁拥有全国满族人口的一半以上,拥有全国最多的满族人口,缘于如此丰厚的满族及清文化的底蕴,辽宁可以借此打造清文化品牌作为自己独特的旗帜和文化名片。
清王朝是我国封建制王朝中的最后一个,其建立的主体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满族。因此,清文化在初期充满满族文化的特点,满族也创造了中国末代王朝的鼎盛,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清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与意境,有独特的文化与民俗,有独特的遗迹与珍藏,这些都是打造清文化品牌的基础。满族佛阿拉精神、赫图阿拉精神、盛京精神为清文化之根基,为清文化品牌底蕴之所在。2004年7月1日在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辽宁清文化的代表沈阳市“一官两陵”和新宾清永陵通过评定,从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载入史册。另外,辽宁省各地的人文内涵和人文资源也异常丰富。清朝涌现出很多著名诗人、艺术家以及工艺家,例如诗人王尔烈,他的景物诗既气势磅礴又精细入微,享有很高的声誉,还有艺术家高其佩,工艺家唐英等等,在当时都是独步一时的人物。
2 工业文化、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辽宁的工业遗产非常丰富,辽宁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工业遗产是那些在历史、技术、交往、建筑或科学方面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遗物。它可以是建筑、机械、车间、磨房、工厂、矿场、冶炼场、仓库、能源聚集和传输设施、交通设施等。在我国,对于工业遗产保护的认识起步较晚,但在近些年北京798的改造项目、江南制造厂的改造项目和三线改造项目中,工业遗产和工业文化保护的思想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辽宁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展开。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机床之乡”的沈阳市铁西区改造就是最好的实例。铁西区曾因装备制造企业聚集而闻名于世,20世纪60年代初,这里就是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并且曾经创造出共和国工业史上的500个“第一”。曾经的辉煌在进入市场经济后,铁西区却因为众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体制转轨迟缓、历史包袱沉重,缺乏市场竞争力等 原因,由“中国的制造业之都”变为大量人员下岗的“度假村”。沈阳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6月作出铁西区与毗邻的张士开发区合署办公的决议,铁西区开始了“东搬西建”的整体改造。铁西区也注重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建立了铸造博物馆,工人村等项目,实属国内比较早期和比较完善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
三、辽宁“文化振兴”的路径
中国式的文艺复兴也需要领头军与摇篮,纵观辽宁文化的特点,希望能够找出与文化振兴切合的层面与连接点,借鉴文艺复兴的诸多优势特点,总结为以下三项。
(一)发挥地缘与城市发达的优势
辽宁正处于东北亚的核心位置。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重大进展。辽宁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
辽宁拥有密集的城市群体。辽宁的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尤其是以沈阳和大连为主导,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辽宁拥有完备的教育和人才优势。鲁迅美术学院、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等高校林立,为人才提供保障的基础。辽宁还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被誉为“共和国之子”和“东方鲁尔”,强大的工业基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产业动力。辽宁也是文化资源的大省,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拥有清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和当今的明星文化等特色文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资源。
(二)文艺复兴精神的“辽宁传承”
文艺复兴的精神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创新精神。辽宁本身也是创新大省,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曾独创500个“中国第一”,涌现了一大批创新英模。辽宁辉煌的工业历程是英模们自主创新精神的体现。群众技术协作运动发起人吴家柱,在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率先搞技术革新,十年间,完成230多项技术革新。优秀女工人代表尉风英,刻苦学技术,整天琢磨搞革新,从1953-1959年,她实现技术革新107项,改革的多刃刀具提高工效14倍,改革的冲具提高工效100倍。张成哲一心搞技术攻关,四十多年里,实现技术革新780多项,其中重大项目60多项,创效益上千万元,帮助兄弟厂解决300多项技术难题,救活五个濒临倒闭的小厂。
(三)以文化产业为新的经济突破点
经济与文化的结合,才是最终之举。文化产业以文化为根,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之一。2010年辽宁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30%,占全省GDP0.83%,已经进入稳步提升的阶段,且发展空间巨大。辽宁文化产业应以四大战略为发展基点:
板块带动战略。以辽宁地区性四大板块中的核心城市为带动龙头,以沈阳、锦州、大连和丹东为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市的文化协调发展;在板块内形成互动,资源联合,带动整体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便利交通的基础上,形成地区性的文化旅游资源的联合和共享。
品牌优化战略。充分发掘和利用辽宁省内的地方性、民族性、特色性的文化资源,突出品牌意识,创建在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打造专属于辽宁的特色文化品牌。
人才引进培养战略。增加省内著名高校文化产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创新型文化人才;不断完善辽宁省国内外文化人才引进机制,最终形成文化产业高素质、高品质的内涵衔接。
产业园拉动战略。目前我省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沈阳棋盘山开发区。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州市辽西文化古玩商城;辽宁民间艺术团;大连普利文化产业基地;辽宁大剧院;大连大青集团;沈阳杂技团;盘锦辽河文化产业园;大连海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沈阳三农博览园有限公司;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大连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和沈阳动漫产业基地。1个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园区,即辽河文化产业园。各产业园区都有各自的优势项目,可带动和发展周边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辽宁省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吸引同类资源积聚,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文化振兴,是需要从“器物”、“制度”和“文化”三个方面共同作用达成的。在器物方面,辽宁有雄厚的工业实力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年,工业发展比较完善;在制度方面。需要多部门综合协调,针对文化复兴、发展和建设拿出更为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文化方面,更要摆脱辽宁固有的落后思想、不良的习俗,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2010年辽宁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报告。
[2]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3]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4]桑德拉·赛德尔,欧洲文艺复兴文明,商务印书馆,2009,3
责任编辑 杜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