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鸭在微信上跟我说:“你和魅丽合作五年了,要继续吗?”
五年的时间里,从纯粹的合作关系,到如今的老友,他们组成我生命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交际圈,年纪越长,越无法融进新的圈子,我珍惜与他们“相依为命”的时光。
没错,一晃五年了,我甚至记得五年多前,我给丐小亥的邮箱投了一篇亲情稿,题目叫《春日光》,而后陆续发表了几篇稿子,回想那时逃课在图书馆飞速敲字的时光,我总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五年前为了一个新颖的梗彻夜难眠,为了写出新意辗转反侧,而今我懂得如何排兵布阵,铺垫爆发,讲故事的手法愈发老练,便也愈发怀念五年前的真挚与认真。从《微微》到《萤火》再到《花火影像》,我们经历了不少离别,这场离别之中也有不少朋友消失人海。曾经一起写作的好友,突然互删了联系方式;熟识的编辑慢慢离职,责编去了重庆,五年的时间我甚至未能和她见一面;几个熟悉的作者,渐渐有了家庭与事业淡出了写字圈,坚持在这条苦旅前行的似乎只剩下了我们几个。
五年的最后半载时光,我终于交出了第一份答卷,长篇《予我渡北川》经历几次修改后,终于进入到制作流程,而我的内心也有了不少改变。
五年前,我意气风发,觉得文字是刀是枪,能够撕破世界的藩篱;而今我觉得文字如棉被如面包,给人温暖和饱腹。五年前,我总想着一鸣惊人,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写出让人追捧的故事,一夜成名;而今我却觉得安安静静写点故事,慰藉一些需要安慰的人,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我解散了微博粉丝后援会,解散了粉丝QQ群,浮躁的世界里,越多的声音越会让你迷失方向,写作的第七年,我明白我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在北京出差的时候,我跟木泱泱见了一面,选了南锣鼓巷外的一家咖啡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聊起她现在北京、台北两地飞,聊起她见过的美丽风景,聊起她辞职后最艰苦的时候一个礼拜写四个短篇才能养活自己。她笑得意气风发,我突然有些惆怅,说:“现在杂志上出现的好多作者都不认识了。”她笑了笑问我:“你以后还要写下去吗?”
我想了想,说:“会写下去吧。”
纸媒没落的年代,杂志的销量越发低迷,缺少宣传的新书卖不成畅销书,报业大亨都日夜难眠,杂志的寒冬总要来临。再往后,熟悉的编辑会一一离职,相识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八卦群里慢慢没了声息,终有一日,世界陷入死寂。
直到那一刻,我还会写下去。写字的速度依旧很慢,偷懒玩消失依旧频繁,但这条路我还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我曾经说过,我知道喜欢是有期限的,希望你们喜欢我久一点。但我也知道,有时候喜欢是没有期限的,就像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如你我一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一条路走到黑,不问前路不问归期。
新的五年,很高兴,你们还在。
PS:在写《予我渡北川》的中途,我经历了好几次绝望。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想不出任何新颖的梗,关在房间写了一个通宵,写字写到呕吐,自己阅读时觉得无趣又推翻重写,这些日子现在想想依旧觉得可怕。十七八万字的作品,我整整写了一年,稿酬不多,但并未松懈。我問责编最多的话,是:“读者评刊如何,你觉得这本书好看吗?” 我总觉得,如果再写下一本,一定会比这本更好一点,但我也不惧让你看到这一本里,有些稚嫩的我。虽然稚嫩,但《予我渡北川》里有我一百分的认真。布局结构还有些短篇痕迹,遣词造句还不够大气磅礴,逻辑、情感、爆发力尚未超越自我,但这是七年来最好的我。
写字这场苦旅,无人能渡我,但在路上遇见你们,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
五年的时间里,从纯粹的合作关系,到如今的老友,他们组成我生命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交际圈,年纪越长,越无法融进新的圈子,我珍惜与他们“相依为命”的时光。
没错,一晃五年了,我甚至记得五年多前,我给丐小亥的邮箱投了一篇亲情稿,题目叫《春日光》,而后陆续发表了几篇稿子,回想那时逃课在图书馆飞速敲字的时光,我总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五年前为了一个新颖的梗彻夜难眠,为了写出新意辗转反侧,而今我懂得如何排兵布阵,铺垫爆发,讲故事的手法愈发老练,便也愈发怀念五年前的真挚与认真。从《微微》到《萤火》再到《花火影像》,我们经历了不少离别,这场离别之中也有不少朋友消失人海。曾经一起写作的好友,突然互删了联系方式;熟识的编辑慢慢离职,责编去了重庆,五年的时间我甚至未能和她见一面;几个熟悉的作者,渐渐有了家庭与事业淡出了写字圈,坚持在这条苦旅前行的似乎只剩下了我们几个。
五年的最后半载时光,我终于交出了第一份答卷,长篇《予我渡北川》经历几次修改后,终于进入到制作流程,而我的内心也有了不少改变。
五年前,我意气风发,觉得文字是刀是枪,能够撕破世界的藩篱;而今我觉得文字如棉被如面包,给人温暖和饱腹。五年前,我总想着一鸣惊人,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写出让人追捧的故事,一夜成名;而今我却觉得安安静静写点故事,慰藉一些需要安慰的人,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我解散了微博粉丝后援会,解散了粉丝QQ群,浮躁的世界里,越多的声音越会让你迷失方向,写作的第七年,我明白我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在北京出差的时候,我跟木泱泱见了一面,选了南锣鼓巷外的一家咖啡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聊起她现在北京、台北两地飞,聊起她见过的美丽风景,聊起她辞职后最艰苦的时候一个礼拜写四个短篇才能养活自己。她笑得意气风发,我突然有些惆怅,说:“现在杂志上出现的好多作者都不认识了。”她笑了笑问我:“你以后还要写下去吗?”
我想了想,说:“会写下去吧。”
纸媒没落的年代,杂志的销量越发低迷,缺少宣传的新书卖不成畅销书,报业大亨都日夜难眠,杂志的寒冬总要来临。再往后,熟悉的编辑会一一离职,相识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八卦群里慢慢没了声息,终有一日,世界陷入死寂。
直到那一刻,我还会写下去。写字的速度依旧很慢,偷懒玩消失依旧频繁,但这条路我还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我曾经说过,我知道喜欢是有期限的,希望你们喜欢我久一点。但我也知道,有时候喜欢是没有期限的,就像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如你我一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一条路走到黑,不问前路不问归期。
新的五年,很高兴,你们还在。
PS:在写《予我渡北川》的中途,我经历了好几次绝望。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想不出任何新颖的梗,关在房间写了一个通宵,写字写到呕吐,自己阅读时觉得无趣又推翻重写,这些日子现在想想依旧觉得可怕。十七八万字的作品,我整整写了一年,稿酬不多,但并未松懈。我問责编最多的话,是:“读者评刊如何,你觉得这本书好看吗?” 我总觉得,如果再写下一本,一定会比这本更好一点,但我也不惧让你看到这一本里,有些稚嫩的我。虽然稚嫩,但《予我渡北川》里有我一百分的认真。布局结构还有些短篇痕迹,遣词造句还不够大气磅礴,逻辑、情感、爆发力尚未超越自我,但这是七年来最好的我。
写字这场苦旅,无人能渡我,但在路上遇见你们,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