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普遍重视启发引导,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相互贯通,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笔者从本地不同层次学校中选择了9位不同年龄阶段和教学风格的教师,针对他们课堂上的启发性提问进行个别访谈,并对访谈情况作了一些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
表1访谈教师基本情况
这几位教师都没有提到反思或推广的启发性提问策略,即便教龄较长、教学经验丰富的T5老师提及波利亚的解题四步,也仍把启发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拟定计划阶段和实行计划阶段,而回顾阶段则以了解学生的想法为主。
2.教师在启发提问中的困惑
在谈到提问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困惑时,教师普遍的困惑都集中在“启而不发”。
T1: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的和你想象的不一样,然后怎么引导出正确的回答。还有,有时候你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东西,不知道他怎么会那样想。还有就是不知道启发性提问用什么方式问,在哪个地方问。
T2:拿到一个题目,学生没见过这种题型,而且不是常规解法,这时候不知道该怎样引导他,启发他,找不出更好的提问方式,有时候自己也很难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想。
T4:确实有困惑,有时候问题问出来,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答,你想让学生往这个路上想,结果学生答得完全不着边际。还有就是如果问得太简单,学生马上就答出来了,好像不需要问,但是又觉得有必要去问,不放心。比如我今天上课问的什么是倾斜角,这个提问要不要问,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需要的,但是问了以后,发现学生答不出来,这能不能算是提问的困惑呢?感觉到问题太简单,却不能不问。
T5:以为这个问题启发得很到位了,他(学生)还是不明白。
T6:提问的“度”很难把握,有时候问题涉及的空间太大了,但如果空间小,又没有太多的悬念。
T7:在提问的措辞和语言组织上把握不好。
T9:提的问题太不清楚,设计上有问题。
可以看出,教师虽然知道一些启发的策略,但对启发的效果、对如何解决启而不发、对把握启发的“度”还是有不少教师不太有把握。
三、结果及原因分析
针对上面教师所提到的困惑,笔者尝试分析造成困惑的一些原因。
1.启发提问的策略不够科学
在和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教师提问的策略不够精准,尤其是缺乏解决启而不发的有效措施,教师一般只能采取以下的措施。
T7:我会把题目的思路告知学生,让学生写具体的解题过程。
T6:有时候看启发不出来,就自己讲了。
T4:看到学生回答不出来,就只能“自问自答”了。
2.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
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对增加提问等待的时间感到困惑。原因在于教师有来自高考成绩、维持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注意力等方面的压力,教师担心等待时间太长会影响教学进度或者失去对学生注意力的控制。这些困惑和担心在教师的访谈中也常被提及。
T3:其实我很少提问,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也知道提问是好的,但提问会花时间,我怕不能完成进度。
T6:课堂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探索。
T9:启而不发时,如果有人听课,我会非常着急,怕完不成教学任务。
四、反思及启示
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研究,在实践中探寻切实可行的启发性提问方式,通过教师高质量的启发,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同时,在实践中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反思,增强提问的技巧和艺术,促使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从而通过他们的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梅.当代数学“双主体”教育价值观探索.教学与管理,2008(11).
[2] 李碧荣,崖榕枝.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1(9).
[3] 孙泽瀛.数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数学教学,2005(7).
[4] 王秋海.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7] 袁建.超越数学模式.师道,2003(10).
(责任编辑白文军)
笔者从本地不同层次学校中选择了9位不同年龄阶段和教学风格的教师,针对他们课堂上的启发性提问进行个别访谈,并对访谈情况作了一些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
表1访谈教师基本情况
这几位教师都没有提到反思或推广的启发性提问策略,即便教龄较长、教学经验丰富的T5老师提及波利亚的解题四步,也仍把启发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拟定计划阶段和实行计划阶段,而回顾阶段则以了解学生的想法为主。
2.教师在启发提问中的困惑
在谈到提问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困惑时,教师普遍的困惑都集中在“启而不发”。
T1: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的和你想象的不一样,然后怎么引导出正确的回答。还有,有时候你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东西,不知道他怎么会那样想。还有就是不知道启发性提问用什么方式问,在哪个地方问。
T2:拿到一个题目,学生没见过这种题型,而且不是常规解法,这时候不知道该怎样引导他,启发他,找不出更好的提问方式,有时候自己也很难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想。
T4:确实有困惑,有时候问题问出来,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答,你想让学生往这个路上想,结果学生答得完全不着边际。还有就是如果问得太简单,学生马上就答出来了,好像不需要问,但是又觉得有必要去问,不放心。比如我今天上课问的什么是倾斜角,这个提问要不要问,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需要的,但是问了以后,发现学生答不出来,这能不能算是提问的困惑呢?感觉到问题太简单,却不能不问。
T5:以为这个问题启发得很到位了,他(学生)还是不明白。
T6:提问的“度”很难把握,有时候问题涉及的空间太大了,但如果空间小,又没有太多的悬念。
T7:在提问的措辞和语言组织上把握不好。
T9:提的问题太不清楚,设计上有问题。
可以看出,教师虽然知道一些启发的策略,但对启发的效果、对如何解决启而不发、对把握启发的“度”还是有不少教师不太有把握。
三、结果及原因分析
针对上面教师所提到的困惑,笔者尝试分析造成困惑的一些原因。
1.启发提问的策略不够科学
在和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教师提问的策略不够精准,尤其是缺乏解决启而不发的有效措施,教师一般只能采取以下的措施。
T7:我会把题目的思路告知学生,让学生写具体的解题过程。
T6:有时候看启发不出来,就自己讲了。
T4:看到学生回答不出来,就只能“自问自答”了。
2.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
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对增加提问等待的时间感到困惑。原因在于教师有来自高考成绩、维持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注意力等方面的压力,教师担心等待时间太长会影响教学进度或者失去对学生注意力的控制。这些困惑和担心在教师的访谈中也常被提及。
T3:其实我很少提问,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也知道提问是好的,但提问会花时间,我怕不能完成进度。
T6:课堂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探索。
T9:启而不发时,如果有人听课,我会非常着急,怕完不成教学任务。
四、反思及启示
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研究,在实践中探寻切实可行的启发性提问方式,通过教师高质量的启发,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同时,在实践中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反思,增强提问的技巧和艺术,促使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从而通过他们的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梅.当代数学“双主体”教育价值观探索.教学与管理,2008(11).
[2] 李碧荣,崖榕枝.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1(9).
[3] 孙泽瀛.数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数学教学,2005(7).
[4] 王秋海.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7] 袁建.超越数学模式.师道,2003(10).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