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重点是培养观察力、探索心以及对现象的思考。而在这些内容并非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从小学教育中开始抓起。因此,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教学
一、 引言
当前,社会的发展重点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运用。尤其是在当前的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只有掌握更多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国家才能真正的实现综合国力的发展。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人才进行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够形成的。因此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需要从小学教育开始抓起,而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成为当前教育事业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一) 缺少问题场景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重点在于知识与问题两个方面。而当前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缺少对于问题的设计,在这点上主要的不足在于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中缺少趣味性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由于小学教学自身的特殊性,想要在课堂上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需要设计十分生动有趣的情景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在当前实际的小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在教学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问题场景,通常都是直接进入教学主题,也有的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之前会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而这也是围绕着教材内容展开的,缺少思维上的创新和趣味性。
(二) 教学形式简单
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搭配,其中包括了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展示法、探究法等,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教学方式中,通常都是以讲授法为主,同时使用少数其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单纯的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机械的讲解,无法真正的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式
(一)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式上的设置,由于小学生年龄层面较低,对很多事情都会充满好奇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向教学内容上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将学生引进教学的场景氛围中,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寻,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的问题场景,也能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全面,通过广阔的教学层面,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有一节听声音的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听到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去辨别不同的事物。在听声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青蛙的叫声。在听完声音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展开问题情景的建立。
师:刚才我们听见的是什么的声音啊?
生:青蛙。
师:大家都认为是青蛙的声音吗,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就是青蛙。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同学们都说怎么听出来的啊?
生:我听见呱呱的叫了,青蛙就是呱呱的叫。
师:大家真的是太聪明了,一下就能听出来是什么叫声,现在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老师再让你们仔细的听听,现在我们的教室里都出现了什么声音?
(二)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仔细观察是一切教学的开始。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观察与看到并不是一样的,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当中,需要培养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耐心观察的良好习惯,首先是要通过对一些教學内容的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的资料进行观察,练习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树立耐心、仔细的学习态度。同时,需要锻炼学生对科学知识观察的准确性,在很多的创新活动中,思维上的灵感总是会一闪而过,因此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学生对细微事物的观察力,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经常性的发现问题。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有关于对植物进行观察的课程,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进行观察,对植物的外形、气味、种类、颜色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进而再对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阳光、土质、水分、气温等条件进行观察。
(三) 设置教学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生动的学习场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去积极地发现场景中的知识。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有关于淀粉与碘酒之间化学反应的知识。在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创建出一个生动的实验性教学环境,先让学生在课前将手洗干净,用碘酒将手指的食指消毒。然后让学生去用手触摸米饭,通过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问题,学生摸到米饭之后,涂有碘酒的食指会变成墨色,这样将整个课堂教学变成了一个“魔术”表演,而学生自己就是魔术的表演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好奇心引导出来,学生在课堂之外会自行将这些科学实验进行下去。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推动科学不断进步的关键内容。而想要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就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计问题场景、仔细观察、建立教学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小学就养成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的好习惯,通过细心的观察,不断的培养自身的创造性能力,以达到解决问题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晓辉.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宁夏大学,2013.
[2]秦和良.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69.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教学
一、 引言
当前,社会的发展重点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运用。尤其是在当前的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只有掌握更多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国家才能真正的实现综合国力的发展。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人才进行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够形成的。因此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需要从小学教育开始抓起,而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成为当前教育事业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 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一) 缺少问题场景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重点在于知识与问题两个方面。而当前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缺少对于问题的设计,在这点上主要的不足在于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中缺少趣味性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由于小学教学自身的特殊性,想要在课堂上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需要设计十分生动有趣的情景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在当前实际的小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在教学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问题场景,通常都是直接进入教学主题,也有的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之前会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而这也是围绕着教材内容展开的,缺少思维上的创新和趣味性。
(二) 教学形式简单
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搭配,其中包括了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展示法、探究法等,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教学方式中,通常都是以讲授法为主,同时使用少数其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单纯的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机械的讲解,无法真正的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式
(一)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式上的设置,由于小学生年龄层面较低,对很多事情都会充满好奇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向教学内容上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将学生引进教学的场景氛围中,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寻,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的问题场景,也能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全面,通过广阔的教学层面,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有一节听声音的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听到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去辨别不同的事物。在听声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青蛙的叫声。在听完声音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展开问题情景的建立。
师:刚才我们听见的是什么的声音啊?
生:青蛙。
师:大家都认为是青蛙的声音吗,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就是青蛙。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同学们都说怎么听出来的啊?
生:我听见呱呱的叫了,青蛙就是呱呱的叫。
师:大家真的是太聪明了,一下就能听出来是什么叫声,现在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老师再让你们仔细的听听,现在我们的教室里都出现了什么声音?
(二)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仔细观察是一切教学的开始。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观察与看到并不是一样的,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当中,需要培养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耐心观察的良好习惯,首先是要通过对一些教學内容的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的资料进行观察,练习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树立耐心、仔细的学习态度。同时,需要锻炼学生对科学知识观察的准确性,在很多的创新活动中,思维上的灵感总是会一闪而过,因此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学生对细微事物的观察力,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经常性的发现问题。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有关于对植物进行观察的课程,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进行观察,对植物的外形、气味、种类、颜色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进而再对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阳光、土质、水分、气温等条件进行观察。
(三) 设置教学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生动的学习场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去积极地发现场景中的知识。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有关于淀粉与碘酒之间化学反应的知识。在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创建出一个生动的实验性教学环境,先让学生在课前将手洗干净,用碘酒将手指的食指消毒。然后让学生去用手触摸米饭,通过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问题,学生摸到米饭之后,涂有碘酒的食指会变成墨色,这样将整个课堂教学变成了一个“魔术”表演,而学生自己就是魔术的表演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好奇心引导出来,学生在课堂之外会自行将这些科学实验进行下去。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推动科学不断进步的关键内容。而想要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就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计问题场景、仔细观察、建立教学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小学就养成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的好习惯,通过细心的观察,不断的培养自身的创造性能力,以达到解决问题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晓辉.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宁夏大学,2013.
[2]秦和良.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