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库移民工作可谓“道道是难关,处处是难题”,如何快速有效的完成搬迁工作,确保移民安全、安心、安逸的成功搬迁是摆在永胜县各部门领导干部前面的最大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搬迁安置理念,移民宣传工作可谓是重中之重,更是难中之难,不仅要准确地传达党的政策,让广大移民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要及时了解移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愿,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还要全面总结新形势下移民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移民工作更好地开展;更要深入挖掘带领广大移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典型,引导移民群众逐步摒弃“等靠要”思想。此外,部分移民群众搬迁后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特殊公民”意识,对有关移民工作的宣传报道极为敏感,稍有偏差就会激化矛盾。所以在宣传工作中必须把握宣传力度,注意有效的宣传渠道,创新宣传举措,健全宣传机制,为全面落实水库移民政策、维护移民整体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深度了解鲁地拉电站移民的宣传工作,2014年4月21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永胜县委宣传部长李果。对于移民搬迁工作,李果表示,“做好移民工作,不仅要真正地深入群众,用心去体味民情;更要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移民利益,用政策移民和情感移民实现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区域的和谐与发展。这就需要宣传的力量,我们必须坚持‘对移民工作有利的事多说多做、对移民工作不利的事不说不做’宣传工作思路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研讨交流,发现、挖掘当地工作的亮点,共同推动宣传工作。”此外,他还就移民工作的感想和移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移民工作的经验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为营造良好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氛围,真正做好移民搬迁工作,永胜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制定实施了三项宣传措施。首先,永胜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广局抽调专业记者,并邀请《丽江日报》和丽江电视台派出记者组成宣传报道组,常驻库区开展专题宣传报道和资料收集工作;第二,宣传工作不断创新思路,注重挖掘和塑造典型,通过电视、网络和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讲移民政策、树立先进典型以发挥榜样作用;第三,县移民局加强对移民政策和工作业务培训,并制作了《移民工作宣传手册》《移民房屋建设技术要点》等24000多份宣传材料发放到移民工作队和移民群众手中。与此同时,全县65支移民工作队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耐心细致地宣讲移民政策,宣传移民精神,为移民群众阐释政策、答疑解惑,积极为库区群众争取优惠政策,得到了广大移民群众的理解和大力支持,调动了库区移民群众的搬迁积极性,形成了“思搬迁、议搬迁、想搬迁,晚搬迁不如早搬迁”的良好工作氛围和宣传气氛,创造了永胜县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奇迹般的惊人速度,彰显了“敢担当、善作为”的永胜新形象。李果告诉记者,“用群众接受的观点来做群众的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心贴心、带着责任去实施工作,带着真诚、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和群众拉家常,帮群众干农活,做当家人应做的工作。看望老人,关心孩子上学,帮助农田的种植都有助于感化群众。工作队从小事入手,一点一滴地引导群众,真正做到以实际行动打动群众,化被动为主动。”
世代居住在金沙江畔的涛源、片角、东风三个乡镇的人民群众,自幼受古渡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熏陶,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他们包容、开放、勤劳、善良的性格特征和识大体、顾大局的奉献精神。当年永胜县的土地承包改革就是在涛源镇拉开的序幕,永胜县移民搬迁这一史无前例的伟业再一次将敢为人先的涛源人民推向了移民第一线。但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国家水电事业的发展,头顶烈日,面对漫天黄沙,与全县移民工作人员一道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在难以想象的时间和压力面前,在难以想象的搬迁困难面前,在难以想象的应急度汛面前,以牺牲小我,成就大家的奉献精神,用坚定的意志、坚韧不拔的勇气战胜了困难、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了非凡的志气和可贵的决心。
经过长期的宣传和引导,移民们认识到了电站建设的重要性,涛源镇上六村小官庄70多岁的党员王学先,在小街上经营旅馆和商铺,一年收入超过万元,听到要拆迁外搬,老伴甚至为此哭肿了眼睛,他却斩钉截铁地劝解老伴,义无反顾地说道,“兴建电站是国家的大事,再创家业不就辛苦点、累点罢了。为国家西电东送做贡献,我搬这个家是搬定了。”这个村13家商铺移民跟着他主动外迁。涛源镇涛源村委会拥有广阔的肥田沃土,超级稻产量曾创下世界纪录,但为了建设鲁地拉电站,由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们含泪离开了故土家园,到新的安置点上建家立业。片角乡下六村经过10多年精心培植出来的200多亩龙眼、柑橘、石榴等经济林果地,曾是这里16户移民农户的主要经济支柱,然而为配合清库,村民含泪砍倒了这些“摇钱树”。较之于物质,更难割舍的是移民对故土的情感。金江村被库区淹没的,不仅有农户的田舍,还有极具文化价值的金江古渡和金江老街上一直保留着的特色古民居、古建筑及寺庙及堂馆所,更有埋葬着他们祖祖辈辈的许多坟茔,但为了电站建设,他们忍痛把这里的古建文物和新坟旧坟一一迁出。
尽管广大移民有着很浓的恋土情结,舍不得背井离乡、割舍故土,但他们懂得电站建设是大局,懂得移民搬迁是大义,从被动变为主动,他们积极配合、支持、参与,有效地推进了整个移民工作。尽管移民安置点的环境条件还不尽人意,生产生活都还不够方便,但他们总是坚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默默地克服着各种困难,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李果谈到移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似乎又回到了当时的紧张局面中。他向记者描述他们当时的情景。担负着鲁地拉电站两万多移民搬迁安置的繁重任务,永胜县委、县政府近千名党员干部长期驻守在移民工作第一线,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凝聚起了全县上下同心协力共谋移民大计的强大合力。39名县处级领导不仅负责村组直接联系移民农户,同时担任了13个搬迁安置点指挥部的指挥长,具体服务移民群众。他们白天奔波在移民搬迁安置总建设工地上负责指挥与协调工作,把问题解决在现场,把矛盾处理在基层,把服务做到移民群众心坎上,把工作落实到完成任务的成效上。每到晚上,他们又挂帅出征穿梭在移民家中跟群众促膝谈心,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用真情去感化群众,用政策与群众沟通,用信念去激励群众,为群众释疑解惑,帮群众排忧解难。近千名县直挂钩部门的党员干部与两万多移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移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他们深入群众当中察民情、访民愿、听民意、帮民困、解民忧、办民求,跟移民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他们认真开展政策宣传、签订搬迁协议、动员搬迁、组织动迁、指导移民新居建设、做好库区安全稳定等工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作风,奉献真情,演绎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赞歌,创造了一份又一份的辉煌业绩。 永胜县碧泉林业局的党员王永芬、和勇红每天穿梭往返于35户挂钩农户家中,跟移民农户拉家常、讲政策,帮移民户干农活、带小孩,起早贪黑,放弃所有节假日和双休日,每到一家,他们都带去面板、擀面杖和肉馅,教移民农户包饺子、做馄饨,这已在当地曾传为佳话。永胜县科技局的党员干部深入移民一线,对移民的冬早蔬菜和红花产业进行了技术指导,让移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在这片土地上,一件件感人的故事不断传扬,一种为民奉献的精神不断传承。永胜县卫生局的医护人员顶着烈日帮移民收玉米、摘辣椒、采红花;永胜县发改局挂钩农门村小组,把体弱多病的80岁老人郭玉珍当作自己的亲人,经常到家探望,送医送药,嘘寒问暖。老人搬家时,不仅为其请好车辆帮忙搬家,同时联系医务人员亲自将老人送到安置点的新居中,老人感动地说,“工作队与群众心连心,真正成了移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41岁的赵勇刚刚被任命为金江村党总支副书记,就肩负起了金江坪指挥部水电工程部的管理工作,他和手下的15名水电工,承担着整个金江坪工程建设的水电供应和水电线路维护任务。他有时一天接到200多个移民求助电话,但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安排专人或亲自上门服务,每天回到住处,无论多晚,他都要记好他的移民工作日记。
全县干部用真诚和真心,与广大移民结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千名挂钩党员干部用艰辛、坚韧和真情践行群众路线,百名基层一线的村组党员干部顾全大局,奋勇争先,在移民工作中默默奉献。
李果讲到党员干部们逐一地克服了搬迁所遇到的困难时,欣慰显现在他的脸上。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工程浩大”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永胜县所有参加移民工作的干部职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命三郎”精神,“白+黑”“5+2”地干,放弃了所有节假日,真正做到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问题面前不绕道。有许许多多的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地奋战在第一线,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有许许多多的干部表现出超人的智慧、想方设法兑现了向组织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有放弃节假日、周末,甚至放弃春节与家人团圆、一心一意坚守第一线的干部职工;有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流了泪、受了伤、有病不能及时看的干部职工;有夫妻父子齐上阵的移民干部家庭;有“既爱红妆更爱武装”的县纪委监察局“娘子军”工作组;有付出100次的努力始终不放弃对 “重点户”做思想工作的县森林公安局工作组;有坚守移民工作第一线的老领导;有默默奉献的大学生村官;有既为移民利益最大化又坚持政策维护政府形象的好干部;有“我最大心愿就是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安居乐业”的村组长;有“党叫我搬我就搬”的移民老党员;还有为移民工作痛失亲人的机关干部;有为了能让群众早一天搬到新的家园,牺牲在移民工作岗位上的村小组长、移民助理员杨子良,更有从之前的不理解、不支持移民工作变到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协作奉献的广大移民群众。
维护移民利益,让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永胜县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移民政策的基础上,把保障移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移民群众的合理要求和鲁地拉电站库区的特殊情况,及时加强对省、市的请示汇报,反复与电站业主、综合设代、综合监理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提高鲁地拉电站库区零星果树的补偿单价和房屋补偿标准,增加了移民搬迁奖励资金、房屋特殊装潢补偿费用,延长了年产值补助费用的发放时间,解决了集镇建设用地补偿和移民补偿方式选择、长效补偿移民人口指标调控等事关移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争取和实施了移民安置区沿江左右岸公路油面建设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协调农村地震安居工程、农村能源、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等向库区倾斜,从机制层面和政策层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移民群众的相关利益。
金沙江畔,热血奔涌,党旗招展!永胜县委、县政府及时组建移民工作志愿服务队,深入移民安置住地和建设工地,为移民搬砖送水,推车修路,从小事做起,帮群众解燃眉之急。同时成立了卫生防疫队、房建质监队、安全巡视组、治安巡逻队等相关组织,全方位做好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协调服务工作。各移民安置点指挥部针对移民建房中存在的问题,全力做好水电路保障和矛盾纠纷协调处工作,千方百计为移民排忧解难,做到服务到位、协调到位、保障到位。
李果告诉记者,在搬迁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而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按既定的时间节点严格完成,“拖不得,慢不得,等不得!”面对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永胜县委、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起了高效快捷的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体制机制。
建立分级负责的协调处置机制 永胜县成立并调整充实了永胜县金沙江水能开发和移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研究、决策全县移民工作的重大问题。在鲁地拉电站移民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后,又及时成立了永胜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在涛源移民一线,靠前指挥、现场办公,现场指挥和统筹协调解决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清晰地明确了领导小组、大指挥部、小指挥部的关系和责权,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充分放权,建立起了分工明确、协调有力、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移民工作推进会议、现场办公会议和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移民工作专题会专门研究部署移民工作;建立起了挂钩部门移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安置点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移民指挥部联席会议三个层面议事决策机制,形成了“挂钩部门工作组——移民安置点指挥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指挥部——县移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相关乡镇——移民指挥部”的自下而上的问题处理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工作部署机制。在这一工作机制的高效运转下,各种层出不穷的矛盾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解决,使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快速顺利推进。
落实部门挂钩负责制后,65个县直挂钩部门派出精干人员挂村包户,以“一日不完成工作任务一日不还”的决心和信心,采取各种超常规措施,进村入户开展政策法律宣传、地表实物调查补偿、特殊装潢调查补助、搬迁协议签订、建房指导服务、安置区防洪度汛、矛盾热点调处、安全生产督查、生产安置人口确定等工作,在既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做到了县四班子领导既挂帅又出征、部门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工作队员扎实苦干。 加大督查奖惩力度 省、市、县都成立了督查工作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并开通了督查专报、设置移民工作进度通报专栏、利用手机报平台对各部门工作情况和进度绩效实行每天通报。进一步增强各安置点指挥部及各挂钩工作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肃工作纪律,出台了约谈办法,对工作推进不力,工作纪律散漫、不执行相关政策、不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等情况,分不同层次进行约谈和惩诫,加大问责和追究力度。同时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对按时间节点完成搬迁协议签订、按时间节点要求搬离原居住地、按时间进度要求完成房屋建设的移民户给予奖励,对工作出色成效明显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表彰。
移民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可参与的各方并没有置身事外。电站业主方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从2007年电站筹建开始,就与永胜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奋斗着。公司一边致力于电站建设,一边全力以赴参与永胜县移民搬迁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保障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为高效快捷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公司主要负责人自始至终与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一起直面矛盾和问题,共同担当,共同出谋划策推进移民工作,为按时完成移民搬迁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坚持群众路线 鲁地拉电站移民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永胜移民速度”。从2012年9月各安置点全面复工动工至2013年4月电站下闸蓄水仅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了5240户移民的搬迁任务。全面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鲁地拉电站库区移民开发工作取得圆满成功。这凝结着永胜县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永胜县境内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云南精神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风范。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移民工作的核心任务。在顺利完成移民搬迁工作后,近千名挂钩部门的移民党员干部仍然留在移民一线,继续服务后续工作。永胜县农业局以金沙江特色“褚橙”为抓手,着手打造出了10万亩金沙江特色生态水果基地,以此辐射带动永胜县柑橘产业化发展,吸收移民区富余劳动力参与柑橘种植、生产和加工管理,依托当地资源,积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涛源镇、片角乡党委政府在开展移民工作的同时,引导广大移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抓好核桃、油橄榄、槁桐等生态产业,发展组织群众种植林下药材9000亩、核桃5000亩、油橄榄2000亩、葡萄、石榴、红枣等水果3000亩,让广大移民能发展、能致富。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种养殖技能培训,引导移民群众着眼瞄准库区60公顷水面,积极发展水产养殖、观光旅游、特色餐饮等生态产业,努力把涛源移民集镇及库区安置区建设成为和谐、稳定、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戮力同心,永胜县的移民大搬迁,是政群一心,鱼水情深的华丽篇章;是新时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相信在“群众路线”的指引下,永胜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定能够“稳得住”“能发展”,再一次奏响发展致富的凯歌!
为深度了解鲁地拉电站移民的宣传工作,2014年4月21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永胜县委宣传部长李果。对于移民搬迁工作,李果表示,“做好移民工作,不仅要真正地深入群众,用心去体味民情;更要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移民利益,用政策移民和情感移民实现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区域的和谐与发展。这就需要宣传的力量,我们必须坚持‘对移民工作有利的事多说多做、对移民工作不利的事不说不做’宣传工作思路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研讨交流,发现、挖掘当地工作的亮点,共同推动宣传工作。”此外,他还就移民工作的感想和移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移民工作的经验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为营造良好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氛围,真正做好移民搬迁工作,永胜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制定实施了三项宣传措施。首先,永胜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广局抽调专业记者,并邀请《丽江日报》和丽江电视台派出记者组成宣传报道组,常驻库区开展专题宣传报道和资料收集工作;第二,宣传工作不断创新思路,注重挖掘和塑造典型,通过电视、网络和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讲移民政策、树立先进典型以发挥榜样作用;第三,县移民局加强对移民政策和工作业务培训,并制作了《移民工作宣传手册》《移民房屋建设技术要点》等24000多份宣传材料发放到移民工作队和移民群众手中。与此同时,全县65支移民工作队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耐心细致地宣讲移民政策,宣传移民精神,为移民群众阐释政策、答疑解惑,积极为库区群众争取优惠政策,得到了广大移民群众的理解和大力支持,调动了库区移民群众的搬迁积极性,形成了“思搬迁、议搬迁、想搬迁,晚搬迁不如早搬迁”的良好工作氛围和宣传气氛,创造了永胜县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奇迹般的惊人速度,彰显了“敢担当、善作为”的永胜新形象。李果告诉记者,“用群众接受的观点来做群众的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心贴心、带着责任去实施工作,带着真诚、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和群众拉家常,帮群众干农活,做当家人应做的工作。看望老人,关心孩子上学,帮助农田的种植都有助于感化群众。工作队从小事入手,一点一滴地引导群众,真正做到以实际行动打动群众,化被动为主动。”
世代居住在金沙江畔的涛源、片角、东风三个乡镇的人民群众,自幼受古渡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熏陶,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他们包容、开放、勤劳、善良的性格特征和识大体、顾大局的奉献精神。当年永胜县的土地承包改革就是在涛源镇拉开的序幕,永胜县移民搬迁这一史无前例的伟业再一次将敢为人先的涛源人民推向了移民第一线。但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国家水电事业的发展,头顶烈日,面对漫天黄沙,与全县移民工作人员一道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在难以想象的时间和压力面前,在难以想象的搬迁困难面前,在难以想象的应急度汛面前,以牺牲小我,成就大家的奉献精神,用坚定的意志、坚韧不拔的勇气战胜了困难、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了非凡的志气和可贵的决心。
经过长期的宣传和引导,移民们认识到了电站建设的重要性,涛源镇上六村小官庄70多岁的党员王学先,在小街上经营旅馆和商铺,一年收入超过万元,听到要拆迁外搬,老伴甚至为此哭肿了眼睛,他却斩钉截铁地劝解老伴,义无反顾地说道,“兴建电站是国家的大事,再创家业不就辛苦点、累点罢了。为国家西电东送做贡献,我搬这个家是搬定了。”这个村13家商铺移民跟着他主动外迁。涛源镇涛源村委会拥有广阔的肥田沃土,超级稻产量曾创下世界纪录,但为了建设鲁地拉电站,由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们含泪离开了故土家园,到新的安置点上建家立业。片角乡下六村经过10多年精心培植出来的200多亩龙眼、柑橘、石榴等经济林果地,曾是这里16户移民农户的主要经济支柱,然而为配合清库,村民含泪砍倒了这些“摇钱树”。较之于物质,更难割舍的是移民对故土的情感。金江村被库区淹没的,不仅有农户的田舍,还有极具文化价值的金江古渡和金江老街上一直保留着的特色古民居、古建筑及寺庙及堂馆所,更有埋葬着他们祖祖辈辈的许多坟茔,但为了电站建设,他们忍痛把这里的古建文物和新坟旧坟一一迁出。
尽管广大移民有着很浓的恋土情结,舍不得背井离乡、割舍故土,但他们懂得电站建设是大局,懂得移民搬迁是大义,从被动变为主动,他们积极配合、支持、参与,有效地推进了整个移民工作。尽管移民安置点的环境条件还不尽人意,生产生活都还不够方便,但他们总是坚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默默地克服着各种困难,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李果谈到移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似乎又回到了当时的紧张局面中。他向记者描述他们当时的情景。担负着鲁地拉电站两万多移民搬迁安置的繁重任务,永胜县委、县政府近千名党员干部长期驻守在移民工作第一线,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凝聚起了全县上下同心协力共谋移民大计的强大合力。39名县处级领导不仅负责村组直接联系移民农户,同时担任了13个搬迁安置点指挥部的指挥长,具体服务移民群众。他们白天奔波在移民搬迁安置总建设工地上负责指挥与协调工作,把问题解决在现场,把矛盾处理在基层,把服务做到移民群众心坎上,把工作落实到完成任务的成效上。每到晚上,他们又挂帅出征穿梭在移民家中跟群众促膝谈心,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用真情去感化群众,用政策与群众沟通,用信念去激励群众,为群众释疑解惑,帮群众排忧解难。近千名县直挂钩部门的党员干部与两万多移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移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他们深入群众当中察民情、访民愿、听民意、帮民困、解民忧、办民求,跟移民交朋友,为群众办实事。他们认真开展政策宣传、签订搬迁协议、动员搬迁、组织动迁、指导移民新居建设、做好库区安全稳定等工作。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作风,奉献真情,演绎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赞歌,创造了一份又一份的辉煌业绩。 永胜县碧泉林业局的党员王永芬、和勇红每天穿梭往返于35户挂钩农户家中,跟移民农户拉家常、讲政策,帮移民户干农活、带小孩,起早贪黑,放弃所有节假日和双休日,每到一家,他们都带去面板、擀面杖和肉馅,教移民农户包饺子、做馄饨,这已在当地曾传为佳话。永胜县科技局的党员干部深入移民一线,对移民的冬早蔬菜和红花产业进行了技术指导,让移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在这片土地上,一件件感人的故事不断传扬,一种为民奉献的精神不断传承。永胜县卫生局的医护人员顶着烈日帮移民收玉米、摘辣椒、采红花;永胜县发改局挂钩农门村小组,把体弱多病的80岁老人郭玉珍当作自己的亲人,经常到家探望,送医送药,嘘寒问暖。老人搬家时,不仅为其请好车辆帮忙搬家,同时联系医务人员亲自将老人送到安置点的新居中,老人感动地说,“工作队与群众心连心,真正成了移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41岁的赵勇刚刚被任命为金江村党总支副书记,就肩负起了金江坪指挥部水电工程部的管理工作,他和手下的15名水电工,承担着整个金江坪工程建设的水电供应和水电线路维护任务。他有时一天接到200多个移民求助电话,但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安排专人或亲自上门服务,每天回到住处,无论多晚,他都要记好他的移民工作日记。
全县干部用真诚和真心,与广大移民结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千名挂钩党员干部用艰辛、坚韧和真情践行群众路线,百名基层一线的村组党员干部顾全大局,奋勇争先,在移民工作中默默奉献。
李果讲到党员干部们逐一地克服了搬迁所遇到的困难时,欣慰显现在他的脸上。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工程浩大”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永胜县所有参加移民工作的干部职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拼命三郎”精神,“白+黑”“5+2”地干,放弃了所有节假日,真正做到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问题面前不绕道。有许许多多的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地奋战在第一线,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有许许多多的干部表现出超人的智慧、想方设法兑现了向组织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有放弃节假日、周末,甚至放弃春节与家人团圆、一心一意坚守第一线的干部职工;有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流了泪、受了伤、有病不能及时看的干部职工;有夫妻父子齐上阵的移民干部家庭;有“既爱红妆更爱武装”的县纪委监察局“娘子军”工作组;有付出100次的努力始终不放弃对 “重点户”做思想工作的县森林公安局工作组;有坚守移民工作第一线的老领导;有默默奉献的大学生村官;有既为移民利益最大化又坚持政策维护政府形象的好干部;有“我最大心愿就是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安居乐业”的村组长;有“党叫我搬我就搬”的移民老党员;还有为移民工作痛失亲人的机关干部;有为了能让群众早一天搬到新的家园,牺牲在移民工作岗位上的村小组长、移民助理员杨子良,更有从之前的不理解、不支持移民工作变到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协作奉献的广大移民群众。
维护移民利益,让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永胜县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移民政策的基础上,把保障移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移民群众的合理要求和鲁地拉电站库区的特殊情况,及时加强对省、市的请示汇报,反复与电站业主、综合设代、综合监理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关心和支持。提高鲁地拉电站库区零星果树的补偿单价和房屋补偿标准,增加了移民搬迁奖励资金、房屋特殊装潢补偿费用,延长了年产值补助费用的发放时间,解决了集镇建设用地补偿和移民补偿方式选择、长效补偿移民人口指标调控等事关移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争取和实施了移民安置区沿江左右岸公路油面建设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协调农村地震安居工程、农村能源、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等向库区倾斜,从机制层面和政策层面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移民群众的相关利益。
金沙江畔,热血奔涌,党旗招展!永胜县委、县政府及时组建移民工作志愿服务队,深入移民安置住地和建设工地,为移民搬砖送水,推车修路,从小事做起,帮群众解燃眉之急。同时成立了卫生防疫队、房建质监队、安全巡视组、治安巡逻队等相关组织,全方位做好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协调服务工作。各移民安置点指挥部针对移民建房中存在的问题,全力做好水电路保障和矛盾纠纷协调处工作,千方百计为移民排忧解难,做到服务到位、协调到位、保障到位。
李果告诉记者,在搬迁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而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按既定的时间节点严格完成,“拖不得,慢不得,等不得!”面对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永胜县委、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起了高效快捷的现场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体制机制。
建立分级负责的协调处置机制 永胜县成立并调整充实了永胜县金沙江水能开发和移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研究、决策全县移民工作的重大问题。在鲁地拉电站移民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后,又及时成立了永胜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在涛源移民一线,靠前指挥、现场办公,现场指挥和统筹协调解决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清晰地明确了领导小组、大指挥部、小指挥部的关系和责权,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充分放权,建立起了分工明确、协调有力、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移民工作推进会议、现场办公会议和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移民工作专题会专门研究部署移民工作;建立起了挂钩部门移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安置点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移民指挥部联席会议三个层面议事决策机制,形成了“挂钩部门工作组——移民安置点指挥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指挥部——县移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相关乡镇——移民指挥部”的自下而上的问题处理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工作部署机制。在这一工作机制的高效运转下,各种层出不穷的矛盾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解决,使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快速顺利推进。
落实部门挂钩负责制后,65个县直挂钩部门派出精干人员挂村包户,以“一日不完成工作任务一日不还”的决心和信心,采取各种超常规措施,进村入户开展政策法律宣传、地表实物调查补偿、特殊装潢调查补助、搬迁协议签订、建房指导服务、安置区防洪度汛、矛盾热点调处、安全生产督查、生产安置人口确定等工作,在既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做到了县四班子领导既挂帅又出征、部门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工作队员扎实苦干。 加大督查奖惩力度 省、市、县都成立了督查工作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并开通了督查专报、设置移民工作进度通报专栏、利用手机报平台对各部门工作情况和进度绩效实行每天通报。进一步增强各安置点指挥部及各挂钩工作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肃工作纪律,出台了约谈办法,对工作推进不力,工作纪律散漫、不执行相关政策、不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等情况,分不同层次进行约谈和惩诫,加大问责和追究力度。同时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对按时间节点完成搬迁协议签订、按时间节点要求搬离原居住地、按时间进度要求完成房屋建设的移民户给予奖励,对工作出色成效明显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表彰。
移民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可参与的各方并没有置身事外。电站业主方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从2007年电站筹建开始,就与永胜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奋斗着。公司一边致力于电站建设,一边全力以赴参与永胜县移民搬迁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保障移民工作的顺利推进。为高效快捷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公司主要负责人自始至终与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一起直面矛盾和问题,共同担当,共同出谋划策推进移民工作,为按时完成移民搬迁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坚持群众路线 鲁地拉电站移民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永胜移民速度”。从2012年9月各安置点全面复工动工至2013年4月电站下闸蓄水仅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全面完成了5240户移民的搬迁任务。全面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鲁地拉电站库区移民开发工作取得圆满成功。这凝结着永胜县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永胜县境内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云南精神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风范。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移民工作的核心任务。在顺利完成移民搬迁工作后,近千名挂钩部门的移民党员干部仍然留在移民一线,继续服务后续工作。永胜县农业局以金沙江特色“褚橙”为抓手,着手打造出了10万亩金沙江特色生态水果基地,以此辐射带动永胜县柑橘产业化发展,吸收移民区富余劳动力参与柑橘种植、生产和加工管理,依托当地资源,积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涛源镇、片角乡党委政府在开展移民工作的同时,引导广大移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抓好核桃、油橄榄、槁桐等生态产业,发展组织群众种植林下药材9000亩、核桃5000亩、油橄榄2000亩、葡萄、石榴、红枣等水果3000亩,让广大移民能发展、能致富。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种养殖技能培训,引导移民群众着眼瞄准库区60公顷水面,积极发展水产养殖、观光旅游、特色餐饮等生态产业,努力把涛源移民集镇及库区安置区建设成为和谐、稳定、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戮力同心,永胜县的移民大搬迁,是政群一心,鱼水情深的华丽篇章;是新时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相信在“群众路线”的指引下,永胜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定能够“稳得住”“能发展”,再一次奏响发展致富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