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战越来越多,而校园文化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影响很大,因此,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挥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校园文化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凸显,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广大师生在长时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并反映他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文化现象,体现一个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它涉及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开放性。在教学中,教学理念的开放性,使高校的教学不再给出一个固定答案,各类思想都可以被讨论。其二,多元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多样化,不同地区的文化传播不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比较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就形成了对文化选择的多元性。其三,自觉性。校园文化是隐性的,它通常不是通过强制手段来引导、规范产生的,而是在宽松的精神氛围与和谐的物质环境中,通过各种观点、思潮的交流、碰撞、融合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其四,实践性。校园文化虽然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文化,但它在教学实践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设计、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促使大学生加强自身建设。
二、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现实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既受到媚俗的大众文化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弊端越来越多,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没有主动地参与进来。
虽然校园文化作是高校的主流文化,但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导致了校园文化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校园文化自身具有开放性、多元性、自觉性的特征,使它极易受到外部文化中一些负面思想影响,使校园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形成背离道德和社会主流的观念。其二,在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倾向于表面化和管理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引导。而目前,很多高校只是把它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上。最后,校园文化不能很好地消除网络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网络的发展丰富了学校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也给师生的思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校园文化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纠正和消除那些消极的思想、错误的信息。
三、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育中的创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过程中存在许多缺点,因此,把校园文化作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手段,必然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翻开一个新的篇章。
1.在内容上,校园文化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内容
先进的校园文化包括优良的校风学风、积极向上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等,而这些东西也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在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班级或社团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这既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途径,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加了趣味性、吸引力和灵活性,最终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标。
2.在方式上,实现了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发展方式的转变
校园文化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和对学校师生的影响力持久等特点,而且还潜在地指导着全校师生的价值选择。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上都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一些理论说教,它也通过策划、组织和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文娱体育、学术论坛、专家讲座等,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让学生在参加讨论、解决问题等实践中,由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到主动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3.在路径上,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化
新型的校园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学校的建筑布局、建筑设计,还包括学校的校报、校刊、出版物等宣传平台,这些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了全校师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给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带来了机遇。现在,通过创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站、论坛等,使师生在上网的同时参与其中,进行自我教育,以此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4.在效果上,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它既给学校师生提供了生活、工作、学习的基本条件,又承载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各种因素。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最佳的外部条件,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活动中相互了解,增进感情。通常学生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古板、无趣,那么,通过师生共同参加活动,让学生跟老师亲密接触,激起学生的喜爱,这也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春.刍论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企业家天地,2007(3)
[2]陈鑫.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2
[3]王健康.论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
作者简介:
张晓静(1990~ ),女,河南平顶山人,广大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校园文化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凸显,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广大师生在长时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并反映他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文化现象,体现一个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它涉及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开放性。在教学中,教学理念的开放性,使高校的教学不再给出一个固定答案,各类思想都可以被讨论。其二,多元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多样化,不同地区的文化传播不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比较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就形成了对文化选择的多元性。其三,自觉性。校园文化是隐性的,它通常不是通过强制手段来引导、规范产生的,而是在宽松的精神氛围与和谐的物质环境中,通过各种观点、思潮的交流、碰撞、融合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其四,实践性。校园文化虽然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文化,但它在教学实践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设计、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促使大学生加强自身建设。
二、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现实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受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既受到媚俗的大众文化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弊端越来越多,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没有主动地参与进来。
虽然校园文化作是高校的主流文化,但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导致了校园文化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校园文化自身具有开放性、多元性、自觉性的特征,使它极易受到外部文化中一些负面思想影响,使校园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形成背离道德和社会主流的观念。其二,在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倾向于表面化和管理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引导。而目前,很多高校只是把它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上。最后,校园文化不能很好地消除网络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网络的发展丰富了学校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也给师生的思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校园文化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纠正和消除那些消极的思想、错误的信息。
三、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育中的创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过程中存在许多缺点,因此,把校园文化作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手段,必然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翻开一个新的篇章。
1.在内容上,校园文化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内容
先进的校园文化包括优良的校风学风、积极向上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等,而这些东西也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在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班级或社团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这既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途径,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加了趣味性、吸引力和灵活性,最终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标。
2.在方式上,实现了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发展方式的转变
校园文化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和对学校师生的影响力持久等特点,而且还潜在地指导着全校师生的价值选择。校园文化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上都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一些理论说教,它也通过策划、组织和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文娱体育、学术论坛、专家讲座等,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让学生在参加讨论、解决问题等实践中,由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到主动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3.在路径上,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现代化
新型的校园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学校的建筑布局、建筑设计,还包括学校的校报、校刊、出版物等宣传平台,这些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了全校师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给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带来了机遇。现在,通过创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站、论坛等,使师生在上网的同时参与其中,进行自我教育,以此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4.在效果上,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它既给学校师生提供了生活、工作、学习的基本条件,又承载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各种因素。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最佳的外部条件,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活动中相互了解,增进感情。通常学生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古板、无趣,那么,通过师生共同参加活动,让学生跟老师亲密接触,激起学生的喜爱,这也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春.刍论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企业家天地,2007(3)
[2]陈鑫.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2
[3]王健康.论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
作者简介:
张晓静(1990~ ),女,河南平顶山人,广大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