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指的是学生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过程的结果。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所有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个性化是有效交往的前提
教學的本质是交往,有效的交往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考察课堂,到课堂中去发现答案。
教师在课堂上拿什么去交往?拿文本去交往,照本宣科无一例外学生讨厌。受学生欢迎的是教师个性化处理后的文本、个性化的问题、个性化的讲解。大凡优秀教师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处理,善于个性化解读、提问、讲解。教师在课堂上拿个性化处理后的文本与学生交往,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从学生那里得到什么样的交流?教师需要从学生那里得到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到不同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据此作进一步的交往,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直至真正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拿什么去交往?拿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或对教师提问的个性化回答去交往,学生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鲜活的个性化解读、提问,以受到启发,据此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也需要同学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对问题个性化的回答,促进自己理解感悟,这也是同伴交流的效应。
听课中不时会见到课堂上讨论无人发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互动动不了等状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教学不体现个性化,教师一提出问题,紧接着就让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形成个性化的答案,只有观望。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须致力于形成班级尊重个性的文化氛围。
二、个性化是通向创造性的桥梁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20多年了,我们还没有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想渠道。如何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呢?这方面西方教育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中国教育的优势是重视知识性,“双基”教学扎实。西方教育的长处是重视个性、创造性。
个性与创造性是有联系的。个性就是个别性,独特性。独特性中有创造性成分。创造有两个尺度,一是超越自我,二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超越现实都要有独特性、差别性,也就是个性。个性与创造性是相通的,有本质联系的。创造性是个性的特殊形式,个性中蕴含着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会个性化地观察、思考,个性化地理解、解答,养成个性化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习惯。
对任何教学素材,只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处理,就会出现创造性成分,要么观察有创造性,要么思考有创造性,要么呈现有创造性,要么结果有创造性。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及时引导,及时激励,长期坚持,学生的创造能力一定会逐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火花是在个性化观察、思考中得到激发、形成的,个性化在创造能力培养中起桥梁作用。个性化沟通了知识性与创造性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得以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三、个性化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
学生的自信心来源于成功。个性化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一个后进生按自己的个性去思考回答问题时,尝试思考对他而言就是一大进步,一大成功,如果这个思考对同学还有启发帮助,得到同学认可,这时他的自信心必然产生了,多次个性化观察、思考,会带来多次成功,多次成功会使他信心倍增。个性化可以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能回答回题,获得成功感,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肯定,激发自信心。从这个角度说,个性化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解决新课改中一系列现实困惑,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个性化的作用,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 云南省石林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刘岭南◇
一、个性化是有效交往的前提
教學的本质是交往,有效的交往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考察课堂,到课堂中去发现答案。
教师在课堂上拿什么去交往?拿文本去交往,照本宣科无一例外学生讨厌。受学生欢迎的是教师个性化处理后的文本、个性化的问题、个性化的讲解。大凡优秀教师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处理,善于个性化解读、提问、讲解。教师在课堂上拿个性化处理后的文本与学生交往,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从学生那里得到什么样的交流?教师需要从学生那里得到的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到不同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据此作进一步的交往,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直至真正理解。
学生在课堂上拿什么去交往?拿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或对教师提问的个性化回答去交往,学生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鲜活的个性化解读、提问,以受到启发,据此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也需要同学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对问题个性化的回答,促进自己理解感悟,这也是同伴交流的效应。
听课中不时会见到课堂上讨论无人发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互动动不了等状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教学不体现个性化,教师一提出问题,紧接着就让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形成个性化的答案,只有观望。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须致力于形成班级尊重个性的文化氛围。
二、个性化是通向创造性的桥梁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20多年了,我们还没有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想渠道。如何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呢?这方面西方教育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中国教育的优势是重视知识性,“双基”教学扎实。西方教育的长处是重视个性、创造性。
个性与创造性是有联系的。个性就是个别性,独特性。独特性中有创造性成分。创造有两个尺度,一是超越自我,二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超越现实都要有独特性、差别性,也就是个性。个性与创造性是相通的,有本质联系的。创造性是个性的特殊形式,个性中蕴含着创造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会个性化地观察、思考,个性化地理解、解答,养成个性化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习惯。
对任何教学素材,只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处理,就会出现创造性成分,要么观察有创造性,要么思考有创造性,要么呈现有创造性,要么结果有创造性。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及时引导,及时激励,长期坚持,学生的创造能力一定会逐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火花是在个性化观察、思考中得到激发、形成的,个性化在创造能力培养中起桥梁作用。个性化沟通了知识性与创造性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创造能力得以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三、个性化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
学生的自信心来源于成功。个性化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一个后进生按自己的个性去思考回答问题时,尝试思考对他而言就是一大进步,一大成功,如果这个思考对同学还有启发帮助,得到同学认可,这时他的自信心必然产生了,多次个性化观察、思考,会带来多次成功,多次成功会使他信心倍增。个性化可以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能回答回题,获得成功感,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肯定,激发自信心。从这个角度说,个性化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解决新课改中一系列现实困惑,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个性化的作用,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 云南省石林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