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中并不缺少好新闻,只是缺少发现新闻的能力。本文总结出了六条提升新闻发现力的途径和方法,值得业内同仁借鉴。
  【关键词】新闻发现力 思维品质 预测性报道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新闻真可谓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于是,有些新闻前辈谆谆告诫后来人: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事实果然如此么?非也!2007年,笔者所在的媒体举办了一次新闻采编培训,那天上午,50多名新入行的采编人员被派往省城合肥最热闹的长江路采访,可是半天时间里,竟然只有十多人完成了采写任务,而真正能用的新闻稿件只有两篇。由此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缺少新闻发现的能力,我们在许多时候就会与新闻失之交臂,就会对新闻视而不见。
  其实,新闻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我们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那么,何谓新闻发现?简言之,就是新闻事实的发现和传播价值的判断。具体讲,就是识别客观事件或人物的传播价值。而新闻发现力则是这种价值判断、传播事实选择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才能培养新闻发现力呢?在工作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体会。
  一、加强时事政治学习,高屋建瓴发现新闻
  记者要坚持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关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关于中央政策最新动态的报道,要做有心人,要带着思想去分析,要与实际相结合去学习,并且带着问题去观察,应该从新旧政策的比较中发现可能产生新闻价值的“因子”来。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当时有许多人对这一改革措施不理解。而《辽宁日报》记者范敬宜结合辽宁农村实际,认真学习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坚信党的这一农村改革决定是正确的,于是,他于1979年5月13日在《辽宁日报》发表了《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的报道。3天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加编者按全文转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全国主流媒体,都给予了转发,这为中国农村继续深化改革营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3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后来成为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的新闻发现力表示由衷的钦佩。再如,1978年北京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内容很多,与会记者不少,而最终只有对时事政策极为敏感的新华社记者选择了其中涉及1976年天安门事件平反这件最有意义的事进行报道。稿件虽然只有260个字,却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被评为当年全国好新闻奖。
  二、丰富各类专业知识,独具慧眼发现新闻
  记者的知识广博度不同,在采访中对新闻事实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记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发现好新闻的机会就越多,写成的新闻作品也越多。
  1954年3月,美国悄悄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岛进行了代号为“卡斯特勒”的系列氢弹试验,其放射性尘埃洒落在面积数千平方公里的海洋和陆地上。这天,正在日本烧津市海域捕捞金枪鱼的第五福龙丸渔船上的渔民,突然“惊喜”地发现万里晴空竟然飘下了一片片“雪花”,有的用手接着吃了起来,有的用这些“雪花”擦身。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种“雪花”就是这次试验的放射性尘埃,结果船上的23名船员全部受到伤害,其中一人死亡。此时,就职于日本《读卖新闻》烧津市通讯部的年轻记者安部光宫闻听此事后,凭借自己原来积累的关于原子弹方面的知识,预感此事的严重性,连夜突击采访,于3月16日在该报上报道了这一具有世界影响的独家新闻,这也由此奠定了他在日本和国际新闻界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关的核知识,就不可能发现这样的一条新闻。
  三、提升思维品质,见仁见智发现新闻
  对于新闻发现者来说,他们无疑应具有高品质思维。因为新闻蕴藏在大千世界中,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蕴藏在人们的生活与心灵里,需要新闻人用思维的望远镜与显微镜去发现。新闻人的思维越发达,发现的新闻就会越多,新闻的质量和价值就越高。例如,合肥市110接到报警电话,称发现有人坐在楼顶疑似自杀。一群记者随110赶到,进入室内,事主是一位姑娘,她带搭不理地说,自己只是坐在楼顶乘凉,一点事也没有。这算新闻吗?似乎太小了,还不是线索预设的跳楼自杀新闻。就在大多数记者空手而归之际,某晚报记者却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采访,围绕“好心人也可以放心了”这一思路进行了延伸性报导。于是一条没有新闻的独家新闻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还在观众心里激起一些涟漪,有所触动。
  记者的高明之处便是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新闻,也就是善于在旧的圈子,旧的事物,旧的题材中,发现新的内涵,新的变化和新的思想,而这种发现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表现就是跳出常规,反向而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新事物,新动态,新思想,新经验;就是摆脱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去寻找个别的,新鲜的人和事,发现给人启迪的思想,就是洞察事物本质,采访中绕道而行,发现意想不到的新闻。再如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工人说:何时我们也能剪个彩》,就是记者在参加某竣工典礼上运用逆向思维发现的结果。当天,在典礼讲话中,记者发现领导的讲话连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工人们的劳动,就意识到这是对工人主体劳动者地位的轻视,没有给那些建筑工人以应有的尊重。于是他没有按惯性思维写“庆功”性报道,而是发出了最底层工人的声音,而且舆论导向正确。这样的新闻自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法国艺术大师拉辛说:“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找真理的方法,我宁愿选择寻找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而且必须具有这种追求,逐步培养开创思维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考虑问题。
  四、善于比较分析,见微知著发现新闻
  新闻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在比较中发现的。从新闻的字面上可以看出,新闻是在同旧闻的对比中体现其报道价值的。新闻作品《从邮局看变化》写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邮电管理局的一个微小变化,该局从过去忙于分拣从内地寄来的大批副食品包裹,变忙于收订大量报刊,记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一事实,以此折射出新疆学科学,学文化的大好形势,记者着眼敏锐,以小见大的报道,使得这篇新闻作品成为新闻史上的名篇。   新闻常说,用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那么,怎样才能叫做“用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实际上就是着眼微观,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充分发挥微小事实的折射作用。也就是从现实生活中看来很平常的人和事中发现和说明重大问题。例如曾被评为全国好新闻的《会计嫌我的油壶小》,就是通过“分油”这件农村司空见惯的小事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二婆两年都是拿的同一个油壶去分油。1979年,会计伢笑话她“心大壶也大”;1980年,同一个会计伢却嫌同一个油壶小了,“是拿来做得玩的”。实际上不是油壶小了,而是党的农村政策符合实际,深得民心,农村的变化大了。透过小小的油壶这个侧面,投射了党的好政策给农民带来好日子这个重大主题的折光,令人不能不赞叹作者独具匠心的发现力。
  以小角度反映大背景,以小故事反映大事件,以小人物反映众人心,以小稿件反映大题材。人们往往把着眼微观理解成新闻写作一种手法,其实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发现新闻的能力。
  五、提高前瞻能力,未雨绸缪发现新闻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虽然是“新近”发生的,但终究是过去的事实,记者不仅要能快速抓取过去的信息,而且还应有高超的预见能力——是根据事物发展规律预先料想到将来的能力,发出预测性报道。所谓预测性报道,是当事件要长期变化之时,对它的发展方向、未来结果进行预测所写的报道。例如,《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用油国》,在这篇典型的预测性新闻中,作者依据现有新闻事实,对我国2003年的石油需求量进行预测,并与日本的需求量进行对比,得出我国2003年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用油国的预测性结论。这对于关心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受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要未雨绸缪发现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善于用科学的眼光观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和新动态,对各种社会现象作历史的考察,以便从中发现苗头,掌握动向,预测未来,描绘趋势,这样做才能够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重大新闻。如《钟南山院士表示2月至6月为流感或禽流感高发期》,正当广大受众关心中国是否有可能大规模爆发禽流感时,记者就是在钟院士的一次讲话中提炼出这样的信息,这篇报道又是何其重要啊。
  六、践行“三贴近”,源头活水发现新闻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不仅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真实性的根本保证,只有贴近实际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新闻的真实可信,避免空谈和炒作;贴近生活是新闻的源头活水,只有走出办公室,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才有机会搜集到丰富的新闻线索;贴近群众是新闻的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也是新闻的主人翁,因此,只有贴近群众,才能让新闻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说服力。通讯员必须经常在一线,坚持做到“三贴近”,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2011年,内蒙古的土豆获得了大丰收,但是丰收之后的销路成了问题。中央电视台记者就是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过程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并进行了跟踪采访,先后发出了《商务部农超对接 首批下单1.5万吨》《102万斤“爱心土豆”运抵北京》等系列报道,在那个寒冷的冬天,这组新闻报道无疑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让人心醉。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曾说过:消息来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记者应该是个有心人,不管到哪里、也不管干什么,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只要处处留心,就能随时随地发现新闻。”□
  参考文献
  ①朱金平:《新闻发现论》,人民日报出版社
  ②刘勇编:《深度报道采访与写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③蒋钦挥:《新闻角度与选择》,新华出版社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锦湖日丽,于2000年由锦湖石化与上海日之升共同投资组建,是中国第一家在PC/ABS、ABS领域拥有原料和相容剂聚合技术的塑料改性企业。15年来持续专注于PC/ABS、ABS一个品类,从
我的脑海中,常浮现一个老者的身影。站在寒风中,犹如苍劲的枯竹。凉意中,守住心中的“节”。清朝哲学家王夫之,晚年讲求“溯源心性”,“我心送你三十里”便是佐证。一日送别友人。
认识一位作家,他隔一段时间,就会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打电话给他,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状态,他的QQ也不在线,发电子邮件也不回复……就好像去了另外一个星球一样,但几
即使在六月的暑天,那青石门槛也透出一股寒气。轻轻迈过去,便走进了另一段岁月。这是一座废弃的老屋,里面空荡荡的,从前的农具守着它。打稻机四脚叉立,四处散落的竹箩,空荡荡
善于观察的人会发现,古往今来,真正的成功者大都具备低调的素质。即通常所说的“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相反,数量可观的失败者却往往由于无视低调的重要性而成为前车之鉴的例子。
目前,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时仍未完全摆脱文体呆板、文风沉闷、传播缺乏针对性,脱离受众语境等等问题,致使受众的解读与传播意图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本文以微观的视角分析《环球
电视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给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人们接收新闻提供了更多选择。但电视出现 后,也产生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本文提出了一些旨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针对性教学措施和应试技巧。
本文旨在阐明音频工作站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音频设备,在使用中的主要特性、在广播剧制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和 模拟制作方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并简要介绍在使用音频工作站
作家六六的作品现实而具有批判精神,一向都很对我的口味。一部《蜗居》让我们对大都市里的房奴生活感同身受,2012年的《心术》,则让我对从小就惧怕的医生和护士有了全新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