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才、英雄之志、王者之气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0303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是军事天才,继孙武与孙膑后,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神话;他是革命家,从出道的历经磨难,直至走向中央,领导人民几十年,结束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他更是文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填词,以自己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势,指点江山,俯仰天地,独步古今,将中国的旧体格律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漫漫雄关,苍茫暮色,如血残阳,都留下了他伟岸的背影。”[1]他是集“文人”“英雄”“王者”于一身的传奇——毛泽东。解读《沁园春·长沙》可从毛泽东的三重身份入手,探究其所蕴藏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
  关键词:文本解读;毛泽东诗词;文人之才;英雄之志;王者之气
  一、文人之才
  在文学的国度里,毛泽东是一位才情盎然的文人。《沁园春 长沙》不仅是毛泽东诗词的开卷之作,同时也是中国旧体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足见毛泽东功力深厚。在这首秋词中,毛泽东突破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传统,以慷慨激昂之气道出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豪迈,而词中对湘江秋景的诗化描写极具艺术张力,毛泽东的文人才情于此展露无疑。
  站在寒秋的橘子洲头,诗人看到了湘江这般秋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山”是指毛泽东家乡湖南岳麓山及周遭的群山。“万”字不仅道出了山峰之众,也指出了枫树之多,更给人以一种铺天盖地的充盈感;“红”字不仅写出枫叶之红,也照应了“寒秋”的时令,更蕴藏生命、希望、活力、革命胜利之寓意;“遍”则极言红枫所至的空间之广。“万山红遍”像是一个全景镜头,描绘了红枫遍布秋山的整体画面,而“层林尽染”则是更为细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枫树林。因为“万山”上的枫树林数量是极其庞大的,所以是层层排列,故有“层林”一说,而又时至深秋,枫叶红的时间有先后,所以颜色上也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层次感,就像布匹在染缸里染过一样。描写枫树林,历来不乏名篇佳句。唐代诗人杜牧曾用“霜叶红于二月花”来描写红枫,此句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诗人将深秋之枫与仲春之花作比,从萧瑟秋景中剪取一抹亮丽之色与胜日春光争艳,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感官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振奋。然清丽有余,生气不足。杜牧所描绘的枫更多地是停留在静美之态。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染”字,化静为动,形象地呈现了枫叶的颜色随季节变化而一点点加深,就像是颜料一点一点浸入布匹一样。美中不足的是王实甫对枫林的描写缺了静态的描摹。而毛泽东兼采两人所长,“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但写出枫林皆着红色的静态画面,而且表现出了枫林在秋风中颜色慢慢加深的动感。可谓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看完了山上之景,词人又将目光转移到了秋水:“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在词人眼中,山是“红”色的,江是“碧”色的,这两种都是含有生机的暖色。这里有一个问题,白居易有诗曰:“春来江水绿如蓝”,而词人为什么不用“绿”而用“碧”?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词具有深微幽隐之美,一字一词均可带给人丰富的联想。“碧”可以使人联想到“碧玉”,“玉”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常被赋予“美好”之意,正好表达湘江秋水带给词人的唯美之感,而后面的“透”也体现了“碧玉”晶莹剔透的特点,使得整句具有圆融之美。词人以“碧透”的江水作为水平面,从立体空间上描摹了湘江别样的秋景。平视,“百舸争流”;仰望,“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一个“争”字再现了千舟竞发的活力。一個“击”字表现了苍鹰搏击长空的力量感,而且是由下而上的冲击,颇有逆风飞翔的味道。而“翔”字一般形容飞鸟,这里用在游鱼身上表现鱼儿自由轻快的灵动之美,倍增浪漫。
  “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对这些景致的高度概括。“万类”指的就是“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这些景物。而“霜天”是“秋天”,词人舍“秋天”而用“霜天”是为了带给读者丰富的联想,这也符合词的品质。霜是寒秋的标志性景物,常给人以寒冷萧瑟之感,读之便可身临其境,如切身感受。这与“万类竞自由”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了那种在逆境中抗争的乐观之情。
  统观整幅湘江秋景图,不禁感叹毛泽东这首秋词尽显诗家写景之能事。在空间上,上、中、下,层次清晰;在色彩上,红绿相衬,生机盎然;在动静上,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在炼字上,“万”“百”“遍”“尽”“透”等极写之词,将寒秋生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碧”“霜天”等词的运用,使这首词具有诗的慷慨之气的同时保持了词幽微深隐的美感。由此可见,毛泽东是一位极具才情的文人。
  二、英雄之志
  在民族危难之际,毛泽东是一位救国救民的英雄。北宋大儒张载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毛泽东就是战胜外寇,平息内乱,重振中华,“为万世开太平”的英雄。在《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中,青年毛泽东就已经谱写出了震撼山河的凌云壮志。
  《沁园春· 长沙》的上阙主要描写湘江秋景,而下阙则是描写“人”的活动。青年毛泽东面对蓬勃秋景,心潮澎动。想起了“携来百侣曾游”的往昔岁月。“游”可理解为游泳、游玩、游学等,意思不定。关键在于“游”的人,“百侣”说明当时同游的人很多,“携”是“携手”之意,更表明当时同游的人关系很好,确切地说是志同道合之人。那这群同学少年度过的是一段怎样的往昔岁月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峥嵘”是非比寻常的意思。于每个人而言,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不会多一天,也不会少一天,为何有“寻常”与“非常”之分呢?答案就是人“非常”才有岁月的“非常”,人“峥嵘”才有岁月的“峥嵘”。“稠”是多的意思,诗人回忆中的那段峥嵘岁月不是一日两日,而是密密麻麻,数不胜数。相较“多”而言,“稠”除了表现多之外,更表现了一种密度之大。对庸常之辈而言,大多数日子是琐碎的重复,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价值,而对非凡之人特别是英雄而言,许多日子都是轰轰烈烈,非比寻常,当这些日子多且密时,回味起来情绪必当如春潮汹涌,分外自豪。那青年毛泽东所回忆的峥嵘岁月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呢?这首词下阙的“恰”字领出了那段岁月的真容: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彼时壮志凌云的同学少年,唯有评论国家大事,书写激浊扬清、经世济国的文章,才能风发意气,不负韶华。这些在青年毛泽东身上得到了很好的映证。毛泽东自幼酷爱读书,志向远大:“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为了获取新知,探求救国救民之道,毛泽东不惜背井离乡。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毛泽东创造了人生的第一个“春天”。那会的毛泽东恰值青春年少,他博览群书典籍,充实理论知识;他与好友萧子升分文不带游学湖南境内,开拓心胸视野;他广交良师益友,切磋学问,探讨国事,这也就是“指点江山”;他还创办《湘江评论》《湘潮》,发表针砭时弊的济世文章,这也就是“激扬文字”。在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时代,这群意气风发的同学少年是清晨的阳光,将会照亮旧中国每一个黑暗的角落,他们是星星之火,将会在旧社会每一个苦难的地方燃烧起希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就是这群学生胸怀家国,忧国忧民的大情怀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彼时青年为百姓谋福祉,为民族寻出路的远大志向。晚清名臣左宗棠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这群学生许多都是“穷学生”,虽然物质上食无饱,居无安,但心藏百姓,胸怀天下,已达到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高度。故而“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将……当作粪土,此句意为将万户侯当作粪土。而“万户侯”则是化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典故本意是表达李广难封之悲,而毛泽东逆其意而用之,化悲为壮,表达淡泊名利之豁达。这是何等气魄!这是何等胸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词的收尾部分,慷慨之气丝毫未减。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到湘江水流最为湍急之处游泳,而游泳激起的浪花遏止了船只的飞行。这里的“游”不只是游泳,更是为理想而奋斗抗争。“浪遏飞舟”是化自祖逖“击楫中流”的典故,毛泽东取其豪壮之气而用之,表现了同学少年强大的生命力量。
  王国维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视为人生第一重境界,意为告诫世人志当存高远。青年毛泽东所代表的同学少年,以匡扶天下为己任,以拯救黎民为己志,上下求索,矢志不渝,迥异于庸常之辈。
  三、王者之气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毛泽东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王者。亚圣孟子有一句名言:“吾善养浩然之气。”而毛泽东善养的是王者之气。这股气贯穿《沁园春·长沙》始终,使人读之便觉格调之高远,意境之雄壮,读罢顿感心胸开阔,滞塞全消。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在寒秋时分,青年毛泽东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之水滚滚北去。
  这是一幅极具震撼力的画面。首先是“寒秋”这一季节的特点——秋色惨淡,秋气凛冽,秋声凄切,常给人以肃杀之感。而“湘江北去”也是极其壮观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湘江在寒秋之际雨水充沛,江水自然汹涌澎湃。毛泽东独自一人于此时登此地观此景,一个“独”字能刻画出他怎样的形象呢?这是一个值得品味的问题。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出现过不少独者的形象。初唐诗人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道:“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独”是人类面对天地长久而感人生短暂的悲慨,是有志之士不遇识士明君的苦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江雪》里也刻画过一个独者:“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子厚的“独”体现了文人坚守清高,不流世俗。实际上陈子昂与柳宗元诗歌中的这两种“独”都属于“文人情怀”的范畴,而毛泽东的“独”须结合他革命家的身份来解读。
  1925年,毛泽东在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中写下《沁园春·长沙》。当时中国社会工农运动高涨,革命形势曾一度大好,同时也面临着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中华民族依旧处于风雨缥缈之中。国家出路在哪里是全国人民共有的困惑。而《沁园春·长沙》于此时应运而出,实际上传递了毛泽东对时世的态度与看法。结合这个背景再看《沁园春·长沙》开篇,寒秋的时令是表现了严峻的革命形势,毛泽东笔下的“独者”应是洞察时局,紧握乾坤,傲立天地之间的王者,使人想起韩磊在《向天再借五百年》里唱的“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历史也证明毛泽东所选择的革命道路是救中国的正确之路,由此可见毛泽东青年时的自信与王者气魄。至于“湘江北去”,颇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之感,为毛泽东的这份王者之气增加了豪迈之感。
  全词之中最能体现毛泽东王者之气的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這一“问”令人想起屈原的《天问》,想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把酒问青天”,然文人问青天是浪漫,而毛泽东问大地则是气吞山河的霸气。
  “谁主沉浮”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当时中华大地军阀割据,外敌环伺,有权有势者趋名逐利,专于私肥。而普通百姓多选择庸庸碌碌地苟安乱世,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忍受被剥削压榨的命运。鲜有人会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识,更少有人会发出“谁主沉浮”的惊世质问。所以相比而言,毛泽东的这一句“谁主沉浮”足见其王者气概。而毛泽东对此问的回答更是具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在毛泽东看来,主沉浮的就是“我”,就是以青年毛泽东为代表的同学少年,那群志向高远,投身革命的志士。这份匡扶社稷,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正是其王者之气的真实写照。
  然而实际上,当时的革命环境暗潮汹涌,而毛泽东个人处境也非常艰难。1913年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度过了一生中最为稳定的求学生涯。正如上文所说,毛泽东在湖南求学期间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与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然而学业结束之后,曾经一起“指点江山”的同学就纷纷离开,各奔东西,各谋前程,甚至不乏易志之人。而七年之后,毛泽东故地重游,回忆激情飞扬的学生时代,或许也有过一丝感慨,而当时毛泽东又遭湖南军阀追捕,革命前途未可预知,可谓“境界危恶,层见错出”。因此有人认为“怅寥廓”的“怅”表现了毛泽东的怅惘。然而这并不符合毛泽东的王者之风。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细读《沁园春·长沙》,不难发现毛泽东所选之意象皆磅礴大气,所构之意境皆雄壮豪迈,丝毫未见颓败之景,又何来怅惘之情?“怅”字最佳意思当属顾随在《顾随笺释毛主席诗词》的解读:“‘怅’只是远望,长思之义,不可解释为怅恨、怅惘。”[2]当时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视野开阔,正好极目远眺,而所见旧景,思忆往事故人亦在情理之中。所以顾随之解较为妥切。
  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到1927年的《菩萨蛮·黄鹤楼》,再到1929年《采桑子·重阳》,“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专家曾总结过一个规律,毛泽东最有豪情的诗词往往是他在最倒霉、最困难的时候创作的。”[3]处于人生低潮之时,毛泽东能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对生命困境的突破,完成对人生苦难的超越,这就是毛泽东身上所焕发的王者之气。
  结语
  清著名评论家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言:“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如在太空之中,不著一点;如星宿出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毛泽东的诗词所以能成传世之作,就在于毛泽东兼具了“第一等襟抱”与“第一等学识”。胸怀家国,不惧危难,那份英雄之志、王者之气铸就了毛泽东的“第一等襟抱”。饱览群书,交游四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毛泽东“第一等学识”,故而文采斐然,运笔成章。从毛泽东“文人”“英雄”“王者”三重身份作为解读《沁园春·长沙》的“钥匙”,就能体会词中深厚的思想内涵与磅礴大气又不失诗意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项香女.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初探——走向本真的语文教学案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顾随.顾随笺释毛主席诗词[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9.
  [3]杨志刚.北京四中语文课(细说诗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中提出,我们必须将政治建设作为发展的统领,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党的政治建设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不断创新和突破,表现出目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所呈现出的政治担当及其勇气,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握当今时代背景下,党的理论建设和实践上的理解以及内在逻辑。  关键词:政治建设,统领,内在逻辑,思考  引言
期刊
摘 要:在高速铁路轨道精测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内业调整,以达到高速铁路的高平顺性要求,并根据导出的工作报表来进行现场的轨道精调。本文主要基于DTS轨道精调软件,通过对高速铁路轨道精测数据的处理流程、调整方法、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工程类似任务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 精测数据 内业调整  1 TQI  无砟轨道精调工作旨在提高轨道的平顺性,提高旅客舒适性。轨道
期刊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我们要适应新时代,融入新时代,以推进学院更大的发展。本文从关注员工需求、留意思想动态、建设校园文化、创造上升机遇、关注思想交流、解决实际难题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党组织如何在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时代 教职工 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该论断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基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讨高职院校职
期刊
摘要: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让我读书态度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归功于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从这本书中,我领悟到应该怎样读书,怎样工作、怎样生活,感到生活很美好。感谢费拉尔·凯普先生,感谢那些令我尊敬的西点人,正是他们的真知灼见让我不找借口、立即行动、遵规守纪、全力以赴地去做事情。  关键词:读书、喜欢、不找借口、立即行动、遵规守纪、全力以赴、美好生活。  正文: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对供电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得变电运维技术有了全新的挑战,并使得变电运维管理期间出现大量危险点,这对于变电站运行效率与工作人员安全都有着直接影响。文章主要针对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危险点与预控措施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多方面深入研究,进而为明确预控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变电站;运维技术;危险点  变电运维管理在电力系统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同时也有着较高危险性,这就需要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地提升,在电力方面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居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力建设的工作进程,使变电站工程建设出现在广大人们的视角下。通过不断加强变电站的运维管理监理队伍,进而促进工程项目的实施进程,监理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工作意识,不断为运维管理环节顺利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将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时代的产物,也随之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应用,并实现跨领域的突破,同时也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中,也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后不管是创作形式,还是创作的手段都实现质的飞跃,同时也为数媒的创作者带来更多的创作空间。因此,对于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媒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船舶舱室设计与艺术素养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浅谈舱室设计如何展开,以满足人们对船舶舱室的审美要求并同时兼具功能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船舶舱室设计;艺术素养;功能性  随着多年来国际航运市场的蓬勃发展,船舶对于运输,旅游业等等越来越重要,很多世界级航运中心由此而产生,船舶舱室设计也更注重设计与艺术的结合、理性与人性的交流。  船舶舱室设计是在船机电布局所赋予的特定空间环境中,以充分满足
期刊
摘 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是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陕西省林业系统完成机构改革的开局之年,榆林市有必要抓好落实,坚持改革创新对林业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将工作重点放置在园林绿化深度管理等多个方面。特别在此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伴随着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加之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城市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基于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下回详
期刊
摘 要:空中交通管制和提高飞行安全与秩序的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稳定了无线电干扰将直接影响到空中交通管制的仪器和设备,谁的空中交通管制和空中交通的安全、有序的指挥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的航空安全。通过对空中交通管制活动中无线电干扰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分类的分析,探讨了空中交通管制活动中应执行的监测和处理任务。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无限电干扰;内容类型;监测处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