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溧阳市后周中学地处溧阳西北部,创建于1958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把她炼成了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教学严谨、校风优良的学校。
后周中学虽地处偏僻的革命老区,但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校友。葛力明博士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在后周中学学习期间刻苦努力,成绩优秀,现在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数学家。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一个人可以家境贫寒,可以遭遇种种不顺,但只要心中理想的火花不灭,坚持努力,总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溧阳市后周中学校长管春洪
人物名片
葛力明,江苏溧阳人,1980年高考以溧阳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1988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1998年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现为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一
1965年,葛力明出生在溧阳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他还三天两头地生病,再加上父母认为读书不可能有大出息,因此希望他辍学回家务农。但班主任林老师舍不得放弃这棵好苗子,主动承担了葛力明学习、生活的全部费用。林老师上个世纪80年代不幸病逝,葛力明深情地回忆说:“他走了,可他留下了许多新的生命,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数学的生命。”
1978年,葛力明初中毕业选择了报考中专——那个年代能读中专就意味着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捧上了城里的铁饭碗。结果葛力明没能考上中专,阴差阳错地被江苏省溧阳中学录取。
接下来两年的高中生活,对一个体弱、贫寒的孩子来说意义非凡:葛力明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要计划如何从每月三元钱的生活费里省出期末回家需要的八角钱路费;他第一次知道除了语文、数学,还有英语、生物、地理等那么多的课程;他也第一次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而他之所以跟数学结缘,最初就是因为一位普通而可敬的老师——王荣章。
葛力明回忆说:“在学习上,他不仅尽心地教给我们数学知识,而且对我们学的每门课程都要操心。他为我们班争取了最好的老师。他生活得很快乐,因为有数学陪伴着他。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纯粹地迷恋着数学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1980年高考后,葛力明进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系,从此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
受北大文化的影响,葛力明被文学、艺术、哲学等数学之外的世界吸引,他花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在这些兴趣爱好上。那时,葛力明有很多梦想:被小说感动时,想做一个作家;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时,想做一个哲学家;偶尔也会被一个漂亮的数学公式吸引,想做一个数学家。一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虽然葛力明当时还算用功,但数学学习光靠这种偶尔的积累根本不够。
葛力明很快为此付出了代价。大学毕业时,他没能如愿考上北大的研究生,此时他才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数学底子的薄弱。好在当时山东曲阜师范学院研究生缺生源,派人到北京招生,葛力明毫不犹豫地去了曲师院数学系。
研究生快毕业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葛力明在对算子代数这个学科毫不了解的情况下,自以为把其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卡迪生猜想”给“解决”了。在把论文寄给远在美国的卡迪生教授的第二天,葛力明就发现了自己论文的荒唐与可笑。但事情就是如此地不可思议:一个月后,葛力明居然收到卡迪生教授的回信,邀请他去美国念博士。葛力明说:“在曲阜时,受各种因素影响,我没能踏踏实实地念书,即使是数学,也看得很杂。很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当时做学问的致命弱点就是不专,常常对一个问题还没有看清楚,就感到自己很有想法,以为一下子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但很快就发现了错误。”
三
1988年,葛力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卡迪生教授研究算子代数。卡迪生教授是世界公认的算子代数之父,同时他为人和育人的方式也很独特。
葛力明刚到美国不久,卡迪生教授就想教他开车,葛力明拒绝了教授的好意,理由是开车很危险,而且自己也没想在美国久留。卡迪生教授犹豫了片刻,就开始跟葛力明讲条件:如果我每天只教你一个小时,一星期后包你拿到驾驶执照,我还送你一辆车,你学不学?葛力明想,若我再不答应,他肯定还会提出别的条件的,于是说,就一星期吧,我试试。五天后,葛力明果然拿到了驾照。葛力明说:“我们后来有次说起这事,卡迪生教授很自信地说:‘力明,我就是要让一头猪爬上一棵树,我也一定能做到。’跟了这样一位老师,我只希望自己能比猪聪明些。”
对葛力明触动最大的,是在他毕业前,卡迪生教授一丝不苟地帮助他改论文。第一次改了两个月,葛力明觉得已经很满意了,可卡迪生教授坚持还要继续改。面对有点不耐烦的葛力明,卡迪生教授十分生气地对他说:“你要记住,我的时间很宝贵,我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是你的幸运,因为我对你有很高的期望。”从此,葛力明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在他走上讲台后,也反复跟学生讲起这个小故事。“有一位严师,是学生一辈子的幸福。”葛力明如是说。
后周中学虽地处偏僻的革命老区,但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校友。葛力明博士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在后周中学学习期间刻苦努力,成绩优秀,现在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数学家。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一个人可以家境贫寒,可以遭遇种种不顺,但只要心中理想的火花不灭,坚持努力,总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溧阳市后周中学校长管春洪
人物名片
葛力明,江苏溧阳人,1980年高考以溧阳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1988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1998年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现为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一
1965年,葛力明出生在溧阳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他还三天两头地生病,再加上父母认为读书不可能有大出息,因此希望他辍学回家务农。但班主任林老师舍不得放弃这棵好苗子,主动承担了葛力明学习、生活的全部费用。林老师上个世纪80年代不幸病逝,葛力明深情地回忆说:“他走了,可他留下了许多新的生命,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数学的生命。”
1978年,葛力明初中毕业选择了报考中专——那个年代能读中专就意味着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捧上了城里的铁饭碗。结果葛力明没能考上中专,阴差阳错地被江苏省溧阳中学录取。
接下来两年的高中生活,对一个体弱、贫寒的孩子来说意义非凡:葛力明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要计划如何从每月三元钱的生活费里省出期末回家需要的八角钱路费;他第一次知道除了语文、数学,还有英语、生物、地理等那么多的课程;他也第一次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而他之所以跟数学结缘,最初就是因为一位普通而可敬的老师——王荣章。
葛力明回忆说:“在学习上,他不仅尽心地教给我们数学知识,而且对我们学的每门课程都要操心。他为我们班争取了最好的老师。他生活得很快乐,因为有数学陪伴着他。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纯粹地迷恋着数学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1980年高考后,葛力明进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系,从此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
受北大文化的影响,葛力明被文学、艺术、哲学等数学之外的世界吸引,他花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在这些兴趣爱好上。那时,葛力明有很多梦想:被小说感动时,想做一个作家;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时,想做一个哲学家;偶尔也会被一个漂亮的数学公式吸引,想做一个数学家。一个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虽然葛力明当时还算用功,但数学学习光靠这种偶尔的积累根本不够。
葛力明很快为此付出了代价。大学毕业时,他没能如愿考上北大的研究生,此时他才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数学底子的薄弱。好在当时山东曲阜师范学院研究生缺生源,派人到北京招生,葛力明毫不犹豫地去了曲师院数学系。
研究生快毕业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葛力明在对算子代数这个学科毫不了解的情况下,自以为把其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卡迪生猜想”给“解决”了。在把论文寄给远在美国的卡迪生教授的第二天,葛力明就发现了自己论文的荒唐与可笑。但事情就是如此地不可思议:一个月后,葛力明居然收到卡迪生教授的回信,邀请他去美国念博士。葛力明说:“在曲阜时,受各种因素影响,我没能踏踏实实地念书,即使是数学,也看得很杂。很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当时做学问的致命弱点就是不专,常常对一个问题还没有看清楚,就感到自己很有想法,以为一下子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但很快就发现了错误。”
三
1988年,葛力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卡迪生教授研究算子代数。卡迪生教授是世界公认的算子代数之父,同时他为人和育人的方式也很独特。
葛力明刚到美国不久,卡迪生教授就想教他开车,葛力明拒绝了教授的好意,理由是开车很危险,而且自己也没想在美国久留。卡迪生教授犹豫了片刻,就开始跟葛力明讲条件:如果我每天只教你一个小时,一星期后包你拿到驾驶执照,我还送你一辆车,你学不学?葛力明想,若我再不答应,他肯定还会提出别的条件的,于是说,就一星期吧,我试试。五天后,葛力明果然拿到了驾照。葛力明说:“我们后来有次说起这事,卡迪生教授很自信地说:‘力明,我就是要让一头猪爬上一棵树,我也一定能做到。’跟了这样一位老师,我只希望自己能比猪聪明些。”
对葛力明触动最大的,是在他毕业前,卡迪生教授一丝不苟地帮助他改论文。第一次改了两个月,葛力明觉得已经很满意了,可卡迪生教授坚持还要继续改。面对有点不耐烦的葛力明,卡迪生教授十分生气地对他说:“你要记住,我的时间很宝贵,我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是你的幸运,因为我对你有很高的期望。”从此,葛力明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在他走上讲台后,也反复跟学生讲起这个小故事。“有一位严师,是学生一辈子的幸福。”葛力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