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管理无疑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面对现在越来越早熟的孩子们,越来越吹毛求疵的家长,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作为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实施教学管理,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难点。笔者认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会与学生做朋友,作为一线工作者,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做“有距离的朋友”
很多刚刚上任的年轻教师由于受到所谓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一味地走极端,觉得要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课堂管理不住。很多应届生或者实习生都出现被学生气哭的现象,这不就证明教师和学生是不可能成为平等的朋友吗!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成为“有距离的朋友”,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去帮助他们,更应该像朋友一样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这方面,教师们要像朋友,以诚相待,这样学生才敢于向教师吐露心声,教师的教学方案才能更有针对性。但教师们必须有距离感,也就是说,必须有老师的威信在,不能像一般的朋友那样,可以勾肩搭背,可以随意喊一句“嗨”。相信很多年轻且特别亲近孩子的老师都有一个苦恼,那就是镇不住,课堂都可以起哄了,孩子怎么学到知识?怎么学会尊师重道?怎么明白自己作为学子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做孩子们的朋友,更要做“有距离的朋友”。
做“有目的的朋友”
做孩子“有目的的朋友”,就要找准契机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教书育人”当然是以教书为手段达到育人目的的,但育人就是苦口婆心站在讲台上告诉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做人”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孩子已经都比较早熟,他们很急切地要成为大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果教师生硬地说教,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情绪,会觉得老师说的话不切实际,是一些空话套话。就像是你对三岁的孩子解释说,让他读诗词是为了沉淀一些国学素养一样。所以,就需要找契机教育。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的教学至关重要,单纯地告诉他们答题的方式方法是肤浅的,更重要的是体会当中的意蕴。笔者前几天在课堂上刚让学生做《怯懦》的阅读理解,讲的是农民工父亲因为自卑不敢找女儿,女儿因为虚荣不愿意与父亲相认的故事。做完阅读理解相关试题,笔者问他们类似的故事在现在的社会多吗?孩子们立马回答“多”,还有知识渊博的同学讲了“酒干倘卖无”这首歌的写作背景,与这篇阅读是类似的故事,讨论现在攀比现象特别严重。于是笔者找准时机开始引导:“是的,我们现在总会和别人比吃的,穿的,用的,还会比谁的家长接送的车更豪华,其实这些都是父母的东西,不是吗?”孩子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笔者顺势而行继续说道:“我们更应该能比的是我们自己,应该比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品德、我们的修养……”最后,笔者让每人写一个自己最想和别人比拼的东西,然后自我监督地每天坚持。
其实,类似的找点教育是很多的。还有一个例子是笔者自己的,某次回家带着小侄子去超市,他是一个进了超市就不愿出来的孩子,那次笔者专门在出门前告诉他:“今天我们去超市只能选两样东西,而且作为男子汉,你应该干脆利落。能做到,我们就去。”他乖乖地点头。虽得到他的赞同,笔者仍心有余悸,因为孩子都闹。但没想到他竟然做到了。由于笔者在家日子短,几日就走了,至单位月余,笔者的父亲来电说后来带他去超市,他都只选两个,而且说要做男子汉。笔者从未想到自己只是抓住了一个契机便有了这样的奇迹,小侄子再也不闹腾了。所以,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时每刻的。而我们作为孩子路上重要的陪伴人,就该做“有目的的朋友”。
做学生愿意沟通的朋友
每个老师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和学生交心,当然,语文老师更占优势。因为日记中、作文中大多同学是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日记的内容去批评他们。还记得曾有个小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以后要是生个女儿就扔厕所里。其实这样的荒唐话,不排除有孩子们本身受到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这不是老师批评两句就能改变的。所以,笔者的批语只简单地说: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但你可爱的语言还是让我笑了。笔者认为,教师批阅日记必须批出错别字、错句子,却不应该过度地批内容;要知道,批过一次两次,孩子就不愿意写真话了。因此,批语应该侧重以朋友的身份去“聊天”,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他的真话日记是可以写的。最近热播的《虎妈猫爸》中,赵薇扮演的角色妈妈就要检查女儿茜茜的日记,并要“指点”一二。这样,迫使孩子写出了真话日记和假话日记,笔者觉得这是教育的悲哀。所以,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维。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想什么,站在他的角度,朋友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明白,我们是孩子们的朋友,而且这个“朋友”前应该加一个修饰语,而不是盲目地做那种玩乐的朋友。因为我们是成年人,而他们毕竟是孩子,我们这个“朋友”必须是“良友”,必须在孩子愿意和我们交流,不感到压力的基础上,同样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携手,做孩子的朋友,做知心的良友!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县教育局教研室)
做“有距离的朋友”
很多刚刚上任的年轻教师由于受到所谓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一味地走极端,觉得要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课堂管理不住。很多应届生或者实习生都出现被学生气哭的现象,这不就证明教师和学生是不可能成为平等的朋友吗!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成为“有距离的朋友”,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去帮助他们,更应该像朋友一样解决他们心理上的问题,这方面,教师们要像朋友,以诚相待,这样学生才敢于向教师吐露心声,教师的教学方案才能更有针对性。但教师们必须有距离感,也就是说,必须有老师的威信在,不能像一般的朋友那样,可以勾肩搭背,可以随意喊一句“嗨”。相信很多年轻且特别亲近孩子的老师都有一个苦恼,那就是镇不住,课堂都可以起哄了,孩子怎么学到知识?怎么学会尊师重道?怎么明白自己作为学子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做孩子们的朋友,更要做“有距离的朋友”。
做“有目的的朋友”
做孩子“有目的的朋友”,就要找准契机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教书育人”当然是以教书为手段达到育人目的的,但育人就是苦口婆心站在讲台上告诉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做人”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孩子已经都比较早熟,他们很急切地要成为大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果教师生硬地说教,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情绪,会觉得老师说的话不切实际,是一些空话套话。就像是你对三岁的孩子解释说,让他读诗词是为了沉淀一些国学素养一样。所以,就需要找契机教育。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的教学至关重要,单纯地告诉他们答题的方式方法是肤浅的,更重要的是体会当中的意蕴。笔者前几天在课堂上刚让学生做《怯懦》的阅读理解,讲的是农民工父亲因为自卑不敢找女儿,女儿因为虚荣不愿意与父亲相认的故事。做完阅读理解相关试题,笔者问他们类似的故事在现在的社会多吗?孩子们立马回答“多”,还有知识渊博的同学讲了“酒干倘卖无”这首歌的写作背景,与这篇阅读是类似的故事,讨论现在攀比现象特别严重。于是笔者找准时机开始引导:“是的,我们现在总会和别人比吃的,穿的,用的,还会比谁的家长接送的车更豪华,其实这些都是父母的东西,不是吗?”孩子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笔者顺势而行继续说道:“我们更应该能比的是我们自己,应该比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品德、我们的修养……”最后,笔者让每人写一个自己最想和别人比拼的东西,然后自我监督地每天坚持。
其实,类似的找点教育是很多的。还有一个例子是笔者自己的,某次回家带着小侄子去超市,他是一个进了超市就不愿出来的孩子,那次笔者专门在出门前告诉他:“今天我们去超市只能选两样东西,而且作为男子汉,你应该干脆利落。能做到,我们就去。”他乖乖地点头。虽得到他的赞同,笔者仍心有余悸,因为孩子都闹。但没想到他竟然做到了。由于笔者在家日子短,几日就走了,至单位月余,笔者的父亲来电说后来带他去超市,他都只选两个,而且说要做男子汉。笔者从未想到自己只是抓住了一个契机便有了这样的奇迹,小侄子再也不闹腾了。所以,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时每刻的。而我们作为孩子路上重要的陪伴人,就该做“有目的的朋友”。
做学生愿意沟通的朋友
每个老师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和学生交心,当然,语文老师更占优势。因为日记中、作文中大多同学是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日记的内容去批评他们。还记得曾有个小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以后要是生个女儿就扔厕所里。其实这样的荒唐话,不排除有孩子们本身受到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这不是老师批评两句就能改变的。所以,笔者的批语只简单地说: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但你可爱的语言还是让我笑了。笔者认为,教师批阅日记必须批出错别字、错句子,却不应该过度地批内容;要知道,批过一次两次,孩子就不愿意写真话了。因此,批语应该侧重以朋友的身份去“聊天”,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他的真话日记是可以写的。最近热播的《虎妈猫爸》中,赵薇扮演的角色妈妈就要检查女儿茜茜的日记,并要“指点”一二。这样,迫使孩子写出了真话日记和假话日记,笔者觉得这是教育的悲哀。所以,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维。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想什么,站在他的角度,朋友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明白,我们是孩子们的朋友,而且这个“朋友”前应该加一个修饰语,而不是盲目地做那种玩乐的朋友。因为我们是成年人,而他们毕竟是孩子,我们这个“朋友”必须是“良友”,必须在孩子愿意和我们交流,不感到压力的基础上,同样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携手,做孩子的朋友,做知心的良友!
(作者单位:山西省沁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