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会对马铃薯的产量及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必须采取恰当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此来切实提高马铃薯的质量、产量。基于此,下文笔者主要就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探讨,以期为广大马铃薯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矿物质,而且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耐贫瘠等优势,因而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但是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只有采取恰当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有效保障马铃薯的质量、产量,切实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马铃薯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马铃薯种植技术
1.1品种选择
为了保证产量、质量,在马铃薯种植之前,种植人员必须对马铃薯品种加以合理选择,应尽量选择脱毒马铃薯品种。脱毒马铃薯相较于普通马铃薯成活率更高,但是在春秋季节会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期。为了进一步增加马铃薯产量,种植人员可以采用荷兰薯、大白薯日间套种的方式[1]。
1.2切块催芽
在马铃薯种植之前,种植人员要对种薯进行切块处理,在切块时必须保证每块种薯至少包含一个芽结构。在切块完成后,种植人员要按照1∶200的比例,用水和多菌灵勾兑消毒液对马铃薯进行消毒。
1.3适时播种
在切块催芽后,种植人员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播种,当日间温度在20度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可以将切块催芽的种薯与草木灰、百草清混合搅拌,以此来起到防治地下害虫的目的。
1.4合理密植
马铃薯的产量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种植密度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必须对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马铃薯的品种特性等充分加以考量,选择最为适当的种植密度。通常情况下,马铃薯的种植密度最好控制在6000株/667m2,如果种植密度过低,会导致土壤资源浪费,进而影響马铃薯产量;如果种植过高,会导致马铃薯植株生长受限,而这必然也会对马铃薯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1.5田间管理
马铃薯田间管理主要包括土壤肥力管理及幼苗数量管理两部分,一是幼苗数量管理。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以在田边地头播种适量的备用苗,一旦发现田间出现缺苗情况,即可立即进行移栽。在移栽过程中,要对移栽幼苗的根部加强保护,尽量避免其遭受损伤,以免对移栽成活率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土壤肥力管理。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根据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对于营养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在出苗之前,种植人员可以适当施加含氮化肥,以此来促进马铃薯出苗;在现蕾期,种植人员可以适当施加含氮、钾元素的化肥,并做好培土工作;在开花之后,种植人员可以适当施加磷肥,以此来防止马铃薯早衰。同时可以适量施加钾肥,以此来更好的促进果实生长。
2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2.1早疫病
早疫病是马铃薯较为高发的一种疫病,而马铃薯一旦感染该病,植株表面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斑点,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马铃薯植株还会出现枯萎的现象。而导致马铃薯感染早疫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马铃薯种植地点温度较高、长期缺水、肥料不足等,因此在对早疫病防治时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可以搭建遮阳棚,以此来降低种植地的局部温度;二是可以增加浇水频率,根据当地降水情况、温度情况,对马铃薯植株进行适时浇水;三是可以做好施肥工作,根据马铃薯实际生长情况,做好钾肥、氮肥、磷肥的施加工作,以此来更好的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2]。
2.2晚疫病
晚疫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地表过湿所引发,由于不同地点湿度不同,所以晚疫病的病情也会有些许差异,但是均会表现出一些共性病状,如发病初期患病植株底部叶片会出现绿色斑点,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斑点会逐步向上延伸。对于晚疫病防治,种植人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效果好的马铃薯品种;二是在连续阴雨天气,种植人员要做好排水工作,以防土壤湿度过大引发晚疫病;三是在马铃薯开花后,种植人员要喷洒针对性农药,以此来降低马铃薯发生晚疫病的几率。
2.3黑胫病
马铃薯一旦感染黑胫病,植株会比正常植株矮小许多,而且叶片会出现许多不规则黄斑,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黄斑范围也会逐渐扩大。除此之外,马铃薯的茎块部位颜色会不断加重,逐步转变成黑色,出现腐败现象,便随明显异味。另外,马铃薯与种植土壤的粘合度也会明显下降,少不留神就会导致马铃薯植株与种植土壤分离。针对马铃薯黑胫病,种植人员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加以防治。一是选择抗病能力强、相对健康的种薯,以此来从根源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二是在对马铃薯播种时,可以采用针对性的药物加以浸泡;三是一旦发现有马铃薯感染该病,要立即将其与健康的马铃薯隔离开来,严重时要对患病马铃薯进行销毁处理,并对周边可能感染的马铃薯进行详细检查[3]。
2.4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由于处于地下,所以不易察觉,防治困难。在对地下害虫防治时,种植人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在马铃薯收获之后,种植人员可以对种植地进行整体翻整,以此来破坏地下害虫的越冬场所,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起到去除田间杂草的目的;二是在地下害虫繁殖季节,种植人员可以运用性诱剂对地下害虫进行诱杀。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即可对地下害虫有效防治。
结语
综上所述,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恰当与否,会对马铃薯的产量及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必须采取恰当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品种选择、切块催熟、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工作,并针对马铃薯常见病虫害做好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马铃薯的质量、产量,增加马铃薯种植效益,更好的促进马铃薯种植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逢春.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178.
[2]刘淑军.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方案探索[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02):74-75+78.
[3]靳海波.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2):49-50.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矿物质,而且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耐贫瘠等优势,因而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但是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只有采取恰当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能有效保障马铃薯的质量、产量,切实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马铃薯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马铃薯种植技术
1.1品种选择
为了保证产量、质量,在马铃薯种植之前,种植人员必须对马铃薯品种加以合理选择,应尽量选择脱毒马铃薯品种。脱毒马铃薯相较于普通马铃薯成活率更高,但是在春秋季节会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期。为了进一步增加马铃薯产量,种植人员可以采用荷兰薯、大白薯日间套种的方式[1]。
1.2切块催芽
在马铃薯种植之前,种植人员要对种薯进行切块处理,在切块时必须保证每块种薯至少包含一个芽结构。在切块完成后,种植人员要按照1∶200的比例,用水和多菌灵勾兑消毒液对马铃薯进行消毒。
1.3适时播种
在切块催芽后,种植人员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播种,当日间温度在20度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可以将切块催芽的种薯与草木灰、百草清混合搅拌,以此来起到防治地下害虫的目的。
1.4合理密植
马铃薯的产量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种植密度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必须对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马铃薯的品种特性等充分加以考量,选择最为适当的种植密度。通常情况下,马铃薯的种植密度最好控制在6000株/667m2,如果种植密度过低,会导致土壤资源浪费,进而影響马铃薯产量;如果种植过高,会导致马铃薯植株生长受限,而这必然也会对马铃薯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1.5田间管理
马铃薯田间管理主要包括土壤肥力管理及幼苗数量管理两部分,一是幼苗数量管理。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以在田边地头播种适量的备用苗,一旦发现田间出现缺苗情况,即可立即进行移栽。在移栽过程中,要对移栽幼苗的根部加强保护,尽量避免其遭受损伤,以免对移栽成活率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土壤肥力管理。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根据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对于营养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在出苗之前,种植人员可以适当施加含氮化肥,以此来促进马铃薯出苗;在现蕾期,种植人员可以适当施加含氮、钾元素的化肥,并做好培土工作;在开花之后,种植人员可以适当施加磷肥,以此来防止马铃薯早衰。同时可以适量施加钾肥,以此来更好的促进果实生长。
2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2.1早疫病
早疫病是马铃薯较为高发的一种疫病,而马铃薯一旦感染该病,植株表面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斑点,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马铃薯植株还会出现枯萎的现象。而导致马铃薯感染早疫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马铃薯种植地点温度较高、长期缺水、肥料不足等,因此在对早疫病防治时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可以搭建遮阳棚,以此来降低种植地的局部温度;二是可以增加浇水频率,根据当地降水情况、温度情况,对马铃薯植株进行适时浇水;三是可以做好施肥工作,根据马铃薯实际生长情况,做好钾肥、氮肥、磷肥的施加工作,以此来更好的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2]。
2.2晚疫病
晚疫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地表过湿所引发,由于不同地点湿度不同,所以晚疫病的病情也会有些许差异,但是均会表现出一些共性病状,如发病初期患病植株底部叶片会出现绿色斑点,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斑点会逐步向上延伸。对于晚疫病防治,种植人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效果好的马铃薯品种;二是在连续阴雨天气,种植人员要做好排水工作,以防土壤湿度过大引发晚疫病;三是在马铃薯开花后,种植人员要喷洒针对性农药,以此来降低马铃薯发生晚疫病的几率。
2.3黑胫病
马铃薯一旦感染黑胫病,植株会比正常植株矮小许多,而且叶片会出现许多不规则黄斑,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黄斑范围也会逐渐扩大。除此之外,马铃薯的茎块部位颜色会不断加重,逐步转变成黑色,出现腐败现象,便随明显异味。另外,马铃薯与种植土壤的粘合度也会明显下降,少不留神就会导致马铃薯植株与种植土壤分离。针对马铃薯黑胫病,种植人员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加以防治。一是选择抗病能力强、相对健康的种薯,以此来从根源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二是在对马铃薯播种时,可以采用针对性的药物加以浸泡;三是一旦发现有马铃薯感染该病,要立即将其与健康的马铃薯隔离开来,严重时要对患病马铃薯进行销毁处理,并对周边可能感染的马铃薯进行详细检查[3]。
2.4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由于处于地下,所以不易察觉,防治困难。在对地下害虫防治时,种植人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在马铃薯收获之后,种植人员可以对种植地进行整体翻整,以此来破坏地下害虫的越冬场所,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起到去除田间杂草的目的;二是在地下害虫繁殖季节,种植人员可以运用性诱剂对地下害虫进行诱杀。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即可对地下害虫有效防治。
结语
综上所述,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恰当与否,会对马铃薯的产量及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必须采取恰当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品种选择、切块催熟、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工作,并针对马铃薯常见病虫害做好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马铃薯的质量、产量,增加马铃薯种植效益,更好的促进马铃薯种植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逢春.马铃薯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1):178.
[2]刘淑军.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方案探索[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9(02):74-75+78.
[3]靳海波.马铃薯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