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衔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理解新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为今后教学埋下伏笔。
关键词:详略得当;激发兴趣;构建知识网络
备课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而如何按照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使之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是备好课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对教材的处理应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抓住重点、难点,详略得当
在处理教学内容时首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准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确定详讲和略讲的内容。把最本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作为重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中那些比较抽象或理论性较强的不易理解的难点。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如,细胞的增殖过程中,染色体、DNA的行为,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于这些关键性知识要重点讲解,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做到突出重點。而对于学生普遍不易掌握,又是教学中重点内容的难点,就应降低难度,使其分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光合作用的教学,教材以经典实验入手,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其实质。真正抓住这些主干知识,一定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当补充,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求知欲强,渴望了解更多的生物学知识,教师如能充分利
用这种心理,因势利导,必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多一些身边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对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例如,在讲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时,可联系园林绿化中行道树的修剪,在讲细胞的渗透吸水时可联系农业生产上的“烧苗”,在介绍乙烯的生理作用时联系瓜果的催熟等,这无疑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适时介绍那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学方面的科技信息、成果和发展前景。如“器官克隆”“胚胎干细胞”“基因工程”等,这些知识既能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点燃学生热爱生物学的火花,激发他们钻研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加强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衔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并且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理解新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为今后教学埋下伏笔。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可引导学生联系DNA分子的复制、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区别与联系等内容。还可指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等可为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打下基础。在学习蛋白质时联系到催化生化反应的酶、主动运输的载体、免疫反应的抗体、调节生命活动的某些激素、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等功能,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要注意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的知识,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新的情境给予旧的知识,增强新鲜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高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生物学知识,如,在讲蛋白质的结构时可借助化学知识,讲DNA的分子多样性时可借助排列组合,讲生物群落的结构、生态因素时可借助地理知识等。这不但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认真分析,灵活处理
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掌握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使知识完整化、系统化且做到融会贯通,最终实现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内容做合理的处理,并以此为前提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案。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主动探索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追求,既要钻研大纲和教材,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握处理好教材,把握好课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详略得当;激发兴趣;构建知识网络
备课是教学的主要环节。而如何按照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使之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是备好课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对教材的处理应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抓住重点、难点,详略得当
在处理教学内容时首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准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确定详讲和略讲的内容。把最本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作为重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中那些比较抽象或理论性较强的不易理解的难点。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如,细胞的增殖过程中,染色体、DNA的行为,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于这些关键性知识要重点讲解,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做到突出重點。而对于学生普遍不易掌握,又是教学中重点内容的难点,就应降低难度,使其分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光合作用的教学,教材以经典实验入手,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其实质。真正抓住这些主干知识,一定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适当补充,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求知欲强,渴望了解更多的生物学知识,教师如能充分利
用这种心理,因势利导,必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多一些身边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对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例如,在讲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时,可联系园林绿化中行道树的修剪,在讲细胞的渗透吸水时可联系农业生产上的“烧苗”,在介绍乙烯的生理作用时联系瓜果的催熟等,这无疑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适时介绍那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学方面的科技信息、成果和发展前景。如“器官克隆”“胚胎干细胞”“基因工程”等,这些知识既能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点燃学生热爱生物学的火花,激发他们钻研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加强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衔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并且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理解新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为今后教学埋下伏笔。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可引导学生联系DNA分子的复制、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区别与联系等内容。还可指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等可为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打下基础。在学习蛋白质时联系到催化生化反应的酶、主动运输的载体、免疫反应的抗体、调节生命活动的某些激素、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等功能,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要注意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的知识,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新的情境给予旧的知识,增强新鲜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高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生物学知识,如,在讲蛋白质的结构时可借助化学知识,讲DNA的分子多样性时可借助排列组合,讲生物群落的结构、生态因素时可借助地理知识等。这不但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认真分析,灵活处理
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掌握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使知识完整化、系统化且做到融会贯通,最终实现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内容做合理的处理,并以此为前提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案。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主动探索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追求,既要钻研大纲和教材,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握处理好教材,把握好课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