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方面。作文则是体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与载体,对表现学生语言表达运用,拓宽思维发展等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活化作文教学,不妨从把握境象开始,尤其在小班化教学中,注重从作文记叙的景象和情境出发,把握好景象和情境,定能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想象和审美鉴赏的机会,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从景象的表象出发,注重动静结合与意义升华,定会发现其中精彩一面。
一、关注生活点滴,把握景象特质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多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影子,多给学生相应的提示,定能使得他们在融入生活,品味酸甜苦辣中获得更为饱满的感触体验。
从生活中收集更多的表达运用素材,能消除学生的作文畏难情绪,鼓励他们从中找出更多的表达运用景象。如,在学习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表达事物时,不妨请学生观察早晨的太阳,让他们从太阳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来感受其不一般。很多同学在描述前,连续两三天起来都关注太阳,从太阳的变化中找出其中的内容。有的同学写到,当太阳露出地平线的时候,红彤彤的,慢慢地呈现出半圆,然后冉冉地升起,逐渐地变大。有的同学写到,刚开始的时候,太阳没有那么大,慢慢地一旦越出地平线,立刻发散出光芒,天空中陡然变亮了许多,等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把握景象的特质,定能唤醒他们的观察探知意识。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开放化语文教学必然要求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再作文。作文教学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多关注生活从而感受其中的妙义。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挖掘作文表达的内容和含义,多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表达素材,能使得他们深化理解感知,增强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随时随地观察,把握细微变化
了解境象,需要学生在眼观耳听口尝鼻嗅的过程中把握,需要学生在主动深入观察中找到更多的表达切入点。写作是一种认知感悟的积累過程,需要从观察中把握细微,体味细小动作、细致言语、细腻表情。鼓励学生多随时随地观察,定能使得他们在把握细微变化中获得丰富感知。
随时随地观察,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淀深厚感知和真切体验。如,把握记叙细节的教学中,可结合多样化描述和多样化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童年对百草园的怀念,运用自然取景的方式,从自己的认知积累中收获更多的发现。以《清晨的校园》为题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予以描述。有的同学描述了清晨的校园,花圃里的各种花儿沾满了露水,一滴滴的,晶莹剔透;有的同学写出了校园的道路上,同学们三三两两的,有的手里拿着书本在轻声地背诵着,有的则在高兴地谈着什么,等等。教师在学生自由表达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深入总结归纳,帮助他们从中找出相应的内容,给他们更多的尝试和体验。这样的描述展现出学生的整体理解感知。
跳出依赖文本讲解的单纯学习模式,教师不妨多带领学生融入到大自然,到田野中、到公园中,到工厂中……鼓励学生带着好奇和新鲜主动观察和深入体味,定能给他们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三、由此及彼深挖,把握深远意境
优秀的文章各有不同,但立意深远、新颖独特则是相同的。从境象中找出蕴藏其中的道理,不仅是展现学生语言建构技能的有效方法,更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重要流露,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从境象中挖掘其中的深意,定能给学生更多的点拨,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如,在“亲情之爱”的写作指导中,很多同学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关爱是熟记于心,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表达则是仍显枯燥。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目为“铁锤的爱”文章,文章从自己的椅子坏了,一颗铁钉露了出来,总是扎到自己说起。爸爸听说后,帮我修好了座椅。到了第二天,发现爸爸的手上缠上了创可贴,问爸爸时,他只是憨厚地笑了笑,回答道“不小心自己弄破的”,后来在一次打扫卫生中,我无意发现了自己的椅子修理过的地方有一点没有擦干净的血迹,原来是爸爸用铁锤给我修椅子时不小心弄破的,原来如此。此时,该生引申出了铁锤的爱,告诉我们爸爸是爱我们,尽管没有过多的语言表达,但爱却是深层的……
围绕表达境象,多给学生更多自我深思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有针对性找出其中的内容,定能利于他们在不断聚焦核心要点中深化识记。多给学生更多的提示,多给他们拓展延伸,定会有更多的不一样发现。
总而言之,多从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出发,引导他们多观察和体味,多鼓励他们透过境象的本真去挖掘写作的宝藏,定会使得他们在不断开阔认知视野和表达思维中丰富感知,真正凸显“用心体验、用情作文”的理念,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一定的促进引导作用。
活化作文教学,不妨从把握境象开始,尤其在小班化教学中,注重从作文记叙的景象和情境出发,把握好景象和情境,定能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想象和审美鉴赏的机会,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从景象的表象出发,注重动静结合与意义升华,定会发现其中精彩一面。
一、关注生活点滴,把握景象特质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多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影子,多给学生相应的提示,定能使得他们在融入生活,品味酸甜苦辣中获得更为饱满的感触体验。
从生活中收集更多的表达运用素材,能消除学生的作文畏难情绪,鼓励他们从中找出更多的表达运用景象。如,在学习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表达事物时,不妨请学生观察早晨的太阳,让他们从太阳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来感受其不一般。很多同学在描述前,连续两三天起来都关注太阳,从太阳的变化中找出其中的内容。有的同学写到,当太阳露出地平线的时候,红彤彤的,慢慢地呈现出半圆,然后冉冉地升起,逐渐地变大。有的同学写到,刚开始的时候,太阳没有那么大,慢慢地一旦越出地平线,立刻发散出光芒,天空中陡然变亮了许多,等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把握景象的特质,定能唤醒他们的观察探知意识。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开放化语文教学必然要求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再作文。作文教学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多关注生活从而感受其中的妙义。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挖掘作文表达的内容和含义,多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表达素材,能使得他们深化理解感知,增强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随时随地观察,把握细微变化
了解境象,需要学生在眼观耳听口尝鼻嗅的过程中把握,需要学生在主动深入观察中找到更多的表达切入点。写作是一种认知感悟的积累過程,需要从观察中把握细微,体味细小动作、细致言语、细腻表情。鼓励学生多随时随地观察,定能使得他们在把握细微变化中获得丰富感知。
随时随地观察,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淀深厚感知和真切体验。如,把握记叙细节的教学中,可结合多样化描述和多样化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童年对百草园的怀念,运用自然取景的方式,从自己的认知积累中收获更多的发现。以《清晨的校园》为题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予以描述。有的同学描述了清晨的校园,花圃里的各种花儿沾满了露水,一滴滴的,晶莹剔透;有的同学写出了校园的道路上,同学们三三两两的,有的手里拿着书本在轻声地背诵着,有的则在高兴地谈着什么,等等。教师在学生自由表达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深入总结归纳,帮助他们从中找出相应的内容,给他们更多的尝试和体验。这样的描述展现出学生的整体理解感知。
跳出依赖文本讲解的单纯学习模式,教师不妨多带领学生融入到大自然,到田野中、到公园中,到工厂中……鼓励学生带着好奇和新鲜主动观察和深入体味,定能给他们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三、由此及彼深挖,把握深远意境
优秀的文章各有不同,但立意深远、新颖独特则是相同的。从境象中找出蕴藏其中的道理,不仅是展现学生语言建构技能的有效方法,更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重要流露,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从境象中挖掘其中的深意,定能给学生更多的点拨,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如,在“亲情之爱”的写作指导中,很多同学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关爱是熟记于心,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表达则是仍显枯燥。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目为“铁锤的爱”文章,文章从自己的椅子坏了,一颗铁钉露了出来,总是扎到自己说起。爸爸听说后,帮我修好了座椅。到了第二天,发现爸爸的手上缠上了创可贴,问爸爸时,他只是憨厚地笑了笑,回答道“不小心自己弄破的”,后来在一次打扫卫生中,我无意发现了自己的椅子修理过的地方有一点没有擦干净的血迹,原来是爸爸用铁锤给我修椅子时不小心弄破的,原来如此。此时,该生引申出了铁锤的爱,告诉我们爸爸是爱我们,尽管没有过多的语言表达,但爱却是深层的……
围绕表达境象,多给学生更多自我深思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有针对性找出其中的内容,定能利于他们在不断聚焦核心要点中深化识记。多给学生更多的提示,多给他们拓展延伸,定会有更多的不一样发现。
总而言之,多从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出发,引导他们多观察和体味,多鼓励他们透过境象的本真去挖掘写作的宝藏,定会使得他们在不断开阔认知视野和表达思维中丰富感知,真正凸显“用心体验、用情作文”的理念,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一定的促进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