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腌制时间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kar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马入芦花,银碗里盛雪,是佛之高境。是有中无,终是无中有。”这一幕,美得使人惊心,如同许多年前第一次读雪小禅的文字,薄凉、清冽,心犹猛虎,细嗅蔷薇。
  在她眼中“这银碗里盛雪,落处孤峻,一派天然,深情后面,却是一脉天真,突然觉得人生山长水远,求的也就是这一刻,有人懂得了这份真,是银碗里盛雪,这一般的情意,又这一般的隆重,这一般的缠绵,却又这一般的菩提。”
  她说,“那其实是素美对素禅的意境,银碗不可得,雪更冰清玉洁,一切完美得如同神话,但是,毕竟是好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雪与禅,都是那样美到寂寥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更有了一种难得的意味。”
  许多年后,第一次与她对话,仿佛与一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促膝长谈,从青春文学的巅峰唯美到传统文化的温厚回归,从戏曲书画到菜场家饰,从孤独写作到行走传播……光阴逝去,她却变得更加鲜活。
  蜕变:为内心而写作
  “从一个写不食人间烟火爱情的作家,到一个接地气的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用时间积淀下来的东西,往往也需要用时间去吸纳,传统文化之于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细嚼慢咽的过程,对雪小禅而言,亦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修行。
  雪小禅:“三十岁之前我喜欢西方的哲学、文学、美术,特别是热爱西方油画,西方的艺术对我构成了巨大的吸引,我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轻视。三十岁之后,我接触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多起来,比如,戏曲、书法、国画、中药、气功、易经。我忽然觉得,西方的艺术是侵略性的,有非常强的征服欲,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往回收的,外圆内方,很内敛,但张力极大。中西方文化的对撞让我悟到了很多东西,也更让我回归了中国传统文化。
  研习传统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觉醒来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细节很多,包括生活日常上的变化,比如我喜欢穿中国的民族服装,开始习书法,画画,读一些古书,自己的室内装饰也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比如说我喜欢中国明式家具,把中药铺的药匣子自己油成了蓝色,把从中国各地带回来的蜡染、麻的窗帘挂在墙上,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已经深入到每个生活的细节。中国传统文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用不张扬的姿态俘虏了我。”
  一定是藏着智慧和灵性的心才甘愿让另一种智慧“俘虏”,她在生活里汲取养分,倾注于文字间,有些书写,非要时间和阅历不能完成,如果说雪小禅的青春文学曾经为我们编制了一个唯美至巅峰的梦境,那么此时此刻她所娓娓道来的恰是告诉你我,该如何在人间烟火的柴米油盐里把梦实现,好好的生活。《倾城记》与《那莲那禅那光阴》正是这一转变的开始。
  雪小禅:“我开始书写城市、植物、戏曲、花朵、建筑、书法、绘画、陶瓷、收藏……这些东西活色生香的出现在我的文字里,我愿意用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文字去把它们表现出来,日常的力量非常巨大,比如去逛菜市场,看那些绿肥红瘦的蔬菜很生动的堆在脚下,感觉极亲切。从一个写不食人间烟火爱情的作家,到一个接地气的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生一定是往回收的。一定要回归于内心的写作,如果早期还为名、为利、为喜欢自己的读者而写作,那么现在是一意孤行为内心写作。几年前我就恢复了手写,写在古老的宣纸上,也许很长时间不写一篇,写出来之后就随便放在那里,也许只是写给一个人看,或者是只写给自己。一个丰厚的作家,必然是孤独的,孤独成就他的写作,也更会成就他的内心。他最寂寥的时候,一定是最丰满的时候。”
  笃定: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那些读我青春小说的少年已经长大,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希望我们一起华丽转身,蜕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是独一无二的样子。”
  在雪小禅看来,这个蜕变是她写作过程中必然所经历的。她希望带着她的读者一起成长。“那些读我青春小说的少年已经长大,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希望我们一起华丽转身,蜕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是独一无二的样子。”越是传统的越是有力量的,雪小禅对生活与写作的笃定,让我们从她的文字里获得了坚定、平和、至真与通达。
  雪小禅:“我个人认为我写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名利而写,2003年到2007年,翻开每一本期刊几乎都有我的名字,我也是那时声名鹊起的;第二阶段又有几年写了几本青春爱情小说,得到了很多青年朋友的喜欢,比如《无爱不欢》《刺青》《啊青春》,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我第三阶段,以文化随笔为主,书写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日常生活之动人,书写内心。我觉得第三个阶段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它更像是内心的诉说,表达了我个人的气息和属性,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内核。”
  我们的生活里,最难的不是索取,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爱戏曲,跟随裴艳玲一年多,历时三年,行程数万公里,采访上千人,数易其稿,完成了这位一代坤生的首部传记《裴艳玲传》,她爱书画、音乐和建筑,生活无处不被浸染着,同样,也因此有了更深远的获得。
  雪小禅:“戏曲给了我很多福报,比如,我因为喜欢戏曲得以有机会去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并且有机缘撰写了《裴艳玲传》。中国戏曲文化很厚实,里面融合了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潜移默化中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文字的气质和张力。书法和绘画更是如此,翻看古人的法帖、册页、古画,觉得在和古人对话,在和那时的朝代,那时的人有交集,那些画和字有很大的张力,它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个人的文字特质。我相信随着光阴的浸染,它们会成为我如影随形的东西,并且滋润我一生。
  戏曲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它的一些特质吧,比如,行头、脸谱、道具、乐器、板式、腔调。我喜欢很多种类的戏曲,比如,昆曲、梨园戏、越剧、粤语、黄梅戏、梆子、豫剧、秦腔、山西梆子……当然对京剧尤其偏爱,特别是程派。我总觉得自己上辈子就是伶人,穿上戏衣咿咿呀呀的唱戏,所以这一辈子才这么喜欢戏曲。并且把听戏唱戏,当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或许是因了这份喜爱,雪小禅对戏曲、国画和书法都有着很独特的领悟,这也得益于她大量的阅读和欣赏,她买了很多画册,也更爱去美术馆看画展。周围的朋友有很多书法家和画家,和他们之间的交流聊天,让雪小禅悟到很多事情。她说“艺术本就相通,我少年时习过书法,不过中途搁置,现在复又捡起。因为人至中年,一个人的气息越发和这些很深厚又内里的东西贴近,它们就在那里等我。”
  传播:回归古典之美
  “每个中国人都会早早晚晚与它们相遇,也许根本不自知,但恰恰是这种静水流深式的喜欢,才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她曾行走中国30余所大学,讲写作、讲戏曲、谈爱情、谈修行……她并不把这样的文化传播看得多么了不起,她说,这只是一场约会。而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的经历又让她常怀感恩的心去看待生活,那么,又是什么促使她这样不辞辛苦的去奔赴这些被期许的约会呢?
  雪小禅:“这些大学生基本是我的读者,有人说我的文字影响了一代人的青春,我的讲座更像是一个期盼许久的约会,我们神交已久却从未见过面,这些大学生对我充满了想象,我也对他们充满了好感,每场讲座几乎都很火爆,与其说我给了他们很多,不如说他们给了我很多,因为大学讲座的气场让我觉得很有朝气,像一股清风。
  在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加深了我对戏曲的热爱,我从前是一个羞涩的、腼腆的、不善于表达的人,特别在人前,说话就紧张,口齿结巴,但是,教大学之后,让我对表达有了不同的体验,我不再惧怕采访、讲座,而是善于把自己内心的东西用更好的方式表达出来,传达给大家。正是教大学的经历,让我不仅有了自己的学生,还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感谢这一段最难忘的经历。”
  曾有很多人因了雪小禅的文字喜欢上某个地方,某个作家,某种生活,她身体力行的播撒着文化的种子,不仅仅在年轻人的心里,也在每一个对传统之美深感热爱的国人心里。
  雪小禅:“人什么时候喜欢什么事物什么人都是定数,也许因为某件事情就开启了姻缘,或许不是因为我,或许因为我,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中国人都会早早晚晚与它们相遇,也许根本不自知,但恰恰是这种静水流深式的喜欢,才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如果文字是一把钥匙,它可以开启未来的一把锁,雪小禅说,她更希望开启的是“生活”。未来将会更多的书写戏曲、书法、绘画、音乐、建筑、收藏……用文字腌制时间,煮字疗饥,过鲜衣怒马生活,享受银碗里盛雪闲情,在三生韶光贱的光阴里,指尖上捻花,孜孜以求,散发微芒。
  祝福小禅,感谢她与读者在此共享一段美好时光。
  采访手记———
  雪小禅的文字差不多陪伴我走过了整个青春岁月,许多人说她的文字影响着一代人的青春,当然,也包括我。也是因了她的文字而渐渐开始关心文字背后的这个人,从一年前她答应接受采访开始,脑海里总是不断涌现我所能感知的关于她的一切。与她第一次通电话的那天我的窗外飘着雪,而这个春天,终于可以如愿以偿的抒写,想来这些时日的等待,也都是好的。时间果真是个好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被洗练,被萃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让雪小禅的文字更关注内心,这亦是时间带给她的礼物,她又将这礼物赠予了我们。时间里,她在蜕变,而她依旧是那个雪小禅,就如同即将要来的春天。
其他文献
《红楼梦》中有三处提到桂圆。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宝玉做了旖旎春梦,唤着秦可卿的乳名醒来。接着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里,“却说秦氏因听见宝玉从梦中唤他的乳名,心中自是纳闷,又不好细问。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这里说宝玉先是做了性梦而遗精,又继之做了噩梦被惊醒,表现为“迷迷惑惑,若有所失”。医学上称之为
期刊
早在夏商时代,就强调专门的武术教育。当时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大事就是“祀”与“戎”,所以学校对传授祭祀和军事作战的技能较为偏重。西周时,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的射、御属军事武艺训练内容。“射”就是射箭技能,“御”就是驾车技能。射、御既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能,也是学校中的教育内容。“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提倡学武习礼。  儒家:习武以传神  文武兼备是
期刊
4月26日、27日,在孝贤和国学讲师们的带领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400余名师生走进了国学的世界。本次论坛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主办。  该校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岳益说:“学习国学文化能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上大学就是学文化、学氛围、学素质,国学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每一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来源/《东方今报》  汤一介的《儒藏》春秋  在中国传统文化
期刊
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安全婚姻  《出其东门》里的“东门”,是郑国游人众多、云集出行的地方,所以那东门之外,必然会是一处邂逅的佳所,会有佳丽秾艳、会有裙裾飞扬。然而这首诗里的主人公,那个从东门缓缓而出的男子,目遇了如许美色,却淡然而坚定地吐出一句:“虽则
期刊
中国历史上,隋富唐强是中国古代鼎盛时期表现。时至今日,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方依然习惯地称呼华人为“唐人”,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这种浓重而深远的影响力正是来源于“盛唐气象”。从中,我们不仅是能看到一种富有朝气的生活,更能感受到一个强大帝国的威名是如何散播开来的。  盛世唐朝,当光影的坐标回顾到长安这座繁都盛市时,我们可以追溯和想象,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统治阶层是如何执政,从而开创了盛世
期刊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属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明代陈继儒撰。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道,表现了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工书善画,与董其昌齐名,其文今日读来,颇有风致,清赏美文外,于处世修身,砥砺操守或有启发。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从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对我们感悟中国文化、修养心性都
期刊
所有的问题关联在一块,最后一个总结,一个更深层次的当代哲学的诠释,就是意义的缺失,我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或者是为了什么?活着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什么?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什么?为了吃饭、为了养家糊口。吃饭是为了什么?为了活着。所以,我们发现活着的意义没有了,当意义缺失以后,如果我们每天都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那这个生活怎么能成立下去,我不得不佩服我们作为现代人的心灵承受能力,如此没有意义的生
期刊
豈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期刊
题帕三绝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情感高峰  黛玉但凡有了好诗佳作,宝玉总是最愿意赏读、最愿意不遗余力给予赞美的那个人。然而唯有《题帕三绝》,这三首黛玉题在宝玉旧手帕上的
期刊
纵览古今,英雄是最为光辉的词汇之一,每一个民族都把英雄视作本民族的荣耀,崇拜英雄,是人類流淌在血液里的本能。人的精神世界里需要一份坚定的信仰,我们在景仰英雄的同时,获得了强大的信念和力量,这份信仰支持着我们克服恐惧和软弱,让我们相信前行的荆棘能够变得坦荡。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为杰出的精神形象,他们身上汇聚了人类一切优秀的品质:强大、坚定、睿智、公正、严峻、无所畏惧;柔情、细腻、纯粹、善良、宽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