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自顾自地傻想:人们为什么喜欢看电影?除去为了消遣娱乐,究竟还为了什么呢?为了体验不同的人生,为了“记得”,为了“遗忘”,抑或为了单纯的感动?
我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所以在电影的世界里寻找。
勇敢的心
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男生是一定要看这部电影的,而女生看了后一定会义无反顾地爱上William Wallace。
尤其是在他被处以极刑之际,连那些原本向他投掷烂水果的人都在喊:“宽恕他,宽恕他!”而他终于深吸最后一口气,忍受着剧痛,咆哮着吼出最后的宣言:自由!
我的眼睛霎时变成两眼源源不断的喷泉,溅湿了我整张脸。
自由,千古横亘的话题,在那一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你颓靡忧伤的时候,默念William Wallace的言语,会让你获得前所未有的力量:
战斗,你可能会死;逃跑,至少能苟且偷生,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
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仅有的一个机会,那就是回到战场,告诉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
但是,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辛德勒的名单
在描写二战题材的电影中,这是我比较偏爱的一部。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永远会记得的画面一定是:
辛德勒说,其实我还可以救更多的人,但是我没有这么做。
史登说,你已经救了很多人。
辛德勒不停地哭,其实我还可以救更多的人。
还有,一个德国纳粹军官爱上了一个犹太姑娘,在战争中,这种“爱”似乎早已可以预见无疾而终的结局。
在战争这个令人刻骨铭心一辈子甚或影响几辈子的惨痛伤痕之下,一切都显得卑微与渺小。
有一天,当你行走在一片发生过战争的土地上,你足下的每一寸土地,会让你的全身产生金属敲击般的钝痛。
时间不逝,圆圈不圆。
孔雀
这是一部见仁见智的电影。
到现在为止,我都觉得没有完全看懂。我现在17岁,等我27岁、37岁时再看这部电影,也许会明白更多,获得更多,思考更多。
电影里印象很深的是,弟弟想毒死有智障的哥哥,而母亲把那耗子药给一只大白鹅服下后,他们一起眼睁睁地看着大白鹅挣扎至不再扑腾。
后来,姐姐和弟弟送给哥哥一只毛茸茸的幼雏,哥哥单纯的快乐笑容,却让我内心深处泛起一波又一波辛酸浪潮。退潮后,沙滩上原本写满“辛酸”的贝壳变成了“欣慰”。
我一直不明白《孔雀》这部电影为何被赋予这个片名,直到一个偶然机会,看到这部电影的编剧李樯的话:
我觉得人与人生都具有强烈的“观赏性”,人与人之间一生都在互相观赏,某个人的喜讯与丑闻、落魄与荣华,四周人尽收眼底。我们都像动物笼子里的动物,被别人观赏。我们所有人都像孔雀,身上长满故事,一生中经历过的爱恨情仇,如同色彩各异的羽毛长满人生。
楚门的世界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把这部电影作为我想写的最后一部电影,许是《孔雀》的“观赏性”引发了我的惯性思维。
这部带有黑色幽默的电影讲的是,从出生起,金凯瑞饰演的楚门就由5000架摄像机监控,他的所有成长历程,他的一言一行通过卫星向全世界转播。当然,包括他的妻子,他的朋友都是演员,连他抬眼就看到的蓝天也是幕布。
可他一直不知真相,直到有天发觉,而后一直试图逃离。尽管最后导演诱惑他再次回到摄像机下,他也毅然拒绝。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曾一度产生幻觉,觉得自己也被别人监视,以至于行走,吃饭,读书,都显得不自然。
在摄像机下,还是脱离摄像机,到底哪个才是金凯瑞真实的生活,抑或都是?我无法说清。但是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康德的一句话:世上最美的东西,是天上的星光和人心深处的真实。
对,真实。主角之所以被我们所牵挂,主角之所以奋力逃离摄像机,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期待拥有完整的自我。
我们,也一样。
电影不是随着时光流逝的河水,它不会随着电影本身的结束而悄然离去。它会在我们的记忆里停留,在时间的长河里来回穿梭。
而我们记得的,往往也不仅仅是电影本身。
我从电影里看到曾漠视的人群,曾淡忘的伤痕,曾忽略的温馨与感动,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并且学会珍惜。
有时我会想,为什么电影不是我的人生呢?有时,我则庆幸,还好电影只是电影。
它像我推开窗就能看见的一株树,我可以触摸,但我看不见它很深很深的根系。
也许我自己就是一株树,我的人生亦然。
发稿/田俊 tian17@hotmail.com
我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所以在电影的世界里寻找。
勇敢的心
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男生是一定要看这部电影的,而女生看了后一定会义无反顾地爱上William Wallace。
尤其是在他被处以极刑之际,连那些原本向他投掷烂水果的人都在喊:“宽恕他,宽恕他!”而他终于深吸最后一口气,忍受着剧痛,咆哮着吼出最后的宣言:自由!
我的眼睛霎时变成两眼源源不断的喷泉,溅湿了我整张脸。
自由,千古横亘的话题,在那一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你颓靡忧伤的时候,默念William Wallace的言语,会让你获得前所未有的力量:
战斗,你可能会死;逃跑,至少能苟且偷生,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
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仅有的一个机会,那就是回到战场,告诉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
但是,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辛德勒的名单
在描写二战题材的电影中,这是我比较偏爱的一部。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永远会记得的画面一定是:
辛德勒说,其实我还可以救更多的人,但是我没有这么做。
史登说,你已经救了很多人。
辛德勒不停地哭,其实我还可以救更多的人。
还有,一个德国纳粹军官爱上了一个犹太姑娘,在战争中,这种“爱”似乎早已可以预见无疾而终的结局。
在战争这个令人刻骨铭心一辈子甚或影响几辈子的惨痛伤痕之下,一切都显得卑微与渺小。
有一天,当你行走在一片发生过战争的土地上,你足下的每一寸土地,会让你的全身产生金属敲击般的钝痛。
时间不逝,圆圈不圆。
孔雀
这是一部见仁见智的电影。
到现在为止,我都觉得没有完全看懂。我现在17岁,等我27岁、37岁时再看这部电影,也许会明白更多,获得更多,思考更多。
电影里印象很深的是,弟弟想毒死有智障的哥哥,而母亲把那耗子药给一只大白鹅服下后,他们一起眼睁睁地看着大白鹅挣扎至不再扑腾。
后来,姐姐和弟弟送给哥哥一只毛茸茸的幼雏,哥哥单纯的快乐笑容,却让我内心深处泛起一波又一波辛酸浪潮。退潮后,沙滩上原本写满“辛酸”的贝壳变成了“欣慰”。
我一直不明白《孔雀》这部电影为何被赋予这个片名,直到一个偶然机会,看到这部电影的编剧李樯的话:
我觉得人与人生都具有强烈的“观赏性”,人与人之间一生都在互相观赏,某个人的喜讯与丑闻、落魄与荣华,四周人尽收眼底。我们都像动物笼子里的动物,被别人观赏。我们所有人都像孔雀,身上长满故事,一生中经历过的爱恨情仇,如同色彩各异的羽毛长满人生。
楚门的世界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把这部电影作为我想写的最后一部电影,许是《孔雀》的“观赏性”引发了我的惯性思维。
这部带有黑色幽默的电影讲的是,从出生起,金凯瑞饰演的楚门就由5000架摄像机监控,他的所有成长历程,他的一言一行通过卫星向全世界转播。当然,包括他的妻子,他的朋友都是演员,连他抬眼就看到的蓝天也是幕布。
可他一直不知真相,直到有天发觉,而后一直试图逃离。尽管最后导演诱惑他再次回到摄像机下,他也毅然拒绝。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曾一度产生幻觉,觉得自己也被别人监视,以至于行走,吃饭,读书,都显得不自然。
在摄像机下,还是脱离摄像机,到底哪个才是金凯瑞真实的生活,抑或都是?我无法说清。但是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康德的一句话:世上最美的东西,是天上的星光和人心深处的真实。
对,真实。主角之所以被我们所牵挂,主角之所以奋力逃离摄像机,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期待拥有完整的自我。
我们,也一样。
电影不是随着时光流逝的河水,它不会随着电影本身的结束而悄然离去。它会在我们的记忆里停留,在时间的长河里来回穿梭。
而我们记得的,往往也不仅仅是电影本身。
我从电影里看到曾漠视的人群,曾淡忘的伤痕,曾忽略的温馨与感动,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并且学会珍惜。
有时我会想,为什么电影不是我的人生呢?有时,我则庆幸,还好电影只是电影。
它像我推开窗就能看见的一株树,我可以触摸,但我看不见它很深很深的根系。
也许我自己就是一株树,我的人生亦然。
发稿/田俊 tian1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