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玉王
如同你在任何一个天涯游子的身上都能寻到他的乡音,在新疆且末县城,南部新疆作为古丝绸商道的浓厚特征体现在它的巴扎街市上。尽管街道经纬纵横,商铺鳞次栉比,市中心有浑天仪,文化广场有青铜鼎,大理石浮雕雄浑凝重,露天舞池光彩流溢,但且末县城里人气最高的地方,却是它那土里土气的小巴扎。君未见,麻片或红布就地一铺,各色物件随手一摊,白须老汉或红裙妇人席地一坐,人气就来了。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流连寻盼,讨价还价。这种小街市上的大热闹,真能活活气死那些高堂洁屋的超市老板。至于土巴扎上的交易之物,那是绝对不能用商品分类学的观点去认识的。一件羊皮、一堆石头、一兜沙枣、一麻袋杏干、一架驴鞍、一堆披肩、一排腰刀、一挂吊葫芦或一双手工皮靴,甚至一条干缩如柴的牛鞭,都是土巴扎上上好的陈列物。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放着宽敞明亮的百货商店不去,偏偏要在这条杂乱而古朴的街市上徘徊,要的就是那种自由感。在这里,无论你长何种肤色,写何种文字,操何种语言,对一个物件究竟是颇感钟情还是毫无兴趣,你都可以破费上半个小时,对其尽情把玩、反复褒贬而难招羞恼。当你尽享砍价之乐,点钞成交,顾主常常会击肩示好,并送你一个充满智慧的鼓励:“你,有眼睛的!”反之,当你心存疑虑,转身而去时,也许会听到身后老远抛来一句带笑的调侃:“眼睛大一点的时候来!”若你懂得风情,你就知道,这并非损人,而是对你的识货能力给予的幽默贬评,以及对于成交受挫之憾的一种表达。
据我所见,这种土巴扎的存在,也许其文化风情意义高于商品流通价值。如同城市中的咖啡厅,人们步入其中,并非为了饮品本身,而是为了寻一种可心的氛围。
没有人愿意阻挡现代化的步伐,但可以设想,没有了土巴扎的且末,将如同不撒孜然的烤肉串,会变得索然无味。
如果说土巴扎积累的是丝绸商道上浓重的异域文化风情沉淀,那么在且末,玉产的财富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虽然只有6万人口的且末县竟然占有5项吉尼斯世界记录,但在这里最惹眼的,还是源自中昆仑的玉产。初进木孜塔格宾馆,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前厅正中所陈列的那块巨大的和阗青玉,号称且末玉王,以及证明它作为玉王价值的吉尼斯上海总部授权书。该玉王重达1502公斤,产自中昆仑北麓的塔它里克苏。据说,这块青玉系且末玉人不悔寻踪,沿玉线掘进顽石数百米而得。仅仅为了请其出山,就修筑了21公里山道,并动用了73人耗费98天方圆其梦。本人学理工,生性较真,凭什么把这块新疆大地上随处可见又毫不起眼的石头疙瘩叫做玉!对于我的问题,同行者大笑其“土得掉渣”,并引我看这石头疙瘩侧面的一小片开光区,竟然手感细腻如脂,色感碧绿如渊,光感晶莹剔透。从那天起,我便学会了每见石头便三缄其口,尽量学乖。
后来我才知道,在且末,玉王之称也不是专给这块石头的。在中昆仑,为玉石产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佼佼者有那么三五人,每个均可称玉王。仅以玉王田宝军为例,18岁进山,30岁出道,至今已采玉34年。以其毕生经验所总结出的玉线分布瓜藤理论,曾屡屡为其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当然,你从他那临街的店铺外观上,丝毫也看不出一点王者之风。但他从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掂出的一件宝物,都能报出一个令阔绰大佬们也得咋舌的价钱。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终于让我这个土得掉渣的人有所见识。
当然,这并不是说,身为昆仑玉王,必有传统意义上的王者之福和王者之尊。采玉之苦,并非总是佩玉者所能体验的。当年田宝军所在玉坑,曾有超过梁山好汉之众,而坚持至今的,竟只剩宝军一人。采玉之苦,略见一斑。从我所见,田玉王古铜面堂,身着晒褪了色的西服,喝茯茶,嚼干馕,啃羊骨头,乘卡车,睡一席铺了羊毛毡的干板床。思量起来,以其拥有的财富,此君并非不能富贵。我相信他的话:为玉所惑,为玉所苦,金钱美女茶饭皆不思,唯玉为是也!如此看来,把那块没户口的石头叫玉王,将那些有户口的玉王称玉魔,倒有些贴切。
我们是在大街上偶然遇到维吾尔族玉商牙霍普的。我惊异于一种全新的财富堆积方式,他的公司只占有几间彼此幽径贯通的老旧红砖房。就其结构而言,显然缺少阳光,但却能抵御塔克拉玛干东南缘夏秋的燥热。如果说他的公司还有门面,那门面就是几十块巨大的玉石山料。其中的每一块,就其体积和重量而言,都绝对能和那块拥有吉尼斯记录授权书的玉王争霸。但它们不屑争霸,只是静静的、灰头土脸的被陈列在临街和临巷的一个直角形区域内,被人们观赏着、抚摩着、赞誉着,或许也被冷落着。等待着有一天被起吊、被运输、被切割、被雕琢、被研磨,摇身而为稀世国宝,那的确是比吉尼斯更有价值的一种归宿。
进了牙霍普的公司屋内,才发现那里完全是个办公室、客厅和库房的混合体。昏暗的小间里,一台上网计算机发出幽蓝的光。与其贯通的大间里,一个办公桌,一盏台灯,一些散乱的钉锤、放大镜等物件。其余的空间——桌面、窗台、屋角、桌子底下,到处都是玉石、玉石、玉石……大间的一面墙上有门通往后院,后院的石头堆成了小山,只留下一人宽的走道。待我们站定,一个青头小伙子将一大桶清水向小山上一泼,那些灰头土脑的石头就透出淡绿色的光泽,被验明正身,变成了玉!牙霍普后院堆积着250吨昆仑青白玉,通吃售价每公斤160元,如果选料,价格则是每公斤2000元。就在我为这笔财富惊谔之际,又被带至一个房间接受一次新的惊吓——那里堆积着14吨和田糖白玉,每公斤1200元,如果选料,价格则飙升为每公斤6000元。如此一笔巨大的财富,就堆积在这样一排简屋陋舍里,实在令人扼腕。换到大都市,就算一堆大白菜,至少也要寻块棚布遮起来的。
后来才知道,在且末一些重要街角和宾馆大堂,也有玉商牙霍普巨大的玉块摆在那里供鉴赏。
昆仑玉神秘的孕育之地
为了探秘昆仑玉的孕育之地,我们准备南行150余公里,深入那个据称有7000年采掘史的皇家玉坑——塔克勒克苏玉矿。虽然对这个历史年代心存疑惑,但对它的存在价值,我已毫不怀疑。
沿旧315国道向南偏东方向行驶百余公里,跨越一片浩莽的砾石戈壁,我们迅速接近了东昆仑浅山地带。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岔道处,汽车突然离开主干道右转,直插山地。先是穿行在一大片沙包中——大约也可归于雅丹地貌一类,然后便迂回于低山丘陵中。在这里,间或出现的一片片枯枝败叶的胡杨林,让我又大开眼界。在此之前,我所见到的所有的胡杨林,都是分布在远离山区的半荒漠地带。
如同你在任何一个天涯游子的身上都能寻到他的乡音,在新疆且末县城,南部新疆作为古丝绸商道的浓厚特征体现在它的巴扎街市上。尽管街道经纬纵横,商铺鳞次栉比,市中心有浑天仪,文化广场有青铜鼎,大理石浮雕雄浑凝重,露天舞池光彩流溢,但且末县城里人气最高的地方,却是它那土里土气的小巴扎。君未见,麻片或红布就地一铺,各色物件随手一摊,白须老汉或红裙妇人席地一坐,人气就来了。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流连寻盼,讨价还价。这种小街市上的大热闹,真能活活气死那些高堂洁屋的超市老板。至于土巴扎上的交易之物,那是绝对不能用商品分类学的观点去认识的。一件羊皮、一堆石头、一兜沙枣、一麻袋杏干、一架驴鞍、一堆披肩、一排腰刀、一挂吊葫芦或一双手工皮靴,甚至一条干缩如柴的牛鞭,都是土巴扎上上好的陈列物。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放着宽敞明亮的百货商店不去,偏偏要在这条杂乱而古朴的街市上徘徊,要的就是那种自由感。在这里,无论你长何种肤色,写何种文字,操何种语言,对一个物件究竟是颇感钟情还是毫无兴趣,你都可以破费上半个小时,对其尽情把玩、反复褒贬而难招羞恼。当你尽享砍价之乐,点钞成交,顾主常常会击肩示好,并送你一个充满智慧的鼓励:“你,有眼睛的!”反之,当你心存疑虑,转身而去时,也许会听到身后老远抛来一句带笑的调侃:“眼睛大一点的时候来!”若你懂得风情,你就知道,这并非损人,而是对你的识货能力给予的幽默贬评,以及对于成交受挫之憾的一种表达。
据我所见,这种土巴扎的存在,也许其文化风情意义高于商品流通价值。如同城市中的咖啡厅,人们步入其中,并非为了饮品本身,而是为了寻一种可心的氛围。
没有人愿意阻挡现代化的步伐,但可以设想,没有了土巴扎的且末,将如同不撒孜然的烤肉串,会变得索然无味。
如果说土巴扎积累的是丝绸商道上浓重的异域文化风情沉淀,那么在且末,玉产的财富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虽然只有6万人口的且末县竟然占有5项吉尼斯世界记录,但在这里最惹眼的,还是源自中昆仑的玉产。初进木孜塔格宾馆,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前厅正中所陈列的那块巨大的和阗青玉,号称且末玉王,以及证明它作为玉王价值的吉尼斯上海总部授权书。该玉王重达1502公斤,产自中昆仑北麓的塔它里克苏。据说,这块青玉系且末玉人不悔寻踪,沿玉线掘进顽石数百米而得。仅仅为了请其出山,就修筑了21公里山道,并动用了73人耗费98天方圆其梦。本人学理工,生性较真,凭什么把这块新疆大地上随处可见又毫不起眼的石头疙瘩叫做玉!对于我的问题,同行者大笑其“土得掉渣”,并引我看这石头疙瘩侧面的一小片开光区,竟然手感细腻如脂,色感碧绿如渊,光感晶莹剔透。从那天起,我便学会了每见石头便三缄其口,尽量学乖。
后来我才知道,在且末,玉王之称也不是专给这块石头的。在中昆仑,为玉石产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佼佼者有那么三五人,每个均可称玉王。仅以玉王田宝军为例,18岁进山,30岁出道,至今已采玉34年。以其毕生经验所总结出的玉线分布瓜藤理论,曾屡屡为其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当然,你从他那临街的店铺外观上,丝毫也看不出一点王者之风。但他从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掂出的一件宝物,都能报出一个令阔绰大佬们也得咋舌的价钱。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终于让我这个土得掉渣的人有所见识。
当然,这并不是说,身为昆仑玉王,必有传统意义上的王者之福和王者之尊。采玉之苦,并非总是佩玉者所能体验的。当年田宝军所在玉坑,曾有超过梁山好汉之众,而坚持至今的,竟只剩宝军一人。采玉之苦,略见一斑。从我所见,田玉王古铜面堂,身着晒褪了色的西服,喝茯茶,嚼干馕,啃羊骨头,乘卡车,睡一席铺了羊毛毡的干板床。思量起来,以其拥有的财富,此君并非不能富贵。我相信他的话:为玉所惑,为玉所苦,金钱美女茶饭皆不思,唯玉为是也!如此看来,把那块没户口的石头叫玉王,将那些有户口的玉王称玉魔,倒有些贴切。
我们是在大街上偶然遇到维吾尔族玉商牙霍普的。我惊异于一种全新的财富堆积方式,他的公司只占有几间彼此幽径贯通的老旧红砖房。就其结构而言,显然缺少阳光,但却能抵御塔克拉玛干东南缘夏秋的燥热。如果说他的公司还有门面,那门面就是几十块巨大的玉石山料。其中的每一块,就其体积和重量而言,都绝对能和那块拥有吉尼斯记录授权书的玉王争霸。但它们不屑争霸,只是静静的、灰头土脸的被陈列在临街和临巷的一个直角形区域内,被人们观赏着、抚摩着、赞誉着,或许也被冷落着。等待着有一天被起吊、被运输、被切割、被雕琢、被研磨,摇身而为稀世国宝,那的确是比吉尼斯更有价值的一种归宿。
进了牙霍普的公司屋内,才发现那里完全是个办公室、客厅和库房的混合体。昏暗的小间里,一台上网计算机发出幽蓝的光。与其贯通的大间里,一个办公桌,一盏台灯,一些散乱的钉锤、放大镜等物件。其余的空间——桌面、窗台、屋角、桌子底下,到处都是玉石、玉石、玉石……大间的一面墙上有门通往后院,后院的石头堆成了小山,只留下一人宽的走道。待我们站定,一个青头小伙子将一大桶清水向小山上一泼,那些灰头土脑的石头就透出淡绿色的光泽,被验明正身,变成了玉!牙霍普后院堆积着250吨昆仑青白玉,通吃售价每公斤160元,如果选料,价格则是每公斤2000元。就在我为这笔财富惊谔之际,又被带至一个房间接受一次新的惊吓——那里堆积着14吨和田糖白玉,每公斤1200元,如果选料,价格则飙升为每公斤6000元。如此一笔巨大的财富,就堆积在这样一排简屋陋舍里,实在令人扼腕。换到大都市,就算一堆大白菜,至少也要寻块棚布遮起来的。
后来才知道,在且末一些重要街角和宾馆大堂,也有玉商牙霍普巨大的玉块摆在那里供鉴赏。
昆仑玉神秘的孕育之地
为了探秘昆仑玉的孕育之地,我们准备南行150余公里,深入那个据称有7000年采掘史的皇家玉坑——塔克勒克苏玉矿。虽然对这个历史年代心存疑惑,但对它的存在价值,我已毫不怀疑。
沿旧315国道向南偏东方向行驶百余公里,跨越一片浩莽的砾石戈壁,我们迅速接近了东昆仑浅山地带。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岔道处,汽车突然离开主干道右转,直插山地。先是穿行在一大片沙包中——大约也可归于雅丹地貌一类,然后便迂回于低山丘陵中。在这里,间或出现的一片片枯枝败叶的胡杨林,让我又大开眼界。在此之前,我所见到的所有的胡杨林,都是分布在远离山区的半荒漠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