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时代的青少年面对的历史课题不同。高校秉持着“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为大学生提供了可以“厚德博学”的平台。大学生要把握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律自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有较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我做起,从生活细微处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价值观;践行;文明;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它道出了国家对青少年的期望,也道出了青少年在国家民族振兴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大学生是特殊的人群,他们的成长、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的成败。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在这样的国民道德一再被提出质疑的时代,大学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大学生,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内容,“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阐述了我们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
二、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高等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三、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内化于心
大学生是积极向上的群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高校是一个平台,在这里,大学生正学着做人、学着做事、学着学习、学着生活;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刻,大学生要积极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其意义非常深远。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直接通道。马克思主义思想课和思想政治课(简称“两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必须课,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对两课的学科建设、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力求内容与时俱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融入课堂并最终被学生吸收内化。
(2)发挥校园文化的承载作用。
校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熏陶作用。各大高校的校训、校园文化宣传标语都在不同角度体现着高校的办学理念,引领大学生的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事。
(3)发挥社会实践的通道作用。
社会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高校“两课”对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教育的同时,重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社会实践,参加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等暑期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各专业的专业类实习及各类公益活动,实现理论指导实践。
(二)外化于行
刘云山同志在《求是》撰文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难点,其生命力也恰恰在于认知认同基础上的身体力行”。对于某些高校大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是“深不可测”的,其根源在于他们对它的不了解。因此,大学生在将其内化于心时的重点就在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会发现,原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就在于它彰显于生活细微处。
首先,博学之。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两课”,同时,博览群书。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第二,审问之。大学生要学会利用教师和图书馆两大资源,不断对难解之处进行详细的询问或资料查询,以求其精义。第三,慎思之。大学生要把理论知识融入生活点滴,做到知行统一。第四,明辨之。信息时代,网络成为获取信息主要渠道。大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明辨是非,积极吸收正能量。第五,笃行之。大学生要力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标准来要求自我。爱国情怀,抒之有道;认清自我,完成本职;诚信为本,友善是基。勤学、善学;立德、修身;思辨、明辨;笃实、笃行。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大学生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群体,大学生是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的群体,同时大学生是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乐于实践的群体。大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2]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价值观;践行;文明;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它道出了国家对青少年的期望,也道出了青少年在国家民族振兴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大学生是特殊的人群,他们的成长、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的成败。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在这样的国民道德一再被提出质疑的时代,大学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大学生,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内容,“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阐述了我们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
二、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高等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三、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内化于心
大学生是积极向上的群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高校是一个平台,在这里,大学生正学着做人、学着做事、学着学习、学着生活;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刻,大学生要积极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其意义非常深远。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直接通道。马克思主义思想课和思想政治课(简称“两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必须课,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对两课的学科建设、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力求内容与时俱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融入课堂并最终被学生吸收内化。
(2)发挥校园文化的承载作用。
校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对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熏陶作用。各大高校的校训、校园文化宣传标语都在不同角度体现着高校的办学理念,引领大学生的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事。
(3)发挥社会实践的通道作用。
社会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高校“两课”对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教育的同时,重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社会实践,参加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等暑期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各专业的专业类实习及各类公益活动,实现理论指导实践。
(二)外化于行
刘云山同志在《求是》撰文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难点,其生命力也恰恰在于认知认同基础上的身体力行”。对于某些高校大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是“深不可测”的,其根源在于他们对它的不了解。因此,大学生在将其内化于心时的重点就在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会发现,原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就在于它彰显于生活细微处。
首先,博学之。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两课”,同时,博览群书。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第二,审问之。大学生要学会利用教师和图书馆两大资源,不断对难解之处进行详细的询问或资料查询,以求其精义。第三,慎思之。大学生要把理论知识融入生活点滴,做到知行统一。第四,明辨之。信息时代,网络成为获取信息主要渠道。大学生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明辨是非,积极吸收正能量。第五,笃行之。大学生要力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标准来要求自我。爱国情怀,抒之有道;认清自我,完成本职;诚信为本,友善是基。勤学、善学;立德、修身;思辨、明辨;笃实、笃行。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大学生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群体,大学生是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的群体,同时大学生是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乐于实践的群体。大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2]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