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14-0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CHD患者98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2例,不稳定性心绞(UAP)患者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以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的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浓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GSH浓度CH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SSG浓度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各亚组间比较, GSH浓度SAP组>UAP组>AMI组,而GSSG浓度AMI组>UAP组>SAP组,各亚组之间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血浆GSH浓度和hs-CRP浓度呈负相关(r=-0.568, P<0.01);而血浆GSSG浓度则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496,P<0.01),其EhGSH/GSSG亦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627, P<0.01)。结论CHD患者存在氧化应激,且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氧化应激与机体炎性活动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冠心病;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脏病。其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成为全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故进一步认识其发病机制迫在眉睫。机体内的氧化还原体系主要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体系等,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可诱发血栓形成[1],但氧化应激是否引起或加重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促进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诱发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的发生,在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下GSH和GSSG的关系如何,机体内的氧化还原体系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如何,这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经冠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证实的CHD患者98例(CHD组),其中男5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5±6.5)岁;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患者32例,不稳定性心绞(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36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30例;另选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7)岁。以上研究对象均排除存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严重的肝肾疾病或各种结缔组织病。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ml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的试管内(弃溶血标本),立即2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上层血浆10μl加入到事先配制并分装好的蛋白去除试剂溶液400μl内,漩涡振荡混匀30s, 4℃冰箱内静置5min,然后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上清200μl于Et管中,置于-20℃冰箱内保存备用( 每个样本备两份)。
1.3观察指标用分光光度法和谷胱甘肽还原酶循环法测定GSH和GSSG水平,试剂均由江苏海门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hs-CRP浓度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美国Beckman公司的IMMAG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系统),试剂盒由Beckman公司提供,操作按试剂说明书严格进行,随批质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指标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冠心病患者血浆GSH和GSSG水平变化见表1 CHD组和对照组血浆GSH浓度和GSSG浓度之间差异显著(P<0.01),GSH浓度CH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SSG浓度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各亚组间比较, GSH浓度SAP组>UAP组>AMI组,而GSSG浓度AMI组>UAP组>SAP组,各亚组之间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氧化还原电位EhGSH/GSSG各组之间亦存在差异,且随心肌缺血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2.2GSH和GSSG与hs-CRP的关系见表2血浆GSH浓度和hs-CRP浓度呈负相关(r=-0.568,P<0.01);而血浆GSSG浓度则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496,P<0.01),其EhGSH/GSSG亦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627,P<0.01)。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在大、中动脉内膜下脂质粥样斑块形成,其中,内皮损伤被认为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2]。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氧化应激有关,各种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可使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外膜细胞ROS产量增加,启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3]。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形成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中。肝脏是其主要的合成、代谢和排泄器官。谷胱甘肽在体内以GSSG和GSH两种形式存在,其中起重要生理作用的是GSH,其含量约占总量的99.5%。机体对于氧化应激有着非常强大的防御和拮抗机制,GSH与GSSG的平衡构成了机体内环境的一个重要稳态机制,被称为氧化还原态。研究显示血浆GSH和GSSG水平及GSH/GSSG比值可以反映器官和整个机体的氧化还原状态[4]。黄彦生等[5]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颈动脉内膜增厚,GSH、GSH/GSSG渐次降低,氧化还原状态失衡,向氧化方向偏移,与脂质的氧化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机体氧化还原体系异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从而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其可能机制包括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内氧化应激促进凝血,还可能促使细胞内外产生大量自由基,激活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引起细胞组分改变,与其他血脂异常、高血糖、血压升高等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6]。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冠心病组患者的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GSS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冠心病患者体内GSH浓度随着病情进展而变化,当发生AMI时,其GSH降低最为明显(P<0.01)。表明CHD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向氧化方向转变,机体的氧化应激均较正常时增加,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减少,机体氧化还原状态失衡,向氧化方向偏移,且氧化应激过程对冠脉事件具有促进作用[7]。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血浆GSH浓度和hs-CRP浓度呈负相关(P<0.01),而血浆GSSG浓度则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P<0.01),其EhGSH/GSSG亦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P<0.01)。这一结果表明机体内的炎性过程与氧化应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对于进一步揭示机体冠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8]。因此,临床上通过监测冠心病患者GSH和GSSG浓度,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对于就诊的ACS患者,特别是UAP患者,应加强药物治疗,以延缓氧化应激过程,进而保护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防止或减少AM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倩,蒋更如.炎症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3):217-20
[2]Van der Zee PM,Bir6 E,Ko Y,et a1.P-seleetin and CD63- expo-sing platelet m icroparticles reflect platelet activation in 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lin Chem,2006,52(4):657-664
[3]SAWYER DR Role of oxidative stress in myocardial hypertrophy and failurel,[J].J Mol Cell Cardiol,2002,34:379-388
[4]Griendling KK,SorescuD,Ushin-Fukai M.NAD(P)H Oxidase:role in cardiovascular biology and diease [J].Circ Kes,2000, 86(5):494-501
[5]黄彦生,王树人,智艳芳,等.氧化型谷胱甘肽和辅酶I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6):310-313
[6]FREEMANLM,RUSH J E,MILBURYPE,et a1.Antioxidant status and bio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dog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l,[J].J Vet Intern Med,2005,19:537-541
[7]Veskoukis AS.Nikolaidis MG,Kyparos A,et ai.Effects of xanthineoxidase inhibition Oil oxidative stress and swimming performance in plasma [J].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08,33(6):1140-1054
[8]Okalski T,Kucza w,Danielewski M,et a1.Time-dependent phenomena in the potential response of ion-selective electrodes treated by the Nernst-Planck-Poisson model.Part 2:Transmembrane processes and detection limit[J].Anal Chem,2009,81(12):5016-5022
(收稿日期2013-06-01)(编辑刘学周)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CHD患者98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2例,不稳定性心绞(UAP)患者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以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的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浓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GSH浓度CH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SSG浓度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各亚组间比较, GSH浓度SAP组>UAP组>AMI组,而GSSG浓度AMI组>UAP组>SAP组,各亚组之间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血浆GSH浓度和hs-CRP浓度呈负相关(r=-0.568, P<0.01);而血浆GSSG浓度则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496,P<0.01),其EhGSH/GSSG亦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627, P<0.01)。结论CHD患者存在氧化应激,且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氧化应激与机体炎性活动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冠心病;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脏病。其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成为全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故进一步认识其发病机制迫在眉睫。机体内的氧化还原体系主要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体系等,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有关,其中炎症反应可诱发血栓形成[1],但氧化应激是否引起或加重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促进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诱发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的发生,在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下GSH和GSSG的关系如何,机体内的氧化还原体系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如何,这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经冠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证实的CHD患者98例(CHD组),其中男5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5±6.5)岁;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患者32例,不稳定性心绞(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36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30例;另选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7)岁。以上研究对象均排除存在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严重的肝肾疾病或各种结缔组织病。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ml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的试管内(弃溶血标本),立即2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上层血浆10μl加入到事先配制并分装好的蛋白去除试剂溶液400μl内,漩涡振荡混匀30s, 4℃冰箱内静置5min,然后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上清200μl于Et管中,置于-20℃冰箱内保存备用( 每个样本备两份)。
1.3观察指标用分光光度法和谷胱甘肽还原酶循环法测定GSH和GSSG水平,试剂均由江苏海门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hs-CRP浓度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美国Beckman公司的IMMAG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系统),试剂盒由Beckman公司提供,操作按试剂说明书严格进行,随批质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指标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冠心病患者血浆GSH和GSSG水平变化见表1 CHD组和对照组血浆GSH浓度和GSSG浓度之间差异显著(P<0.01),GSH浓度CH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SSG浓度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D各亚组间比较, GSH浓度SAP组>UAP组>AMI组,而GSSG浓度AMI组>UAP组>SAP组,各亚组之间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氧化还原电位EhGSH/GSSG各组之间亦存在差异,且随心肌缺血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2.2GSH和GSSG与hs-CRP的关系见表2血浆GSH浓度和hs-CRP浓度呈负相关(r=-0.568,P<0.01);而血浆GSSG浓度则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496,P<0.01),其EhGSH/GSSG亦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627,P<0.01)。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在大、中动脉内膜下脂质粥样斑块形成,其中,内皮损伤被认为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2]。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氧化应激有关,各种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可使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外膜细胞ROS产量增加,启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3]。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形成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中。肝脏是其主要的合成、代谢和排泄器官。谷胱甘肽在体内以GSSG和GSH两种形式存在,其中起重要生理作用的是GSH,其含量约占总量的99.5%。机体对于氧化应激有着非常强大的防御和拮抗机制,GSH与GSSG的平衡构成了机体内环境的一个重要稳态机制,被称为氧化还原态。研究显示血浆GSH和GSSG水平及GSH/GSSG比值可以反映器官和整个机体的氧化还原状态[4]。黄彦生等[5]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颈动脉内膜增厚,GSH、GSH/GSSG渐次降低,氧化还原状态失衡,向氧化方向偏移,与脂质的氧化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机体氧化还原体系异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从而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其可能机制包括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内氧化应激促进凝血,还可能促使细胞内外产生大量自由基,激活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引起细胞组分改变,与其他血脂异常、高血糖、血压升高等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6]。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冠心病组患者的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GSS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冠心病患者体内GSH浓度随着病情进展而变化,当发生AMI时,其GSH降低最为明显(P<0.01)。表明CHD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向氧化方向转变,机体的氧化应激均较正常时增加,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减少,机体氧化还原状态失衡,向氧化方向偏移,且氧化应激过程对冠脉事件具有促进作用[7]。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血浆GSH浓度和hs-CRP浓度呈负相关(P<0.01),而血浆GSSG浓度则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P<0.01),其EhGSH/GSSG亦和hs-CRP浓度呈正相关(P<0.01)。这一结果表明机体内的炎性过程与氧化应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对于进一步揭示机体冠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8]。因此,临床上通过监测冠心病患者GSH和GSSG浓度,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临床风险,对于就诊的ACS患者,特别是UAP患者,应加强药物治疗,以延缓氧化应激过程,进而保护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防止或减少AM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倩,蒋更如.炎症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3):217-20
[2]Van der Zee PM,Bir6 E,Ko Y,et a1.P-seleetin and CD63- expo-sing platelet m icroparticles reflect platelet activation in 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lin Chem,2006,52(4):657-664
[3]SAWYER DR Role of oxidative stress in myocardial hypertrophy and failurel,[J].J Mol Cell Cardiol,2002,34:379-388
[4]Griendling KK,SorescuD,Ushin-Fukai M.NAD(P)H Oxidase:role in cardiovascular biology and diease [J].Circ Kes,2000, 86(5):494-501
[5]黄彦生,王树人,智艳芳,等.氧化型谷胱甘肽和辅酶I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6):310-313
[6]FREEMANLM,RUSH J E,MILBURYPE,et a1.Antioxidant status and bio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dog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l,[J].J Vet Intern Med,2005,19:537-541
[7]Veskoukis AS.Nikolaidis MG,Kyparos A,et ai.Effects of xanthineoxidase inhibition Oil oxidative stress and swimming performance in plasma [J].Appl Physiol Nutr Metab,2008,33(6):1140-1054
[8]Okalski T,Kucza w,Danielewski M,et a1.Time-dependent phenomena in the potential response of ion-selective electrodes treated by the Nernst-Planck-Poisson model.Part 2:Transmembrane processes and detection limit[J].Anal Chem,2009,81(12):5016-5022
(收稿日期2013-06-01)(编辑刘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