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能力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的数学能力。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本人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成效,悟出了一些道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1 教师自身要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阴霾,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流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正确理解和认识创新教育。
2 激发求知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圆。上课时,可先提出问题: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然后教师把两圆放在黑板上缓慢地移动,一边演示,一边启发学生观察,从感性上直接认识了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这样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新知识,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又如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学生内在的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3 培养数学语言的理解、感悟、运用能力
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创新性的思维过程,最能体现一个人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也有利于思维。如学习实数时,“1<|X|≤2”所表示的意义,若用日常语言说明就较麻烦,而懂数学语言的人一看就知道表示什么。学生语言的发展就是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形成,重视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间的转译,重视符号图式的表示和运用以及知识网络纵横交错的联系。如会用符号语言列方程解应用题,会用函数语言描述运动模型,会用逻辑语言论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重视数学语言培养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对数学问题表述不清、认识模糊,这一问题较为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分析和解决量与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数学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4 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思想方法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
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和定理的归纳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他们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其求知欲,提高其学习能力,并且在探索发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教学过程中,我除了让学生了解课本中的证明方法——折叠、度量外,还引导学生去探索其它的证明方法,我只给他们必要的提示:可利用已学过的平行线的知识去证明,证明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马上积极的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在全班交流时,学生利用平行线知识又发现了构建同旁内角、构建邻补角、构建平角等几种新的证明方法。这个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解决了新的问题,并且是课本上未提到、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创新过程。类似这样的训练,我经常开展,现在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数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而且在学习中喜欢探索发现,已初步具备了创新素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2001.6.7.
[2] 黄新民.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
[3]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25.
[4] 周晓虹.展现思维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
[5] 孙友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江西教育科研,2003,01.
[6] 谭万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3).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能力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的数学能力。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本人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成效,悟出了一些道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1 教师自身要具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阴霾,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流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正确理解和认识创新教育。
2 激发求知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圆。上课时,可先提出问题: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然后教师把两圆放在黑板上缓慢地移动,一边演示,一边启发学生观察,从感性上直接认识了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这样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新知识,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又如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学生内在的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3 培养数学语言的理解、感悟、运用能力
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创新性的思维过程,最能体现一个人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也有利于思维。如学习实数时,“1<|X|≤2”所表示的意义,若用日常语言说明就较麻烦,而懂数学语言的人一看就知道表示什么。学生语言的发展就是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形成,重视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间的转译,重视符号图式的表示和运用以及知识网络纵横交错的联系。如会用符号语言列方程解应用题,会用函数语言描述运动模型,会用逻辑语言论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重视数学语言培养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对数学问题表述不清、认识模糊,这一问题较为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分析和解决量与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数学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4 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思想方法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初中
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和定理的归纳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他们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其求知欲,提高其学习能力,并且在探索发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教学过程中,我除了让学生了解课本中的证明方法——折叠、度量外,还引导学生去探索其它的证明方法,我只给他们必要的提示:可利用已学过的平行线的知识去证明,证明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马上积极的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在全班交流时,学生利用平行线知识又发现了构建同旁内角、构建邻补角、构建平角等几种新的证明方法。这个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解决了新的问题,并且是课本上未提到、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创新过程。类似这样的训练,我经常开展,现在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数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而且在学习中喜欢探索发现,已初步具备了创新素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2001.6.7.
[2] 黄新民.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
[3]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25.
[4] 周晓虹.展现思维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
[5] 孙友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江西教育科研,2003,01.
[6] 谭万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