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可以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参与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民间游戏更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活动,幼儿会在游戏中相互交流,强健体魄,学会观察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通过民间体育游戏教学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促进幼儿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良好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不是通过书本获得的,也不是通过抽象的符号获得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的。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通过操作、体验的方式来感知和探索知识,实现在“做中学”“玩中学”。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要多鼓励幼儿通过探索和体验的方式来参与到游戏过程中,给幼儿设计一些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游戏,促进幼儿可以正常地成长和发育,满足幼儿对游戏的需要。民间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是幼儿园的宝贵教育资源,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进而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一、加强民间游戏的搜集,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民间游戏的种类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多多搜集,广泛涉猎,使幼儿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参与过程。同时也要鼓励幼儿在家长和教师的带领下主动搜集,不断积累。常见的民间游戏是很多的,例如踢毽子、跳绳、丢沙包、打弹珠、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斗鸡、大饼油条……都是儿童喜爱的游戏,也是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游戏。教师带领幼儿搜集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会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和总结的习惯,使幼儿可以通过总结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来搜集不同游戏,进而促进幼儿主动进行游戏,锻炼身体。教师在注重平时的搜集,广泛地搜集更多的民间游戏资源,将的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组织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能力。
二、做好游戏创新和改变,实现幼儿的创新习惯
幼儿喜欢新奇和变化的事物,如果教师总是采用同样的方式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那么他们会从心理上感觉到厌烦或者是无聊,不愿意再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在积极组织幼儿进行民间游戏的同时不断地对游戏进行创新和改变,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变化,使幼儿可以感受到新鲜感,这样会为课堂融入新鲜的血液和动力,使课堂更有生命力。教师要通过创新游戏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抬轿子游戏:本身是两个幼儿用手搭起一个轿子,另外一名幼儿乘坐到他们的手上,也就是轿子上,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样做很不安全,幼儿的力量能够托起另外一名幼儿,但是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有的幼儿就提出了“老师我可以用一个纸盒子来当轿子吗?”这样幼儿抬着纸盒子的边缘就可以了,纸盒子的中间坐上一名幼儿,这样就稳定多了。另外还有很多的民间游戏,如跳房子、锤子剪刀布、捉迷藏、打陀螺、
扭秧歌、跑旱船、皮影戏都是可以创新的。例如教师提供折纸和七巧板,让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进行折纸和拼图游戏,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折叠,在游戏中实现创新。
三、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培养幼儿的动手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给学生提供硬件条件,确保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从环境和氛围上来影响幼儿。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区域都应该有相应的主题,每一块墙壁,每一条走廊都应该与幼儿能够形成互动,使幼儿走入其中就仿佛是走进了游戏的环境中,产生动起来的欲望和主动性,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的环境和氛围中,幼儿就会积极参与,主动动手,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养成动手习惯。教师在游戏区域可以给幼儿提供跳绳,鼓励幼儿进行跳绳游戏;给幼儿准备毛线绳,鼓励幼儿去进行“翻绳”游戏;搭建一些轻巧的矮墙和栅栏等,为幼儿游戏提供了场地,提高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弹珠、空竹、泡泡液、九连环、象棋等,鼓励幼儿去进行打弹珠、抖空竹、吹泡泡、解九连环,下象棋等。
四、师生共同参与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
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身体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协调性都还不够,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使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有些幼儿会因为畏惧而不敢参与游戏,或者是远离游戏,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心理,帮助幼儿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慌乱,使幼儿具有自由空间,大胆地进行游戏。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幼兒可以相信教师,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合作来完成游戏。例如教师带领幼儿玩二人三足游戏,在走的过程中就要慢一点,并且用手去扶着幼儿,防止因为速度过快而摔到幼儿,影响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同时使幼儿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共同前进。在玩跳竹竿游戏时,教师要指導幼儿如何跳跃才不会被竹竿夹到,如何摆动竹竿才能够形成一定的节奏,使跳跃的幼儿找到规律,不会被夹到脚或者腿。跳跃的幼儿和摆动竹竿的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相互配合会掌握跳跃的节奏和竹竿摆动的节奏,进而可以实现相互配合,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玩“丢手绢”游戏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多沟通,多交流,让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歌边组织游戏,很快幼儿就会相互合作,共同游戏。在幼儿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关怀和照顾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可以学会运动,学会合作,在游戏中形成合作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质,提高幼儿的胆量,使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提高交际能力,认识到团结互助、友爱协作的重要性,游戏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动手习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到游戏过程中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进而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幼儿在游戏中会更加主动地探究,积极锻炼,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永涛.浅谈促进幼儿进行民间游戏的有效手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2,09.
[2]谢永红.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讨活动过程及思考[J].中国教育,2016,04.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良好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不是通过书本获得的,也不是通过抽象的符号获得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的。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通过操作、体验的方式来感知和探索知识,实现在“做中学”“玩中学”。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要多鼓励幼儿通过探索和体验的方式来参与到游戏过程中,给幼儿设计一些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游戏,促进幼儿可以正常地成长和发育,满足幼儿对游戏的需要。民间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是幼儿园的宝贵教育资源,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进而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一、加强民间游戏的搜集,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民间游戏的种类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多多搜集,广泛涉猎,使幼儿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参与过程。同时也要鼓励幼儿在家长和教师的带领下主动搜集,不断积累。常见的民间游戏是很多的,例如踢毽子、跳绳、丢沙包、打弹珠、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斗鸡、大饼油条……都是儿童喜爱的游戏,也是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游戏。教师带领幼儿搜集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会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和总结的习惯,使幼儿可以通过总结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来搜集不同游戏,进而促进幼儿主动进行游戏,锻炼身体。教师在注重平时的搜集,广泛地搜集更多的民间游戏资源,将的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组织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能力。
二、做好游戏创新和改变,实现幼儿的创新习惯
幼儿喜欢新奇和变化的事物,如果教师总是采用同样的方式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那么他们会从心理上感觉到厌烦或者是无聊,不愿意再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在积极组织幼儿进行民间游戏的同时不断地对游戏进行创新和改变,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变化,使幼儿可以感受到新鲜感,这样会为课堂融入新鲜的血液和动力,使课堂更有生命力。教师要通过创新游戏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抬轿子游戏:本身是两个幼儿用手搭起一个轿子,另外一名幼儿乘坐到他们的手上,也就是轿子上,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样做很不安全,幼儿的力量能够托起另外一名幼儿,但是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有的幼儿就提出了“老师我可以用一个纸盒子来当轿子吗?”这样幼儿抬着纸盒子的边缘就可以了,纸盒子的中间坐上一名幼儿,这样就稳定多了。另外还有很多的民间游戏,如跳房子、锤子剪刀布、捉迷藏、打陀螺、
扭秧歌、跑旱船、皮影戏都是可以创新的。例如教师提供折纸和七巧板,让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进行折纸和拼图游戏,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折叠,在游戏中实现创新。
三、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培养幼儿的动手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给学生提供硬件条件,确保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从环境和氛围上来影响幼儿。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区域都应该有相应的主题,每一块墙壁,每一条走廊都应该与幼儿能够形成互动,使幼儿走入其中就仿佛是走进了游戏的环境中,产生动起来的欲望和主动性,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的环境和氛围中,幼儿就会积极参与,主动动手,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养成动手习惯。教师在游戏区域可以给幼儿提供跳绳,鼓励幼儿进行跳绳游戏;给幼儿准备毛线绳,鼓励幼儿去进行“翻绳”游戏;搭建一些轻巧的矮墙和栅栏等,为幼儿游戏提供了场地,提高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弹珠、空竹、泡泡液、九连环、象棋等,鼓励幼儿去进行打弹珠、抖空竹、吹泡泡、解九连环,下象棋等。
四、师生共同参与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
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身体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协调性都还不够,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使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有些幼儿会因为畏惧而不敢参与游戏,或者是远离游戏,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心理,帮助幼儿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慌乱,使幼儿具有自由空间,大胆地进行游戏。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幼兒可以相信教师,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合作来完成游戏。例如教师带领幼儿玩二人三足游戏,在走的过程中就要慢一点,并且用手去扶着幼儿,防止因为速度过快而摔到幼儿,影响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同时使幼儿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共同前进。在玩跳竹竿游戏时,教师要指導幼儿如何跳跃才不会被竹竿夹到,如何摆动竹竿才能够形成一定的节奏,使跳跃的幼儿找到规律,不会被夹到脚或者腿。跳跃的幼儿和摆动竹竿的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相互配合会掌握跳跃的节奏和竹竿摆动的节奏,进而可以实现相互配合,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玩“丢手绢”游戏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多沟通,多交流,让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歌边组织游戏,很快幼儿就会相互合作,共同游戏。在幼儿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关怀和照顾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可以学会运动,学会合作,在游戏中形成合作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质,提高幼儿的胆量,使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提高交际能力,认识到团结互助、友爱协作的重要性,游戏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动手习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到游戏过程中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进而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幼儿在游戏中会更加主动地探究,积极锻炼,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永涛.浅谈促进幼儿进行民间游戏的有效手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2,09.
[2]谢永红.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讨活动过程及思考[J].中国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