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素养。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 键 词] 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93-01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工具,也是现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适应社会的标准。然而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是信息化社会的文化基础教育,并且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肩负着为广大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任。在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社会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其相关课程的基础,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应该精心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信心。
一、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的现状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同,教学进度难以统一
在高校的学生群体中,学生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农村的,因此,他们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来自于城市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来自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匮乏,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授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比较统一,在这样一个计算机水平差别很大的学生群体中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授课,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从基础讲起,基础好的学生就会上课不认真听讲,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的学生甚至旷课,如果不从基础讲起,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就不能对教师讲的操作方法完全理解和掌握,致使其失去学习的信心。这就使授课教师左右为难,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现代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计算机教学方式仍显陈旧
在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运用计算机在大屏幕上授课,教师把要讲的知识都放在了大屏幕上,在课堂中,仍然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不能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较,只是把黑板上的知识复制到了大屏幕上。在教学中,教师仍旧是按照屏幕上的内容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枯燥,并且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理论课和实验课不能同时进行,两者之间的间隔太久,在课堂中讲的理论知识学生不能完全记住,大部分内容都需要在实验课上重述,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三)教材内容更新相对滞后
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要求不同,然而学校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使用不同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该课程的实践性,课堂中,教师也没有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放在主要位置,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而且,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计算机信息意识的培养,教师为了完成课程计划,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致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学校采用的这种不同专业采用同一教材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普遍減弱,陷入了“学无致用”的境地。
二、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一)实行分层、分级教学
在新生入学之后,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水平考查,然后结合考查结果,针对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理工专业中,要求学生掌握较高的计算机技能,而对于另外一些专业,计算机只是他们学习的辅助工具,学校就可以把这些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要求适当降低。对于同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学校考查的结果进行分班,然后结合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即使这些学生使用一样的教材,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对讲课内容的深度也要有所区别。对于快班的学生,要设置较高的教学标准,加深授课的深度和广度。
(二)充分利用校园网,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创建一个适合时代潮流的信息交流模式。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和同学交流学习,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且如果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和教师进行探讨,从而培养了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这种学习模式,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改革考试形式,增加上机考试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战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侧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试形式也应该有所改革,要改变以往的注重理论考试的模式,增加上机考试。在机试过程中,让学生抽题,然后在计算机上操作,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这种考试形式的工作量大,但是实际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秦艳.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青春岁月,2011(18).
[2]张俊玲,刘鸿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
[3]胡昌标.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4]陈萍,耿红琴.基于智能Agent的網上协作学习模式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16).
[5]邹艳丽.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模块式分级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关 键 词] 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93-01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工具,也是现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适应社会的标准。然而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是信息化社会的文化基础教育,并且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肩负着为广大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任。在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社会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其相关课程的基础,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应该精心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信心。
一、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的现状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同,教学进度难以统一
在高校的学生群体中,学生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农村的,因此,他们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也参差不齐,来自于城市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而来自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匮乏,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授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比较统一,在这样一个计算机水平差别很大的学生群体中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授课,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从基础讲起,基础好的学生就会上课不认真听讲,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的学生甚至旷课,如果不从基础讲起,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就不能对教师讲的操作方法完全理解和掌握,致使其失去学习的信心。这就使授课教师左右为难,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现代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计算机教学方式仍显陈旧
在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运用计算机在大屏幕上授课,教师把要讲的知识都放在了大屏幕上,在课堂中,仍然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不能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较,只是把黑板上的知识复制到了大屏幕上。在教学中,教师仍旧是按照屏幕上的内容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枯燥,并且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理论课和实验课不能同时进行,两者之间的间隔太久,在课堂中讲的理论知识学生不能完全记住,大部分内容都需要在实验课上重述,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三)教材内容更新相对滞后
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要求不同,然而学校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使用不同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该课程的实践性,课堂中,教师也没有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放在主要位置,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而且,教师不重视对学生计算机信息意识的培养,教师为了完成课程计划,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致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学校采用的这种不同专业采用同一教材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普遍減弱,陷入了“学无致用”的境地。
二、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一)实行分层、分级教学
在新生入学之后,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水平考查,然后结合考查结果,针对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理工专业中,要求学生掌握较高的计算机技能,而对于另外一些专业,计算机只是他们学习的辅助工具,学校就可以把这些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要求适当降低。对于同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学校考查的结果进行分班,然后结合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即使这些学生使用一样的教材,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对讲课内容的深度也要有所区别。对于快班的学生,要设置较高的教学标准,加深授课的深度和广度。
(二)充分利用校园网,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创建一个适合时代潮流的信息交流模式。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和同学交流学习,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且如果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和教师进行探讨,从而培养了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这种学习模式,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改革考试形式,增加上机考试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战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侧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试形式也应该有所改革,要改变以往的注重理论考试的模式,增加上机考试。在机试过程中,让学生抽题,然后在计算机上操作,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这种考试形式的工作量大,但是实际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秦艳.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青春岁月,2011(18).
[2]张俊玲,刘鸿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
[3]胡昌标.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4]陈萍,耿红琴.基于智能Agent的網上协作学习模式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16).
[5]邹艳丽.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模块式分级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