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徐则臣《北上》的时间策略呈现出了交叉回环的叙事特征,并勾连起了不同的历史截面,进而展示了地理与文化的博大空间.《北上》的时间策略与鲜明的命运意识合谋交织,形塑了一种特有的审美效果:个体生命无可确定感与沉重历史感的双重振动,并彰显了对于家族升沉与民族兴衰等宏大课题的关切.《北上》意欲建构的文化镜像正是对民族复兴之中国梦的诗意化想象和关于“世界真相”的雄心勃勃的呈示;同时,该作刻意为之的大团圆式结尾有损其形而上的思考深度.
【机 构】
: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2100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则臣《北上》的时间策略呈现出了交叉回环的叙事特征,并勾连起了不同的历史截面,进而展示了地理与文化的博大空间.《北上》的时间策略与鲜明的命运意识合谋交织,形塑了一种特有的审美效果:个体生命无可确定感与沉重历史感的双重振动,并彰显了对于家族升沉与民族兴衰等宏大课题的关切.《北上》意欲建构的文化镜像正是对民族复兴之中国梦的诗意化想象和关于“世界真相”的雄心勃勃的呈示;同时,该作刻意为之的大团圆式结尾有损其形而上的思考深度.
其他文献
从现代文学性入手探讨鲁迅杂文的文学价值存在盲区,需要转换视角将其放到中国固有的文章传统中来考察.中国文章传统基于道、通于史、成于文,鲁迅“从文”及后期转向杂文,基于对现代转型之道的探求,编年的“杂”文意在记录个人与时代互动的历史,鲁迅杂文强烈的历史意识与即事言理的特点,与浙东文史之学隐然相通,战斗性和实践性促成了鲁迅杂文千变万化的文体结构形态,将汉语议论文形式的可能性推向了极致,显示了基于汉语特性的文章之美.鲁迅杂文创造性地承续了千年文章传统.
鲁迅“弃医从文”,因为他相信“心声手泽”可以“撄心”,使“沙聚之邦”转为“人国”,这是他“从文”的初心.但是,无论思想还是语言文字,无论人的社会性还是自然性交流,都得经由“手泽”中介来联通,而这个中介则被古来“业儒”垄断成为一个恶声,成为现代一切话语发生的总语境:任何个人言语的行为都可能被整合为虚伪无心的恶声,鲁迅由是陷入“从文”而无文、一“从”就违“心”的困境.实际上,其“弃医从文”经过了一个由“从文”到“造文”的转变.五四以后的1920年代,鲁迅的翻译和创作中出现大量关于“走”和“路”的意象,这是鲁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性决策,也是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指导性纲领.随着教育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的基于总量调控的教育需求管理已不能“包打天下”,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国家开放大学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已经开始实施教学改革,但离高质量发展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以开放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金融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来剖析该课程教学供给侧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五优化一强化”改革措施,通过课程教学供给侧改革为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区居民出现原子式现象,人际交往淡漠,缺乏社区归属感.社区共同体有利于提高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居民社区参与率,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又有助于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本研究选取北仑新碶街道为样本,在文献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现状,提出了引入社会资本、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构建社区公共空间,提高居民社区归属感;兼顾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培育社区公共精神;党建引领,构建多元主题互动合作机制等四项建议.
《白鹿原》被认为是当代文学中传统文化书写从自卑转向自豪的关键标志.这一转变背后,是社会议程的转化、传统文化想象本身的漂浮,以及作者和读者对历史叙事中的权力话语的自觉.本文讨论《白鹿原》及其流行所反映的文化观念变迁,指出小说中传统文化作为浮动的能指和万金油式的概念回应时代焦虑,以先设定答案再设定问题的方式宣称解决个人存续、历史得失、民族兴亡的问题,并和方兴未艾的民族主义话语融合,生成新的宏大叙事.
本文以1930年代闻一多与他的弟子“二家”(陈梦家、臧克家)写于青岛的几首诗为抽样对象与切入点,在着重探讨现代汉语新诗的叙述性表征和结晶性质地或诗性的前提下,明确认同诗的结晶性质地或诗性是这类以叙述性为主要呈现方式的诗的内在质地与生命力所在.论文不仅紧密依托中外诗歌经典的历史脉络与相关的批评文本,力求还原特定的历史现场,也能立足诗歌文本细读与剖析,有点有面、宏微结合地展开细致探究.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为例,从理解课程思政内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五四”内化于危机,又在日后的危机时刻不断被阐释.周作人对“五四”性质的基本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思想革命”到“政治运动”的变化过程,这一嬗替本身与“三一八”惨案以来历史危机的影响不无关系.周作人认为“五四”酝酿于张勋复辟的危机时刻,而其在“三一八”到“清党”时期的“五四”言说,又揭示出“五四”自身的危机,从而勾勒出从“危机的\'五四\'”到“\'五四\'的危机”之线索.随着周作人日后的落水,其危机言说本身,亦构成了“五四”危机的一部分.
近日《严家炎全集》出版,引起学界特别是现代文学界普遍关注.翻阅全集,大部分文章以前都读过,有些不止读过一遍,如今再展读这沉甸甸的十卷本全集,回顾严老师60多年治学的经历与成就,一种亲切感和崇仰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