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政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中的基础课程,当前民族院校的财政学课程教学存在一些误区,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等基本应用能力,在分析民族学院财政学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改变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和实行小论文写作等具体的教改路径。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56-02
经济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新时期高等院校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方式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素质教育转变。作为民族学院的经济学院,一方面要结合民族地方的实际,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进步服务,培养适应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发达地区的大学教育水平接轨,不断满足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完成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财政学教改研究的现实意义
目前,财政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其经济理论与时俱进,发生了许多变化;同时从学生就业情况看,现在民族地区对大学生就业也实行双向选择,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在政府机构工作,相当部分学生需要在企事业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和就业形势,如何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西藏和内地对经济人才的需要,有必要对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研究、改革,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二、民院财政学教学的现状
1.课程设置安排科学性不足。由于财政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主要讲授财政概念、政府职能、政府财政收支、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财政政策等基本理论。但是目前我们学院在课程安排上还不太科学。如已经开设的财政学,可其基础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没开设;基础会计开设在财政学的后面,使得在讲授财政学知识的同时必须弥补宏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这样就不能使知识形成很好的连续性,在逻辑性上不够清晰。
2.学生学习大环境较差、传统教学模式作用较小。我们是个民族院校,生源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而其中藏族生源占到了一半左右。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使得学生文化基础整体偏弱,并且有些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差异性很大,有的学生甚至到大学才开始学习说简单的汉语。这样,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很长时间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从而就使学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自信心,陷入“听不懂—不想听—讨厌听”的恶性循环中去,这给我们的财政学后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3.考核比较单一。目前我院现行的课程考核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院教学管理部门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3∶7的比例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这就意味着成绩的高低仍然取决于死记硬背的功底了。这种考核方法极易造成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期末考试时采取复印笔记、临时突击的办法,学生虽然可以取得高分,但体现不出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4.教学模式单调以及现代化运用不充分。就目前来看,财政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考笔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采用案例教学、讨论课等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听课时感到枯燥乏味,对财政学理论知识理解不深,甚至不理解。在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下,学生缺乏对财政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内容太偏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具体教学内容重书本、轻实践,只是将教材内容加以补充和修正后直接介绍给学生,很少利用书本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因此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课中,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收支部分所占比重较大,财政政策部分所占比重很小,而财政政策恰恰是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这是教师在授课中常常忽略的问题。而且没有把学生自觉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观念培养起来,所以,致使学生就只知道课本上的理论,不知道用理论去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政策,这样对我们理解政策和运用政策创造价值大大地打了折扣,根本没法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来创造价值,这一点是我们目前教学方面一大难题,也是一大焦点。
6.缺乏一定的课程间的交流。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校际间缺乏交流是不争的事实。在我们学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有很多对口支援的名校教师,但同其他院校的师生进行交流依旧很不频繁,也缺乏与从事财政实务工作者的联系,很少聘请专家做学术报告或参加财政理论研讨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财政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基于我们民院财政学的教学现状和一些问题,有必要对财政学课程的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的主动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设置科学化。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在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结课后,于会计、税收、财务管理等专业课开课之前开设,使得课程在安排上能够前后相衔接,知识的传授具有连续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课程的设置安排情况,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课程安排科学,那么将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没有那么吃力,学生在学习财政学过程中也没那么费劲。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财政学的热爱,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财政学教学的质量。
2.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心、自信心。“学生的职责是让家庭、社会精彩,老师的职责是让学生精彩”,能否建立起高水平、有爱心、责任心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同时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了解、熟悉最新的理论和实务动态。最后,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求知欲,表现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
3.进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成绩考核上,要适合学院的特殊情况,且又不乏能真正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逐步降低闭卷考试的比重甚至取消闭卷考试,采用讨论发言、写论文、分析或编写案例等方式,使成绩不能只靠死记硬背的考试来决定,让考核多元化,考试多次化。如:平时发言式,根据热点即兴出题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言,以检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小论文形式,要求每位学生在认真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以检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进行案例分析,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自编案例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考试,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整个学习过程至少要经过四五次考核,根据几次考核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防止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4.改善教学模式和加强对现代化的运用。目前,我校基本上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也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加之,财政学课程的网络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网络上有税收、国家预算、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大量图标、数字资料,这为更好地了解最新的财政方面信息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因此,采用多媒体授课与传统的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应该能使教学效果更加良好。
5.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时代的学习,在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如何用理论知识去创造财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用所学知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只顾着课本上的内容来讲理论,还要把实践有效的融合进课堂中去。比如对当前的财政政策的分析和理解,这是衔接理论和实践很好的桥梁,分析如何把握政策和运用政策指导实践有很好的帮助,也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6.加强课程间的交流。我们是民族院校,较其他内地学校之间有自己的特点,较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也有所不同,我们学校有我们的劣势同时也有很多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学校内部课程间的交流,同时创造机会多和其他院校间交流。这样不仅能拓宽师生的视野,也能吸收别的院校的优秀经验和科学方法。利用好名校对我们学校的对口支援这一资源,但是这个程度远远不够,而且有效利用不足,还得继续加强,同时可以聘请资深的财政工作人员来作报告、讲座或任教,这将对我们财政学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财政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比较繁冗的工程,不仅需要从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以及来自学生的主动配合和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优秀的财政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伟,张国富.财政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3-44.
[2]张爱龙.关于财政学课程设计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11-13.
[3]赵淑杰.新时期高校财政学课程改革思路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2):52-54.
[4]周春英.关于高校中国财政史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2007,(7):82-86.
[5]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 陈鹤]
关键词:财政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56-02
经济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新时期高等院校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方式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素质教育转变。作为民族学院的经济学院,一方面要结合民族地方的实际,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进步服务,培养适应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发达地区的大学教育水平接轨,不断满足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完成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财政学教改研究的现实意义
目前,财政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其经济理论与时俱进,发生了许多变化;同时从学生就业情况看,现在民族地区对大学生就业也实行双向选择,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在政府机构工作,相当部分学生需要在企事业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和就业形势,如何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西藏和内地对经济人才的需要,有必要对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研究、改革,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二、民院财政学教学的现状
1.课程设置安排科学性不足。由于财政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主要讲授财政概念、政府职能、政府财政收支、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财政政策等基本理论。但是目前我们学院在课程安排上还不太科学。如已经开设的财政学,可其基础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没开设;基础会计开设在财政学的后面,使得在讲授财政学知识的同时必须弥补宏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这样就不能使知识形成很好的连续性,在逻辑性上不够清晰。
2.学生学习大环境较差、传统教学模式作用较小。我们是个民族院校,生源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而其中藏族生源占到了一半左右。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使得学生文化基础整体偏弱,并且有些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差异性很大,有的学生甚至到大学才开始学习说简单的汉语。这样,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很长时间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从而就使学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自信心,陷入“听不懂—不想听—讨厌听”的恶性循环中去,这给我们的财政学后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3.考核比较单一。目前我院现行的课程考核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院教学管理部门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3∶7的比例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这就意味着成绩的高低仍然取决于死记硬背的功底了。这种考核方法极易造成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期末考试时采取复印笔记、临时突击的办法,学生虽然可以取得高分,但体现不出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4.教学模式单调以及现代化运用不充分。就目前来看,财政学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考笔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采用案例教学、讨论课等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听课时感到枯燥乏味,对财政学理论知识理解不深,甚至不理解。在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下,学生缺乏对财政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内容太偏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具体教学内容重书本、轻实践,只是将教材内容加以补充和修正后直接介绍给学生,很少利用书本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因此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课中,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收支部分所占比重较大,财政政策部分所占比重很小,而财政政策恰恰是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这是教师在授课中常常忽略的问题。而且没有把学生自觉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观念培养起来,所以,致使学生就只知道课本上的理论,不知道用理论去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政策,这样对我们理解政策和运用政策创造价值大大地打了折扣,根本没法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来创造价值,这一点是我们目前教学方面一大难题,也是一大焦点。
6.缺乏一定的课程间的交流。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校际间缺乏交流是不争的事实。在我们学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有很多对口支援的名校教师,但同其他院校的师生进行交流依旧很不频繁,也缺乏与从事财政实务工作者的联系,很少聘请专家做学术报告或参加财政理论研讨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财政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基于我们民院财政学的教学现状和一些问题,有必要对财政学课程的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的主动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设置科学化。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在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结课后,于会计、税收、财务管理等专业课开课之前开设,使得课程在安排上能够前后相衔接,知识的传授具有连续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课程的设置安排情况,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课程安排科学,那么将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没有那么吃力,学生在学习财政学过程中也没那么费劲。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财政学的热爱,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财政学教学的质量。
2.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心、自信心。“学生的职责是让家庭、社会精彩,老师的职责是让学生精彩”,能否建立起高水平、有爱心、责任心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同时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了解、熟悉最新的理论和实务动态。最后,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求知欲,表现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
3.进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成绩考核上,要适合学院的特殊情况,且又不乏能真正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逐步降低闭卷考试的比重甚至取消闭卷考试,采用讨论发言、写论文、分析或编写案例等方式,使成绩不能只靠死记硬背的考试来决定,让考核多元化,考试多次化。如:平时发言式,根据热点即兴出题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言,以检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小论文形式,要求每位学生在认真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写一篇小论文,以检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进行案例分析,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自编案例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考试,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整个学习过程至少要经过四五次考核,根据几次考核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防止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
4.改善教学模式和加强对现代化的运用。目前,我校基本上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也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加之,财政学课程的网络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网络上有税收、国家预算、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大量图标、数字资料,这为更好地了解最新的财政方面信息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因此,采用多媒体授课与传统的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应该能使教学效果更加良好。
5.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时代的学习,在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如何用理论知识去创造财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用所学知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只顾着课本上的内容来讲理论,还要把实践有效的融合进课堂中去。比如对当前的财政政策的分析和理解,这是衔接理论和实践很好的桥梁,分析如何把握政策和运用政策指导实践有很好的帮助,也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6.加强课程间的交流。我们是民族院校,较其他内地学校之间有自己的特点,较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也有所不同,我们学校有我们的劣势同时也有很多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学校内部课程间的交流,同时创造机会多和其他院校间交流。这样不仅能拓宽师生的视野,也能吸收别的院校的优秀经验和科学方法。利用好名校对我们学校的对口支援这一资源,但是这个程度远远不够,而且有效利用不足,还得继续加强,同时可以聘请资深的财政工作人员来作报告、讲座或任教,这将对我们财政学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财政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比较繁冗的工程,不仅需要从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以及来自学生的主动配合和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优秀的财政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伟,张国富.财政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3-44.
[2]张爱龙.关于财政学课程设计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11-13.
[3]赵淑杰.新时期高校财政学课程改革思路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2):52-54.
[4]周春英.关于高校中国财政史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2007,(7):82-86.
[5]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 陈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