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它已经成为国民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值得人们深思。本论文对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建议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促使煤矿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事故;致灾因素
1、引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我国煤矿大部分都是井下作业,井下生产环境的特殊性、生产条件的多变性、技术设备的局限性、從业人员素质较低和监管体制不完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几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关注煤矿安全,创建安全性矿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煤矿安全生产也已经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煤矿安全事故产生的消极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损失,每当矿难发生时都会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使得我国煤矿企业的形象受损,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后续发展。因此,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讨论和思考,如何有效减少和遏制煤矿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2、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2.1外部环境因素
我国煤矿的存储量大,分布范围广,但是煤矿生产自然条件恶劣,且复杂多变,大部分煤矿是井下作业,开采受到瓦斯、水、火、煤尘和顶板等多种威胁,井下温度高、通风不畅、照明不足,而且露天煤矿少,特厚每层少且埋藏深,大部分煤矿存在着煤层薄、倾角大且不稳定等不利因素,煤矿数量巨大,大中小三型煤矿并存,差异大,灾害治理和预防难度大,是世界各主要煤矿大国中自然条件最差和灾害最严重的。
2.2监管体制因素
企业是煤矿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但是如何落实责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组织生产就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垂直型安全监管体制,但实际上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的管理体制。这就使得煤监部门和地方政府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不利于监管工作的展开。而且一些地方的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不规范,缺乏独立执法权和权威性,对一些受当地政府保护的不合格的非法没法煤矿只能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再加上大型国有煤矿企业负责人本身对于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各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下去,管理松懈,一味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2.3人为因素
煤矿生产条件恶劣,许多大专院校的学生不愿去煤矿企业工作,这就造成了煤矿企业的井下一线工人大多数是农民工的现象,文化素质不高且之前都没经过专业的安全技能和生产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就算是经过了安全培训,许多企业的安全教育不规范,只是走走过场,一旦形成这种不良风气,井下员工就会形成侥幸心理和“得过且过”的想法,最终造成了严重的思想麻痹,行为上脱离实际,从而引发严重安全事故。
2.4技术设备和资金投入因素
技术设备包括两方面,一是煤矿生产设备,另一个是安全防护设备。煤矿企业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使得生产设备维护不够更新周期长,生产设备老化,安全性能下降,故障频发。大多数煤矿企业管理层不愿意或没有足够能力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地方政府的财政也不足以填补这个缺口,使得安全防护设备不齐全,不符合既定标准。
3、防治煤矿安全事故的建议
防治煤矿安全事故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双管齐下。对于环境恶劣这个外因,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需要改善井下员工的工作环境。合理布局采区,改革煤矿开采工艺,加强井下通风,制冷降温,从而创造适宜生产环境,提高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生产效率。
监管体制,员工素质和设备投入的三方面内因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一是完善监管体制,加强地方监管队伍的建设,健全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签订煤矿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各级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责任。二是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员工文化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实行持证上岗的工作原则。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员工心中。三是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安全是生产的前提,而先进的设备才能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煤矿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加大对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并按规定定期保养维修,及时淘汰更新,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
4、结语
煤矿安全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基础工作,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安全生产任重而道远。防治煤矿安全事故需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长效预防机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有效减少和遏制重大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政安全,促使煤矿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雷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及对策.山西煤炭,2013(05)
[2]张东,聂百胜,王龙康.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5)
[3]张太发,张鸿艳,宋明娟.关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几点思考.经济师.2013(06)
[4]代少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及对策.现代矿业,2010(04)
[5]安飞.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浅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6)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事故;致灾因素
1、引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我国煤矿大部分都是井下作业,井下生产环境的特殊性、生产条件的多变性、技术设备的局限性、從业人员素质较低和监管体制不完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几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关注煤矿安全,创建安全性矿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煤矿安全生产也已经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煤矿安全事故产生的消极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损失,每当矿难发生时都会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使得我国煤矿企业的形象受损,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后续发展。因此,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讨论和思考,如何有效减少和遏制煤矿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2、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2.1外部环境因素
我国煤矿的存储量大,分布范围广,但是煤矿生产自然条件恶劣,且复杂多变,大部分煤矿是井下作业,开采受到瓦斯、水、火、煤尘和顶板等多种威胁,井下温度高、通风不畅、照明不足,而且露天煤矿少,特厚每层少且埋藏深,大部分煤矿存在着煤层薄、倾角大且不稳定等不利因素,煤矿数量巨大,大中小三型煤矿并存,差异大,灾害治理和预防难度大,是世界各主要煤矿大国中自然条件最差和灾害最严重的。
2.2监管体制因素
企业是煤矿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但是如何落实责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来组织生产就离不开政府的监管。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垂直型安全监管体制,但实际上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的管理体制。这就使得煤监部门和地方政府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不利于监管工作的展开。而且一些地方的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不规范,缺乏独立执法权和权威性,对一些受当地政府保护的不合格的非法没法煤矿只能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再加上大型国有煤矿企业负责人本身对于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各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下去,管理松懈,一味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2.3人为因素
煤矿生产条件恶劣,许多大专院校的学生不愿去煤矿企业工作,这就造成了煤矿企业的井下一线工人大多数是农民工的现象,文化素质不高且之前都没经过专业的安全技能和生产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就算是经过了安全培训,许多企业的安全教育不规范,只是走走过场,一旦形成这种不良风气,井下员工就会形成侥幸心理和“得过且过”的想法,最终造成了严重的思想麻痹,行为上脱离实际,从而引发严重安全事故。
2.4技术设备和资金投入因素
技术设备包括两方面,一是煤矿生产设备,另一个是安全防护设备。煤矿企业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使得生产设备维护不够更新周期长,生产设备老化,安全性能下降,故障频发。大多数煤矿企业管理层不愿意或没有足够能力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地方政府的财政也不足以填补这个缺口,使得安全防护设备不齐全,不符合既定标准。
3、防治煤矿安全事故的建议
防治煤矿安全事故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双管齐下。对于环境恶劣这个外因,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需要改善井下员工的工作环境。合理布局采区,改革煤矿开采工艺,加强井下通风,制冷降温,从而创造适宜生产环境,提高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生产效率。
监管体制,员工素质和设备投入的三方面内因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一是完善监管体制,加强地方监管队伍的建设,健全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签订煤矿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各级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责任。二是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员工文化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实行持证上岗的工作原则。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员工心中。三是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安全是生产的前提,而先进的设备才能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煤矿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加大对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并按规定定期保养维修,及时淘汰更新,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
4、结语
煤矿安全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基础工作,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安全生产任重而道远。防治煤矿安全事故需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长效预防机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有效减少和遏制重大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政安全,促使煤矿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雷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及对策.山西煤炭,2013(05)
[2]张东,聂百胜,王龙康.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5)
[3]张太发,张鸿艳,宋明娟.关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几点思考.经济师.2013(06)
[4]代少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及对策.现代矿业,2010(04)
[5]安飞.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浅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