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语文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当前高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064-02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各学科都开始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利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契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一、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些不良现状
(一)学生缺乏质疑精神
在传统教育理念之下,大多数时候,语文答案被固定,开放性并不高。学生提出的大部分具有新意的答案被否定,导致学生逐渐放弃坚持自己的想法,朝着标准化的答案靠拢,将教师的话奉为权威。因此,学生学习时喜欢依赖教师的指导,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认为凡是教师所讲解的、课本上所写的都是正确的,全盘吸收。
另外,教师的教学也会有出错的可能,若是学生无法及时发现并提出质疑,那么他们很容易出现知识漏洞,影响后续的学习。这种思维习惯使学生缺乏质疑精神,任何时候都朝着标准化的方向靠拢,全然不知学习语文应该“百花齐放”。敢于质疑、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才能看到他人难以看到的本质,具备与他人不同的见识。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制定了小组学习形式,虽然这种学习形式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会使很多学生产生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但是部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却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学生长期在这种状态下,自主学习意识逐渐缺失,开始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语文思维能力也无法获得提升。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收获。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最终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习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语文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没有提升。
二、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形成
部分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课本中的语文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语文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常处于大量抄写和记忆的学习状态。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出现厌学情况,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不但要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素材,还要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对积极思考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活
跃度[1]。
如在《望月懷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点来总结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利用作者的个人经历去吸引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学生对文章的创作背景有了一定了解,就会对文章有新的认识。之后,教师再合理引导学生,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散,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学工作一旦有了顺利的开头,那么后面就会进行得更加顺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节奏。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情境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将进酒》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李白创作的《将进酒》用白话文翻译,并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正确的引导。翻译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将进酒》中的角色并朗读和演绎《将进酒》及其白话文翻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慷慨激昂的声音和高低起伏的音调表现出李白的惆怅和远大抱负,可以使学生结合创作背景揣摩和剖析文章。这种学习情境的构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开展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互动中拓展自身的视野,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小组学习为学生营造了自主性强、自由度高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应把学生分成水平均衡的几个小组,让小组内部的成员可以针对遇到的问题各抒己见,也可以从别人的表达中优化自己的答案。小组学习的开展能打破学生个人思考的局限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
如在教学《浣溪沙》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向学生提问:“《浣溪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达自身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再让学生将小组的思考和想法汇总,最后让小组代表进行最终陈述。听其他小组的回答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有效的激发和拓展,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德芬.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9).
[2]张丽娜.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064-02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各学科都开始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利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契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一、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些不良现状
(一)学生缺乏质疑精神
在传统教育理念之下,大多数时候,语文答案被固定,开放性并不高。学生提出的大部分具有新意的答案被否定,导致学生逐渐放弃坚持自己的想法,朝着标准化的答案靠拢,将教师的话奉为权威。因此,学生学习时喜欢依赖教师的指导,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认为凡是教师所讲解的、课本上所写的都是正确的,全盘吸收。
另外,教师的教学也会有出错的可能,若是学生无法及时发现并提出质疑,那么他们很容易出现知识漏洞,影响后续的学习。这种思维习惯使学生缺乏质疑精神,任何时候都朝着标准化的方向靠拢,全然不知学习语文应该“百花齐放”。敢于质疑、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才能看到他人难以看到的本质,具备与他人不同的见识。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制定了小组学习形式,虽然这种学习形式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会使很多学生产生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但是部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却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学生长期在这种状态下,自主学习意识逐渐缺失,开始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语文思维能力也无法获得提升。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收获。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最终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习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语文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没有提升。
二、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形成
部分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课本中的语文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语文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常处于大量抄写和记忆的学习状态。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出现厌学情况,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不但要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素材,还要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对积极思考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活
跃度[1]。
如在《望月懷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性格特点来总结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利用作者的个人经历去吸引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学生对文章的创作背景有了一定了解,就会对文章有新的认识。之后,教师再合理引导学生,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散,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学工作一旦有了顺利的开头,那么后面就会进行得更加顺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节奏。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情境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将进酒》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李白创作的《将进酒》用白话文翻译,并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正确的引导。翻译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将进酒》中的角色并朗读和演绎《将进酒》及其白话文翻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慷慨激昂的声音和高低起伏的音调表现出李白的惆怅和远大抱负,可以使学生结合创作背景揣摩和剖析文章。这种学习情境的构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开展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互动中拓展自身的视野,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小组学习为学生营造了自主性强、自由度高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应把学生分成水平均衡的几个小组,让小组内部的成员可以针对遇到的问题各抒己见,也可以从别人的表达中优化自己的答案。小组学习的开展能打破学生个人思考的局限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
如在教学《浣溪沙》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向学生提问:“《浣溪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达自身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再让学生将小组的思考和想法汇总,最后让小组代表进行最终陈述。听其他小组的回答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有效的激发和拓展,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德芬.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9).
[2]张丽娜.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