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但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关注的是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却没有对语言迁移的特性进行过专门的归纳与梳理。本文从语言迁移的理论依据入手,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归纳出语言迁移的三个特性,即复杂性、动态性和双向性。
关键词:语言迁移;复杂性;动态性;双向性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但它对二语习得和教学的影响是公认的事实。“迁移”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的现象。【1】美国学者沙克特把语言迁移看做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 即学习者先前所获得的知识都有可能对之后的二语习得产生某种制约,这种制约就是迁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奥德林将其定义为母语对目标语影响和母语向目标语的借用。费尔克和卡斯珀则更重视语言迁移的心理层面, 他们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中介语被激活而最终掌握目的语。至今,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化,对于语言迁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
一、语言迁移相关理论依据
认知科学的主导理论——连通主义理论( Connectionist Theory) 认为,人的大脑天生具有寻求和建立事物间联系的倾向,而知识是以联结网络的方式储存在大脑中,即信息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在学习过程中,大脑总是将新的信息和大脑中已有的旧的信息进行类比,激活网络中已有信息点,加强新信息的吸收和内化。每当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输入时,网络神经对其进行调整,加工和组织;而不熟悉的或完全陌生的信息则要通过反反复复的输入,才能被纳入到知识网络中,得到吸收和内化。在母语环境里学习外语,学习者思维的发展深受其母语的影响,知识经验的积累也主要以母语的形式存在,迁移必然成为一种学习策略。
二、语言迁移的特性
1.复杂性。首先,从语言迁移的分类上就可以体现出其复杂性。从语言迁移产生的时间看,可分为语言学习迁移和语言交际迁移。语言学习迁移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迁移;而语言交际迁移则是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过程中发生的迁移。从语言迁移产生的效果来看,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某些相似或一致的特征情况下发生正迁移;当二者有差异而学习者又将母语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目的语的学习和使用中,就会发生负迁移。从语言迁移发生范围的角度分为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语际迁移是指发生在几种语言之间的迁移;语内迁移是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其次,语言迁移可以发生于不同的层面上,有语音迁移、音位迁移、词汇迁移、语义迁移、语法迁移、语篇迁移等,这也体现了其复杂性。对母语和目的语进行语音的比较很重要,两种语言总是存在着似乎相同,但实际在听觉上有细微差别的语音,这时的母语迁移是不利于学习的,容易导致学习者发音不准确。词汇和语义的迁移也很常见,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运用他所学的目的语来思考,他就必须使用母语或中介语作为认知活动的参照点,这时,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就产生了迁移。对于语法迁移,目前学术界已经有大量研究,二语学习者起初是在母语语法的基础上对二语输入进行语法分析,当语法分析不成功时,即二语学习者母语语法与分析语法不一致时,语法重建就被激活。可见,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发生的时机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
2.语言迁移的动态性。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语言迁移是动态的过程,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迁移是一种运动,在非语言层面,比如概念,知识,技能,也包括语言层面的词汇,语法等。迁在语言习得的整个过程中,迁移始终存在也在不断变化。Jessner(2002)和Francis(2000)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迁移的发生有两个阶段:
(1)作为语言系统的迁移现象。两种语言系统互相影响,竞争,母语为主导的概念库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导致语音,词汇或结构的迁移。
(2)作为非语言系统的认知体系迁移现象:母语语言知识或者技能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影响。
具体来讲,迁移的变化特性在学习者学习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语言层面的困难,比如结构和词汇困难, 而且常出现在学习过程的初期阶段。这一现象也解释了初学者常受到第一阶段的消极影响而在二语学习中出现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错误。随着学习者第二语言知识水平增长,非语言层面的迁移更加显著,迁移也逐渐过渡到第二阶段。此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义,背景知识以及学习技能等方面。这一阶段的迁移语言学习者的宏观调控和语篇组织能力极大相关。【2】
3.双向性。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过程中,以往研究语言迁移现象时,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上, 很少有人关注第二语言对母语的影响。其实,语言迁移是双向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学习,其母语也会受到第二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虽然不易察觉,但确实反映在很多方面。国外的一些学者就第二语言学习对母语的影响做了一些研究, 发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句法、语用等方面,都能找到第二语言中的某些语言形式向母语迁移的迹象。【3】王艳强《基于IP外名词性结构解析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双向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其头脑中语言有的汉语IP外名词性结构知识受到英语“主语突显”结构的影响,证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迁移双向的、可逆的。虽然这一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语言迁移具有双向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笔者提出其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双向性,但是这还不够,有关语言迁移的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只有知道其特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研究其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从而更顺利地进行第二语言教学。
注释:
【1】何静令,李伶俐.二语习得理论模式下的语言迁移[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14期.
【2】丁萌,张琳琳.语言迁移问题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0期.
【3】王艳强.基于IP外名词性结构解析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双向性[J].海外英语,2011.11.
参考文献:
[1]陈思妍.语言迁移研究的回顾与启示[N].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2月第11卷第1期.
[2]刘若男.语言迁移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N].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3期.
[3]翟海霞.论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N].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第11卷第5期.
[4]郭云飞.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初探[N].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5月第9卷第2期.
[5]刘芬.英语阅读中母语迁移的调查研究[N].邵阳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6卷第4期.
[6]丁萌,张琳琳.语言迁移问题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0期.
[7]何静令,李伶俐.二语习得理论模式下的语言迁移[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14期.
关键词:语言迁移;复杂性;动态性;双向性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但它对二语习得和教学的影响是公认的事实。“迁移”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的现象。【1】美国学者沙克特把语言迁移看做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 即学习者先前所获得的知识都有可能对之后的二语习得产生某种制约,这种制约就是迁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奥德林将其定义为母语对目标语影响和母语向目标语的借用。费尔克和卡斯珀则更重视语言迁移的心理层面, 他们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中介语被激活而最终掌握目的语。至今,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化,对于语言迁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
一、语言迁移相关理论依据
认知科学的主导理论——连通主义理论( Connectionist Theory) 认为,人的大脑天生具有寻求和建立事物间联系的倾向,而知识是以联结网络的方式储存在大脑中,即信息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在学习过程中,大脑总是将新的信息和大脑中已有的旧的信息进行类比,激活网络中已有信息点,加强新信息的吸收和内化。每当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输入时,网络神经对其进行调整,加工和组织;而不熟悉的或完全陌生的信息则要通过反反复复的输入,才能被纳入到知识网络中,得到吸收和内化。在母语环境里学习外语,学习者思维的发展深受其母语的影响,知识经验的积累也主要以母语的形式存在,迁移必然成为一种学习策略。
二、语言迁移的特性
1.复杂性。首先,从语言迁移的分类上就可以体现出其复杂性。从语言迁移产生的时间看,可分为语言学习迁移和语言交际迁移。语言学习迁移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迁移;而语言交际迁移则是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过程中发生的迁移。从语言迁移产生的效果来看,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某些相似或一致的特征情况下发生正迁移;当二者有差异而学习者又将母语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目的语的学习和使用中,就会发生负迁移。从语言迁移发生范围的角度分为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语际迁移是指发生在几种语言之间的迁移;语内迁移是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其次,语言迁移可以发生于不同的层面上,有语音迁移、音位迁移、词汇迁移、语义迁移、语法迁移、语篇迁移等,这也体现了其复杂性。对母语和目的语进行语音的比较很重要,两种语言总是存在着似乎相同,但实际在听觉上有细微差别的语音,这时的母语迁移是不利于学习的,容易导致学习者发音不准确。词汇和语义的迁移也很常见,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运用他所学的目的语来思考,他就必须使用母语或中介语作为认知活动的参照点,这时,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就产生了迁移。对于语法迁移,目前学术界已经有大量研究,二语学习者起初是在母语语法的基础上对二语输入进行语法分析,当语法分析不成功时,即二语学习者母语语法与分析语法不一致时,语法重建就被激活。可见,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发生的时机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
2.语言迁移的动态性。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语言迁移是动态的过程,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迁移是一种运动,在非语言层面,比如概念,知识,技能,也包括语言层面的词汇,语法等。迁在语言习得的整个过程中,迁移始终存在也在不断变化。Jessner(2002)和Francis(2000)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迁移的发生有两个阶段:
(1)作为语言系统的迁移现象。两种语言系统互相影响,竞争,母语为主导的概念库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导致语音,词汇或结构的迁移。
(2)作为非语言系统的认知体系迁移现象:母语语言知识或者技能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影响。
具体来讲,迁移的变化特性在学习者学习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语言层面的困难,比如结构和词汇困难, 而且常出现在学习过程的初期阶段。这一现象也解释了初学者常受到第一阶段的消极影响而在二语学习中出现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错误。随着学习者第二语言知识水平增长,非语言层面的迁移更加显著,迁移也逐渐过渡到第二阶段。此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义,背景知识以及学习技能等方面。这一阶段的迁移语言学习者的宏观调控和语篇组织能力极大相关。【2】
3.双向性。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过程中,以往研究语言迁移现象时,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上, 很少有人关注第二语言对母语的影响。其实,语言迁移是双向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学习,其母语也会受到第二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虽然不易察觉,但确实反映在很多方面。国外的一些学者就第二语言学习对母语的影响做了一些研究, 发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句法、语用等方面,都能找到第二语言中的某些语言形式向母语迁移的迹象。【3】王艳强《基于IP外名词性结构解析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双向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其头脑中语言有的汉语IP外名词性结构知识受到英语“主语突显”结构的影响,证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迁移双向的、可逆的。虽然这一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语言迁移具有双向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笔者提出其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双向性,但是这还不够,有关语言迁移的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只有知道其特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研究其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从而更顺利地进行第二语言教学。
注释:
【1】何静令,李伶俐.二语习得理论模式下的语言迁移[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14期.
【2】丁萌,张琳琳.语言迁移问题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0期.
【3】王艳强.基于IP外名词性结构解析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双向性[J].海外英语,2011.11.
参考文献:
[1]陈思妍.语言迁移研究的回顾与启示[N].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2月第11卷第1期.
[2]刘若男.语言迁移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N].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3期.
[3]翟海霞.论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N].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第11卷第5期.
[4]郭云飞.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初探[N].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5月第9卷第2期.
[5]刘芬.英语阅读中母语迁移的调查研究[N].邵阳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6卷第4期.
[6]丁萌,张琳琳.语言迁移问题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0期.
[7]何静令,李伶俐.二语习得理论模式下的语言迁移[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14期.